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低龄儿童龋(ECC)作为儿童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已对全世界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2021年Uribe等[2]研究表明ECC影响了全球将近一半的学龄前儿童。ECC病因复杂多样,其发生、发展与细菌、宿主、食物、父母文化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3,4]。在细菌因素中,双歧杆菌、韦荣球菌及奈瑟菌与ECC关系密切,但其与龋活性之间的关系报道较少。
99
0
根管治疗及再治疗是目前治疗牙髓炎和根尖周炎(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PAP)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成功率较高,但仍有部分患牙存在持续性根尖周围病变(persistent periapical lesions, PPAP)无法治愈,此时需要辅以外科手术治疗。显微根尖手术(endodontic microsurgery, EMS)将手术显微镜、超声技术及新型封闭材料与传统根管外科结合,手术成功率大幅提高[1,2]。
95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 PNI)可造成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的部分或全部丧失,以及因结构和功能丧失而引起的神经性疼痛。在国际上PNI发病率约为0.0 139%~0.023%,而国内统计的新发病人数约为200万/年。周围神经较中枢神经有更强的修复再生能力,目前针对PNI的治疗方法包括显微手术、自体神经移植、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和组织工程技术。
63
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具有不同颅颌面形态及咬合接触,且牙齿冠根比与其密切相关[1,2]。不良的冠根比会影响牙齿的长期稳定性,特别是在拔牙矫治中前牙大量内收的情况下[3]。错牙合畸形患者如果在正畸治疗开始前已有牙根吸收、牙根长度变短、冠根比不良,或欲采用拔牙矫治等,则有较大风险导致上颌切牙发生严重根吸收或正畸治疗后牙根再吸收[4,5]。
89
老年人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口腔健康问题会导致咀嚼能力衰退、食物选择受限、营养不足、全身衰弱、沟通障碍、抑郁等问题,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相关,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第4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55~74岁中老年人龋病发生率高达96.6%,牙周健康率仅为4.4%。
65
慢性牙周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其主要以牙周袋和牙龈萎缩为临床特点,常发于成年人和老年人,且患病率和疾病严重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目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加剧,重度牙周炎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该病是由菌斑中的微生物破坏了人体的防御机制,从而导致了牙周组织的损伤,从而导致了疾病的发生。
45
前牙的解剖特征较为特殊,与口腔功能密切相关,前牙牙槽嵴严重骨缺损会引起牙槽骨萎缩及牙齿脱落等病变,造成咀嚼功能损伤,影响外在美观。现阶段对于严重骨缺损患者,临床增加骨量的方法包括牵张成骨、钛网及自体骨移植术等。预成型钛网是临床常用的骨增量手段,可以提供空间支持及维持能力,避免植骨区塌陷,且其生物相容性良好。
20
种植修复是一种在功能修复和美学塑造方面有着一定可预测性的修复方式,但种植领域相关的口腔软组织美学仍是热门研究话题。牙龈是影响种植美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塑造一个有足够高度填充于两牙冠间的龈乳头在保证美学效果和维护组织健康等方面有着关键作用。
34
目前临床常用的充填材料包括热牙胶、冷牙胶等,配合理想的充填技术,能保证CAP治疗效果。热牙胶充填是目前效果理想、操作简单的充填方式,热牙胶具有流动性、可塑性等优点,充填能够保证热牙胶达到牙周各个解剖区域,从而获得良好封闭性,但热牙胶对患者牙周功能、疼痛的改善效果有限[3]。
51
龋齿好发于儿童群体,是以细菌感染为主的多种因素作 用下所致,在病变过程中牙体硬组织可出现慢性进行性损 害,最终形成龋洞,并可伴有冷热敏感、疼痛等多种表现,会 影响儿童群体的日常进食,阻碍口腔功能的健康发育[1-2] 。 同时,在病情进展中龋洞可不断扩大,一旦治疗不及时,则易 并发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甚至可能导致拔除患牙。
26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在口腔领域,血糖代谢异常会导致牙周组织炎症微环境的改变,从而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发病率。此外,糖尿病患者的抗感染能力相较于健康人群明显降低,这使他们更容易出现牙周及牙槽骨组织的愈合延迟和种植体周围炎等并发症。
28
众所周知,磨牙在咀嚼功能中主要作用是研磨和粉碎食物,帮助胃肠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各种原因引起的磨牙早失是口腔科的常见疾病。修复磨牙早失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种植修复、烤瓷连冠修复等,而在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情况下,自体牙移植(autologous tooth transplantation,ATT)是一种更加经济且组织相融性好、不损伤邻牙的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
17
牙周病是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由菌斑微生物感染引起,造成牙龈红肿出血、牙槽骨吸收,是导致成年人牙齿缺失的最主要原因[1⁃2]。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的牙周健康率仅为9.1%,在35~44岁的居民中,牙石检出率为96.7%,牙龈出血检出率为87.4%[3]。
11
牙周炎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以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为主,可导致牙齿松动、移位,影响咀嚼功能及牙齿牙龈健康[1]。我国成年该病的患病率高达85%,是导致牙齿缺失的首要原因[2]。目前,临床治疗多以牙周基础治疗为主,多采取抗生素进行治疗,可有效清除致病菌,但长期服药容易出现依赖性及胃肠道副反应,且部分药物生物利用度低,影响治疗效果[3]。
慢 性 根 尖 周 炎(chronic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CAP)是一种牙齿周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通常由牙髓感染引起,临床可见牙齿咬合疼痛、牙龈肿胀、反复疼痛、流脓等症状。CAP 不仅会影响患者牙齿及周围组织健康,而且感染严重或未能及时治疗则可能造成炎症扩散,导致颅内感染、颌面部感染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影响因子:1.203
影响因子:0.75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260
影响因子:0.850
影响因子:0.792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