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阑尾炎患者运用改良式两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9年9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孔组(改良式两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和三孔组(三孔法行阑尾切除术治疗)各65例。结果:与三孔组相比,两孔组术中出血量(61.14±6.02)mL较少,手术时间(35.54±7.02)min、术后胃肠道通气时间(31.14±2.84)h、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0.36±2.14)h、术后切口疼痛时间(26.35±2.54)h均较低(P<0.05);相比于三孔组,两孔组并发症发生率(6.15%)、术后切口感染率(1.54%)也较低(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运用改良式两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后,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通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时间,同时还能够减少并发症和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加快患者的疾病恢复。
急性阑尾炎这一外科疾病在临床中存在较高的发病率,该病具有较快的病情进展速度,且发病较急,临床上对该病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不同年龄的患者存在不同的生理特征,因此不同的患者也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所以在临床中容易导致误诊情况发生,使得患者疾病的治疗受到延误,并出现严重并发症,例如坏死、穿孔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为促进急性阑尾炎患者迅速康复,需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1]。在治疗急性阑尾炎过程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对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和预后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因此,本文主要探究急性阑尾炎患者运用改良式两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在2019年9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孔组和三孔组各65例。两孔组男37例、女28例,平均年龄(38.52±7.28)岁;三孔组男35例、女30例,平均年龄(40.12±7.05)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知情研究,自愿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经患者临床表现(腹痛或发热等)结合腹部CT或彩超等检查确诊急性阑尾炎;均无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有严重的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者、严重胸腹部外伤患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患者、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者。
1.2方法
三孔组采用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CLA),在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后,各项生命体征监测仪正常监护中,取脐上缘弧形切口长约15mm置入10mmTrocar为观察孔,分别在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脐水平交点,脐与耻骨联合中点处置入10mmTrocar及5mmTrocar为操作孔。两孔组在患者全麻后,取脐左侧缘做20mm弧形切口,置入腹腔镜探查,同一切口下缘及脐与耻骨联合中点处分别置入10mmTrocar及5mmTrocar为操作孔。
表1.术中情况、住院时间比较
1.3疗效观察
(1)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通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时间;(2)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切口感染率。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用、[n(%)]表示,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中情况、住院时间比较
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通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切口疼痛时间,两孔组均小于三孔组(P<0.05),见表1。
2.2对比并发症、术后切口感染率
对比并发症、术后切口感染率,两孔组均低于三孔组(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阑尾炎存在比较急骤的发病速度,患者具有较为严重的病情状况,同时患者的病情会有多种变化出现,所以,必须给予患者及时救治。疾病早期患者存在不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需要利用各种辅助设备进行检查,例如CT、B超及X射线等,然而大多数患者的具体发病部位依旧无法得到确定,这也是医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在治疗急性阑尾炎过程中逐渐扩大了腹腔镜技术的应用范围。临床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传统治疗手段为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通过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病情状况得到控制,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然而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做三个较大的手术切口,因此手术期间会对患者机体产生较大的损伤,出现较多的出血量,同时手术结束后会有肠瘘、胆瘘、肠管损伤切口感染、切口疼痛、切口出血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所以术后患者存在较慢的恢复时间,对疾病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使得该治疗手段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研究发现,改良式两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切口疼痛感更轻,术后腹部切口数量更少美容效果更佳,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达到治愈患者疾病的同时,减轻术后疼痛,加快术后康复,提供更佳的术后美容效果,进而达到人性化的治疗目的。为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支持[2]。
表2.对比并发症、术后切口感染率
本文通过探究急性阑尾炎患者运用改良式两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与三孔组相比,两孔组术中出血量(61.14±6.02)mL较少,手术时间(35.54±7.02)min、术后胃肠道通气时间(31.14±2.84)h、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0.36±2.14)h、术后切口疼痛时间(26.35±2.54)h均较低(P<0.05),且两孔组并发症发生率(6.15%)、术后切口感染率(1.54%)也较低(P<0.05)。
综上所述,急性阑尾炎患者运用改良式两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后,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通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时间,同时还可以使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切口感染率降低,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恢复。
参考文献:
[1]刘吉平,张国胜,高志伟,等可吸收夹在改良式两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2)-:124-125,128.
[2]曾昭辉,尹润彬,赵红旗,等Lapro-Clip可吸收夹及改良三孔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9):197-200.
文章来源:金晓昌,胡景,徐梅竹.改良式两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4):147-148.
分享:
急性阑尾炎典型症状为右下腹部疼痛、腹膜刺激征等。目前,现代临床胃肠外科中的阑尾炎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发病急骤、进展迅速。临床中常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可直接切除病灶。但传统手术会给患者机体造成损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影响患者术后恢复[1]。
2025-03-25据报道,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为1∶1000~1∶1500[1-3]。诊断急性阑尾炎非常具有挑战性,妊娠期常存在非典型表现,此时胃肠道不适的发生率相对较高。随着子宫不断增大,妊娠子宫会提升并牵拉前腹壁远离发炎的阑尾,阻碍网膜和发炎阑尾之间的接触,因此腹部压痛可能不太显著,反跳痛或肌紧张也较少。
2025-03-14急性阑尾炎为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临床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发热、恶心及呕吐,右下腹有固定压痛点,一般由阑尾管腔堵塞、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如不及时诊治,可能引起阑尾穿孔、感染性休克、腹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
2025-02-28急性阑尾炎(acuteappendicitis,AA)是最常见的急腹症[1]。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手术器械的进一步改进,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治疗急性阑尾炎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美容效果好和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手术方式之一[2]。
2025-02-27阑尾炎是一种因多种因素引起的炎性改变。该病为常见病,其预后取决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多数患者能够在早期诊断和治疗后短期恢复,死亡率较低,若误诊误治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阑尾炎患者可出现右下腹疼痛,体温升高,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临床症状多见[1-2]。
2025-02-24阑尾炎是腹部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早期治疗患者可在短期内康复,若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阑尾坏疽、穿孔或弥漫性腹膜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或脐周隐痛,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腹膜时,可转移到右下腹部,常伴有消化不良、寒战、高热等症状 。
2025-01-28急性阑尾炎是一种非常常见急腹症类型,此疾病在各年龄段的人群都会出现。此病症的发病主要归因于阑尾腔内有细菌侵袭,如果发生了阻塞,就会对患者的日常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方案是手术,这包括传统的开放式阑尾切除术及通过腹腔镜进行的手术。传统的开放手术取麦氏切口或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逐步解剖皮肤和皮下逐层进腹以切除阑尾。
2025-01-26阑尾炎患儿年龄小,易产生明显的心理、生理应激反应,不利于术后恢复。因此,做好术后护理十分必要。中、西医综合护理不仅能促进患儿术后康复,还能改善患儿心理状态,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本文主要探讨针刺和中药灌肠在小儿阑尾炎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2025-01-17急性阑尾炎发病率占腹部外科疾病的10-15%,多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入侵等因素所致,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引起阑尾穿孔、化脓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治疗。
2024-12-30急性阑尾炎(AA)具有发病急特点,且进展快,早期可出现恶心呕吐、右下腹痛等表现,随着病情发展,还可并发阑尾穿孔等情况,增加死亡风险。手术为AA首选方案,尽早切除病变阑尾,可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预后,但部分患者早期缺乏典型表现,会影响诊断的准确性,故需寻找适宜的诊断方式。
2024-12-28人气:16600
人气:15527
人气:14730
人气:13960
人气:1279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手外科杂志
期刊人气:2120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5-054X
国内刊号:31-1653/R
邮发代号:4-491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