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方案对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依从性及口腔黏膜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6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后的依从性及口腔黏膜炎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方案能够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依从性,预防口腔黏膜炎的发生。
口腔黏膜炎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属于口腔黏膜组织炎症,常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红斑,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口腔溃疡产生的持续性疼痛导致患者咀嚼困难,味觉改变,影响其营养供给,且易引发全身感染,加剧患者心理负担,影响治疗依从性[2]。既往临床预防口腔黏膜炎多使用温和漱口液,以保持口腔清洁,但预防并发症效果并不理想。预见性护理以先预防后治疗为原则,将护理工作从被动转为主动,有目的地为患者提供预防措施[3]。本研究将预见性护理方案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观察对患者依从性及口腔黏膜炎发生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42.31±4.19)岁;疾病类型:白血病12例,骨髓瘤9例,淋巴瘤10例;移植种类:自体移植14例,异体移植17例。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42.29±5.37)岁;疾病类型:白血病11例,骨髓瘤8例,淋巴瘤12例;移植种类:自体移植13例,异体移植18例。纳入标准:符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指征[4];认知功能正常;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病史者;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伴有严重感染者。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第1周起每日给予患者4%碳酸氢钠溶液、含氯漱口液交替漱口;进食后及时漱口,加强口腔观察,定期检查评估;适当给予饮食护理等。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1)医护合作。为移植患者建立个人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过程、移植过程、移植种类等,分析其心理状态、家庭环境等;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制定相关预见性护理方案。(2)心理指导与健康教育。向患者解释移植过程、预期效果、移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缓解其紧张等负面情绪;尊重患者尊严、人格,以对生命负责的态度促成参与、平等、合作的护患关系,运用真诚的态度使患者充分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心、理解。(3)营养支持。日常饮食:向患者强调呕吐后仍需坚持进食,以中和胃酸,减少胃黏膜刺激,且所有食物均需经高压锅消毒灭菌,进食前15min使用利多卡因漱口;鼓励患者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等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进食粗糙、含咖啡因及辛辣刺激类食物。静脉营养:给予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维生素、10%葡萄糖液等;若患者伴有低蛋白血症,遵医嘱加用人血白蛋白,以保证营养供给。(4)微生物检测。观察有无口腔黏膜炎坏死组织或脓性分泌物,一旦发现则立即进行分泌物和口腔黏膜表面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以指导用药;遵医嘱给予10mL康复新液漱口,每次3min,若患者伴有溃疡,指导其将10mL康复新液分次口服,缓慢咽下,使黏膜与药液充分接触,每日3次。(5)口腔护理。口腔含漱:每日使用1∶2000的洗必泰溶液和2.5%碳酸氢钠溶液交替漱口,含漱4~5min,嘱咐患者使药液与颊部、咽部、舌下等部位充分接触。口腔擦拭:口腔擦拭液选择1∶2000的洗必泰溶液和2.5%碳酸氢钠溶液,交替使用,可遵医嘱加用制霉菌素片;重点部位反复涂擦,动作缓慢轻柔,避免损伤黏膜,护理措施在患者进食后20min进行,预防食物残渣留置口腔而加重感染。
1.3观察指标
(1)依从性:评价两组干预后的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其中完全接受医护人员制定的移植方案、用药方案、护理方案,顺利完成所有医疗过程为完全依从;接受医护人员制定的部分护理方案、移植方案,仅可完成部分护理方案为部分依从;拒绝配合所有护理方案为不依从。(2)口腔黏膜炎发生率:记录干预后两组的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口腔黏膜炎分级标准分为0~Ⅳ级。0级:口腔黏膜无异常;Ⅰ级:口腔黏膜出现1~2个小于1cm溃疡,伴有疼痛、红斑;Ⅱ级:出现1个大于1cm溃疡及数个小溃疡,患者可进食;Ⅲ级:出现2个大于1cm溃疡,可进食流食;Ⅳ级:出现2个以上溃疡,伴有融合溃疡,无法进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依从性
观察组干预后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口腔黏膜炎发生率
观察组干预后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的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对患者行免疫抑制预处理及照射化疗后,将自体或供体造血干细胞输注给患者,帮助其重建免疫、造血功能。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预处理需对患者进行大剂量化疗,从而对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产生直接损伤,减少腺体分泌,破坏黏膜组织更新,导致口腔黏膜炎症。同时,化疗结束后患者骨髓造血功能降低,身心状态较差,进食减少,均可引发口腔黏膜炎[5,6]。而炎症形成后,为细菌入侵提供了重要途径,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可引发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预见性护理属于超前护理干预模式,主要指护理人员于实施措施之前预测可能发生的护理问题,明确重点护理内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7]。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预见性护理干预利于提升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依从性,预防或减少口腔黏膜炎的发生。庞桂兰[8]的研究结果显示,给予癌症化疗患者护理干预利于预防或减少口腔黏膜炎的发生,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预见性护理通过医护合作对患者病情展开预判,根据预判分析结果制定符合其病情的护理方案,目的性更强,利于后续护理开展。移植患者因承受疾病困扰及化疗折磨,易产生心理应激反应,加重恶心呕吐,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及健康知识宣教,可使患者全面了解疾病,缓解负面情绪,进而提升治疗及护理依从性。此外,加强静脉营养支持,保持充分营养供给,弥补因呕吐过多而缺失的营养,可提升机体抵抗力,维持生理舒适,有效提升遵医行为。预见性护理注重病情观察,加强口腔黏膜炎早期征兆观察,并实施动态口腔微生物检测,从而准确指导临床采取防治措施,降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预见性护理实施过程中还注意控制干预时间、动作幅度,不仅可避免黏膜损伤,还可使患者上下唇、舌缘、齿龈、颊黏膜等溃疡发生率下降,预防口腔黏膜炎。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方案能够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依从性,预防口腔黏膜炎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莉娟,张曦,孙青,等.集束化口腔护理方案在防治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0):758-763.
[2]吴慧群,梁慧君,翟慧丽,等.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33):2567-2571.
[3]汤丽丽,杨文梓,孙亮.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重症监护患者相关护理结局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4):445-447.
[4]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干细胞应用学组.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专家共识(Ⅰ)———适应证、预处理方案及供者选择(2014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4,35(8):775-780.
[5]付莹,刘世哲.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健康素养的现状及相关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5):4455-4459.
[6]刘骞鸽,孙爱华,兰大华.1例银屑病患者行CD34+纯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护理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4):3708-3710.
[7]王彦婷,刘庆红,徐姣.预见性防范对策在降低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中的作用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2):362-363.
[8]庞桂兰.系统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2(7):552-553.
李贵平,刘长凤,韦莹莹.预见性护理方案对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依从性及口腔黏膜炎发生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06):815-816.
分享:
研究显示,在接受常规放疗的患者中,80%~90%接受头颈部放疗的患者会出现口腔黏膜炎,RTOM导致患者吞咽困难、味觉改变、体质量下降及继发感染[3]。由于缺乏确切的防治手段,RTOM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癌症治疗的中断,从而影响预后,因此,积极探索防治RTOM的方案意义重大[4-5]。
2025-03-24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 45 ~ 55周岁,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其危害性仅次于子宫癌,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内陷、乳腺癌远处转移、乳头破碎、泌乳障碍以及乳头溢液等症状,其病因尚未明确,以目前研究结果来看,病因多与其他乳房疾病、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绝境后补充雌激素以及饮食习惯等有密切关系。
2025-02-07口腔扁平苔藓(orallichenplanus,OLP),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口腔黏膜慢性炎性疾病,WHO将其归入口腔潜在恶性疾患范畴(oralpotentiallymalignantdisorders,OPMDs)。OLP的临床病损表现呈多样化,以白纹、充血、糜烂伴明显疼痛为常见症状和体征,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2]。
2025-02-06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是一种口腔常见病,常见于唇、颊、舌、口底、软腭等部位[1]。该病主要是由于黏膜固有层的纤维组织变性和上皮萎缩,从而引起黏膜硬化,形成条索,最终引起牙关紧闭,影响口腔功能[2]。患者患病后常存在口腔黏膜灼痛、纤维条索等,如未积极治疗,可影响患者咀嚼功能与表达能力[3]。
2025-01-25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 是我国华南地 区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 NPC 首选的治疗方 法[1] 。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radiotherapy - induced oral mucositis,RTOM)是由放射电离辐射引起的急慢性口腔黏膜损 伤,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红肿、白膜、溃疡,伴疼痛和进 食困难,发生率高达 80% [2] 。
2025-01-21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指由放射线电离辐射引起的急慢性口腔黏膜损伤,轻者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水肿,伴有轻微疼痛,重者会出现大面积溃疡或坏死,伴有重度疼痛,甚至吞咽困难。目前,西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主要从减轻疼痛、促进愈合、防治感染着手,包括基础口腔护理、激光疗法、冷冻疗法及局部麻醉等。
2024-12-16口腔黏膜病在临床上的种类较多,其病理表现也各不相同。组织病理检查是临床确诊绝大多数口腔黏膜病的主要手段。然而,病理检查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1-3]。近年来,无创诊断技术不断发展,其在疾病确诊及病情随访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4]。
2024-12-1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所有儿童肿瘤的1/4。其发病率峰值在1~4岁。虽然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手段,如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但化疗仍然是儿童ALL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健康行为不完善、依从性差、照顾者认知不足,更易发生化疗的并发症。
2024-11-28上颌后牙区牙齿脱落后的牙槽骨吸收和上颌窦气化可能导致种植可用的牙槽骨的高度不足。因此,上颌窦提升术是该区域获得足够骨量的最常用技术。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即在上颌窦侧壁开窗后,在直视下将上颌窦底黏膜剥离并四周推移,以增加种植所需要的骨高度。
2024-10-22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显现,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提高,且已成为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晚期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0%~40%,预后较差,生存率<30%。化疗是晚期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治疗方法,而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CIOM)是重要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CIOM的发生率为50%~76%,但接受同步化疗或接受大剂量化疗的患者发生率高达90%。
2024-09-30人气:16671
人气:16005
人气:15572
人气:15295
人气:1484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期刊人气:1576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
出版地方:四川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5749
国内刊号:51-1698/R
邮发代号:62-19
创刊时间:197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940
影响因子:0.980
影响因子:0.786
影响因子:0.800
影响因子:0.85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