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受到外界环境、施工工艺以及管理不当等因素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问题愈发突出。VR技术实现了建筑细部施工的虚拟可视化管理,利用可交互的信息管理模式能够预知和消除建筑工程中的安全隐患,完善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重点概述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以BIM技术和VR技术为核心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1、概述
根据住建部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的安全状况不容乐观,虽然从总量来看呈现缓慢好转趋势,但随着建筑工程规模、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的增高,安全事故和伤亡人数都出现了反弹增长。VR技术能够将采集到的环境信息构建成符合人体五维体验的虚拟环境,实现了对环境信息的动态仿真模拟和协同交互。这项技术与BIM技术在建筑领域的融合应用,可以将建筑工程的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仿真模拟出来,使得管理者更直观的识别各类潜在安全风险,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全新的管理路径。
2、基于VR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控方案
2.1 识别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关键点
作为安全事故的高发行业,建筑工程大多属于露天高空作业,施工现场人员、设备、材料密集分布,且人工操作项目繁多,使得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动态变化当中,具有安全事故发生频次高,安全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根据常见的安全事故类型分析来看,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以及起重伤害等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常见的事故类型,占比超过总安全事故的76.4%。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阶段,必须重视以上关键部位的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措施的执行。基于住建部37号令《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常见施工不安全管理关键点如图1所示,这些不安全关键点具有以下特点:
1)高风险、高事故率:图1所示的不安全管理关键点涉及到建筑工程的基坑施工、模板施工、脚手架工程以及机械安拆等细部施工,大多属于高空露天作业环境,施工空间狭小且属于人、机械、材料的交叉作业集中区域,极易发生安全事故。2)事故关联性强:事故的发生大多并非受到单方面的环境、人员等影响,往往因为某个环节不到位关联其他影响因素发生,不同因素之间形成因果联系,且发生的时间、地点差异化,这些都会影响安全事故致因的分析,不利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
2.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控制路径及实施框架
VR技术又称为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领域,可以运用BIM技术来获取建筑工程的关键信息,再由VR技术生成建筑工程管理者可以看到、听到和触摸到的逼真虚拟建筑环境,让管理人员可以预先感知整个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从而识别出潜在的安全风险,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弥补传统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提升项目安全管理的效率。具体路径如下:
1) 利用VR技术对建筑工程的现场布置、作业环境、施工组织、施工方案以及管理范围进行模拟分析,找出以上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制定安全防控预案。
2) 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人员发现的安全问题输入到BIM模型当中,关联对应的建筑模型,输入安全监管类措施,利用VR技术的安全感知功能,查看安全问题的整改效果,并优化安全监管措施。
3) 为了降低因为人的“安全技能”“安全意识”“安全投入”等不达标造成的安全事故,可以运用VR技术沉浸式的交互功能,让相关施工人员、安全管理者可以在安全培训中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同时还能亲身感受违反安全管理制度后产生的安全后果,进而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基于以上管理路径,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中,运用VR技术对重点的安全隐患进行动态管理,建立符合安全管理要求的管理框架,如图2所示。
3、实例分析基于VR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某商业建筑工程,建筑总面积约为7.8万m2,其中地面建筑面积约5.4万m2,地下建筑面积约2.4万m2。作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本商业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施工规模大、周期长、作业面交叉频繁等特点,为了确保按进度、按质量完成工程的交付,在建筑施工现场应用了BIM技术和VR技术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的动态化模拟,以降低安全风险。
3.1 安全动态模拟
结合本工程的总施工要求,在平面图的基础上,利用BIM技术将整个工程的所有建筑信息进行可视化输入,实现了施工现场布置的三维模型建立,包括车辆流线、施工区域、材料储藏区、材料加工区、机械设备区域。然后利用VR技术对三维模型进行动态模拟(见图3),查看不同机械设备作业过程中是否存在相互影响,材料的流线运输是否会与施工人员产生交叉。一方面优化整个工程的现场布置,另外一方面通过优化作业顺序和作业分布,对施工方案进行安全优化,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安全监督反馈
由于本工程施工规模大、协同安全管理难度高。因此,在落实安全管理过程中,首先安全管理部门明确了施工安全管理的安全评分表,并对不同类型的安全风险进行等级评定,以此作为安全管理的监督反馈评价体系。然后相关安全管理者在现场监督过程中,将对应的安全评分制输入到BIM模型中,可以获得对应的安全评分结果。对于存在安全风险的施工区域,最后,运用VR技术对安全警示区域进行模拟分析,找出安全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并制定对应的整改措施,并以文字、视频等方式存储到系统中并关联到对应的施工工序,标注具体的安全风险内容、处理情况以及时间等要素信息(见图4),形成本工程的安全管理细项,为后期的安全控制提供参考。
3.3 安全教育培训
以VR技术为核心,创建的互动式模拟安全培训教育体系,有效的加强了本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具体表现如下:
1) 安全关键点施工模拟学习:对于本工程安全风险较大的施工工序,运用BIM技术获取了关键施工工序的构件、设备信息,通过模拟该工序施工,并辅助以语音、图片、文字等安全指导,让施工人员可以学习正确的施工操作,避免安全风险的发生。如图5脚手架工程在安装过程中,为避免发生高空坠物风险,运用VR技术模拟脚手架安装施工,让施工人员掌握了横杆与各立杆之间的施工要点。
2) 警示案例教育学习:在安全教育过程中,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本工程还运用VR技术对常见的安全事故场景进行了还原,让施工人员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如图6所示,通过沉浸交互式体验,施工人员不仅能够了解违规施工的后果,而且还会学习到安全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以及如何规避安全事故发生的操作事项,实现了安全警示和安全教育的融合。例如:因为依靠栏杆导致的高空坠落安全事故,就明确了施工过程中严禁依靠栏杆,并重视对栏杆的检修与维护。
4、结语
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传统安全管理措施仅是从安全风险的识别和管控方面控制安全事故发生,存在安全信息判断滞后、管控存在盲区等问题。本文以VR技术为切入点,建立了安全动态模拟、安全监督反馈、安全教育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全新的管理路径。
参考文献:
[1]彭玲茜,潘瑜,范自盛.基于VR技术的建筑施工安全教育系统构建及应用[J].福建建筑,2020,263(5):146-150.
[2]刘丹,范怀伟,黄沛林,等.基于BIM的建筑工程安全精细化管理[J].上海建设科技,2019(5):60-62,76.
[3]朱锋.BIM+VR/AR工程建设与管理体系的建构[J].建筑设计管理,2018,35(6):87-89.
[4]张伟,余洋.基于VR技术的体验式建筑安全培训的应用研究[A].第30届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术年会暨第12届全国安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18.
[5]盛静.基于VR技术的建筑施工事故体验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0,183(3):168-169.
闫高峰.基于VR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分析[J].山西建筑,2021,47(09):189-191.
分享:
与传统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在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冻、抗渗、抗碱—骨料反应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因此,高性能混凝土已成为现代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建筑材料,特别是在高层建筑、桥梁、大型基础设施以及极端环境下的建筑工程中应用日益广泛。
2025-04-08混凝土结构的渗透性直接影响工程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水泥基自密实混凝土因其优异的流动性和自密实性在地下结构和水工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渗透性能仍需进一步提高。通过优化配合比设计,调控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可有效改善其抗渗性能。因此,开展水泥基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及抗渗透性能研究,对指导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025-04-08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的采暖面积已经突破200亿m2,并呈逐年增加趋势[1],同时,南方地区的供暖需求也日益增长。建筑能耗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极大程度阻碍了节能减排进程[2]。北方城镇供暖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21%,每年因供暖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了全国建筑运行能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的1/4。
2025-03-172020年7月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3],提出: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技术协同发展,在建造全过程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
2025-02-07近些年随着整个社会对绿色、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建筑行业也在向着绿色化方向发展,这也促使了装配式建筑发展,其高效、环保的属性得到了各方广泛认可。对于装配式建筑结构来说,混凝土结构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中“墙板”是最主要的部分,对于墙板施工质量也会对整体装配式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2025-01-20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设计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外市政基础设施等土木工程项目中,这些项目广泛采用了欧洲规范和美国规范。为了提高海外工程的设计水平,提高海外项目的竞争力,需要对中欧美规范进行系统的分析对比。结构强度和裂缝的计算是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的关键内容。
2025-01-20工程师经常面临是否将岩体视为离散材料或连续材料的问题。大多数有限元方法将岩石视为连续材料,而其他人将它们视为离散岩石块的组合[1]。岩石是否可以被视为离散材料不仅是所使用的建模方法的问题,也是与理解所研究岩石问题的关键。对于给定的断裂岩石,需要确定岩石在什么水平上成为块状组合[2]。
2025-01-20郭明珠等[1]通过振动台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震动强度、频率和持时的地震波对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得到频率对斜坡坡面和坡内的影响最为显著的结论。而黄凤娟等[2]通过改变正弦波的频率,研究边坡的位移、加速度和速度的动力响应,发现坡面和坡体地震动参数随着频率改变而变化。
2025-01-20热管是一种高效的两相传热装置,其不仅能实现小温差下的高效传热,同时还能将吸收的热量有效地传送至热沉[1-2]。为改善传热性能及满足实际工程需求,热管还可制作成微槽道平板型等多种形状。微槽道平板热管是一种具有微槽型吸液芯结构的微通道热管,具有传热能力强、均温特性好等优点[3]。
2025-01-20工程起重机在起重运输机械行业中有着巨大的市场,而箱形阶梯柱构件以其承载力大、长度伸缩变化易实现、材料利用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程起重机等各类机械设备中,其稳定性分析是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1],更高的起升高度和更大的起重量是近年来全地面起重机的发展趋势。
2025-01-20人气:10494
人气:8310
人气:4951
人气:3562
人气:322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工业建筑
期刊人气:3832
主管单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主办单位: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建筑
国际刊号:1000-8993
国内刊号:11-2068/TU
邮发代号:2-825
创刊时间:196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745
影响因子:1.093
影响因子:1.922
影响因子:0.585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