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脑血管功能积分、24h动态血压参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该院治疗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脑血管功能积分分为脑卒中非高危组(积分≥75分)75例与脑卒中高危组(积分<75分)45例。比较两组24h动态血压参数(24h收缩压、24h舒张压、日间收缩压、日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24h收缩压负荷、24h舒张压负荷、日间收缩压负荷、日间舒张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功能积分与24h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脑卒中高危组24h动态血压参数水平均高于脑卒中非高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功能积分与24h动态血压参数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24h动态血压参数、脑血管功能积分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功能积分与24h动态血压参数水平相关,且脑血管功能积分与24h动态血压参数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指导临床进行风险评估。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高血压疾病中,原发性高血压占90%~95%[1]。原发性高血压所导致的并发症近年来已跃居人口死亡原因的前列[2]。在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中,24h动态血压通过对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进行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外界刺激及心血管调节机制对血压的影响,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血压波动节律[3]。有研究指出,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脑血管功能积分对心脑血管事件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4,5]。本研究探讨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功能积分与24h动态血压参数的关系,分析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60~75岁,平均(67.03±3.2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学历14例,初高中及中专学历76例,大专及以上学历30例;病程4~15年,平均(9.56±2.33)年;合并脑卒中患者15例,未合并脑卒中患者105例。根据患者的脑血管功能积分,将研究对象分为脑卒中非高危组(积分≥75分)75例与脑卒中高危组(积分<75分)45例。纳入标准:符合2010年原发性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6];年龄在60岁以上。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神经或精神疾病。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方法
1.2.1脑血管功能检测
采用脑血管功能检测仪(上海神州高特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对患者左右两侧颈总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平均血流量、最小血流速度、外周阻力、动态阻力、特性阻抗、临界压力、平均血流速度等指标。根据以上指标,对患者的脑血管功能积分进行计算,总分为100分,脑血管功能积分<75分为脑卒中高危人群,且分数越低,患者的脑血管功能损伤越严重,脑卒中风险越高。
1.2.224h动态血压监测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德国MOBILELEKTRONIK公司)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监测时间设定为早晨6:00至次日早晨6:00;夜间22:00至次日早晨6:00血压测量频率设定为1h1次,其余时间测量频率设定为30min1次;测量部位为左侧肱动脉。记录24h动态血压参数。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饮酒史人数比例及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2)比较两组24h动态血压参数水平,包括24h收缩压、24h舒张压、日间收缩压、日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24h收缩压负荷、24h舒张压负荷、日间收缩压负荷、日间舒张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6];(3)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功能积分与24h动态血压参数水平的相关性;(4)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脑卒中高危组与脑卒中非高危组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饮酒史人数比例及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表2两组24h动态血压参数水平比较
2.2两组24h动态血压参数水平比较
脑卒中高危组24h动态血压参数水平均高于脑卒中非高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脑血管功能积分与24h动态血压参数水平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功能积分与24h动态血压参数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见表3。
2.4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以是否并发脑卒中作为因变量,24h动态血压参数、脑血管功能积分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h动态血压参数、脑血管功能积分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3脑血管功能积分与24h动态血压参数水平的相关性
表4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3、讨论
研究发现,在遗传易感性与各项危险因素的长期综合作用下,患者的脑血管发生功能及结构改变,从而导致脑血管事件发生[7]。脑血管功能积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预测中具有一定价值,同时也是健康人群脑卒中筛查的敏感指标[8]。国内研究显示,脑血管功能积分诊断脑卒中的灵敏度为80.80%,特异度为67.60%,曲线下面积为0.81,能够较为准确地诊断脑卒中[9]。作为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具有可控制性,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通过简单的血压监测就可以对血压整体情况进行评估,患者的情绪波动、外界环境的刺激等均可造成血压的不稳定性[10]。通过对患者24h动态血压进行监测,可了解患者血压上升及下降趋势、晨起升高趋势及整个测量过程中的血压变异情况,对评估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1]。
晨起血压升高是导致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重要因素。国外研究显示,患者睡醒前后4h内的血压波动较大会使死亡风险升高70%[12]。另有研究显示,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收缩压较未合并脑卒中患者上升12mmHg,舒张压上升10mmHg[13]。AASI在24h动态血压监测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血管弹性进行评价,能早期对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患者血管闭塞风险,对患者脑卒中风险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当AASI接近0时提示患者的血管弹性较好,当AASI接近1时提示患者的血管弹性较差[14]。本研究中,脑卒中高危组24h动态血压参数水平均高于脑卒中非高危组(P<0.05),提示24h血压的动态变化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发病风险有关。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压作为血流动力学的重要因素,对血管弹性有明显影响。本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功能积分与24h动态血压参数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提示24h动态血压参数与脑血管功能积分具有相关性,也可以对脑卒中风险进行评估。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4h动态血压参数、脑血管功能积分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提示24h血压的动态变化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评估中,可将24h动态血压参数作为重要参考指标[15]。
综上所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功能积分与24h动态血压参数水平相关,且脑血管功能积分与24h动态血压参数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指导临床脑卒中发病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1]李健豪,董吁钢,黄慧玲,等.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危险因素研究[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9,25(3):306-310.
[2]郭健,刘远立,关天嘉,等.健康相关行为与高血压人群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9,53(2):223-228.
[3]王文,刘明波,马丽媛,等.我国高血压防治效果与脑卒中死亡率下降[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7,22(5):313-315.
[4]王仲言,李新,夏晓爽,等.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波动与气温变化的5年随访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8,37(11):1200-1203.
[5]刘宇,隋小芳,王凤玲,等.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12):2056-2061.
[6]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1):24-25.
余慧,韩丹,郭小琴,陈文韬,皮强峰,卫国.脑血管功能积分、24h动态血压参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关系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8):2291-2294.
分享: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dysphagia,PSD)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急性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超过50%,可能导致脱水、营养不良、误吸、肺炎和生存质量显著降低。
2025-04-12脑卒中是导致我国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超过30%患者在发病后会经历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1〕。与无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脑卒中患者比较,老年PSCI患者致残率、死亡率更高,5年生存率不到40%〔2〕。同时,老年PSCI患者的照料压力明显增加,疾病负担更重,给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
2025-04-11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功能会逐渐下降,血管壁会发生退行性改变,血管弹性下降,导致老年人脑卒中发病的概率升高,近年来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数量正逐年增多。老年脑卒中患者常因脑部血管阻塞,造成脑组织受损,影响正常神经的传递和信息处理,造成认知功能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025-04-11脑卒中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较高,且危害严重。脑卒中患者呼吸中枢神经通路中断或者间接作用,容易出现换气功能障碍,影响呼吸系统功能,而临床对此以气管切开帮助患者恢复通气,避免出现异常情况,影响患者生命安全[1-2]。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容易出现误吸、出血、感染等情况,尤其是感染较为多见。
2025-04-07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比较高,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尽管目前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治疗时间窗有限以及部分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不佳等问题。
2025-03-31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脑细胞缺血、缺氧性改变,表现为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种综合征[1]。脑卒中属于中医“中风”范畴,临床以气虚血瘀型较为常见。清·王
2025-03-31铁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能量代谢、髓鞘合成及神经传递中起重要作用,若铁代谢出现紊乱则导致氧化应激、细胞死亡等后果[9]。另有研究指出,铁代谢改变在AD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且AD患者的血清铁较为缺乏[10-11]。研究表明,脑卒中会破坏铁稳态,进一步诱导铁神经毒性,导致预后不良[12-13],推测血清铁水平与脑卒中患者PSCI相关。
2025-03-20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指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慢性脑低灌注等脑血管疾病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其表现形式多样且疾病进展多变,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特征。流行病学数据显示,VD约占全球痴呆病例的 20%,预计至 2050 年其患病率将较当前水平增长 3 倍。
2025-03-19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例的70%,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巨大挑战[2].患者不仅会遭受生理功能损害,还可能面临情感淡漠等心理问题的影响.情感淡漠是一种以缺乏兴趣、动机减退、认知下降和情感反应减弱为特征的临床症状[3],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2025-03-18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身心健康的疾病.在我国,每年新增病例高达240万,位居全球之首;每年因卒中导致的死亡人数亦达110万例,疾病负担极为沉重[1].早期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手段,然而,我国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率仅为5.64%,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2].
2025-03-18人气:16600
人气:15950
人气:15528
人气:15243
人气:1473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人气:1415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4165
国内刊号:11-5541/R
邮发代号:28-211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320
影响因子:0.647
影响因子:0.826
影响因子:0.79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