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提出强化力学的概念培养是结构力学课程的重要任务,同时是关乎设计理论、施工实践等是否优劣的重要因素。然而概念的深化理解往往依赖于定量的分析结果,解决计算问题已经是学生学习结构力学、教师讲授结构力学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因而文章探索出快速实现结构力学的计算分析,重点培养学生力学思维、概念分析能力,从而使学生扎实掌握结构力学这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在土木工程专业培养体系中,结构力学课程上承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基础课程,下接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抗震结构、桥梁工程等专业课程,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正因如此,众多高等院校的培养计划中,它被视为一门最重要的课程。同时它的重要性使得众多院校中将结构力学课程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在土建类结构设计工作中结构力学对结构设计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不仅关乎设计的经济性,也决定了建筑物的安全性。然而传统的结构力学学习,重点在解题,而解题过程往往计算,计算所消耗的时间使得丰富的力学思想无法展开,使得一些教学环节出现虎头蛇尾的局面[1]。同时使得学生的力学概念相当薄弱,因而学者有“力学让位于计算、力学服从于计算、力学受限于计算”的感概[2]。因而计算问题是学生与教师面前的拦路虎,针对这些计算问题,龙驭球院士指出力学概念的重要性:“在大型计算中,如果不会定性判断,不会抓错、改错,那是很危险的”[3]。本文以解决在教学过程中结构力学的计算问题与力学概念培养问题,找出合适的教学方式来使两者有机融合。
1、通过计算机技术,解决教学中数学问题
作为传统的力学课程,手工计算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它可以完整呈现结构力学的规律与意义,同时在应试考试中不可或缺。结构力学课程中的图乘、解方程等计算问题成为学生十分头痛的问题,因为学生往往很难心甘情愿地完成这类数学问题的计算,这类数学计算过程在学生看来已没有任何困惑,只是过程的繁杂使之甚至放弃更多的力学问题探讨。或许这就是针对学生时期的“力学让位于计算”。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计算机使用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大部分学生对应用软件有较好的掌握能力,学生更加偏向于用计算机来实现计算需求,因而上述的数学问题在计算机面前已经不是繁杂的问题,它们不应该成为研究力学问题的障碍,因而有必要在力学教学中加强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培养,同时增强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计算机能力的培养,虽然与结构力学课程并无直接关系,但它可极大解放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编程、软件应用等能力得以在具体的研究问题中实现,这会激发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
采用计算机计算,可以采用完全的计算机软件或自编程序的方式进行,计算机软件如清华大学龙驭球教授的“结构力学求解器”和有限元分析软件,这类的软件看不到计算原理和计算过程,学生可用这类软件来检验结果。自编计算机语言程序的方式,学生可以完整地实现原理到计算的全过程控制。但它对语言编译能力要求高,学生往往很难有大的精力来完成。
由于上述原因,笔者较为推荐,手工分析问题的同时辅以计算机,代替传统的完全手工计算,它既可以保留学生计算能力,又可以使学生解放于繁杂的数学问题。在几轮次的教学中引起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并得到了较为深入的教学应用。目前已经完成的部分计算方式有方程、方程组、图乘、分配系数、固端内力,几乎在结构力学问题中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都交给了计算机。以下举个应用的例子。
2、Maple[4]进行符号计算
结构力学问题中很多以符号计算为主,Maple软件是以符号计算为主的数学软件,例如对于图乘问题,若给出该段的长度与荷载情况,便可直接推导公式进行图乘计算,这对于位移求解与力法问题十分快捷。如图1所示,可以解决有均布荷载作用的弯矩图图乘问题。
图1 应用Maple软件解决图乘问题
图1中,Ⅰ与Ⅱ的图乘问题,可以拆分为Ⅲ与Ⅱ图乘加上Ⅳ与Ⅱ图乘,而图乘计算量大、原理简单。根据结构力学[5],可得到如下的图乘结果。
a,b,c,d可视具体情况取得零或非零的值,形成矩形、梯形、三角形不同形状叠加均布荷载的抛物线弯矩图图乘。
在Maple中运算上述公式,可轻松得到任意荷载下的图乘结果,整个计算过程化为只需要输入a,b,c,d,l。其中A与B为计算表达式,分别代表计算公式与计算结果。
若是力法或位移法的方程组运算,Maple更是十分便利,仅利用solve解方程函数,就可十分快捷得到解析解答。在结构力学解题中使用十分便捷,甚至不用编程基础,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十分乐意采用。
同样,在教学中,讲授的软件基本应用,对于图乘公式的编写与方程组的求解完全由学生自行完成。这些程序的应用不会降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反而增强了力学基本原理与基本过程的理解。
3、Excel[6]进行数值计算
结构力学的数值计算问题,Excel表格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例如力矩分配法的计算问题,完全可以通过Excel完成几乎所有的计算过程,如图2所示的多跨梁问题,根据概念理解,应首先计算分配系数和固端弯矩,然后采用迭代计算方式完成。若采用Excel, 分配系数的计算可根据表1,固端弯矩的计算可根据表2,表3。Excel便可以计算出固端弯矩与分配系数,而分配与传递的过程完全自动完成(如图3所示)。
图2 多跨梁数值计算
表1 Excel分配系数计算
表3 Excel固端弯矩计算(二)
教学中,在完成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讲解后,要求学生自行完成Excel表格的制作,学生编辑Excel电子表格的过程,很好整理了一遍基本知识,学生兴趣也较浓,很有获得感,可以很好地结合电脑理解目前所学的内容。
有了Excel与Maple软件的支持,学生在结构力学学习过程中基本上没有了计算的压力,更多的精力被分配在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对于手算弱化的影响,也通过课堂专门时间针对性的补偿。
4、结构力学概念的思维培养
在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中,解题过程类似依葫芦画瓢,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但同时也应重视工程直觉的培养,特别是与直观感觉、直观认识血肉联系的抽象理论知识、逻辑分析过程的结果和结论,它才是结构力学课程学习的根本目的,也是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和从事工程实践工作的基石[7]。如弯矩图规律、影响线规律、几何组成规律。这些规律无一不与事物的变形、位移有关系,因而形成良好的位移理解能力是关键。力学概念是结构力学知识的根基和精髓。在教学中,第一节课的内容一般是新概念的引入。可教学中却常常发现学生在教师讲解新概念时并没有真正地去深刻理解,而是浮在表面上,对概念所表达的实质内容往往茫然而不知所言,更不可能在头脑中形成能动的概念体系[8]。
弯矩图规律的实质是弯曲变形的规律,受拉边的产生若结合构件体系的传力关系非常容易得到受拉边的轮廓图,因而弯矩图掌握强烈依赖静定结构的约束力计算,约束力之间的传递关系理清了,就变成了单跨的悬臂梁问题或简支梁问题,因而弯矩图的基础是在理论力学的受力分析与平衡方程。
图3 完全自动完成分配与传递
影响线的基础亦是平衡方程,然而实用之处是虚位移原理,后者极大解放了影响线作图的效率,对于静定结构可快速得到准确的影响线图规律,对于超静定结构亦可大致勾画出影响线轮廓,而结构工程师可依此轮廓定性了解内力的规律。这点是十分重要的力学思维能力。
最后再谈谈几何组成,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很少使用到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结构体系,但它却是三个基本规则的基本落脚点,近年来,学生学完后无法与超静定问题形成联系,甚至有的学生使用可变体系作为力法的基本体系,有的学生不明白影响线的机动是使用可变体系的原理,因而笔者认为几何组成应理清基本的概念,若可变,则怎么变;若多余,则哪根可多余、哪根一定不能视为多余,对复杂的套用规则而得到的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则更应化繁为简,重点回归到如何动,如何不变等基本问题中来。
综上,笔者认为结构力学课应作如下的改革以适应时下学情:
1)充分结合半电算手段,解决学生的手算缺陷,使学生深化基本原理的理解;2)夯实力的传递过程,形成良好的平衡概念;3)扎实理解位移、变形等概念,形成内力图、影响线与位移、变形良好的直觉;4)几何可变与几何不变的本质概念,让学生明白如何动,怎么才能不动;5)位移的意义是贯穿静定与超静定结构,因而无论是真实位移,还是虚拟位移都应有本质上的理解。
结构力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的基础理论关系着结构安全,因而还应加强思政教育。当下的发展,只有结合电算方式,使学生们回归到它最本质的规律中来,这样既可使学生深入潜学,也可以让教师有课堂时间充分深化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
[1]邵小军,刘永寿,岳珠峰.谈工科理论力学教学中数学工具的应用[J].力学与实践,2007(5):68-69.
[2]袁驷.一个基础,两座大厦:《结构力学》课程的改革思路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1998(4):57-59.
[3]龙驭球.学习方法论[J].中国大学教学,1999(6):12-14.
[4]何青.Maple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5]杨茀康.结构力学[M].6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6]Walkenbach美.约翰·沃肯巴赫 John.中文版Excel 2016宝典[M].9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7]郑玉国.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应重视工程直觉的培养[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1):100-104.
[8]杜闯,陈向上,李静,等.重视结构力学课程力学概念的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6):66-69.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68014);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桂科AA20302006);
文章来源:程时宇,李文兴.强化概念培养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探索[J].山西建筑,2024,50(22):196-198.
分享:
通过问题的设计与解决、评价流程, 在激发积极性与创造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课程 体系中各种要素的关系进行联系与比较,达到专 业知识贯通、解决实际问题、自我学习提升、加 强社会交流、提高组织能力、熟练学术写作等教 学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需对问题提出、构 建分组方式、建立评价机制及PBL教学模式与传 统教学模式的组合方式进行研究。
2024-12-25一方面,光 学知识体系庞大且复杂,涵盖几何光学、波动光学、现代光 学等多个领域,知识点众多且相互关联紧密,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容易感到困惑和吃力。 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 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学 习兴趣的激发,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024-12-23砌体结构广泛存在于我国现有建筑之中,既包括民用 建筑中的住宅、食堂、仓库,又包括工业建筑中小型和多层 轻工业厂房,同时在交通和水利建筑中还涉及桥梁、隧道、 堤坝等建筑[1-5]。近些年,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颁布, 砌体结构在建筑市场中越发凸显重要性。
2024-12-2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本科专业以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融合为主要特色[1-2]。应用开发实习为该专业学生大三阶段一门重要的综合性专业实践课程[2-3],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完大类平台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等课程后(进入毕业设计前),对所学知识有一次综合应用和充分实践的机会。
2024-12-0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本科专业以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融合为主要特色。应用开发实习为该专业学生大三阶段一门重要的综合性专业实践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完大类平台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等课程后(进入毕业设计前),对所学知识有一次综合应用和充分实践的机会。
2024-12-05植物保护作为农科类核心专业之一,教学内容涉及面广,理论与实践并重。该专业本科教学中,开设了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和植物化学保护学等专业核心课程,并开设植物免疫学、植物病毒学等专业选修课程,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和深化学生专业认知,提升其专业理论和实践水平。
2024-12-01“互联网+”教学模式将教学与智慧信息网络深度融合,成为探索高校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重要方向之一。王成效等[1]研究认为,该模式主要通过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平台+教育”服务模式与能力,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推进“互联网+教育”。
2024-11-14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且我们正在从中受益。可以举一些例子来说明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如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门禁系统[1]、智能停车系统[2]、智能导航机器人[3]、智能物流系统[4]等。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人工智能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或相近的本科专业。
2024-11-122023年在中国计算机学会第三期CCF秀湖会议上,与会专家以“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课程体系该如何变革”[1]为题进行了集中研讨,分别从两个视角(“教学 for AI”和“AI for 教学”)探讨了不同类别计算机课程的数字化教学改革方案。高等教育数字化建设已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计算机类课程应尽快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
2024-11-12《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工程造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其具备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能力[1]。近年来,建筑业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对其进行教学改革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一些不可控的缺陷,导致当前教学现状难以达到预期的标准。
2024-11-11人气:4450
人气:2716
人气:2492
人气:2039
人气:192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力学与实践
期刊人气:2783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000-0879
国内刊号:11-2064/O3
邮发代号:2-178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963
影响因子:1.730
影响因子:0.744
影响因子:1.028
影响因子:0.87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