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疗效与颈长肌及颈伸肌改变的关系

  2025-02-06    2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探讨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术后疗效与颈长肌及颈伸肌改变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行ACDF手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80例,分析手术前后颈长肌及颈伸肌磁共振检查指标及随访疗效指标,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颈长肌及颈伸肌检查指标与随访疗效指标间相关性。结果 80例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疗效评估优秀49例,良好30例,一般1例,优良率为98.75%。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颈长肌容积显著少于术前(P<0.05);手术前后颈伸肌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颈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改良日本矫形协会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颈长肌容积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呈负相关(P<0.05);但术后颈长肌容积与改良日本矫形协会量表评分无相关性(P>0.05);同时术后颈伸肌容积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改良日本矫形协会量表评分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ACDF术后疗效与颈长肌改变密切相关,但与颈伸肌无关。

  • 关键词:
  • ACDF手术治疗
  • 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 脊髓型颈椎病
  • 颈伸肌
  • 颈长肌
  • 加入收藏

脊髓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患者总数的10%~15%,其中单节段病变患者如症状和体征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临床多选择ACDF手术治疗[1]。已有研究显示,ACDF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有效对病变节段进行充分减压及良好融合,在消除神经压迫症状及颈椎矢状位平衡恢复方面显示出良好作用[2]。颈周肌群在保证颈椎稳定及危及正常生物力学方面的作用已获得广泛认可,但有关颈椎手术前后颈周肌肉组织变化及与治疗效果方面报道较少[3]。为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对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0例手术前后颈长肌及颈伸肌磁共振检查指标及随访疗效指标进行分析,探讨ACDF术后疗效与颈长肌及颈伸肌改变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因颈脊髓压迫症状就诊并最终确诊脊髓型颈椎病;②单节段病变;③保守治疗无效;④于本院完成ACDF手术治疗;⑤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颈椎外伤、感染或肿瘤;②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③合并强直性脊柱炎;④先天性颈椎畸形;⑤既往颈椎手术史;⑥拒绝配合治疗及随访。最终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行ACDF手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33~70岁,年龄为(52.78±6.40)岁,根据病变节段划分,C2~3节段13例,C3~4节段15例,C4~5节段17例,C5~6节段14例,C6~7节段21例,其中合并行走不稳31例,合并脊髓变性25例。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研究方法

1.2.1手术方案:全部手术均由同一组高年资手术医师完成;仰卧位下行气管插管全麻,经颈右侧入路切皮,分离颈动脉鞘及内脏鞘后有效暴露椎体及椎间隙;C型臂X线下定位手术节段,切除椎体前方相关软组织,待病变椎间隙完全暴露后撑开目标椎间隙,摘除病变椎间盘并刮除上下终板,待彻底减压后将同种异体骨融合器植入,采用颈前路钢板对椎体前方进行固定;再次行X线透视确认置入良好后冲洗缝合切口完成手术。

1.2.2MRI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MAGANETOMsymphony1.5T磁共振扫描仪,自枕部扫描至T2,扫描层厚和层间隔分别为4mm,0.4mm,获得C2~C7节段椎间盘上下终板及赤道线平行T2WI图像。原始图像导入后处理软件后由2名高年资中级及以上职称放射诊断医师手工勾画颈部肌肉边界,测量颈长肌及颈伸肌容积,测量至少3个层面,取平均值析。肌肉容积由肌肉截面积与层厚进行积分计算,全部MRI肌肉容积值求和后获得颈长肌容积;而颈伸肌容积量化测量方式为ESA/VBA),以减少患者体型差异带来的测量误差。

1.2.3疗效评估指标[4]

①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值0~10分,由患者自行评估,分值越高提示疼痛越严重;②改良日本矫形协会评分量表包括上肢(5分)、下肢(7分)、运动感觉(3分)及排尿(3分)四个维度,总分18分,分值越高提示脊髓功能越佳;③颈部功能障碍指数量表包括10项指标,每项指标0~5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差;④临床疗效评估采用Odom标准,分为优、良、可及差四级,优指颈椎未感不适可正常完成日常工作,良指颈椎偶尔不适但未影响日常工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时间点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x±s)表示,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入选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80例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疗效评估优秀49例,良好30例,一般1例,优良率为98.75%。

2.2手术前后手术节段颈长肌容积和颈伸肌容积比较

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颈长肌容积显著少于术前(P<0.05)。手术前后颈伸肌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手术前后手术节段颈长肌容积和颈伸肌容积比较

2.3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改良日本矫形协会量表评分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

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颈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改良日本矫形协会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见表2。

表2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改良日本矫形协会量表评分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

2.4颈长肌及颈伸肌容积与随访疗效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颈长肌容积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呈负相关(P<0.05);但术后颈长肌容积与改良日本矫形协会量表评分无相关性(P>0.05)。同时术后颈伸肌容积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改良日本矫形协会量表评分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间无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颈长肌及颈伸肌检查指标与随访疗效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3、讨论


有报道提示,颈长肌及颈伸肌与颈椎稳定性关系密切,慢性颈部疼痛患者往往存在颈长肌功能障碍。同时颈椎后路手术导致颈椎后方肌群的医源性损伤亦可引起术后颈部疼痛[5]。ACDF手术尽管手术入路可避免对颈椎后方肌群破坏,但颈椎融合操作可导致融合节段活动受限,不利于颈椎后方伸肌群活动功能恢复,有研究推测ACDF术后颈椎椎旁肌肉变化可能与术后慢性颈部疼痛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有关[6],但缺少临床研究数据支持。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颈长肌容积显著少于术前,但手术前后颈伸肌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为:①ACDF能够颈椎矢状位失衡患者颈椎曲度,增加颈椎前凸,且矫正效果与颈椎曲度直接相关,术中对于患者颈前区组织牵拉及破坏、植入物对于椎旁肌肉刺激及电刀热刺激均可加重术区组织损伤。此外颈椎前屈姿势可限制颈长肌活动,结合术后疼痛相关恐惧可严重患者术后康复功能恢复;患者术后颈长肌变化可能与肌肉废用及活动受限有关[7]。②椎间盘退变及炎性介质可导致椎旁肌肉结构改变,特别是背部深层肌肉萎缩,同时抑制相关肌肉支配神经;有报道提示,多种炎性介质可加快脊柱肌肉脂肪浸润及纤维化进程,诱导肌肉萎缩退化。而ACDF能够通过椎间融合重建颈椎稳定性,但因病变节段活动度丧失,周围节段机械应力增加,可进一步加重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故颈伸肌容积减少亦可能与此有关[8]。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颈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改良日本矫形协会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提示ACDF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确切。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仍有相当部分患者术后残留颈肩部疼痛或不适症状,有报道提示颈部肌肉容积改变及颈部屈肌功能障碍可能与颈部慢性非特异性疼痛有关[9]。既往研究证实,急慢性腰部疼痛患者腰部多裂肌横截面积减小,术后需接受专门肌肉康复锻炼方可实现多裂肌横截面积恢复及背痛缓解,而在慢性颈部疼痛患者中亦可观察到颈部多裂肌及颈长横截面积改变;此外颈部疼痛患者颈深屈肌活动度降低及伸肌萎缩亦不利于颈椎活动功能恢复[10]。本研究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颈长肌容积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呈负相关,但术后颈长肌容积与改良日本矫形协会量表评分,术后颈伸肌容积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改良日本矫形协会量表评分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间均无相关性,以上结果提示长肌容积减少是导致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ACDF术后颈部非特异性疼痛的潜在诱因,进一步支持以上观点。

综上所述,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ACDF术后疗效与颈长肌改变密切相关,但与颈伸肌无关。


参考文献:

2李源,李鹏,黄世金,等.颈椎棘突长度与脊髓型颈椎病发病节段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21,41(8):488-495.

3朱超,刘春,张玉发,等.零切迹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2,32(4):347-355

4凯依塞尔·阿布都克力木,李磊,杨晓凯,等.术前颈椎椎体CT值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邻近椎间隙高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9):1125-1130.

5王斯年,邱勇,朱泽章,等.基于Roussouly分型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形态与椎旁肌群横截面积的关系[J].中华骨科杂志,2021,41(22):1614-1622.

6吴晓淋,丛文斌,钟鑫,等.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多裂肌影响的MRI评估[J].中华骨科杂志,2020,40(14):902-910.

7陈竞轩,张志超,石维,等.改良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并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J].脊柱外科杂志,2021,19(2):94-99.

8郝尹泽,刘松旗,李庆达.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与传统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22,11(9):668-675.

9王林钦,李晓博,李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后颈长肌、颈伸肌形态学变化与改良日本矫形协会评分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相关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22,51(12):1524-1527.

10杨鹏,温冰涛,格日勒,等.不同类型颈椎病患者颈伸肌肌容量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0,30(6):516-52


文章来源:刘宪翠,王路,徐浩,等.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疗效与颈长肌及颈伸肌改变的关系[J].浙江创伤外科,2025,30(01):75-7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期刊人气:440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和中日友好医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4-406X

国内刊号:11-3027/R

邮发代号:82-457

创刊时间:199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