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六方面的内容,分别为师资素质提高、数字化技术整合、设计理念更新、课程标准制订、管理制度改革、特色课程发展。它们之间并不属于平行、并列的,特色课程发展和课程标准制订是两项主体,设计理念更新与师资素质提高是渗透其中的两条暗线,数字化技术整合与管理制度改革是支撑主体的技术和行政两座工作平台。
一、加强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意义
加强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对于实现社区教育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是推动社区教育普及发展的资源基础。社区教育课程资源是社区居民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能够解决由于各个社区地域不同、环境不同、文化不同造成的综合素质有所不同的问题,还能够解决由于社区居民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学习经历不同造成的对课程资源需求不同的问题,推动社区教育的普及发展。其二,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是推动社区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挖掘社区教育的新亮点,解决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推动社区教育的持续发展。其三,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是推动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有力支撑。加强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有助于创新和推广社区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构建合理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动社区教育的内涵发展。其四,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是推动社区教育创新发展的前进动力。通过加强与社区教育相适应的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加快全社会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融合,提高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推动社区教育的创新发展。其五,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是对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有利于社区居民形成独立的学习方式,与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品质互相联系,提升社会生活实践能力,增强社区居民与社区、社会的密切联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虽然社区教育课程资源从数量上、形式上和内容上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但还存在数量有限、形式单一、内容分散的问题,同时在认识层面、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缺乏整体的统筹规划
统筹规划是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前提,没有整体的统筹规划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布局便杂乱无章。整体的统计规划是课程资源建设的组织保障,但是在区域内各类开展社区教育相关的机构(如社区学校、市民学校、老年大学、社区学院、广播电视大学、成人高校、普通高校、各类民办非企业的教育机构等)之间缺乏沟通和整体的统筹规划,不能有效的实现资源开放共享,造成活动内容相似、课程资源重复等资源浪费的问题。
(二)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主体,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开发便成为空谈。专业的师资队伍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人员保障,但是现在各社区教育机构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从事社区教育的师资队伍大部分为临时组成人员,很少有专职的教师从事社区教育方面的工作,他们学历上参差不齐,专业水平相对较差,从业务素养上不具备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三)缺乏完善的数字体系
数字体系是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关键,没有完善的数字体系,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推广便无法推进。完善的数字体系是课程资源推广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存在课程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精、重复建设、投入分散、整合乏力、利用率低下、推进力度不强、总体效果不佳等问题。
(四)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核心,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形态便各式各样。统一的课程标准是课程资源整合的前提条件,但是现有的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课程名称、内容、结构、教材、大纲等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无法进行量化设计。
(五)缺乏本土的特色课程
特色课程是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动力,没有本土的特色课程,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应用便缺乏灵魂。本土的特色课程是课程资源内涵的创新发展,但是现在的许多课程设计上存在缺陷,没有系列、没有组织、没有计划、没有特点、没有章法、没有系统、没有品牌,无法形成合力来带动社区整体的课程资源建设。
(六)缺乏长效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保障,没有长效的评价机制,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发展便得不到保障。长效的评价机制是课程资源建设的制度保障,但是现在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机制还不完善,在形式、内容和制度上存在缺陷:形式上缺乏全方位的硬件资源整合,没有创新;内容上缺乏全局的软件资源融合,缺乏活力;制度上缺乏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无法保障。
三、解决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存在问题的措施
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是集统筹规划、师资队伍、数字化体系、课程标准、特色课程和评价机制于一身的系统性工程。因此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设计理念更新、师资素质提高、数字化技术整合、课程标准制订、特色课程发展、管理制度改革六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并非平行、并列,课程标准制订和特色课程发展是两项主体,设计理念更新与师资素质提高是渗透其中的两条暗线,数字化技术整合与管理制度改革是支撑主体的技术和行政两座工作平台。
(一)统筹资源规划,更新设计理念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具有范围广、跨度大、碎片化、体系杂等特点,这就要求必须要强化规划意识、更新设计理念,既要创新改造现有的课程,又要开发新的课程。
1.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行政职能。政府作为组织、协调和整合社区教育的推动者,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下设综合的社区教育行政机构,将社区教育纳入区域内社会发展规划中,制定整体的社区教育工作规划、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组织领导。
2. 加强规划管理,整合教育机构。整合本地的社区教育机构,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由教育部门牵头设立专门的、独立的社区教育管理机构;组建社区教师队伍,协调好社区、课程资源以及学习者之间的关系,负责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和整合的具体实施工作,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培训计划,指导社区教育机构开展相关的活动。
3. 加强共建共享,整合课程资源。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直接影响社区教育目标的实现和社区教育的效果。通过共建,充实各类课程的内容,拓宽社区居民的知识面;通过共享,提高各类课程的应用效率,激发社区居民的学习兴趣。针对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需求进行研究,比如可以分年龄段、分性别、分教育层次、分职业等,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资源建设模式,分群体、有重点地开发满足各类型社区居民需求的实用型、修养型、技能型、拓展型和娱乐型等课程资源;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区教育机构的课程资源的类型进行研究,涵盖公民修养类:科学素养、法律维权、安全教育、文明礼仪等。文娱休闲类: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民风民俗、休闲娱乐等。实用技能类:职业技能、创业就业、信息技术、语言培训等。家庭生活类:家庭教育、家庭理财、医疗保健、生活技艺等;针对课程资源的存在的形式,按课程的性质对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进行研究:(1)建设传统课程资源。在教学设计上采用社区居民实际生活中形象生动的案例并易于接受的方式和形式,调动社区居民学习积极性。(2)利用社会文化课程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部分本地特色的社会文化(如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筑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课程资源,将课程内容融入到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中。(3)编写校本教材。根据社区教育机构的自身实际情况,如资金、师资、所开课程、所处地域的特色、社区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等,精心打造社区教育活动品牌并编写集科学性、实用性和通俗性为一体的校本教材。(4)打造系列社区活动。在社区有组织的开展一系列的社区教育活动,并根据形势发展及时扩充、调整,不断更新活动内容。(5)开放职业类院校课程资源。通过加强与区域内的职业类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多方的优势资源优势联合开发相关的课程,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服务、技能培训、就创业指导等。(6)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目前主要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形式有文本、图像、动画、视频、音频、光盘、网站、学习系统软件、VR虚拟现实、BBS论坛、3D全息投影、网络公开课、网络直播等。
(二)提高教师素质,打造专业团队
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开发的主体就是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课程资源建设与开发的质量。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首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内涵;其次要有长远的目标规划,把握社区教育课程的发展方向;再次要有稳定的师资队伍,承担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任务;然后要有长效的培训体系,强化教师能力的培养并调动积极性;同时要有统一的课程体系,掌握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方法;还有要有精湛的技术实力,提升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质量;最后要有完善的评价机制,保障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实施。通过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运用教学手段,促进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团队的合作意识和开发能力。
(三)完善数字体系,满足居民需求
完善的数字体系可以为社区居民“人人、时时、处处”学习提供可能。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区域内数字体系,建立覆盖“全员、全程、全面”的终身学习网络,提高数字化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水平;加强硬件环境建设,改善数字化学习基础条件;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供线上线下学习支持平台;建设学分银行系统,建立社区居民终身学习档案;建立社区教育数字化的长效机制,建设督导评价制度。
加强课程资源共享可以使不同机构、不同地域、不同内容、不同格式、不同层次的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在一定的范围内实现共享,有效的解决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分散、使用权限低的情况;制定系统的课程资源共享机制,能够有效的避免课程资源的重复开发,实现有效整合;制定完善的课程资源共享机制,能够使社区居民在网上学习资源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做到课程资源最大化使用,提高利用率;制定开放的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可以实现远程优势资源的互换互惠,弥补社区教育在经验、技能、人才、设施等方面的不足,解决不均衡的问题。
(四)规范课程设计,制定课程标准
现有的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存在着课程名称、大纲、目标、内容、结构、课时、教材、实施、评价等不规范的现象,通过规范课程设计,制定统一的社区教育课程大纲,完善课程建设的标准和流程,规范课程资源的规划、设计、制作、更新、推广等环节,完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在课程设计上进行整合与优化,按照社区居民学习的特点进行量化设计,建立一套科学的模板,明确各门课程的具体标准,比如转变思想观念、设计课程形式、完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规范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统一学时学分、严格考试考核、编制适用教材等,建立各类课程的学分互认的统一标准。
(五)建立特色课程,打造学习品牌
特色课程是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动力,针对实际需求和地域发展特点,开发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特色课程,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社区教育根据地域、人群的不同,选择的教学方式、教学目标也不同,社区教育课程应体现地域特色,结合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经济水平、人员构成、人文环境、历史遗产等,建设特色的、因地制宜的课程资源,打造本土的、与时俱进的学习品牌,开展丰富的、喜闻乐见的培训活动,带动区域社区教育的发展。根据本地域的实际情况、自身条件、社区教育新形势新要求等因素,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实效性和通俗性的原则,精心打造一批特色课程,并把确定的特色课程编写成校本教材,最终形成形成富有地方特色、满足本地域社区居民多样化和差异化需求的学习品牌,以点带面,促进社区教育的规范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全面发展。
(六)健全反馈机制,改革评价措施
评价反馈机制是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保障,制定长效的、严格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可以提高课程资源开发和共享的效果。首先建立相关的组织管理机制,加大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和共享的指导;其次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提升课程资源开发团队的主观能动性;再次建立相关的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区域内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然后建立相关的经费管理机制,提供课程资源开发的财政保障;同时建立相关的宣传推广机制,加强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还有建立相关的联络沟通机制,加强与课程资源的有效融合;最后建立相关的督导评价机制,加强社区居民对课程资源的评价和反馈。
总之,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和共享是系统性的工程,已成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学习的组成部分,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模式、多方位、多层次、以非学历为主的终身学习的机会和条件,让每一位社区居民都能学有所成、学有所乐,提升社区教育的品质,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大力提升公民素质,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参考文献:
[1]陈海强.拓展全民数字化学习新视角:提升舒适度[J].成人教育,2017,(07).
[2]吉小燕.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探析[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6,(05).
[3]王宁.依托社区资源开发社区教育课程的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5,(35).
[4]张红兵,张伟.立足地方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4).
[5]裴立媛.终身教育视角下开放大学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与建设探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1).
[6]刘尚明.社区特色课程之我见[J].文学教育,2018,(02).
[7]王磊,姜娜.中国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05).
马福生.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10):91-95. DOI:10.3969/j.issn.1673-582X.2019.10.020.
分享:
推动高校建设完善的教职工文化服务体系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三全育人”质量具有促进作用,但通过查阅国内权威学术网站发现,目前国内对这一论题的研究极少,少量关于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也更侧重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难以为高校建设教职工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可靠参考。
2023-07-17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保障。党的基层组织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是维持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正在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规划了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
2020-12-15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为新时代高校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而党建和“立德树人”又都是促进高校育人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要充分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十分关键。
2020-12-15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对商业环境的影响和渗透,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变革的冲击下,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重构和创新。新商业环境的出现导致传统商科教育不能适应新技术革命下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新商科应运而生。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指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势在必行,要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2020-12-15“思想分析”是以“思想症结”为研究对象,以“解惑、去苦”为工作旨向,以“对话”为基本路径,深入了解案主的思想为何所困及其症结所在。通过对话实现分析师与案主之间思想交流和碰撞,启发案主认识思想症结的成因,实现症结观念的格式塔转换,从而颖悟到开解问题的出路。
2020-12-15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020-12-14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1].长期以来,高校共青团通过组织建设在创建品牌及思想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在近些年兴起的“三创”运动中,高校共青团积极探索和实践,在引领广大青年学生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效果.高校共青团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进取,组织机构改革和内部制度的不断完善,应学生需要,不断调整工作思路,突出了各类活动的教育导向性。
2020-12-14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1。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实践中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
2020-12-14在我国,社区教育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满足人的生存与继续受教育的权力,社区教育的主体已由最初的社区居民逐渐演变为全体受教居民。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是一种特殊的行政管理体制,包括社区管理组织的权限划分、部门设置、机构级别、隶属关系、人员配备、政策法规等根本性的组织制度与形式。
2020-12-09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导致农村劳动力大幅减少,“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成为当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难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根本途径,[1]提供用得上、用得好的合格劳动力,是解决“如何种好地”问题的重要举措。
2020-12-09人气:5172
人气:5134
人气:4673
人气:3523
人气:300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远程教育
期刊人气:87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9-458X
国内刊号:11-4089/G4
邮发代号:2-353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3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47
影响因子:5.17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