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羌族文化历史悠久,民间舞蹈原始古朴。本文总结了羌族民间舞蹈的类型及其音乐的整体风格,探讨了不同类型民间舞蹈的音乐风格,结合羌族民间舞蹈的音乐风格分析了羌族文化的特点及其传承意义。
羌族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羌族人大多聚居于山地,逐水草而居,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羌族没有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羌语支。羌族人民艰苦的生活条件更凸显了精神活动的重要性,舞蹈在羌族人心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节日还是婚丧嫁娶等重要事件,跳舞是必不可少的。舞蹈渗透到羌族人生活的方方方面,羌族人个个能歌善舞。羌族人民淳朴热情奔放,民间舞蹈风格古朴,大多保留原始风貌,歌声婉转沧桑,传承着羌族人独特的生命理念和民族文化。
一、羌族民间舞蹈的类型及其音乐的整体风格
(一)羌族民间舞蹈的主要类型
羌族舞蹈的种类繁多,但史述不多,史书上很难找到关于羌族舞蹈的专门记载。音乐舞蹈研究者根据羌族民间舞蹈现存形态和有限的旁证资料,将羌族民间舞蹈分为4类:娱乐性舞蹈、祭祀性舞蹈、礼俗性舞蹈和集会性舞蹈。羌族舞蹈的主要形式有羊皮鼓舞、萨朗舞、盔甲舞等,特色各异,适用场合也各不相同,其中羊皮鼓舞和萨朗舞是最主要的舞种。
(二)羌族民间舞蹈音乐的整体风格
羌族舞蹈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动作奇特,风格古朴。羌族的民间舞蹈音乐也是其舞蹈风格“声”的体现。羌族民间舞蹈音乐的整体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音阶、调式上,羌族舞蹈的音乐一般采用五声音阶,使用的调式为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常用调式,徵调式、宫调式最多,商调式次之,羽调式和角调式最少。究其原因,是因为羽调式和角调式整体表现得比较阴郁,不明快,少数民族大多聚居,一般群体性的活动才会载歌载舞,只有那些表达喜庆色彩的歌舞才受欢迎,因此羌族舞蹈的音乐较少采用阴郁风格的调式。
其二,在曲式结构上,羌族民间舞蹈的音乐常常采用单乐段的曲式结构,“起、承、转、合”分别用4个乐句组成。羌舞的配乐节奏明快流畅,歌词通俗易懂。在舞蹈方面,每段的起步和结束部分都有严格的规范,但是中间部分不做要求,因此,配乐的起步和结束部分的结构相对比较稳定,中间部分相对比较灵活。羌舞配乐的节拍以2/4拍子为主,也常常出现2/4和3/4的混合节拍,4/4较少使用,用这样的音乐效果来表现羌族人古朴、粗犷、豪放的性格[1]。
其三,曲式结构与舞蹈结构的关系比较复杂。羌族舞蹈的音乐一般为单乐段的音乐,大多数时候羌族舞蹈的音乐曲式结构与舞蹈结构不是一一对应的,时值长度也是不对等的。比如单乐段与单舞体结合,乐段的乐句就会重复较多;而单乐段与两段舞体组合,音乐就会比之前的规整得多,但是舞蹈动作上就会有比较多的重复。在羌族的创世神话中,母系社会时期出现的神灵以女性为主,表现在民间舞蹈上则是胴体轴向转动成为基本韵律,体现女性社会朦胧“性意识动作”的顶胯、摆胯、甩胯、转胯等成为独特动律。当人类社会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后,原始宗教崇拜中女神变成了男神,表现在舞蹈上则是变得益加粗犷豪放,表现在音乐上则是由展示羌族女子含蓄柔美形象、歌颂自然神威等转变为节奏明朗自由、集群性比较强的社群舞蹈音乐[2]。
羌族舞蹈音乐是一个整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羌族人民眼中万物皆有灵,因此,羌族舞蹈音乐自古就带有自然空灵的质感,原始而又质朴,带着蓬勃的生命力。羌族舞蹈和音乐早已深入到羌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有情绪、有功能的整体,独具特色的旋律流畅、舒缓地流淌在每一个羌族人的血液中。总之,羌族舞蹈音乐自然、热情、不刻意,在动作和节奏中彰显生命的自由,展现命运的张力。
二、4个类型的羌族民间舞蹈伴奏音乐的风格
(一)娱乐性舞蹈伴奏音乐的风格
1. 萨朗舞蹈伴奏音乐
羌族的“萨朗”是载歌载舞、男女混合联臂围成一周的一种群舞。萨朗舞蹈沿逆时针方向起舞,速度由慢到快,随领舞者不断变化动作,它的整体风格是欢快、热烈,舞至高潮时男女竞舞。同样一首歌会有多种跳法,只要是自己会的动作,就可以任意改变,自由发挥。舞蹈时双脚交替踏步,左右旋转,只要能做出来,就能赢得满堂喝彩。曲尾插入吆喝声,男呼“呀喂”,女呼“休喂”,最后边歌边舞达到尾声又换另一首歌。
萨朗舞蹈的音乐节奏规整、欢快、跳跃,是羌族舞蹈里最能体现尼采所称的“酒神”精神气质的舞蹈形式,是现有舞蹈中最能体现羌族人民至情至性的舞蹈。萨朗舞蹈的旋律起伏较小,大的音程跳动较少,旋律线条流畅,富有美感,歌词歌唱性强,具有浓厚的直抒胸臆的洒脱色彩,特别适合人们劳作后缓解疲劳、表达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2. “席步蹴”舞蹈伴奏音乐
“席步蹴”在羌语中有“酒席时候的舞蹈”的意思,是一种在村寨里举办酒席时舞蹈的音乐伴奏。席步蹴音乐古朴大气,沉稳大方。席步蹴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从祭祀舞蹈转向自娱性舞蹈的典型,所以它既有自娱性舞蹈的特点,又有祭祀舞蹈的沉稳和神秘。在节拍、旋律和调式上,席步蹴舞蹈的旋律比较平缓,音乐的跨度不宽,显得平缓有序,一般不会超过四度的级进,而且四度的级进还要用在要表达变化强烈的音乐情绪上面。
席步蹴舞蹈的音乐结构短小,单乐段居多,而且是由一个乐句构成的乐段,因此,席步蹴舞蹈的音乐旋律相当精悍抓耳。与音乐结构相匹配的是席步蹴舞蹈音乐的叠句。所谓“叠句”,是由领舞的舞者歌唱并带动全体参加舞蹈的人一起群舞,然后全体舞者跟唱一遍,领舞的舞者再继续歌唱,再是群舞合唱,一唱一和,一呼百应当的乐句。在这种群舞合唱、唱和呼应中,人们迎来席步蹴舞蹈的高潮。
(二)祭祀性舞蹈伴奏音乐的风格
1. 克什叽·黒苏得舞蹈伴奏音乐
羌族的“克什叽·黒苏得”,就是我们所认识的“盔甲舞”。这是一种男子的群舞,在大型的葬礼上才可以得见。盔甲舞音乐的特点是悲凉庄严,它的节奏缓慢,男子在跳的时候,脚步落得特别重,发出有序有力的脚步声,在行进的过程中,嘴里一边喊着“呵嘿”,一边要根据旋律抖动肩部,让盔甲发出有节奏的“咔咔”声,脚步声、音乐声、人声、盔甲声交织成一曲哀伤的安魂曲送给魂归故里的战士或者不幸仙逝的羌族人们。
2. 莫恩纳莎舞蹈伴奏音乐
羌族的“莫恩纳莎”舞蹈,就是羌族赫赫有名的“羊皮鼓舞”。羊皮鼓舞用于羌族祭祀、送灵等法事活动,一般为男子群舞。释比(羌族巫师)是羊皮鼓舞领舞者和灵魂人物。释比头戴金丝猴帽,身着羊皮褂,左手手持法器(就是羊皮鼓)的鼓把手,右手握盘铃,躯体像猴子一般弯曲,重心在两腿之间交替,手中抓鼓时上时下。释比的追随者们左手拿着羊皮鼓,右手拿着鼓槌击打,在沉闷的鼓声和清脆的盘铃声中逆时针围圈而跳,口中念念有词,舞蹈充满着独特而虔诚的神秘氛围,动作敏捷、粗犷、虔诚。羊皮鼓舞音乐的特点是鼓点重复,节奏反复循环,没有歌唱,只有释比偶尔念诵经文。舞蹈沿着逆时针的路线飘动,在永不停息的鼓声和铃声中,人们仿佛在聆听释比与天地间神灵的神秘对话[3]。
(三)礼俗性舞蹈伴奏音乐的风格
羌语“忍木那·耸瓦”的意思是“尊敬客人,以礼待客”。忍木那·耸瓦舞蹈是用来迎接、招待客人的一种礼仪性的舞蹈。忍木那·耸瓦舞蹈的伴奏音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类似西方交响乐的序曲,是舞蹈进行前的抒情真挚、速度不快的歌唱,其特点为节奏没有明显的固定节拍,是多种拍子的混合,旋律缓慢而又悠扬悦耳,表达对客人诚挚的欢迎,歌词简朴,声音明亮,节奏和旋律都没有太大的跳跃,高音部分和低音部分的衔接都比较平缓,表达了对客人的尊敬友好、情意深重。第二部分为歌声结束后,舞蹈配合脚踏的节奏,主要由××︱××.××.︱××××××︱××××××××︱这几种节奏型构成,速度慢慢加快,力度渐渐加强,这时,舞蹈的高潮就呈现出来了。两个部分的巧妙结合,表现了羌族人典雅庄重的舞蹈风格和原始古朴的审美意识。
(四)集会性舞蹈伴奏音乐的风格
羌语“埃古·日格莎”的意思是“进行练兵演习”。埃古·日格莎舞是羌族大型男子集体舞蹈。埃古·日格莎舞蹈动作单一整齐,雄壮有力,像军队一样,非常注重队形队列的变化。埃古·日格莎的伴奏音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号召性的歌唱,有点类似于拉歌的邀请,这一部分的节奏比较自由,歌唱的歌词一般较短,音符的长音比较多,在情绪表达上有些类似于战斗冲锋的小号那样的激昂嘹亮。第二部分用男人的吼声和脚步声表达古朴威严的气氛,吼声和脚步声都有固定的节奏,从慢到快,从弱到强,舞蹈经过这两部分后才达到高潮。
三、从羌族民间舞蹈的音乐看羌族文化的特点及其传承意义
羌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羌族民间舞蹈及伴奏音乐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羌族文化的传承,而且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从羌族民间舞蹈及伴奏音乐来探讨羌族文化及其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羌族舞蹈及音乐是有语言有行动无文字的文化,因此,其文化及其传承应着重从音乐歌词和舞蹈动作加以理解。羌族无文字,从其配舞的歌词和动作可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忍木那·耸瓦舞,歌词简朴,歌声缓慢而明亮,典雅、古朴、庄重的礼仪式的舞蹈及音乐,表现了羌族人民“尊敬客人,以礼待客”的文化特质。
羌族舞蹈及音乐与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应重视从羌族人民日常生产生活中挖掘其文化含义及传承规律。羌族人民无论是庆祝节日、婚丧嫁娶、迎送贵客还是消灾祈福等活动,都要跳舞唱歌,以表现其或欢快、或喜悦、或怀念的情感。所谓“两情相悦唱情歌,不幸郁闷唱苦歌,男婚女嫁唱喜歌,亲人亡故唱丧歌,年节聚会唱酒歌,劳作解乏唱山歌”,从舞蹈及音乐可了解其细腻的文化因子。
羌族舞蹈及音乐与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有关,因此,其文化及其传承应注意对其宗教仪式、宗教活动的考察。羌族人民主要信仰藏传佛教和原始宗教,其舞蹈及音乐常常与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有关,带有很强的宗教色彩。比如萨朗舞有一个传说,说萨朗是天上的一个舞蹈女神,萨朗看到了羌族人民热爱跳舞但却技艺不精,就在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来到人间的神山教人们舞蹈,使羌族人的胯部转动得更加优美独特,形成了萨朗舞最基本的特色。羌族人民重视节日,对大自然的尊崇和热爱,对神灵的敬畏和崇拜,对灾难的不屈和抗争都在本族的舞蹈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4]。
在当代,受现代舞蹈音乐的影响,羌族舞蹈及音乐有了原生态与规范化的分别,我们在挖掘其文化内涵、推进有序传承时应注意原生态性调研和现代性提升的统一。原生态的羌族舞蹈音乐原始质朴,而所谓的规范化就是在保存其总体风格基础上的提炼美化。原生态是源,规范化是流。无源则无流,源远则流长。原生态沿袭古风,对原生态的调研可为现代性提升提供客观依据和丰富资源。羌族没有文字,舞蹈音乐多为口口相传,开展原生态田野调查十分重要。
四、结语
羌族舞蹈的律动是建立在音乐节奏之上的。研究羌族舞蹈伴奏音乐风格,不仅利于掌握羌族舞蹈音乐的艺术特点,促进羌族舞蹈音乐乃至羌族舞蹈日臻完美,而且更利于体味羌族文化的精神特质,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羌族舞蹈的音乐风格是羌族文化“声”的体现,只有把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把握好,才能抓住羌族舞蹈律动的规律和特点,领悟羌族文化的深层内涵。
参考文献:
[1]姜祥仲.羌族萨郎的主体型和相互之关系[J].中国音乐,1990(3):72-75.
[2]秀花,刘伟.论羌族民间舞蹈的多元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1):126-127.
[3]周毓华.羌族历史与习俗研究[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84-87.
[4]尹德锦,李延浩.女性羌族舞蹈胯部律动视觉表征[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77-183.
文章来源:吕岩.羌族舞蹈的音乐风格与羌族文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1,20(05):88-90.
分享: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作用之下,外来文化逐渐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作为独特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舞蹈,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较大,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我国的年轻一代更重视学习西方舞蹈,进而对我国民间舞蹈文化有所忽视。我国民间舞蹈文化发展面临严峻形势,为了在现代舞蹈作品中更好地应用民间舞蹈,必须采集民间舞蹈素材,吸收其精华部分。
2022-06-02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舞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转型,在一定的层面上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生态产生了一定的变迁,而作为土家族重要文化标志,探讨摆手舞文化生态变迁的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促进摆手舞可持续性发展策略,对促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22-01-17将甘肃省秦州区秦岭镇民间社火活动中的鞭杆舞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第一手的田野调查资料,对其渊源、表演形式进行梳理并将鞭杆舞的形态及其特性置于当地独特人文生态环境之中进行挖掘提炼,使鞭杆舞的历史渊源和现状更加系统清晰,通过对鞭杆舞形态及其特性的系统论述,以期探寻秦州鞭杆舞深层的表演意蕴,实现秦州鞭杆舞艺术提升和文化传承。
2022-01-17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现代舞蹈的创新不仅给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还进一步实现了不同类别舞蹈之间文化融合、相互渗透的发展目的。现代舞与民族民间舞蹈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现代舞给民族民间舞蹈带来的影响体现在舞蹈动作、舞蹈音乐、舞蹈服装等方面,只有结合其影响和发展特征,探究现代舞与民族民间舞蹈融合的方法,才能促进各种舞蹈不断发展。
2021-11-20我国拥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文化编织成一条小船,使我国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其中,各民族的舞蹈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有效形式,舞蹈的发展能够凸显各民族的文化传承情况。维吾尔族舞蹈是我国民族舞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艺术宝库中非常重要的财富,其拥有着独特的魅力,能够充分展现当地人的生活环境、思想特征和文化背景。
2021-11-20舞龙炸龙活动成为德江土家族人民元宵节最具特色的、最热闹非凡的民俗活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独特的传统习俗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舞龙炸龙文化受多元文化的荡磨熔铸而成,反映着土家族巫风骀荡的精神空间。德江土家族文化生态是其文化精神构成的重要外因。德江土家族舞龙炸龙文化背后映射着土家族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
2021-11-11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新模式,近几年在教育领域广受关注,将其应用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课堂上,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舞蹈技能、审美情趣的形成,是改进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有效方式,也是弘扬与传承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有效手段。为了将其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本文对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展开了探讨。
2021-10-13民族民间舞蹈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漫长的文化历程中,打造的独属于本民族的舞蹈文化艺术形式。所以,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性突出,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在本文的研究中,依托艺术学校民族民间舞蹈课堂,着重分析了民族民间舞蹈风格性教学的根源,并结合学校舞蹈教学实践课堂,对风格性舞蹈教学开展进行了策略探究,以期构建风格性突出的舞蹈教学新课堂。
2021-10-13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民族民间舞是重要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发展需要,在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较深,教学方式传统单一,但是艺术高校与普通高校存在一定的差别,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首先就要增加师生互动。
2021-09-28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特色艺术资源十分丰富。随着时代发展,这些民族艺术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想要对民族艺术进行改革创新,首先就要深入认识与了解民族文化并不断挖掘其深层次内涵。在继承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不能一味接受所有的文化内容,要学会对民族文化进行创新。
2021-08-16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舞蹈
期刊人气:2293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舞蹈家协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艺术
国际刊号:0512-4204
国内刊号:11-1546/J
创刊时间:1957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151
影响因子:0.236
影响因子:0.121
影响因子:0.487
影响因子:0.56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