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建筑物理环境包括建筑的声环境、光环境与热环境,内容丰富,会对建筑的舒适性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随着建筑物理研究与发展的日益深入,建筑物理环境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影响了建筑设计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不仅分析了建筑物理环境,还对建筑物理环境的要求进行了探究,旨在为建筑设计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对物理环境的要求充分实现,从而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安全性与美观性,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对物理环境的实现程度就是对设计要求的把握程度,对建筑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技术越来越丰富,对建筑物理环境要求的实现程度越来越高,为人们提供了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
1、建筑物理环境概述
1.1 建筑物理环境的概念
建筑物理环境是建筑室内空间与人体相关的各个物理要素总和,包括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人们通过感官接触物理环境,并因此形成不同的心理状态。建筑热环境的作用在于外界环境与建筑的热交换、建筑与室内人的热交换,热环境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保温、防潮、日照、防热以及太阳能利用;光环境控制包括建筑的采光与照明设计;声环境包括室内音质设计、建筑隔音与噪声控制三方面的内容,其中音质设计一般限于厅堂等建筑物如音乐馆、影剧院等,隔音与噪声控制是建筑普遍存在的问题。
1.2 建筑物理环境对设计的要求
建筑物理环境是建筑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建筑设计对于物理环境的技术要求程度决定着建筑设计的高度,最终影响到人们居住的舒适度。随着当前人们对于建筑各项要求提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在建筑的热、声、光三方面全面的把握,要求建筑设计能够及时掌握当前的前沿技术,同时要具有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与对各项要素的把控能力,设计要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舒适性与美观程度。
2、建筑物理环境的要求与技术
2.1 热环境
建筑的热环境包括建筑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控制、建筑与室内人的热交换,对热环境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为人们提供温度适宜的居住环境,因此对室内热环境的要求需要热舒性满足舒适条件,人体皮肤处于舒适温温度内,汗液蒸发率处于舒适的蒸发范围内。
在保温设计上,我国不同地区对室内热工设计要分区与设计要求均有不同,在严寒地区要求满足冬季保温,可以不考虑夏季防热,夏热冬暖地区要求满足夏季防热,可以不考虑冬季保温。建筑设计在保温方面包括保温综合处理与外围护结构保温构造设计:建筑保温综合处理可以通过控制体型系数、合理布置建筑朝向、防止冷风渗透以及合理规划窗墙面积比的措施,通过科学计算与设计实现保温技术要求;建筑维护结构保温设计要求围护结构的传热阻不能低于最小传热阻,其主体部分构造分为单一材料结构与复合保温结构,单一材料结构如空心板、加气混凝土等,兼具承重与保温的功能;复合保温结构由保温层与承重层复合而成,依照其所处位置可分为内保温、外保温与中间保温,复合保温结构具有多种优点,不但能够持续保温,还能够提升建筑安全性能,同时也兼具节能减排功能,促进建筑可持续发展。
在防热设计上,夏热冬暖地区必须考虑夏季防热设计,如广州等地,建筑隔热设计主要包括围护结构设计、自然通风设计、遮阳设计。围护结构设计中要重点进行屋顶设计,屋顶防热设计包括绝热层屋顶、吊顶防热屋顶、阁楼隔热屋顶等。其次是外墙隔热设计,其设计的重点内容是东西墙,在空调建筑的朝向设计也十分重要。在通风设计时要考虑到建筑的朝向,合理设计通风口,合理的通风设计能够良好的改善室内气压条件,达到有效隔热。在窗口遮阳设计上可以采用绿植与构件配合设计,合理设计内遮阳与外遮阳的内容,外遮阳可以采用活动遮阳板,同时搭配绿化以提升遮阳效率,而窗帘、百叶窗等都能够起到良好的遮阳效果,其效果相较外遮阳较差,但胜在调节灵活、使用方便,还能够有效防止眩光等,兼具保温与装饰的功能。
太阳能的利用是建筑热环境控制的重要方面,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兴起,太阳能在建筑利用中越来越广泛,如太阳能电池板、热水器等。太阳能利用包括主动利用与被动利用。被动利用是建筑不利用其它动力,只依靠太阳能进行供暖,在白天通过太阳能供暖,并通过建筑构件蓄暖已达到夜间供暖的目的。而主动利用太阳能则是利用机械动力完成热循环,采用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的一体化完成供暖,并且做到合理放暖,做到室内温度控制,其优点在于控制更为精准,缺点在于消耗较大,并且需要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因此在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
2.2 光环境
建筑光环境包括建筑采光与室内照明。良好的光环境能够营造和谐温馨的生活氛围,从从而提高建筑居住的舒适度,建筑光环境设计需要优先考虑自然采光,其次要做好照明设计。建筑自然采光包括被动式采光与主动式采光,被动式采光是利用侧窗与天窗等采光窗进行采光,在设计时侧窗采光的进深一般控制在1.5-2倍最佳,利用透光材料本身的特性来控制光线;天窗设计时室内采光面积要达到采光口的2.5倍,同时需要做好遮阳措施。主动式采光设计是增加室内自然光的照射面积,改善室内光环境,使自然光更全面的照射在室内,从而达到节省照明,节约能源的目的,在设计时通过采光窗与遮光措施配合达到采光与保密目的。
2.3 声环境
声环境设计包括建筑室内室外音频等级与噪音阻隔措施。建筑室内音质设计主要是在剧院等功能厅进行设计,齐抓管评价标准包括合适的响度、清晰度、丰满度、良好的空间感、无回声与低背景噪声等。
建筑的隔音设计可以采用多空吸声材料如玻璃棉、麻棉毛毡等材料,能够有效控制中高频的声音。也可采用皮革、人造革等材料构成薄膜吸声结构,能够吸收200-1000Hz范围内的中频声音。薄板吸声构造则是将板材固定在框架上,与板后封闭空气层构成震动系统,将声音转化为热能,能够有效控制低频声音。
在噪音控制方面,利用隔音、吸音等手段来阻隔或者消除噪音,从而达到噪音控制的目的,噪音控制包括建筑隔音控制与设备降噪设计,使用隔音板、隔音材料等构件与隔音技术能够有效阻隔噪音;在设备降噪方面颜万山隔振设计,包括设备基础隔振与管道隔振设计。
3、结语
随着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要求逐渐提升,建筑设计如何更好地实现建筑物理环境要求成为当前建筑环境必须思考的问题。建筑单位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当结合地区特点,综合考虑声、光、热环境设计需求,从而提升建筑设计质量,为人们提供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建筑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文举,刘琴,金占勇,等.不同供暖模式下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能耗分析[J].暖通空调,2017(9):120-124.
[2]张吉,鲁世伟,张建军,等.典型建筑外窗窗型隔声性能验证[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7(1):123-127.
朱天荣.建筑物理环境与设计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9,28(3):107-108.
分享:
臭氧是一种比氯性质更强烈的氧化剂,在其应用中主要用这一特性。在混凝沉淀前投加臭氧,可以去除色度和臭味,改善絮凝和过滤效果,避免沉淀池藻类生长,取代前加氯、减少氯消毒副产物、氧化无机物以及促进有机物的氧化降解。在活性炭过滤前投加臭氧,臭氧-活性炭组合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异味和色度,对氨氮、亚硝酸盐等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改善自来水水质。
2021-09-04随着高层建筑的全面普及,城市中的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高层建筑和普通建筑看似外表差别不大,但是内部的结构却大有不同,高层建筑内部结构更加复杂,其建筑形式更加多样。无论哪一类建筑,均需要做好消防安全工作,这样才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定。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后,不容易扑救,人们逃生更加困难。
2021-02-08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房屋建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如今,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通过采用防渗漏施工,不仅能够使房屋建筑质量得到保障,还能够有效增加房屋建筑工程安全性,使房屋内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因此,有必要对房屋建筑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2021-01-30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下,社会对各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建筑方面的能源消耗一直居高不下,这便给建筑节能措施的设计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应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一方面能提升建筑电气的节能效果,降低对能源的消耗与浪费;另一方面还能满足建筑的各项性能要求,增强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
2020-12-28预应力空间结构通过高强钢拉索或高强钢拉杆引入预应力,从而增大结构跨度、降低结构自重或提高结构力学性能,近年来备受建筑工程师的青睐,是发展迅速的空间结构类型之一[1].在现有的预应力空间结构中很多采用了环索(图1),通过环索将诸多构件联结在一起(图2),例如吉隆坡室外体育场(图3a)、釜山体育场(图3b)、深圳宝安体育场(图3c)。
2020-12-14屈曲约束钢板墙是通过在普通钢板墙的两侧增设约束板而形成的,约束板的作用只是为了抑制钢板墙的屈曲而并不对结构贡献刚度和承载力。屈曲约束钢板墙的抗侧力滞回曲线较为饱满,耗能能力和承载力较普通钢板墙显著增强。屈曲约束钢板墙按连接方式可分为四边连接和两边连接,四边连接是指钢板墙四边均与边缘构件(梁或柱)连接,而两边连接是指钢板墙只与水平边缘构件(梁)连接。
2020-12-09本文聚焦于绿化表皮对建筑过渡空间热环境的调节作用,以一幢外廊式绿化表皮的建筑为案例,通过夏季典型日实测与热舒适评价,探讨其对热环境各分项指标与人体热舒适度的调节效果,以期为在缓解城市热岛背景下绿化表皮的应用推广与提升建筑过渡空间的热舒适度提供参考。
2020-10-27目前,严寒地区由建筑围合的室外空间冬季适老风环境评价和设计缺位的现状亟待改善,为响应国家“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号召[6],本文拟将老年人作为目标人群,以室外风环境作为优化对象,通过现场实测、问卷调查、CFD模拟等方法,尝试为寒地建筑室外公共空间的形态设计提供依据。
2020-10-27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的当下,研究建筑工程抗震能力的提升对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想要实现建筑物抗震能力的有效提升,应当从抗震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建筑结构规则性的强调、建筑材料的筛选、建筑抗侧力结构的优化以及附加加固设计等方面入手。
2020-10-21目前我国建筑节能行业飞速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得以大力推广,而这些新型建筑中的围护结构是建筑节能的核心,其中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就显得尤为突出,衡量保温性能的指标就是导热系数。随着围护结构保温材料厚度的增加,在各种气候、天气的作用下,集中在材料内部的温度、湿度以及老化变化会对材料的导热系数产生不同的影响,能否保证其稳定性成了关键。
2020-09-11人气:1758
人气:1660
人气:1575
人气:1295
人气:92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
期刊人气:3617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地质
国际刊号:0001-5733
国内刊号:11-2074/P
邮发代号:2-571
创刊时间:194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435
影响因子:1.417
影响因子:0.700
影响因子:0.925
影响因子:1.76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