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煤层注水是预防煤矿粉尘、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的根本性措施。然而,对于部分煤矿来说,煤层注水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是由于该类矿井的煤体孔隙不发育或微孔、小孔所占比例较大而导致的煤层注水水分增量较小。为了研究孔隙分布与煤层注水水分增量的关系,国内很多学者都对煤层注水水分增量进行研究。
15
0
辅助运输系统是煤矿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井下巷道多变的工况使得单轨吊承重变化更为复杂,因此,有必要对单轨吊的承载进行研究[1-2]。目前,很多学者对于单轨吊承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起吊梁的结构设计、起吊液压系统和起吊马达的控制等方面[3-4]。
24
深井冲击倾向性煤层的开采安全一直是矿业工程研究的重要领域。特别是在沿空掘巷施工过程中,如何优化窄煤柱的尺寸,增强巷道稳定性并防止岩爆等地压现象,是实现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技术问题[1-3]。研究表明,适宜的煤柱宽度能够显著提高巷道的稳定性,减少因煤柱尺寸不当引发的岩爆和其他地压活动的风险[4]。
36
目前,常用的瓦斯钻孔施工方法有2种。一种是采用普通回转钻机进行钻孔施工终孔后起出钻杆,再下入筛管封孔后进行瓦斯预抽。另一种是采用定向钻机进行钻孔施工,同时采用随钻测量仪器进行钻孔轨迹测量,并根据测量数据实时调整孔底螺杆钻具弯头指向,使得实钻轨迹尽可能按设计轨迹方向延伸[3-4]。
21
煤矿智能化建设项目指的是通过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来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和安全水平,减少环境污染,优化资源配置[1]。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技术在煤矿行业的应用已成为大势所趋,但伴随而来的风险同样不可小觑。技术的实施复杂性要求高水平的技术专业性和管理能力。
38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牵引下,能源转型过程中亟需确保能源安全[1]。而煤炭作为我国使用居于首位的一次性能源,其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2-3]。因此,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就成了当下一个核心问题,这不仅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下绿色低碳发展的需求[4],更是有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26
提供了理论依据。闫帅等[6]建立了末采阶段渐变煤柱承载力学模型,确定了渐变煤柱的临界失稳宽度。然而,当前对于浅埋煤层工作面回撤通道合理位置的研究还相对缺乏。本文以温家塔煤矿为例,研究回撤通道的合理位置,分析辅助回撤通道维护特征,为相似矿井提供参考。
16
为了满足矿井运输、通风和排水等需要,经常需要掘进巷道群来满足矿井高产高效的需要[6-9]。尤其是软岩巷道群,从掘进至服务结束期间,巷道服务期限长,应力环境复杂多变,极易出现冒顶、底鼓和煤柱失稳垮塌及支护构件失效等情况,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10-12]。
矿山是重要资源开发和经济增长的基础,矿山的安全和高效运营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矿山运维管理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冗余和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需要引入新技术手段来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智慧矿山项目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设备来提高矿山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安全性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创新模式[1]。
27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近年来测绘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测量技术,也称为实景复制技术[1]。它可以通过扫描物体表面,提供对被测物体表面高精度3D点云数据的大规模高分辨率数据采集,并可以快速建立高精度(精度达到毫米级)、高分辨率的物体真实3D模型和数字地形模型,这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进行测绘的又一次技术革命[2]。
18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煤矿平均掘进速度不足200m/月,掘进速度慢、用人多、智能化程度低,造成采掘接替紧张。如今,大量快速掘进技术装备已经成功在全国各大煤矿开展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掘进速度大于1000m/月已经基本成为常态。
9
为了应对不可控因素,如通风干扰和瓦斯监测数据的波动,许多研究者开发了一套实时监控和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智能通风传感器监测关键通风参数,如风量和瓦斯浓度,并进行在线分析和动态预警。李敏[1]及其团队将矿井通风信息系统集成到监控数据库中,通过模拟全矿井的通风状况,增强了矿井安全预测的准确性。
11
上运带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依靠传动滚筒与输送带摩擦传递圆周力,输送带为承载物料、传递摩擦力、牵引的构件。在停机阶段,发生逆转的上运带式输送会产生逆止力,安装的逆止装置[1]的额定逆止力通常设计有1.5~2倍[2]的安全系数,以保证逆止装置的安全性、可靠性。
7
刘天泉[3]提出了岩体变形的空间分带论即“三带”划分;施龙青[4]基于损伤力学、断裂力学和矿山压力理论提出了开采煤层底板“四带”划分理论,将底板划分为矿压破坏带、新增损伤带、原始损伤带和原始导高带,并推导出各带计算公式;刘伟韬、张培森[5-6]对工作面多因素影响进行研究,得出影响底板破坏深度的主次顺序。
山西南部潞安矿区煤层赋存条件好,煤层赋存较浅,上覆岩层破坏严重,具有多年开采历史,矿井可采资源逐渐减少,目前当地政府正按照相关文件要求,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1]。目前国家在推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在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困难,加之大部分矿井煤层目前处于残、复采阶段[2]。
37
影响因子:2.123
影响因子:0.539
影响因子:3.423
影响因子:0.896
影响因子:2.502
影响因子:0.369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