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湖北省某岩溶场地的高层建筑工程为例,对岩溶地区高层建筑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复杂岩溶地区高层建筑桩基础的设计过程、溶洞的处理方法及桩基施工要点。经过对比分析表明,冲孔灌注桩适应性强、承载力高,能钻穿溶洞达到稳定持力层,建议作为岩溶地区高层建筑的首选桩基础形式。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指碳酸盐类岩石(主要是石灰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的溶蚀为主的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它在中国分布广泛,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约一半以上省区都有岩溶地貌分布,总面积达200万km2。这种地貌的特点是岩面埋深起伏大,且无规律性,溶洞、溶沟、裂隙十分发育,甚至出现多层溶洞,同时场地的承压水水位高,水量较丰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在岩溶地区建设高层建筑,如果桩型设计不合理、持力层的位置及厚度判断不准确、场区水文地质条件掌握不充分,往往易在施工时危及相邻建筑物的安全,或者建筑物建成后不久就产生局部下沉,导致梁、柱或墙体等开裂[1],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探讨岩溶地区高层建筑的桩基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
1.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苏州路以北、市公安局大楼以西、青鱼路以东,新建多栋25层高层住宅,下设1层地下室,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1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基本风压为w0=0.35 kN/m2,地面粗糙度B类,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
1.2 地质条件
建筑场地内的埋藏地层岩性,从上到下依次如表1所示。该场地⑦石灰岩有岩溶发育现象,钻探结果表明,施工115个钻孔中有62个钻孔基岩为石灰岩,其中8个钻孔有土洞或溶洞、裂隙等岩溶发育现象,钻孔见洞隙率达12.9%,属岩溶中等发育地段。场地内各岩土层分布及岩溶发育特征详见表2。
表1 岩土工程地质分层表
表2 拟建场地岩溶发育情况统计表
2、基础选型及桩基设计
2.1 基础选型
(1) 高强预应力管桩
该桩型单桩承载力较高,造价低,施工速度快,目前在湖北地区施工设备较多,是较为成熟的桩型。但对于本场地而言,基岩起伏较大,且有溶洞存在,施工上无法钻穿溶洞达到稳定持力层,本场地不适宜采用。
(2) 人工挖孔灌注桩
选择此种基础的优点是单桩有着较高的承载力,施工质量容易控制,施工速度快,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小等。本工程地下水较丰富,勘察反映稳定水位埋深为0.60~2.70 m。如果采用人工挖孔桩,需要降水处理。但若大面积降水,会引起周围地面下陷、地下土洞发育等不良后果[2];若采用止水帷幕的方法,深度不易控制。而地下水及溶洞的存在,使施工危险性大,施工也有一定困难,此桩型不应采用。
(3) 钻孔灌注桩
此种基础形式的适应性强、承载力高、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对相邻楼宇影响小、噪音低、施工安全性好等。但是,其也存在着缺点:质量控制直观性差,水下混凝土施工要求严格,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易出现孔底沉泥、夹渣、缩颈、露筋、离析、浮浆夹层等缺陷,但若施工控制得好依然可行。但本工程基岩起伏较大,且有溶洞存在,施工上很难钻穿溶洞达到稳定持力层,不适宜采用。
(4) 冲孔灌注桩
此种基础形式的优缺点类似于钻孔灌注桩,但冲孔灌注桩可以在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使用,对本工程而言能钻穿溶洞达到稳定持力层,适宜在本工程中使用。
本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及沉降要求较高。通过上述比较获知,冲孔灌注桩可有效地穿透各类土层,成孔适应性强,达到稳定持力层。经过建设单位、地勘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共同协商,得到普遍认可。同时近年来冲孔灌注桩在本地区得到广泛使用,积累了许多施工经验。经综合考虑,本工程适宜采用冲孔灌注桩。
2.2 桩基设计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冲孔灌注桩承载力主要由3部分组成,即桩周覆盖土层的总侧阻力、嵌岩桩段的嵌固侧阻力和桩端承载力,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公式(1)进行估算,其中Ra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qpa为桩端端阻力特征值,Ap为桩底端横截面面积,up为桩身周边长度,qsia为桩侧阻力特征值,li为第i层岩土的厚度。
依据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数据(详见表3),桩端持力层选用石灰岩,入岩深度取2 m,通过计算可知(仅考虑嵌岩段2 m的侧阻力),桩直径900 mm、桩长为15 m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公式(2),设计取值4 800 kN,基本满足工程的要求。
表3 桩基设计参数建议取值表
由于该地区岩溶和流塑分布的不确定性,依据湖北省地方规范《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14[4],需要采用逐桩预钻孔的工程方法。根据超前钻反馈的资料,分析岩层的节理发育,溶洞、流塑的深度和高度,以及内填充物[5],逐桩核算桩长及相应的承载力,在满足工程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桩长,回避溶洞和土洞,减少施工难度。超前钻的数量和深度,应满足地方规范《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14第9.3.11~9.3.13的要求[4],钻孔进入桩端以下完整岩石的深度不应小于5 m;桩端全截面嵌入完整岩层表面的深度不应小于桩身直径的两倍,且不得小于2 m;当岩层表层存在溶洞或串珠状溶洞时,桩端嵌入溶洞底部完整岩石的深度不应小于0.5 m,且桩身嵌入岩层深度总和不应小于2 m或2倍桩直径。 本项目典型超前钻柱状图如图1所示(存在串珠状溶洞),这里对溶洞的埋深、尺寸大小及填充状况作了更详细的描述。
图1 钻孔柱状图
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的要求[6],设计选取了3根试桩,用于验证施工工艺及承载力。试桩完成后,经超声波及静载试验,结果表明均满足规范及设计的要求。
3、复杂地段的桩基施工要点
灌注桩施工前应先平整场地,埋设孔口护筒,配制泥浆体积宜为正常条件下泥浆体积的3倍以上。岩溶地质条件下的灌注桩应根据覆盖层和基岩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成孔工艺,施工要点[4]4]如下:
(1) 当覆盖土层中不含土洞时,可采用回旋钻进成孔或冲击成孔,当覆盖土层中含有体积较大的土洞且埋深超过3 m时,应对土洞进行预注浆充填或低标号混凝土回填后再成孔[7]7]。
(2) 成孔至溶洞顶板以上1 m时,改用低频率、小冲程冲击钻进成孔工艺。
(3) 当岩面为斜面时,应预先在岩面上部桩孔内回填小片石或者混凝土等,用钻头反复冲击,直至全断面进入岩层为止。
(4) 当溶洞顶板被击穿时,及时利用泥浆泵对孔内进行补浆,防止泥浆面下降导致孔壁坍塌,同时在顶板厚度范围内反复轻提慢放冲锤,直至冲锤不受明显阻碍。
(5) 当溶洞内有黏土或沙砾等填充物时,成孔施工前宜对溶洞内充填物进行注浆预处理。
(6) 对于地下水水量比较大的溶洞,可采用单层或多层长护筒跟进的方法,护筒直径级差不小于15 mm。
(7) 成孔过程中如遇漏浆,应及时补浆并向孔内回填片石、黏土或混凝土反复冲击造壁。灌注桩身混凝土时应密切观察混凝土顶面的标高变化,如遇混凝土下沉,应继续补灌混凝土,直至稳定后方可拔出导管。
综上所述,溶洞的处理方法常用的有3种:挤石造壁法、预注灌浆法、套内护筒法。施工现场应根据地质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和处理措施,防止塌孔、弯孔缩孔、卡钻、掉钻、扩孔过大等质量问题的出现,确保施工质量。本工程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遇到了泥浆面快速下降的异常状况,现场及时补浆并向孔内回填片石、黏土,反复冲击造壁,顺利成孔,解决了施工难点,桩基经检测验收合格。
4、结论
1) 岩溶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溶洞分布极不均匀,应尽量穿越溶洞,找到稳定的持力层。冲孔灌注桩适应性强、承载力高,能钻穿溶洞达到稳定持力层,适合在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使用,为设计首选桩基础形式。
2) 岩溶地区的工程勘察工作,要遵循由疏到密的原则,依次进行场地的试钻孔、初勘、详勘,施工阶段要根据确定的桩位逐桩进行超前钻,探明每桩基础下的地质条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确保基础安全。
3) 桩基施工前,应根据超前钻提供的地勘资料,逐桩做好施工技术交底,选择合适的溶洞处理方法,对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提前做好预防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月松.岩溶地区高层建筑桩基的桩型选择与施工[J].探矿工程,2000(6):17-19.
[2]郑伟国.岩溶地区基础选型的思路和建议[J].建筑结构,2012,42(7):115-1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14[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5]汤荣广.岩溶地区基础设计及工程应用[J].建筑结构,2013,43(10):89-93.
[6]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7]黄宏大.岩溶地区桩基设计研究[J].福建建筑,2019(10):151-155.
俞弘,林绍良.岩溶地区高层建筑的桩基设计与施工[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20,18(03):223-227.
2020年7月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3],提出: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技术协同发展,在建造全过程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
2025-02-07近些年随着整个社会对绿色、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建筑行业也在向着绿色化方向发展,这也促使了装配式建筑发展,其高效、环保的属性得到了各方广泛认可。对于装配式建筑结构来说,混凝土结构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中“墙板”是最主要的部分,对于墙板施工质量也会对整体装配式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2025-01-20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设计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外市政基础设施等土木工程项目中,这些项目广泛采用了欧洲规范和美国规范。为了提高海外工程的设计水平,提高海外项目的竞争力,需要对中欧美规范进行系统的分析对比。结构强度和裂缝的计算是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的关键内容。
2025-01-20工程师经常面临是否将岩体视为离散材料或连续材料的问题。大多数有限元方法将岩石视为连续材料,而其他人将它们视为离散岩石块的组合[1]。岩石是否可以被视为离散材料不仅是所使用的建模方法的问题,也是与理解所研究岩石问题的关键。对于给定的断裂岩石,需要确定岩石在什么水平上成为块状组合[2]。
2025-01-20郭明珠等[1]通过振动台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震动强度、频率和持时的地震波对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得到频率对斜坡坡面和坡内的影响最为显著的结论。而黄凤娟等[2]通过改变正弦波的频率,研究边坡的位移、加速度和速度的动力响应,发现坡面和坡体地震动参数随着频率改变而变化。
2025-01-20热管是一种高效的两相传热装置,其不仅能实现小温差下的高效传热,同时还能将吸收的热量有效地传送至热沉[1-2]。为改善传热性能及满足实际工程需求,热管还可制作成微槽道平板型等多种形状。微槽道平板热管是一种具有微槽型吸液芯结构的微通道热管,具有传热能力强、均温特性好等优点[3]。
2025-01-20工程起重机在起重运输机械行业中有着巨大的市场,而箱形阶梯柱构件以其承载力大、长度伸缩变化易实现、材料利用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程起重机等各类机械设备中,其稳定性分析是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1],更高的起升高度和更大的起重量是近年来全地面起重机的发展趋势。
2025-01-20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深基坑工程数量日益增加,其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基坑顶部水平变形是基坑工程中的一大关键问题,过度变形可能导致周边建筑物的破坏和基础设施的失效,甚至危及人员生命安全[1-2]。因此,准确预测基坑顶部水平变形对于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周边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
2025-01-20近年来,随着中国建筑基数的指数型增长,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凭借其用钢量少、外观整洁且施工进度快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在中国的建筑工地上[1]。由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主要用来支撑工人、材料和建筑用结构件[2],直接关系到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其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工程人员甚至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2025-01-20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类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涌现,其中深基础施工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沉井施工法,作为深基础施工中采用的一项主要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中。沉井施工法不仅操作简便、技术安全可靠,而且相比传统敞口明挖方法,占地面积小、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较小,产生的地表沉降和位移也较小。
2025-01-20人气:7960
人气:4893
人气:3833
人气:3607
人气:303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期刊人气:2418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长安大学,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建筑
国际刊号:1673-2049
国内刊号:61-1442/TU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745
影响因子:1.093
影响因子:1.922
影响因子:0.585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