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改良式两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2021-08-25    7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阑尾炎患者运用改良式两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9年9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孔组(改良式两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和三孔组(三孔法行阑尾切除术治疗)各65例。结果:与三孔组相比,两孔组术中出血量(61.14±6.02)mL较少,手术时间(35.54±7.02)min、术后胃肠道通气时间(31.14±2.84)h、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0.36±2.14)h、术后切口疼痛时间(26.35±2.54)h均较低(P<0.05);相比于三孔组,两孔组并发症发生率(6.15%)、术后切口感染率(1.54%)也较低(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运用改良式两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后,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通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时间,同时还能够减少并发症和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加快患者的疾病恢复。

  • 关键词:
  • 临床价值
  • 急性阑尾炎
  • 改良式两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 腹腔镜手术
  • 加入收藏

急性阑尾炎这一外科疾病在临床中存在较高的发病率,该病具有较快的病情进展速度,且发病较急,临床上对该病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不同年龄的患者存在不同的生理特征,因此不同的患者也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所以在临床中容易导致误诊情况发生,使得患者疾病的治疗受到延误,并出现严重并发症,例如坏死、穿孔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为促进急性阑尾炎患者迅速康复,需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1]。在治疗急性阑尾炎过程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对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和预后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因此,本文主要探究急性阑尾炎患者运用改良式两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在2019年9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孔组和三孔组各65例。两孔组男37例、女28例,平均年龄(38.52±7.28)岁;三孔组男35例、女30例,平均年龄(40.12±7.05)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知情研究,自愿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经患者临床表现(腹痛或发热等)结合腹部CT或彩超等检查确诊急性阑尾炎;均无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有严重的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者、严重胸腹部外伤患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患者、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者。

1.2方法

三孔组采用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CLA),在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后,各项生命体征监测仪正常监护中,取脐上缘弧形切口长约15mm置入10mmTrocar为观察孔,分别在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脐水平交点,脐与耻骨联合中点处置入10mmTrocar及5mmTrocar为操作孔。两孔组在患者全麻后,取脐左侧缘做20mm弧形切口,置入腹腔镜探查,同一切口下缘及脐与耻骨联合中点处分别置入10mmTrocar及5mmTrocar为操作孔。

表1.术中情况、住院时间比较

1.3疗效观察

(1)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通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时间;(2)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切口感染率。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用、[n(%)]表示,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中情况、住院时间比较

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通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切口疼痛时间,两孔组均小于三孔组(P<0.05),见表1。

2.2对比并发症、术后切口感染率

对比并发症、术后切口感染率,两孔组均低于三孔组(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阑尾炎存在比较急骤的发病速度,患者具有较为严重的病情状况,同时患者的病情会有多种变化出现,所以,必须给予患者及时救治。疾病早期患者存在不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需要利用各种辅助设备进行检查,例如CT、B超及X射线等,然而大多数患者的具体发病部位依旧无法得到确定,这也是医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在治疗急性阑尾炎过程中逐渐扩大了腹腔镜技术的应用范围。临床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传统治疗手段为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通过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病情状况得到控制,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然而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做三个较大的手术切口,因此手术期间会对患者机体产生较大的损伤,出现较多的出血量,同时手术结束后会有肠瘘、胆瘘、肠管损伤切口感染、切口疼痛、切口出血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所以术后患者存在较慢的恢复时间,对疾病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使得该治疗手段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研究发现,改良式两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切口疼痛感更轻,术后腹部切口数量更少美容效果更佳,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达到治愈患者疾病的同时,减轻术后疼痛,加快术后康复,提供更佳的术后美容效果,进而达到人性化的治疗目的。为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支持[2]。

表2.对比并发症、术后切口感染率

本文通过探究急性阑尾炎患者运用改良式两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与三孔组相比,两孔组术中出血量(61.14±6.02)mL较少,手术时间(35.54±7.02)min、术后胃肠道通气时间(31.14±2.84)h、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0.36±2.14)h、术后切口疼痛时间(26.35±2.54)h均较低(P<0.05),且两孔组并发症发生率(6.15%)、术后切口感染率(1.54%)也较低(P<0.05)。

综上所述,急性阑尾炎患者运用改良式两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后,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通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时间,同时还可以使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切口感染率降低,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恢复。


参考文献:

[1]刘吉平,张国胜,高志伟,等可吸收夹在改良式两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2)-:124-125,128.

[2]曾昭辉,尹润彬,赵红旗,等Lapro-Clip可吸收夹及改良三孔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9):197-200.


文章来源:金晓昌,胡景,徐梅竹.改良式两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4):147-14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华手外科杂志

期刊名称:中华手外科杂志

期刊人气:212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5-054X

国内刊号:31-1653/R

邮发代号:4-491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