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稀土是元素周期表 IIIB 族 15 种镧系元素与钪、钇的总称[1],由于其有独特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信息通信、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等高科技领域。稀土开采经历了从桶浸、池浸到堆浸的发展历程,但这些方法大多数都存在对植被造成破坏的问题,因此逐渐被工业淘汰。目前,稀土开采广泛采用的浸矿方式为原位浸矿工艺。
29
0
煤炭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能源,在国民经济整体运行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煤炭资源供给,我国在部分进口的基础上,仍须以开采国内煤矿为主 。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使用数量众多的大型设备,这些设备就具有较大的自重和体积结构,需要强有力的支撑组件才能确保工作安全 。
45
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煤炭需求的日益增长,煤矿掘进巷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日益凸显 。在煤矿掘进过程中,巷道顶板作为关键支撑结构,其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状态。在复合顶板条件下,由于煤层强度低、顶板容易发生冒落等现象,使巷道掘进和支护问题面临严峻挑战。
41
陷落柱作为煤矿巷道掘进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地质构造之一,因其影响范围内巷道围岩裂隙发育程度高、整体性差、破碎程度高、强度低和稳定差等特征,极易导致巷道冒顶、片帮事故的发生,如何有效控制过陷落柱段巷道围岩变形是确保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安全生产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36
我国煤炭赋存的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由于开采条件的不同,矿井水害的危险性也不同,山西地区顶板水问题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困难性,给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带来了极大的问题和挑战。
43
随着我国煤炭开采量不断及煤矿规模的不断增大,煤矿生产安全的要求与标准也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在矿井火灾、瓦斯煤尘爆炸、运输事故及突水事故控制等方面均已具备较成熟的技术。
煤矿采空区积水给煤矿生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进而制约着煤矿的后续高效生产,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煤矿开采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的灾害防治内容[1]。煤矿采空区积水情况主要包括积水范围、积水量和积水标高,如何科学合理地预测煤矿采空区积水情况,对做好煤矿防治水工作及采取正确的防治水措施至关重要。多
22
岩石作为一种典型的地质材料,在开挖扰动以及应力环境的作用下会产生复杂的孔裂隙结构,并且表现出非均质与各向异性的特点,其变形行为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随着深地工程探测开发与深地资源的开采,岩石受到“三高一扰动”的强烈影响,岩石的力学性质也受到极大考验[1]。
35
设备回撤是综放工作面末采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撤效率会直接影响矿井煤炭生产[1]。同时随着采面斜长不断增加以及先进的(重载)采煤设备应用,采煤工作面内设备数量及设备质量等均不断增加,增加了设备回撤工作量,对设备回撤提出更高要求[2-3]。
15
依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2019),井下实测瓦斯含量是矿井突出危险性鉴定、突出区域预测、抽采设计、区域验证及效果检验的基础,对测试数量也有明确的要求。依据《煤层气储量估算规范》(DZ/T0216—2020),煤层气含量测试结果是煤层气资源量评价及排采井(抽采孔)布置的基础。
54
坚硬顶板煤层具有整体性良好,承载能力强、强度高、厚度大等特点,工作面推进之后顶板不易自然垮落[1-3],容易造成顶板大面积悬空,顶板的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过大[4],导致能量和应力的大量积聚,一旦悬空顶板突然瞬间垮落,导致短时间内工作面压力剧增,引发顶板大面积来压和冲击地压等矿压显现问题[5],严重威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6]。
20
煤矿瓦斯抽采作为矿井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一直是矿业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抽采技术的不断进步,学者们对瓦斯抽采过程中的负压调控、浓度变化及其对抽采效率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早期瓦斯抽采阶段,抽采系统负压的增加对提升瓦斯抽采效率的作用有限,这一现象在众多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42
由于近些年来我国实行“采厚弃薄”的粗犷式开采,致使目前许多老旧矿区的中厚及厚煤层基本开采殆尽,许多矿区开始面临薄煤层开采的问题。而在薄煤层开采条件下,准备及回采巷道的围岩通常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煤体或岩体组合而成,巷道易出现煤岩体之间不均匀变形破坏,严重制约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
依赖于一次采全高进行导水断裂带高度的传统判断法适用范围受限,且当前采用关键层对工作面“三带”的判断还不完善,本文以关键层理论、“S-R”失稳理论为基础,结合岩梁的变形特征,实现了垮落带、断裂带、弯曲下沉带的高度计算,可适应复杂条件下的“三带”计算。
51
我国拥有丰富的煤炭储备,然而,由于开采技术和相关条件的制约,煤炭的实际开采效率通常较低[1]。在煤炭开采和存储的过程中,氧化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煤体自然燃烧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对这一问题的预防和治理尤为关键。根据张辛亥等[2-3]的研究,煤样的氧化程度增加会显著提升其自燃的风险。
影响因子:0.539
影响因子:3.423
影响因子:2.502
影响因子:0.890
影响因子:3.169
影响因子:1.260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