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干预手段。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脑性瘫痪儿童60例,然后采用超声波、按摩、运动疗法等方式对这60例脑性瘫痪儿童进行康复干预,并对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在进行相关的治疗之前,该60例脑性瘫痪儿童的Brunnstrom属于一级的为38例,Brunnstrom属于二级的为15例,Brunnstrom属于三级的为7例。在进行相关的治疗以后,该60例脑性瘫痪儿童的Brunnstrom属于二级的为20例,Brunnstrom属于三级的为23例,Brunnstrom属于三级的为8例,Brunnstrom属于五级的为9例。经过相关的治疗,该60例脑性瘫痪儿童显效31例,有效2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对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加强康复干预,对脑性瘫痪儿童采取按摩、超声波、运动疗法等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加快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通常情况下来说,脑瘫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大脑在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之前受到了严重的损伤或者发生了严重的病变而导致的[1]。一般情况下,脑瘫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运动障碍。相关的医学研究证实,超声波、按摩、运动疗法等方式对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具有良好的作用[2]。为了进一步对此进行分析和探究,本次研究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脑性瘫痪儿童60例,然后采用超声波、按摩、运动疗法等方式对这60例脑性瘫痪儿童进行康复干预,并对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脑性瘫痪儿童60例,经过相关的医学检验,确认这60例患者全部符合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的诊断标准,并且排除了患者心肾功能严重障碍的情况。其中男性为38例,女性为22例,年龄在1岁到10岁之间,病程在2年到6年之间。在这60例脑性瘫痪儿童中,偏瘫类型的儿童为35例,单瘫类型的儿童为18例,截瘫类型的儿童为7例。这60例脑性瘫痪儿童都没有明显的语言和障碍和智力障碍。
1.2 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超声波的治疗方法对脑性瘫痪儿童进行治疗,超声波可以对其进行细微的按摩,促进肌肉的松弛,避免肌肉痉挛的发生,每次进行1次,每1次10分钟。其次,我们可以对脑性瘫痪儿童进行按摩治疗,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快速擦刷、拍打以及揉捏等方式对脑性瘫痪儿童软瘫的肌肉进行刺激,通过安抚性的轻柔的按摩对对脑性瘫痪儿童痉挛的肌肉进行刺激。另外我们要注意保持按摩的连贯性,将其贯穿于对脑性瘫痪儿童进行治疗的全过程。第三,采用运动疗法对其进行治疗。如果脑性瘫痪儿童的肌肉处于软瘫的阶段,那么我们可以让其保持侧卧的体位,然后学习向小虫子一样进行伸展和蜷曲,对自身的身体躯干进行扭动。如果脑性瘫痪儿童的肌肉处于痉挛的阶段,那么我们可以将一些玩具放在儿童的足前方,然后让儿童的两足交替踢球,以此来对其进行锻炼。在利用运动疗法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注意保持合理的运动强度,加强对儿童的保护,每次运动的时间保持爱半个小时最好,每天运动两次[3]。
1.3 评价标准 本次治疗采用Ashworth肌肉张力测定方法和Brunnstrom评价表对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如果儿童的Brunnstrom级有2个部位以上恢复到了5级,痉挛级下降到了1级,那么结果为显效;如果儿童的Brunnstrom级有2个部位上升了两个阶段以上,痉挛级下降到了1级,那么结果为有效;如果儿童的Brunnstrom达不到以上的标准,那么结果就是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Brunnstrom级比较 在进行相关的治疗之前,该60例脑性瘫痪儿童的Brunnstrom属于一级的为38例,Brunnstrom属于二级的为15例,Brunnstrom属于三级的为7例。在进行相关的治疗以后,该60例脑性瘫痪儿童的Brunnstrom属于二级的为20例,Brunnstrom属于三级的为23例,Brunnstrom属于三级的为8例,Brunnstrom属于五级的为9例。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治疗前后的Brunnstrom级比较分析
2.2 治疗效果分析 经过相关的治疗,该60例脑性瘫痪儿童显效31例,有效2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治疗效果分析
3、讨论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脑性瘫痪儿童60例,然后采用超声波、按摩、运动疗法等方式对这60例脑性瘫痪儿童进行康复干预,并对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最终得出结论,积极加强对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干预,采取超声波、按摩、运动疗法等方式对脑性瘫痪儿童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促进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史惟,王素娟.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与生存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v.3101:35-40.
[2]史惟,杨红,施炳培,王艺.脑性瘫痪儿童链式康复服务模式的建设[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v.21;No.19009:1099-1102.
[3]郭春香.应用物理疗法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8,10:1009+1035.
杨丽玲.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干预手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8):327.
分享: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俗称耳石症,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类前庭外周性眩晕,是指患者头部相对于重力方向发生改变时出现的短暂性(通常持续少于1分钟)眩晕及特征性眼震,并在体位改变时反复出现[1,2]。
2025-04-02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多数患者往往因对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的匮乏,在治疗阶段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这对治疗成效及后续康复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常规护理因内容相对局限,难以全面覆盖患者围术期的各项护理需求,导致护理成效不尽如人意。近
2025-04-01研究显示[1],该类患者治疗中,传统护理方法虽然提供了基本的护理措施,但往往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未能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自我效能感,继而无法达到理想的干预效果,还需寻找其他干预方式[2]。个体化分阶段护理能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个体需求开展护理,其更具有针对性、系统性。
2025-03-31骨质疏松属于造成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在患病后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颈骨折的风险性比较高,致残率高达50%,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机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股骨转子间骨折大多是低能量、非暴力作用后的骨折,多发于老年骨质疏松以及既往有骨折病史的患者,导致患者的机体功能、生活质量直线下降,增加了致残率以及病死率[1]。
2025-03-31乳腺癌术后的康复护理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2]。然而,传统的护理方法往往侧重于术后的物理恢复,忽视了患者心理和社会支持的需要,导致患者康复过程中存在知识缺乏、情绪问题及社会孤立等问题[3]。近年来,循证护理作为一种以证据为基础、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2025-03-19老年人多存在基础性疾病,并伴有骨质疏松,且机体活动能力、反应灵敏度降低,极易跌倒,引发髋部骨折。现阶段,临床上主要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术式主要包括关节置换术、复位内固定术,尽管能够改善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但术后存在多种并发症的风险,疼痛即为其中常见的一种[2]。
2025-03-19髋部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具有高死亡率和高残疾率的特点,中国的老年髋部骨折数量不断增长[1]。由于老年患者身体状况差,基础疾病多,大多伴有骨质疏松、贫血、低蛋白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骨折后可能加重或并发原有基础疾病[2-3]。因此,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值得深入研究。
2025-03-17研究表明[3],在实施机械通气之后,患者将长期制动以及卧床,难以有自由的活动空间,这将在极大程度上诱发并加重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症状,诸如肌肉萎缩、谵妄以及抑郁等,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以及预后,并对其家庭造成严重的困扰。同时,还会造成病情的迁延进展,而一旦患者病情迁延,不仅要延长治疗时间,导致经济压力加大,同时还会加大患者的生命安全风险。
2025-03-13重度吸入性损伤更易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常伴有肺部感染、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以及气管狭窄等并发症,病死率高达80%[2-3]。阶段式气道护理是根据吸入性损伤病理生理改变过程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分阶段气道护理方案,其贯穿于救治、康复的整个过程,是保障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护理质量的关键。
2025-03-1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脊椎外科疾病,是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等在发生不同程度退行病变后,又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突出而刺激或压迫神经的状态。微创手术是现阶段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法,其能有效切除压迫脊神经周围组织的突出物,从根本上缓解腰椎不适症状。
2025-03-10人气:18483
人气:16551
人气:15894
人气:15483
人气:1520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期刊人气:2512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123X
国内刊号:11-9309/R
邮发代号:36-378
创刊时间:2011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320
影响因子:0.850
影响因子:0.647
影响因子:0.82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