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奥硝唑联合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效果

  2024-06-27    1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究奥硝唑与改良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联合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s, OMSI)患者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 NEU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6月于我院接受奥硝唑联合传统切开引流术治疗的40例OMSI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同期于我院接受奥硝唑联合改良VSD治疗的40例OMSI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口愈合时间、肉芽生长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1周症状[脓肿直径、疼痛(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张口度])、血清因子[WBC、NEUT、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水平,记录两组患者1周内并发症(感染、败血症、纵膈炎、心力衰竭)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肉芽生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脓肿直径、Wong-Baker评分、WBC、NEUT、PCT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张口度较治疗前增大,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硝唑联合改良VSD治疗OMSI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

  • 关键词:
  • 中性粒细胞计数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 奥硝唑
  •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
  • 白细胞计数
  • 加入收藏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OMSI)包括牙源性、损伤性、血源性、腺源性、医源性等,其中以牙源性最为常见[1]。口腔颌面部结构复杂,软组织较为疏松,血运丰富,其解剖结构存在口腔、鼻窦等具有潜在联系的间隙,一旦感染,极易扩散至周围软组织,引发多间隙感染,导致纵膈炎、心包炎、气道梗阻、多器官衰竭、颅内感染等,甚至中毒性休克、心脏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2]。传统治疗采取切开脓肿部位,排出脓液,术后间断冲洗换药的方法,但此法起效慢、换药时间长,且易引发多种术后并发症[3]。负压封闭引流(VSD)通过负压源在创面形成封闭引流系统,排出炎性分泌物,能够减轻水肿,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已被应用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4]。奥硝唑是一种硝基咪唑类抗生素,可有效杀死专性厌氧菌,且有效时间长、副作用小,口腔局部用药疗效优于全身用药,临床上已被用于OMSI治疗[5]。本文拟探究奥硝唑联合改良VSD治疗OMSI患者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6月于我院接受奥硝唑联合传统切开引流术治疗的40例OMSI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同期于我院接受奥硝唑联合改良VSD治疗的40例OMSI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纳入标准:CT、超声、局部穿刺等确诊为OMSI,且均已形成脓肿;颌下部感染、翼下颌感染、眶下感染;单个间隙感染;年龄≥18岁;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其他部位感染者;颌骨骨髓炎者;恶性肿瘤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糖尿病或高血压控制不佳者;免疫系统疾病者;VSD禁忌或对所用药物过敏者;怀孕或哺乳期女性。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1)。

表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n(%)]

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留取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验证是否为化脓性感染,常规抗生素抗感染、营养支持、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通过CT、超声等术前检查确定脓腔位置、大小及范围。对照组给予奥硝唑联合传统切开引流术。2%利多卡因(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147;5 mL:0.1 g/支)局部麻醉后,在脓肿部位切开局部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后,钝性分离至脓腔做长度2 cm小切口,撑开血管钳,放入橡皮片引流条,建立引流通道引流脓液,清除腐烂组织,并用生理盐水冲洗脓腔,无活动性出血后,切口处敷药,并定期换药。同时口服奥硝唑胶囊(西安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257;规格:0.25 g*12粒),0.5 g/次,3次/d,连续治疗7 d。

观察组给予奥硝唑与改良VSD联合治疗。自制改良VSD除包括常规VSD用物外,再加上1~3个一次性输血器(山东威海医疗设备)及普通14号吸痰管。改良部分包括引流管和冲洗管制作:引流管——将较粗、较硬的多侧孔14G硅胶引流管换成较细软的普通14号吸痰管,剪去吸痰管带孔部分,在距最前端0.5 cm、1.5 cm处分别自制直径0.2 cm,内陷0.1 cm圆孔,在上述2个孔对侧位置制作同样的圆孔,水平距离1 cm,以此类推剪孔,制作多侧孔引流管,多侧孔管长度是感染腔1/3~1/2。

冲洗管——选用一次性输血器,除去针头,将剩余管道作为冲洗管。2%利多卡因局麻后,在脓肿部位切开局部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后,钝性分离至脓腔做长度2 cm小切口,清理创面后打开脓腔,将多侧孔吸痰管和冲洗管分别用约2 cm一次性高弹力海绵包裹,置入创腔,生物半透明膜于距切口边缘3 cm以上处严密粘贴,形成封闭空间。冲洗管连接含抗生素冲洗液,吸痰管连接负压引流管,引流速度250~350 mL/h,负压强度0.02~0.04 MPa, 3~4 h负压吸引1次,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每隔6~8 h冲洗换药,更换无菌敷料;待引流无明显渗出液后,改为1次/d;待引流水完全清洁后,拔除改良VSD装置,缝合创面。冲洗换药同时口服奥硝唑胶囊,0.5 g/次,3次/d,连续治疗7 d。

3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肉芽生长时间、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标准:创面闭合、上皮组织覆盖且无感染发生;创口愈合时间:OMSI创面接受治疗开始至愈合时间;肉芽生长时间:清创后,长出新的肉芽组织时间。

症状改善情况:术前和术后1周分别测量两组患者脓肿直径、张口度。通过CT与超声测患者脓肿直径变化;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6]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量表总分0~10分,分数与疼痛程度成正比。

血清因子水平:术前和术后1周采用DXH8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贝克曼,美国)检测患者WBC、NEU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试剂盒购自深圳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货号:ZK-H1966)。

并发症:记录患者1周内感染、败血症、纵膈炎、心力衰竭发生情况。

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实验所得原始数据,性别、感染来源及并发症以[n(%)]表示,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年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及血清因子水平以

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80例患者经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均证实为化脓性感染。观察组患者住院、创口愈合及肉芽生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2)。典型CT图片见图1所示。

2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脓肿直径、张口度及Wong-Baker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脓肿直径及Wong-Baker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张口度增大,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表3)。

表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图1奥硝唑联合改良VSD治疗OMSI患者的典型CT影像图  

表3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3两组患者血清因子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WBC、NEUT及PCT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WBC、NEUT及PCT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4)。

4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术后1周内,与对照自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表5)。

表4两组患者血清因子水平比较

表5两组患并发症比较[n(%)]


3、讨 论


口腔颌面部存在固有口腔、鼻窦等间隙,间隙具有利于微生物生存、繁殖的温度、湿度等条件,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极易导致机体菌群失调,结缔组织损伤,炎症因子产生,引发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口腔颌面部神经敏感度较高,血液供应丰富,且各间隙存在相互联系,若不及时控制感染,易迅速扩散至多个间隙,形成大面积感染,甚至颅内感染,危及患者生命[7]。免疫力低下的中老年及幼儿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高发人群,起病急、发展快,且治疗困难,临床上应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8]。VSD是一种新型创面治疗技术,可在创面形成封闭空间,连接负压及引流管,冲洗并引流创面分泌物。但VSD对于面部、创口四周、深浅不规则创面,置入材料与创面接触不充分,密封效果欠佳,影响治疗效果[9]。奥硝唑是一种硝基咪唑类抗生素,可有效杀灭专性厌氧菌,在牙周炎治疗中效果显著[10,11]。然而,有关奥硝唑联合改良VSD治疗OMSI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研究发现[12],VSD联合其他治疗能够促进组织愈合,缩短治疗时间。PCT主要由机体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细菌性脓毒血症患者及休克患者血清PCT水平升高[13]。WBC水平升高常见于细菌感染,临床上用于评估患者细菌感染程度及机体免疫功能[14]。NEUT是常用的血液学炎症标志物,反映系统炎症状态,颅内感染患者发生全身炎症反应,NEUT水平升高[15]。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创口愈合、肉芽生长时间较短,且临床症状指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WBC、NEUT及PCT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奥硝唑联合改良VSD可能有效治疗OMSI,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OMSI患者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分析原因可能是改良VSD设备会通过引流管产生负压,吸引感染部位的分泌物和脓液进入引流管内,使脓腔坏死组织及炎性分泌物彻底排出,并抑制分泌物产生,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环境,缓解炎症反应,降低WBC、NEUT及PCT水平,以达到促进创面愈合,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此外,引流管可以帮助恢复部分组织张力,减少局部炎症,促进伤口愈合;负压吸引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降低细胞通透性,促进水肿症状消失[16]。奥硝唑具有抑菌作用,尤其是对厌氧菌,可预防脓腔感染,有利于缓解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二者联合使用能够抑制改良VSD后微生物生长繁殖,避免间隙组织坏死、腐烂,预防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同时,避免创面感染病灶蔓延,缓解机体炎症反应,降低WBC、NEUT及PCT水平,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样本量较少,且缺乏VSD单独治疗的对照试验,后续应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同时增加VSD单独治疗的对照试验,以获得更可靠的实验数据。综上所述,奥硝唑联合改良VSD治疗OMSI效果显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高燕飞,张敏,刘振丽,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22,17(9):1072-1076.

[2]唐圣斌,李琴,雷邓.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2,32(1):46-50.

[3]骆书文,仝春实,马欣,等.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0,34(4):355-357.

[4]周易,毕文婷,徐鑫宇,等.VSD负压引流技术在老年人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22,20(4):209-213,250.

[5]宋宇宁,郑奕琦,杨若冰.口炎清颗粒联合奥硝唑和头孢丙烯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38(3):686-691.

[6]王晶,代成林,张淑悦.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1,37(2):107-111.

[7]郭治辰,谢耀慧,虎小毅,等.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2,38(5):288-291.

[8]庞超远,张文凯,王兵武,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儿童颌面颈部间隙感染中应用的回顾性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23,39(1):84-86.

[9]王冰,刘宁宁,龚忠诚.封闭负压引流治疗严重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20,36(2):152-157.

[10]张红伟,何春丽,康景素.奥硝唑羧甲基壳聚糖联合透明质酸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对老年慢性牙周炎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22):70-72,83.

[11]秦媛,董泰玮,彭伟.奥硝唑联合用药治疗智齿冠周炎的Meta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20,36(5):814-818.

[12]周剑虹,何凤兰,李勇,等.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全程冲洗技术在治疗严重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的应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1,31(4):237-240.

[13]周子琪,郭丽娟,杨森,等.高压氧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效果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8):1525-1528.

[14]刘洋洋,马宏伟.血清PCT、CRP、WBC联合检测诊断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价值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22(12):2118-2120.

[15]张明威,洪骏,戴雯,等.脑脊液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21,36(3):7-9,26.

[16]金泽高,程杰,李艳芳,等.封闭式负压引流和传统切开引流在颌面间隙感染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1,19(4):358-361.


文章来源:刘子丽,马书彦,张敏,等.奥硝唑联合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效果[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4,40(06):347-35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北京口腔医学

期刊名称:北京口腔医学

期刊人气:159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北京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首都医科大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北京口腔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6-673X

国内刊号:11-3639/R

邮发代号:82-708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