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治疗对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在某院泌尿科近期(2013年1月~2019年1月时期)收治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前列腺炎为诊断的患者总计60例,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电汽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经尿道电切术,电汽组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电汽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3.33%,电汽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23.33%(P<0.05)。结论:在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理想。
前列腺增生患病后膀胱出口部位会存在程度不一的梗阻,因此会导致排尿困难,接着可能诱发炎症,所以大部分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都同时存在慢性前列腺炎[1]。在两种疾病合并发生后,临床情况就更加严重,治疗也更加困难[2]。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物理、手术、汽化电切等,以往经尿道电切术的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3]。而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是腔内前列腺切除新技术,随着微创技术的普及与发展,逐步应用于临床[4]。本研究将在我院泌尿科近期(2013年1月~2019年1月时期)收治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前列腺炎为诊断的部分患者,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我院泌尿科近期(2013年1月~2019年1月时期)收治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前列腺炎为诊断的患者总计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电汽组各30例。对照组病程0.6~6.1年,平均(3.1±0.4)年;年龄43~76岁,平均(59.3±4.1)岁。电汽组病程0.5~6.5年,平均(3.0±0.3)年;年龄41~77岁,平均(59.1±4.2)岁。两组一般资料(P>0.05)可对比。
1.2 治疗方法
灌洗液配比:5%葡萄糖和甘露醇。对照组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7点、5点组织切除,建立双侧标志沟,依次切除前列腺增生组织,以精阜和膀胱颈为准,切除组织深度为前列腺外科包膜层。电汽组予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治疗:膀胱截石位硬膜外阻滞麻醉。灌流压力50~60cmH2O,输出功率240W,电凝功率80W,尿道内置入电切镜,明确膀胱颈到精阜距离,6点钟位开始,按照中叶、右侧叶及左侧叶顺序切除,手术结束后,冲洗球冲洗。将F20三腔气囊导尿管置入,将60ml水注入气囊并固定。
1.3 评价标准
临床效果判断:尿频、尿急、尿痛等临床症状消失,炎症病灶消除为显效;尿频、尿急、尿痛等临床症状改善,炎症病灶减轻为有效;除外以上情况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出血、尿道外口狭窄、排尿困难、附睾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x¯±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数据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电汽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电汽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不成对实质性腺器官,其与膀胱相贴、腺体中间有尿道穿过,具有内、外双重分泌功能[5]。尿频、尿急、尿痛等,伴排尿困难、腹痛等症状为前列腺增生主要表现,严重者出现血尿并发感染,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人群,腺体结节性增生压迫尿道及膀胱,前列腺增生症与慢性前列腺炎相互影响,并使病情恶性循环。此时对患者的危害显著增加,患者手术要求强烈。前列腺电切术为首要治疗方法,但腺体切除量较少,创伤较大,且预后效果一般,术后出现并发症几率较多。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治疗,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手术视野清晰度较高、切割效率较高及术中出血量较少,且在创伤表面形成凝固层,其止血效果显著。本研究中,电汽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董建胜,邱建国.TUVP联合术前后用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3,33(6):766~769.
[2]董建胜,邱建国.TUVP联合围术期用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3,33(4):498~500.
[3]许吉万.经尿道电切治疗合并前列腺炎的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1):27~28.
[4]黄建生.82例经尿道电切治疗合并前列腺炎的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6):1191~1193.
[5]鲍彤.抗生素治疗对老年前列腺特异抗原异常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7):4297~4298.
向五星,余祖虎,陆斌.探究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在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治疗后取得的临床疗效[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09):1308-1309.
分享:
前列腺增生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患者病情发展的初期没有明显症状[1]。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机体中会出现诸多的不良病症,例如排尿困难与尿急等,此时极易对其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威胁[2]。目前,手术是此类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案,而经尿道切除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3]。
2025-04-23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CRRT)在多种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得到广泛应用。CRRT是一种重要的多脏器保护及生命支持手段,通过弥散、对流、吸附等原理,快速清除患者血液中的多余液体及分子代谢废物,达到体内环境稳定。
2025-04-19尿石症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不断攀升。我国上尿路结石占尿石症的比例为87.10%,其中多为长径10mm的小结石[1],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自然排石率高,但上段排出率明显降低[2],输尿管结石引起肾绞痛住院率高达60%,外科手术干预率超过50%[3]。
2025-04-09超声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ultrasound-guided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UG-PCNL)在我国应用广泛,相对于X线引导,其穿刺精确、低辐射、设备简单等优点较为突出[1-3]。但也存在扩张过程无法实时监控的弱点,尽管利用球囊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超声下的可视扩张,但仍存在操作烦琐、部分病例显示不清等问题[4-5]。
2025-04-08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代谢紊乱(chronickidneydisease-mineralandbonedisorder,CKDMBD)是肾功能下降造成矿物质和骨骼代谢异常综合征,肾性骨病是CKD-MBD的一部分,导致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骨折风险、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
2025-04-08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bladder,NB)是由于控制排尿的神经病变而导致的下尿路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尿潴留和(或)尿失禁,可引起尿路感染、膀胱结石、肾积水、慢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预防神经源性膀胱并发症的发生,最重要的是促进膀胱排空。
2025-04-05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BPH)是一种中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均是临床治疗该疾病的常用微创术式。其中,TURP通过尿道插入电切镜进行操作,可在直视下切除前列腺增生部位,进而有效解决患者的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及尿潴留等问题。
2025-03-25泌尿系统障碍者以及行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的患者。但置入导尿管时患者排尿中枢以及会阴部神经肌肉均已处于抑制状态,术后麻醉药物作用消退后,对导尿管存在机械刺激无心理准备,再加上导尿管易引起患者出现膀胱痉挛,患者苏醒后易发生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为减少 CRBD 的发生率,临床常采用局麻药、抗胆碱药、镇痛药、镇痛麻醉药对患者进行干预。
2025-03-21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是近年来用于治疗前列腺疾病的新型手术方式,其采用了先进的钬激光技术,通过能量高度集中的激光束来快速蒸发和剜除前列腺组织,进而达到治疗效果,其可将前列腺组织从包膜内完整剜除,同时保留尿道黏膜,具有疗效确切、出血量少、恢复快等多种优势[2]。
2025-03-10尿路结石是外科常见疾病,其症状因结石部位、大小及是否合并感染等因素有所不同,可出现疼痛、排尿不畅和尿潴留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1]。上尿路结石是占比最高的尿路结石,其病情复杂,治疗不当易诱发肾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2025-03-04人气:11755
人气:11613
人气:10744
人气:10006
人气:990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期刊人气:1992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8291
国内刊号:61-1374/R
邮发代号:52-244
创刊时间:199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262
影响因子:0.972
影响因子:0.633
影响因子:1.147
影响因子:1.43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