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了解济宁市众和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慢性病的防控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进行两阶段抽样,先在济宁市众和社区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居委会,再从抽中的居委会中按确定的间距抽取家庭,对抽中的样本家庭中实际居住的全体成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慢性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众和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35.8%(901/2517),其中男性为34.2%(414/1207),女性为37.1%(482/130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2,P=0.147)。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病的患病率上升(χ2趋势=843.777,P<0.001)。患病率排名前8位的依次为高血压(27.73%)、糖尿病(11.20%)、心脏疾病(6.63%)、脑血管病(3.30%)、高血脂(3.10%)、肿瘤(0.28%)、肾脏疾病(0.24%)、甲状腺疾病(0.16%);多因素分析进入模型的因素有年龄≥40岁、体育锻炼、超重或肥胖、吸烟等。结论 济宁市众和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年龄≥40岁、体育锻炼、超重或肥胖、吸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截至2022年末,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2.10亿,人口老龄化率达到14.86%,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现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我国死于慢性病人口比例从1953年的24%上升到2019年的88.46%[2],慢性病现已经成为我国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与不良生活方式、老龄化密切相关[3]。慢性病病程长、病因复杂,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质量,是影响我国健康期望寿命的主要因素[4]。全球每年有至少3600万人死于慢性病,接近全部死亡人数的2/3,慢性病现已成为全球所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5],是当今全球致死的首要因素[6]。为了解济宁市众和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防治慢性病,故进行本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济宁市众和社区常住人口为研究对象。采用二阶段概率抽样的方式,首先在社区的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设点,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居委会,再从抽中的居委会中根据估算调查的户数,按照一定的间距抽取家庭,抽中家庭的每一成员无年龄段要求均接受调查。
1.2方法
1.2.1调查内容与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问卷设计,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基本信息、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患病情况等。调查方式为入户面对面调查,并当场核查和回收问卷。预先编制调查员工作手册,并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时间为2016年1月至4月。
1.2.2相关定义
凡经过社区医院或乡镇卫生院以上医务人员诊断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心脏病、甲状腺疾病、肿瘤。高血压: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以门诊血压测量法测量,共测2次,中间间隔1~2min,取两次的平均值作为录入结果; 若收缩压或舒张压两次读数差值>5mmHg,则再测第3次,取3次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未服用降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认为患有高血压[7];糖尿病: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既往患有糖尿病,目前正在服用糖尿病治疗药物者[8];血脂异常:HDL-C<1.04mmol/L或(和)TG≥1.7mmol/L或(和)TC≥5.72mmol[9];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BMI<18.5kg/m2为消瘦,18.5~24.9kg/m2为正常,25~29.9kg/m2为超重,≥30kg/m2为肥胖[10];吸烟:将最近3个月几乎每天吸烟者定义为吸烟;戒烟:停止抽烟3个月以上[11]。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济宁市众和社区813户家庭,共2685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517份,问卷有效率93.74%。男性1207人,女性1300人,分别占48.1%和51.9%;年龄<70岁的居民占83.9%;汉族居民占99.6%。
2.2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单因素分析
2.2.1居民慢性病患病率
2517位居民中患慢性病人数901人,患病率为35.8%。其中患3种慢性病以上(包括3种病)的有25人,占2.8%;患两种慢性病的有120人,占13.3%;患一种慢性病的有756人,占83.9%。
2.2.2主要慢性病患病率
排名前8位的慢性病,详见表1。
表1济宁市众和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
2.2.3不同特征人群中慢性病患病情况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锻炼频率、吸烟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众和社区不同特征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n/%)
2.3慢性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锻炼频率、BMI、吸烟状况、医疗支付方式为自变量,是否患慢性病为因变量(1=是,0=否),采用向前Wald法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体育锻炼、超重或肥胖、吸烟为众和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的影响因素。见表3。
表3慢性病影响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卒中等被统称为心血管代谢疾病,研究报道显示心血管代谢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病因[12]。本次调查表明在患有慢性病的居民中,心血管代谢疾病患病人数占90%以上,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任务。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济宁市众和社区患病率位于前2位的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27.7%)和糖尿病(11.2%),高血压患病率略高于北海市海城区(22.48%)[13],糖尿病的患病率与北海市海城区(11.27%)[13]接近,低于国内其他地市[14-15],提示当地慢性病防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从另一方面看,本次调查结果远高于当地之前的报道[16],说明慢性病患病率依然呈上升趋势,与已有研究[17]结论一致。
慢性病影响因素是多层次和多维度的,不同影响因素间又存在复杂的关系[18],老龄、缺乏运动、超重、肥胖是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9]。此次调查结果表明慢性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抵抗和防御疾病的能力降低,各器官不断老化,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的时间逐年上升,暴露累积量也逐渐加大,因此慢性病的患病率也随之上升[20]。建议全社会应关注老年人,加强老年人身心健康维护与促进,从而预防或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另外,当今社会个人生活方式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慢性病患者趋于年轻化,给社会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健康损失和医疗负担[21],年轻群体慢性病防制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慢性病患病率降低,可能是由于居民的教育程度较高,往往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和较高的生活水平及较好的自我保健意识[22]。
锻炼频率的差异是患慢性病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显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几乎不锻炼的人群,这可能是居民在患慢性病后改变行为方式更加注重锻炼导致的。研究表明各类型的体育锻炼在适度的水平上都有益于人的健康[23],尤其是对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有明显作用。因此,提倡每天进行30min以上适度的、合理的体育锻炼[24]。超重、肥胖是慢性病患病的危险因素,分析提示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慢性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超重、肥胖在人群中的比例也同时急剧上升,且中心性肥胖最为流行,说明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保持理想体重的意识、降低体重是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的重要干预措施[25]。吸烟是慢性病患病的危险因素(OR=1.65),本研究显示吸烟者慢性病患病率(59.1%)高于从不烟者(33.3%),但却低于戒烟者(72.1%),可能是因为吸烟者在患病后改变了一些原有的生活习惯(如戒烟)等有关,而未患病情况下自发戒烟和成功自发戒烟者较少[26]。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实施以来,中国政府强调卫生工作应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以“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27],因此今后应继续加强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体育锻炼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重视慢性病的防控,最大限度地防治慢性病。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申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国家2022年度人口数据[EB/OL].[2023-03-14](2024-07-18)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编著.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1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10.
[4]焦斯佳,林枫,周绿林,等.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22,42(10):749-754.DOI:10.19955/j.cnki.1005-5916.2022.10.013.
[5]张丽菊,张娜,任娟,等.珠海市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21,37(4):637-640.
[7]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8]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上)[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8):668-695.
[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10):833-853.
[10]孙长灏,凌文华,黄国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8.
[1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0)[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8-15.
[12]张新江,赵宗江,王拥军,等.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地区人群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J].慢性病学杂志,2022,23(8):1161-1168.
[13]梁耀洁,陈玲,刘青华,等.北海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及影响因素现况调查研究[J].应用预防医学,2023,29(1):1-6.
[14]张梅,吴静,张笑,等.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与控制状况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1,42(10):1780-1789.
[15]周宇畅.2005-2018年中国分省糖尿病患病和伤残寿命损失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1.
[16]曾晓立,张玉芹,格根哈斯.济宁市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情况调查[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5,28(2):45-46.
基金资助:济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医药卫生类)(2016-56-40);山东省中美体育经济与健康工程合作研究中心开放课题(SDCA20191019);
文章来源:郭立燕,崔平,山寨,等.济宁市众和社区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J].济宁医学院学报,2024,47(05):420-424.
分享: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指患者同时患有冠心病和糖尿病两种疾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血糖升高的代谢性疾病。两种疾病相互影响,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2025-03-14冠心病为慢性心血管疾病,具有病程长,致死率较高的特点,临床上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药物治疗[1],可有效降低血栓对患者的影响,提高心脏血液的供应效果,从而实现最终的治疗目的。主要发生于老年群体中,因受到病症不适感等方面的影响,应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达到最终的治疗目的。
2025-02-18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慢性病将呈井喷式暴发 ,截 至 2022 年 底 ,我 国 60 岁 及 以 上 人 口 达 2.8 亿人,其中 78% 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 1 种慢性,慢性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影响因素的综合性、复杂性决定了其防治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2025-02-07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因为心肌梗死、心肌病以及血流流动负荷严重等因素造成心肌损伤,使其心肌功能出现异常变化,最终导致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发生疾病[1]。该疾病作为临床心血管科中常见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致残率高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所以应当尽早诊断、治疗。
2025-01-15肝硬化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临床治疗存在较大的难度,疾病早期阶段无特异性表现,但随着疾病的发展,肝细胞受损,形成非典型增生性结节,最终发展为肝癌[2]。同时,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其诊治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3]。专科住院治疗能够缓解肝硬化患者的危急重症情况[4]。
2025-01-13近年来由于吸烟、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慢阻肺的发病率明显上升[1,2]。慢阻肺患者常常伴有低氧血症,高流量湿化氧疗可以提供稳定且较高浓度的氧气,从而提高血液中的氧分压,改善患者的氧合状况[3]。高流量湿化氧疗是一种通过特殊设备提供高流量、精确氧浓度、恒温和湿化的氧气治疗方法。
2025-01-0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高发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属于破坏性的肺部疾病,其病理学改变主要是气道和(或)肺泡异常[1]。患者通常表现为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是导致其死亡的重要病因,而且其治疗周期较长,治疗期间患者无法从事过度劳累的工作,会给家庭及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
2024-12-09腰椎骨折椎体成型术后压力性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患者长期卧床和受限活动是主要原因之一。压力性损伤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和不便,严重的压力性损伤可能导致感染和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恢复和康复。压力性损伤对腰椎骨折椎体成型术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
2024-11-18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临床综合征,会使患者的死亡率增加,治疗方案较为复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会在身体、认知和情绪方面出现各种症状,给患者和卫生保健系统均带来巨大的负担。目前,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最佳管理,包括缓解症状、改善预后、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2024-10-30截至2022年末,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2.10亿,人口老龄化率达到14.86%,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现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我国死于慢性病人口比例从1953年的24%上升到2019年的88.46%[2],慢性病现已经成为我国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
2024-10-22人气:22271
人气:18441
人气:15430
人气:14963
人气:1450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济宁医学院学报
期刊人气:979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济宁医学院
出版地方:山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0-9760
国内刊号:37-1143/R
创刊时间:1978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