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进展

  2020-10-15    32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脑卒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甚至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下肢深静脉血栓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积极有效的预防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的关键。

  • 关键词:
  • 下肢深静脉血栓
  • 危险因素
  • 脑卒中
  • 预防
  • 加入收藏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下肢水肿、疼痛、色素沉着等,血栓脱落后容易导致肺栓塞,是造成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1,2,3]。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因素,其发病率呈明显递增趋势,脑卒中是常见疾病之一,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增加,LDVT并发症也明显增多[4,5]。因此,为了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脑卒中患者发生LDVT,降低LDVT发生率,已成为临床护理专家关注的焦点[6]。本文对脑卒中患者LDVT的预防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静脉血流淤滞、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均为导致LDVT的主要因素[7],如果脑卒中患者存在上述2项甚至2项以上情况,LDVT发生风险将明显增加[8]。

1.1静脉血流淤滞

研究证实,卧床是脑卒中患者发生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卒中患者由于意识障碍、瘫痪、虚弱等因素需长期卧床,且肢体瘫痪导致患者肢体活动减少,所以下肢血液丧失了肌肉泵的挤压作用,从而导致血流淤滞,形成血栓[2,9]。另外,脑卒中患者卧床治疗期间由于长期处在同一被动体位,容易导致部分血管持续受压,并直接影响血液回流状态[10]。同时,脑卒中患者治疗期间应激反应较强烈,应激状态会导致儿茶酚胺异常分泌,并使血管收缩,血管收缩也是导致静脉血流滞缓的主要因素之一。

1.2血液高凝状态

脑卒中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需应用脱水剂、利尿药物,而此类药物会减少人体内的液体量,同时患者还需要限制液体入量,从而导致血液浓缩以及黏滞度增高,是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之一[10]。另外,部分处在昏迷状态、咽麻痹状态的脑卒中患者进食明显受限,直接导致脑卒中患者血容量不足,出现血液高凝状态。

1.3静脉壁损伤

脑卒中患者需长期进行静脉输液治疗,但是脑卒中患者躁动情况明显,所以一般静脉输液治疗时,使用的输液装置更容易导致了明显的血管损伤。另外,脑卒中患者在使用高渗液甘露醇等强烈刺激性药物会损伤血管内膜,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率[10]。

1.4其他危险因素

脑卒中患者高龄、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也是导致血栓的危险因素,这类患者血管壁弹性减弱、血管腔变窄、血液黏稠度增加,所以血栓发生率较高[2,9,11,12]。


2、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法


2.1预防静脉血液淤滞

脑卒中长期卧床且姿势固定者,需要采用一系列措施预防静脉血液淤滞,卧床者每2h翻身1次,每6h进行1次主、被动锻炼,强化足踝被动运动以及踝部关节屈伸、足内外翻等环转运动10~15次/min,每6h进行1次[13,14]。脑卒中患者意识清醒情况下指导其进行足踝关节主动运动,侧重主动环转运动以改善股静脉血流,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练习,以促进血液回流。另外,给予患者腓肠肌按摩,一手抬高患者下肢,另一手进行腓肠肌有节律挤压,挤压、放开各1s,并交替进行,持续5min,每6h进行1次。

2.2改善血液循环

加强病室环境管理,每日通风换气2次,维持病室干净整洁。饮食选择低脂、富含纤维素类、易消化的食物,禁止食用高胆固醇含量高的饮食。加强宣教,与患者有效沟通,告知有规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向患者详细讲解禁止吸烟的重要作用,以避免烟草尼古丁刺激血管导致血管痉挛。指导脑卒中患者和家属进行腹部环形按摩,以促进排便,维持排便通畅状态,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足够液体量可以预防血液浓缩、促进患者排便。

2.3保护血管内膜免受伤害

血管内膜损伤的主要原因包括深静脉置管术、介入性操作、静脉内注入高渗液等。为了避免血管内膜的损伤,要求护理人员提高静脉穿刺技能,做好血管保护工作,禁止同一静脉重复穿刺,注射强刺激性药物、高渗溶液时,需要充分稀释,避免下肢静脉输液,患者输液期间需增加巡视次数,避免药液外渗,并视患者个体情况进行约束护理,例如躁动者使用约束带[14]。另外,若发现脑卒中患者有局部组织肿胀、疼痛等情况,需更换输液部位并进行硫酸镁湿热敷或金黄散外敷。必要时,应尽早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在保证治疗的基础上,减少由输液引发的并发症,从而保护血管。

2.4用药预防

为了降低脑卒中患者血栓并发症,需给予患者抗血栓聚集、抗凝药物降低血液黏滞度[3,9,15]。口服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华法林等,注射抗凝药以低分子肝素、右旋糖酐等为主。

2.5物理预防

使用弹力袜/弹力绷带,弹力袜的选择需结合脑卒中患者个体情况,适合腿部周径,包扎弹力绷带需从肢体远端开始向上缠绕,要求松紧适宜,晚上睡觉时脱下。当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时,每日早晨抬高患肢(10min)、排空静脉血,穿弹力袜/包扎弹力绷带,可以下床活动。间歇式空气压力治疗系统给予反复交替肢体压迫治疗,每天2~3次,每次30min,能有效预防脑卒中患者LDVT形成,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保护性因素[9,16]。

2.6肌肉电刺激

研究表明,功能性电刺激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有效防治下肢静脉血栓[17,18]。给予足底肌肉/腓肠肌合理的电刺激能够加速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同时需要减少制动。电刺激装置置于脑卒中患者鞋袜内,休息、行走、运动时均可使用。

2.7病情观察与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皮温能够反映血液循环情况,如果患者出现LDVT,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会导致局部皮肤温度变冷、颜色苍白,因此,需要重点关注脑卒中患者下肢皮温,观察下肢皮肤颜色,若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处理。加强患者保暖,以空调保温法为主,维持室温在25℃左右[19]。重视健康教育,向脑卒中患者及家属讲解LDVT发生原因、发病机制,以提高其认知度,强调早期活动的重要性,给予患者饮食、生活指导[20]。一旦发生LDVT,给予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态,告知患者平稳心态的重要性,并讲解成功康复的病例,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患者治疗及康复信心。

总之,脑卒中患者容易发生LDVT并发症,此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预防措施尤为重要,可以减少LDVT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凤,陆雪琴,严斌泓,等.中西医结合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3):38-40.

[2]戴晓蓉,魏青,王浩,等.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探讨[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6,24(1):70-74.

[3]张娜,梁华敏,李勇军,等.Wells评分应用于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研究[J].现代临床医学,2017,43(4):284-285.

[4]程道荷.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8):124-127.

[5]马利中,董玲婉,朱靖,等.老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相关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2):2034-2036.

[6]何佳,宋晓征.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2):5091-5093.

[8]陈文静.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J].医学信息,2015(11):355.

[9]赵欣,张耕瑞,杜玉巧.急性脑卒中并发下肢静脉血栓临床因素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8,16(18):1431-1434.

[10]鲁敏晔.老年脑卒中后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0):1710-1712.

[11]孙雪娇,张兰君,钱志钢.脊柱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刊,2020,55(6):658-661.

[12]程万春,陈璇.脑卒中患者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4,41(3):227-230.

[13]张林,杨成凤,严锐.改良式踝泵运动在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8,31(1):24-26.

[14]王华.脑卒中患者下肢护理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影响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8,27(10):96-97.


李巍,王亮.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进展[J].中国医刊,2020,55(10):1081-108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卒中与神经疾病

期刊名称:卒中与神经疾病

期刊人气:90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7-0478

国内刊号:42-1402/R

邮发代号:38-305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