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越发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就业是现代社会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社会保障制度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无法分割。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基础以及社会保障范围对就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必须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最大程度地解决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一系列不足,保证社会持续良好发展。本文将针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对居民就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就业与社会保障是互相联系的关系,农业社会主要实施的是以家庭作为基础的就业保障,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也随之改变,没有劳动能力的居民拥有可以分享物质的相关制度保证了人们生活,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地提高。社会保障制度为劳动市场提供了保障,从各个角度来看,劳动就业离不开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制度对就业的影响
1.1 积极方面
合理科学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劳动就业者也有了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可以保证劳动力市场稳定地运行。医疗保险以及教育福利等都可以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劳动者在市场竞争中能够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失业保险可以满足下岗人员生活的需求,还能促进群众更好地就业,下岗人员可以进行专业的职业培训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
目前的失业保险主要是以救济的形式为主,可以为失业人员提供生活的保障,但是促进就业的作用比较小,从促进就业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实施这种策略需要进行补贴性质的保险补贴还有各种职业技能培训,这种带有补贴性质的扶持政策可以有效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增加就业的优势。工伤险能够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地发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改革,并不断完善,人们也会对生活充满热情,从整体出发提升群众的消费水平,就业率也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1.2 消极方面
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保证就业的质量,提高就业率。如果社会保障的水平太高人们就会安于现状,劳动者会好吃懒做产生惰性,就业的积极性也会有所降低。人们缴纳的社会保险等费用成本也会上涨,劳动者成本与企业成本不断上涨,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就会减少,也会影响企业的生产量,就业量随之降低。反之,社会保险水平过高会给政府带来相应的财务危机,政府很有可能通过税收增加收入,劳动者与企业的负担就会加重,造成投资不断地减少,对劳务的需求量减少,就业量也会随之受到影响。这些政策都需要资金支持,虽然财政收入每年都在增加,但是仍然有部分落后的地区存在资金缺口。必须调整相关的失业保险政策才能解决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满足就业政策实施的需要。
1.3 对就业的影响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大问题就是覆盖面比较窄,并且保障的水平比较低,城乡地区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就业有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劳动力的流动。收入和保障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别,国有部门对劳动者来说会更加具有吸引力,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大部分的劳动力都进入了国有部门,该部门劳动力的价格也在不断降低,已经与其他部门极其接近。计划经济中一般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国有部门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但是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竞争比较激烈,这种情况下政府就会限制对该部门的劳动需求。
国有经济部门已经成为一种紧缺资源,其他经济部门的员工都挤破头地想进入该部门,对农民来说更是可望不可及的。这种制度限制了中国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结构,这种岗位养了许多“贵族工人”,导致劳动效率降低。调查将要毕业的大学生可以发现,有40%左右想要进入党政机关,20%选择了国有事业单位。我国的企事业单位享受多项保险,还有各种社会保障,非国有经济部门恰恰相反,缺乏稳定的社会保障,这也是大学毕业生拼命想进入党政机关的主要原因。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2.1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部分地区的相关制度严重缺失,必须提高改革的力度才能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要想健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就要从城乡进行切入,实现全面覆盖。加强社会保障的监管,可以让社会保障工作更加的规范化,重视基层社会的保障工作,这是扩大社会保障范围的重要条件之一。社会基层有很多的失业者、退休人员等,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多,必须做好以上人员的社会保障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扩大社会保障范围。
2.2 提高社会保障的适用度
想要有效地增加社会保障的财务支出,首先,要正确看待我国社会保障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原因,社会保障的总支出占GDP的比例较低。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现阶段,我国的财力无法支撑社会保障制度,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财力充足,但是我国对国情认识不足导致制定的政策出现错误。想要处理好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要以实际情况作为基础来改革。另外,国内的社会保障水平还存在偏差需要进行调节,必须拉近不同地区与不同单位之间的距离。国内社会保障水平与地区单位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农村社会保障的水平明显低于城市,非国有经济部门低于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水平,劳动力也会受到影响。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水平,就要先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各个部门的建设力度,让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障水平保持一致。
2.3 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灵活性与统一性
要将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作为一个长期发展的重点内容,分析灵活就业过程中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案进行解决,可以增加灵活就业性。完善社会保险账户,可以有效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性。可以为一些灵活就业人员制定相关的入保条件,对其缴纳方式进行改善。重视社会保障关系转移与续接的操作程序,目前这些程序过于复杂,工作人员应当意识到问题的存在然后进行解决,避免因为操作复杂限制了灵活就业人员的流动性。社会保障的统一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流动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激发灵活就业人员的积极性。
2.4 完善管理制度
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业务量相对来说比较大,但是办理业务的窗口却比较少,无法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相应的服务。必须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水平,还要进一步增加管理体制中服务对象的具体范围,提高业务人员的服务能力,面向用人单位也要面向更多的灵活就业人员。重视灵活就业人员的服务能力,保证相关的权益。还可以增加一些灵活就业人员办理社会保障的服务窗口,统一社会保障管理,为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建立起快捷方便的操作程序。在完善管理制度时应当考虑到现实因素,以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
2.5 社会保障覆盖面
我国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比较小,有很多落后地区的社会成员无法享受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福利,必须覆盖到每一位成员才能凸显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发挥最大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还没有统一进行覆盖,三项主要的社会保险项目覆盖的范围也不同,覆盖范围最大的就是基本医疗保险,但是仅仅涉及国有企业还有各大成长企业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城镇地区的非单位从业人员还有各个农村的工作人员都不在规定实施的范围内。
从实际调查中可以得知,国有企业的执行情况相比其他私营企业来说要好很多,“三资”企业等几乎没有执行,实际参加社会保险制度的保险人员很少,因为各种因素没被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的人群也有很多,城镇地区大约有两亿人,其中也包括乡镇企业与城镇个体经济从业人员等,这些单位没有参保的原因有很多。机关事业单位虽然已经积累了一定程度的社会保障权益,但是都没有走进社会保障的门槛,未来更无法确定,大多数的农民工都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
3、社会保障体系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3.1 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就业主要是指法定劳动年龄范围内具有就业能力的居民,可以参与工作进行社会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就业是群众生存的根本,可以协调我国的经济发展保证社会的稳定,劳动者拥有平等的就业权利,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支持。社会保障是国家社会通过立法分配国民的收入,尤其是一些就业困难的居民,给予相应的社会保障,主要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社会保障属于国家的基本社会经济制度,是我国持续进步的重要标志。
3.2 当前就业与社会保障的主要矛盾
社会保险制度与群众的生活有一定的关联,部分企业的经营者将缴纳社保费当作自己的利益。劳动者处在弱势的地位,政府在不断强调社会保障的重要性,但是又重点强调企业的发展,导致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力度不够,企业不按期缴费等情况都是重要的问题。当前,我国有很多的失业者,劳动力过剩,劳动者在就业时处于被动的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劳动关系也越发的复杂,经济利益协调难度加大。有些就业岗位的工人还隐瞒企业不缴费的情况,签订的劳动合同形同虚设。就业不稳定还拖欠工资加班,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降低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3 通过立法并加大执行力度来保障就业
就业问题属于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就业,才能提升我国社会的整体经济水平,是政府的职责。充分就业是目前我国经济追求的主要目标,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状况。社会保障水平可以体现出我国进步的程度,国家针对就业问题也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来维护社会的秩序,协调社会关系使其更加的规范。劳动保障工作的主体一定要严格遵守法律,让劳动者享有相应的权利,政府机关要加强执行力度,发挥法律法规的最大作用。
3.4 通过保险来解决就业的后顾之忧
保险是现阶段我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与群众的利益有直接的关系。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009年底全国已经有6000多万人参加养老保险,还有3000多万人开展相关的医疗保险,说明群众开始重视养老问题,但是保险工作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需要进行解决。从国家的角度出发,社会保险中已经明确养老保险制度,但是还没有对其进行说明,缺乏相关的设计与改革的方法。从省的角度出发,参保的范围以及农民工缴费的方法还没有进行衔接。国家不断出台一些相关的惠民政策,并且逐步对职工的保险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还要优化社会的福利,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将其落实到实际生活中,落实我国的相关就业制度,近些年有关方面也在将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与城乡制度进行衔接,能够有效解决农民工外地参保的问题,还能处理好衔接方面存在的不足。
3.5 多措并举,调和就业与社会保障之间的矛盾
做好劳动关系的规范工作才能全面提高就业的质量,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劳动保障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进行解决。规范劳动合同,在劳动前就要签订合同,用工后要缴纳保险,用来规范企业的行为,提高群众就业的质量,保证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加强劳动监察的执法力度,发挥政府的职能,将实际情况作为主要的依据制定一套合理的体系并进行落实。近年来,建筑领域在实施相关的保证金制度,城市的建筑企业需要交纳一定的保证金,缴纳保证金的作用是预防企业拖欠员工工资,仅针对拖欠工资的问题,不能将专项资金使用在其他方面。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问题。在国家制定的体制下最主要的就是企业要建立诚信体系,能够规范企业的行为,还能够有效地约束劳动者,促进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和谐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要对政策不断创新,对存在的问题努力地分析探索,才能找到一条符合国情的发展之路。可以吸取国外的经验引进相关的技术,以实际情况作为基础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具备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进一步发展。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应当发挥社会保障的积极作用,解决存在的不足,通过社会体系为居民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借助一些调查数据对相关的体系进行完善优化,跟上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全面提升我国整体的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郑功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现状评估与政策思路[J]社会保障评论.2019,3(01):3-29.
[2]蒲新微,安炳辉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3):83-88.
[3]郑秉文商业保险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方式、作用与评估一-于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7(06):1-21.
[4]张睿海.城乡融合视野下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法律规制[J]农业经济,2019(12):54-56.
[5]董克用,郑垚孙玉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财政负担预测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6):122-134+2.
[6]潘盼盼.舟山渔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学,2018.
[7]阮世坚越南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优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文章来源:赵李源.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对居民就业的影响研究[J].中国商论,2021(14):119-121.
分享: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重中之重。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于2022年11月中旬召开,会议明确强调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2024-06-06《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统计:2022届本科毕业半年后,从事教育业(13%)为众多行业之最。但此项数据却是2018以来最低,相对于2020届本科毕业的17%下降了4个百分点。同时,在2022年中国本科生在教培辅导机构与教培机构的就业比例,也从2021届的6.0%下降到5.1%。
2024-06-05自从数字乡村战略提出,我国乡村数字经济显著提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需要一批批掌握数字技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年轻人变为“新型职业农民”,推动数字乡村的发展。教育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职业学校70%以上学生来自农村,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技能开发的重要主体,有责任为乡村提供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024-04-19内卷是指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个体为追求更高的成绩和成功,而不断付出超过必要条件的努力和资源的现象。这种竞争状态不仅存在于学术、职业领域,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卷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异化与就业困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2024-04-17近年来,我国对大学生就业给予高度关注,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就业观念作为大学生择业的重要条件,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方向,还关系到国家就业政策的制定情况。只有了解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的变化,才能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就业服务,进而为大学生群体高质量就业提供保障。
2024-04-16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关乎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大计,是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的重要依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走高,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呈现上升趋势。“慢就业”是指大学生毕业后放缓求职进程,处于暂时未就业(已升学或出国深造除外)的状态。
2024-03-18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此,教育部提出就业育人新举措,要求各地各高校将就业育人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以就业育人的温度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力度。艺术类大学生是国家专业型艺术人才的储备军,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实际积极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精准就业帮扶,强化就业育人实效。
2024-03-12促进农科大学生留赣就业对于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农林高校留赣就业率始终不高,投身农业相关领域的学生所占毕业生比例更是处于较低水平,既无法给江西省的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也无法以就业助推农林高校涉农专业的招生工作。政府、社会、高校、家庭等层面应高度重视农科大学生留赣就业问题。
2024-03-07促进农科大学生留赣就业对于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农林高校留赣就业率始终不高,投身农业相关领域的学生所占毕业生比例更是处于较低水平,既无法给江西省的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也无法以就业助推农林高校涉农专业的招生工作。虽然近一时期国家在第一产业方面的投入很大,付出很多精力,但是反观农业产业相关从业人员的年纪普遍较大,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明显与国家的战略目标不协调。
2024-03-05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出重要论述。自2020年开始,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革,以及全球疫情肆虐等因素影响,就业难的话题再次成为社会的热点。国家各部委、各省市和各高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政策和就业帮扶计划,积极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2024-01-10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求贤
期刊人气:3710
主管单位:天津市出版总社
主办单位:天津日报社
出版地方:天津
专业分类:社会
国际刊号:1009-4849
国内刊号:12-1320/D
创刊时间:200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98
影响因子:0.11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