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峨眉平地起山,主峰海拔3100余米。从山麓的第一座古刹报国寺到主峰金顶63公里。细雪飘飞的景致让人们提前享受了一番峨眉山的白银世界。雪,有着自己的性格,历代文人志士在雪身上都有尽情发挥。
峨眉山在四川省西南部,其脉出自岷山,蜿蜒南向至峨眉县境突起三峰,称为大峨、中峨和小峨,远远望去,“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其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壬辰年隆冬季节,我在成都参加一个会议之后,有机会踏雪游览了这座名山,印象很深,颇长见识。
一、初识峨眉
峨眉平地起山,主峰海拔3100余米。从山麓的第一座古刹报国寺到主峰金顶63公里。细雪飘飞的景致让人们提前享受了一番峨眉山的白银世界。雪,有着自己的性格,历代文人志士在雪身上都有尽情发挥。名人赞峨眉山的有宋人白约:“鸟音传木杪,梵语出云根;雪色连春夏,风声接晓昏。”明人方孝孺:“山舍积雪寒犹壮,岩堕流星晓更飞。”清代诗人李调元:“人言峰顶真如月,我见峨眉尽是云;四壁银光千古雪,两廊铜锡万年文。”尤其伟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把“雪”写绝了,寄托着一代人物的深思:“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是多么磅礴的气度和风范!
听导游讲,这里雨量充沛,山上山下海拔高度悬殊,气候差异很大,因此,动植物品类相当丰富。更使人惊叹的是这座神仙般的“仙山”,还蕴藏着铁、铜、煤、磷等多种矿石。据说,其中磷的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清音阁是峨眉山的一处胜景。那里有双飞桥,两桥之间耸立着双飞亭,凤凰嘴上还建有一座玲珑雅致的牛心亭。站在牛心亭俯视,可以看到两股溪水从两座拱形桥下流过,由于是隆冬,只能看个地形,若是到了夏秋季节,一定是溪水湍急而过,一块形若牛心的大石上浪花飞溅,令人赏心悦目。从清音阁右侧沿溪而上,峰回路转,是黑龙江栈道。据说,到了春秋季节,在栈道上凭栏俯视深涧,溪水晶莹,清澈见底,凌空仰望,峭壁浓荫,千藤万蔓,天光一线,此景致犹如福建武夷山溪南灵岩的一线天。
其实,峨眉山的丰美景物,何止这些。遍布大峨、中峨、小峨上的著名十景:双桥清音、洪椿晓雨、罗峰青云、灵岩叠翠、九老仙府、圣来晚钟、大坪雾云、白水秋风、象池夜月,金顶祥光,均能让人流连忘返。这次只是时间有限,只能跟随导游,择其重点,观看一二了。
二、登上金顶
著名作家老舍曾讲,人间佳境,“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白雪挂满枝头,峨眉山上的殿宇披上了白色外套,沿途的公路白得看不到头……山尖全白了,给天空镶上一道银边。我们身穿大棉袄,脚蹬套上防滑链的棉皮鞋,顶着风刮的小雪,沿着冰冻的石板山路,顺着罗汉坡慢慢地往峨眉山的最高峰金顶大殿艰难地走去。
峨眉山金顶,也称华藏寺,位于峨眉山主峰上,海拔3077米,是峨眉游山的终点,也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峨眉山金顶始建于唐朝,屋顶为锡瓦所盖,元代时又被称为银顶。寺侧有卧云庵,内有饭堂和客房可供游客食宿。在金顶可观看峨眉四大奇观——日出、云海、佛光、圣灯。金顶与千佛顶、万佛顶相邻,万佛顶上亦有建筑,且有观光索道连接金顶与接引殿。金顶是峨眉山寺庙和景点最集中的地方,名胜云集,为峨眉精华所在。198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大约近一个半小时,大家才气喘吁吁地登上金顶,又排了好长时间的队,才终于来到了金顶大殿浏览参观。金顶的得名,即来源于金殿。金殿高二丈四尺五寸,广一丈三尺五寸,深一丈三尺五寸,瓦柱门窗四壁全为掺金的青铜铸造,中供普贤菩萨像,旁列万尊小佛,门壁上雕刻全蜀山川道路图,工艺精湛,叹为观止。当早晨朝阳照射山顶时,金殿迎着阳光闪烁,耀眼夺目、十分壮观,故人们称之为金顶。大殿几经毁坏,1986年,国家拨款260万元重建华藏寺,1990年9月11日落成。现今华藏寺比原先华藏寺规模更大,建筑质量更高,飞阁流丹,崇宏壮丽,殿宇轩昂,高耸入云。
除了观赏金顶大殿,来此参观的人还有一个愿望,就是观看峨眉佛光。据说每当下午两三点钟以后,人们站在金顶舍身崖上,俯身下望,常可以看到五彩光环浮于云际,自己的身影置于光环之中,影随人移,互不相失。无论有多少人并排观看,人们所见也终是自己的身影。这就是峨眉山有名的佛光、祥光,科学家称它为峨眉宝光。古人有诗咏佛光曰:“云成五彩现奇光,形似尼珠不可方。更有一桩奇异事,人人都在舍中藏”。实际上,这是太阳透过水蒸气折射,加上峨眉金顶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天上晴朗无风,山腰云高且浓,这种机会是不容易碰到的,能清晰看到层层五彩光环更是难得。
尽管如此,大家饭罢,还是围绕在舍身崖周围走走转转,不时地面朝西方观看着,希望奇迹出现。雪花迎风不时地飘来,冷风刺骨,但心诚则灵,恍惚之中似乎也沐浴在祥光中。也有几位旅友,听说明天雪后放晴,遂决定今天不回成都,山上再住一晚,专等明天峨眉佛光出现。大家纷纷祝他们好运当头,梦想成真!
三、峨眉遐思
时值下午,再抬头远望峨眉山,粉装玉砌,真似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山路旁的树木上,挂着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常青树上,镶满了沉甸甸的雪球儿,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峨眉山是名山、仙山、神山,自然就会有许多流传在民间传说,比如女娲石的传说,九老洞赵公明的传说,神水阁的传说等等。特别是峨眉山白龙洞的白娘子的传说,不由让人遥想起杭州西湖的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
有人将杭州称为爱情之都,这与西湖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有很大关系。比如西湖上的三座桥:断桥、长桥、西泠桥,每一座桥都演绎着一个凄美哀怨的故事,每一座桥都诉说着忠贞不渝的情感,每一座桥都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感慨,缠绵悱恻,可歌可泣。
爱看戏剧的人,没有人不爱看中国名剧《白蛇传》的,其中断桥,隔世的生死分离,让人抱憾千年的结局,令一代又一代的世人为之泪沾衣襟。因为凄婉,所以让人感动,因为悲愤,所以令世人心痛。虽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或者是演绎出来的故事,但人们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如今,江苏镇江的金山寺里就有法海塑像,四川峨眉山上还留有白娘子修炼的地方白龙洞。凄美的神话传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而峨眉山,也默默守护着这一个个美丽的故事,等待着新故事的发生。
峨眉山归来,回环往复,其情、其景,长萦心怀。正是:“鬼斧神工亦美哉,天工造物费疑猜。峨眉收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
台恩普.银装素裹峨眉山[J].新天地,2020,(2):15-17.
分享:
通过二者互动融合、相互促进,改造乡村景观、完善乡村设施,构建一个有利于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良性环境,并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民宿、餐饮、交通、文化工艺品、特色农产品等各个行业快速发展,以此提高乡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步伐,并同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2024-12-1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红色文化资源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和“魂”。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于大足这片红色热土上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活动。
2024-04-19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人们对户外生活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数量方面,还更加注重其品质的全面与细致。合理的服务设施布局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游园体验,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休闲游憩的关键因素。POI数据以大体量、高精度和易获取的优点而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2024-01-26目前我国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时刻,根据革命老区特色,依托当地红色资源,通过红旅文化实现产业振兴是落后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一剂良药。
2023-09-29基于海晏村现状的调研分析,从村落保护及旅游发展现状展开论述,采用实地调研法,文献检索查阅法、案例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对村内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古建筑保护、公共服务等进行研究,针对性的提出村落保护与旅游发展优化策略,为近郊古村保护和旅游发展的问题提供案例借鉴。
2021-10-06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表明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旅游业作为一种幸福产业,在满足游客美好需求的同时也能增进旅游地居民的感知[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关注点从研究旅游者的获得感、幸福感转向旅游地居民的感知中。延安作为一个具有浓重革命圣地气息的旅游城市,大量游客的到来一定会给这个城市带来许多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优势,如何提高当地居民幸福感、获得感,从而促进当地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下热议话题。
2021-09-16文章以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中的论文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综述法,发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影响因素、机理、路径、融合度、积极作用、模式与类型。今后要运用成熟的学科理论构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研究框架,加强文化旅游产品的研发及其利益分配机制的探讨,将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研究与乡村振兴充分对接,加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度测评的研究,运用多学科理论探索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模式与路径,以便及时掌握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向,为促进中国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2021-09-03文章以现代全域旅游业提升、乡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分析为目标,探寻汶川县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汶川县乡村旅游创新创业大生态系统主要由供给系统、需求系统、保障载体系统三部分组成。做大旅游业态培育产出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类产品和服务,是其服务体系的表现。乡村旅游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有利于创业主体与各利益主体之间、创业主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交融,带动汶川全域旅游业持续繁荣发展。
2021-09-03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文博旅游资源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文博旅游互动融合发展现状,在分析文化与旅游融合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指出宿州市文博业与旅游业在互动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宿州市文博旅游发展实际,从加强各县区文博旅游品牌建设、多渠道开发文博旅游产品、加强游客与文博旅游资源互动性等角度提出了促进文博旅游良性互动的融合发展对策,以期为宿州市文博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2021-09-03旅游安全是旅游发展的基本保障。文章主要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所收集到的关于华山景区的网络点评文本资料予以剖析,研究其旅游安全事故致因。研究结果表明:华山景区在人的不安全行为中存在游客安全意识薄弱、服务人员安全服务意识不高、景区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在物的不安全状态中存在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安全宣传力度不足、医疗救护设备不全等问题。因此,在华山景区旅游安全方面,构建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人员保障、设备保障等安全保障体系,以此来控制人、物时空交叉,提升华山景区安全保障十分必要。
2021-09-03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资源科学
期刊人气:1496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007-7588
国内刊号:11-3868/N
邮发代号:82-4
创刊时间:1977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0.479
影响因子:0.86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