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就业是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之一,也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当前市场和社会需求的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已经成为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高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让其具备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成为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会计人才要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49
0
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158万人,再创新高,大学生就业总量压力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依然严峻。加上近些年复杂变幻的国际局势、影响巨大的新冠肺炎疫情、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下行压力较大的经济等,这些因素对劳动力市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剧了劳动力供求形势的变化和不均衡,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46
“新经济”是相对于过去以自然资源和传统产业为依托的“旧经济”而言的。新经济是指由互联网和新技术革命推动的,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为主体,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保障,以信息化和产业化深度融合为标志,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的一种经济形态。
38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就业观是人生理想在职业选择上的具体体现,是一个人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2]新时代,做好大学生就业观培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
32
当前,互联网技术已深度融入社会生活各领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受众之一。鉴于大学生群体对互联网科技与信息的接纳程度相当高,且多个领域已成功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提供了优秀的示范经验,因此大学生就业突破互联网背景下的困境具备了优秀的内在条件。
81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出重要论述。自2020年开始,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革,以及全球疫情肆虐等因素影响,就业难的话题再次成为社会的热点。国家各部委、各省市和各高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政策和就业帮扶计划,积极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83
促进农科大学生留赣就业对于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农林高校留赣就业率始终不高,投身农业相关领域的学生所占毕业生比例更是处于较低水平,既无法给江西省的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也无法以就业助推农林高校涉农专业的招生工作。虽然近一时期国家在第一产业方面的投入很大,付出很多精力,但是反观农业产业相关从业人员的年纪普遍较大,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明显与国家的战略目标不协调。
88
促进农科大学生留赣就业对于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农林高校留赣就业率始终不高,投身农业相关领域的学生所占毕业生比例更是处于较低水平,既无法给江西省的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也无法以就业助推农林高校涉农专业的招生工作。政府、社会、高校、家庭等层面应高度重视农科大学生留赣就业问题。
47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此,教育部提出就业育人新举措,要求各地各高校将就业育人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以就业育人的温度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力度。艺术类大学生是国家专业型艺术人才的储备军,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实际积极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精准就业帮扶,强化就业育人实效。
60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关乎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大计,是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的重要依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走高,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呈现上升趋势。“慢就业”是指大学生毕业后放缓求职进程,处于暂时未就业(已升学或出国深造除外)的状态。
244
近年来,我国对大学生就业给予高度关注,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就业观念作为大学生择业的重要条件,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方向,还关系到国家就业政策的制定情况。只有了解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的变化,才能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就业服务,进而为大学生群体高质量就业提供保障。
50
内卷是指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个体为追求更高的成绩和成功,而不断付出超过必要条件的努力和资源的现象。这种竞争状态不仅存在于学术、职业领域,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卷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异化与就业困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67
自从数字乡村战略提出,我国乡村数字经济显著提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需要一批批掌握数字技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年轻人变为“新型职业农民”,推动数字乡村的发展。教育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职业学校70%以上学生来自农村,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技能开发的重要主体,有责任为乡村提供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66
《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统计:2022届本科毕业半年后,从事教育业(13%)为众多行业之最。但此项数据却是2018以来最低,相对于2020届本科毕业的17%下降了4个百分点。同时,在2022年中国本科生在教培辅导机构与教培机构的就业比例,也从2021届的6.0%下降到5.1%。
33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重中之重。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于2022年11月中旬召开,会议明确强调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5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940
影响因子:1.209
影响因子:0.490
影响因子:0.332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