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应用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将2014年4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65例纳入到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改良小切口组33例和传统切除组32例。在传统切除组中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在改良小切口组中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镇痛药使用率、手术操作过程不良现象发生率。结果:改良小切口组镇痛药使用率、手术操作过程不良现象发生率低于传统切除组,P<0.05。改良小切口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切除组,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手术应用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可减少创伤,减轻患者痛苦,降低镇痛药使用率,加速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结节性甲状腺肿为临床常见良性肿瘤,发病率高,且在缺碘地区多见,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目前临床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疗多采取手术切除方法,虽然传统结节性甲状腺肿切除手术具有良好效果,但切口大,可在颈部遗留明显瘢痕,影响美观,且并发症较多,对于术后恢复不利[1]。为了满足广大患者的美容要求,提高手术安全性,近年来,改良小切口手术在临床不断推广和应用,本研究探讨了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应用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效果对比,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4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65例纳入到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改良小切口组33例和传统切除组32例。所有患者经术前B超、术后病理诊断等证实。传统切除组男6例,女26例。年龄19岁-77岁,平均年龄为39.61±2.36岁。肿块平均直径为3.67±0.31厘米。改良小切口组男6例,女27例。年龄19岁-76岁,平均年龄为39.25±2.14岁。肿块平均直径为3.69±0.36厘米。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着。
1.2 方法
传统切除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采取颈丛麻醉后在距离胸锁关节1.5-2厘米处作颈部横切口至胸锁乳突肌外缘,游离舌骨下至胸锁关节上部之间皮瓣,后将瘤体切开,术后放置硅胶引流管。
改良小切口组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全麻后插管,于胸骨柄正中上方1.5-2厘米处沿皮纹作5厘米左右横切口,双侧甲状腺瘤患者可适当将切口扩大,后给予0.5%肾上腺素氯化钠液15毫升皮下注射,预防皮下出血的发生。后对皮肤进行常规分离,并游离皮瓣、颈阔肌和皮下,保持纵向肌群完整,沿着白线切开,暴露甲状腺。对可疑恶变者需进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对良性肿瘤者用7-0线大圆缝合针缝合,将甲状腺瘤体切下,并给予止血处理,手术切口用无创缝合线进行缝合,并给予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镇痛药使用率、手术操作过程不良现象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x±s表示的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以P值低于0.05为评估差异显着性的标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改良小切口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切除组,P<0.05。如表1.
表1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镇痛药使用率、手术操作过程不良现象发生率比较。改良小切口组镇痛药使用率、手术操作过程不良现象发生率低于传统切除组,P<0.05。其中,传统切除组2例颈前区疼痛,3例切口粘连,3例颈部麻木不适,2例皮下结节。改良小切口组仅1例切口粘连,1例颈部麻木不适。见表2.
表2两组患者镇痛药使用率、手术操作过程不良现象发生率比较
3、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发病率高,传统手术有一定效果,但美容性差,创伤大,已经逐渐被临床摒弃[2]。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在外科中应用的不断推广,微创手术技巧和方法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和改善。改良小切口手术一般是从双侧乳晕、上胸和同侧腋下作切口,沿着甲状腺方向作皮下隧道,暴露甲状腺组织,并借助超声刀进行分离和切除,其切口隐蔽,不横断颈前肌群,可直接经颈白线到达甲状腺,无需对颈前浅静脉进行缝扎,可最大限度降低开放手术损伤。另外,手术不会破坏切口浅部静脉和淋巴回流,且可减轻切口处组织水肿,可提高美容效果和患者满意度[3-4]。
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虽然可充分显露,手术操作方便,但一般需将颈前浅静脉缝扎,且需进行胸锁乳突肌和颈前肌群间隙游离,将颈前肌群横断和撕开,可破坏颈前正常血管和淋巴管回流,术后切口和皮下组织水肿明显,容易导致皮下积液感染和切口皮下结节[5-6]。另外,还可限制颈部活动,导致术后头痛和颈前区麻木不适。同时,因肌肉残端结扎,再缝合组织,可延长手术时间,增加组织创伤和出血,对术后喉部和舌骨的运动产生不良影响[7-8]。
本研究中,传统切除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改良小切口组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结果显示,改良小切口组镇痛药使用率、手术操作过程不良现象发生率低于传统切除组,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切除组,说明改良小切口手术应用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可减少创伤,减轻患者痛苦,降低镇痛药使用率,加速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戚晨梅,戚晨丽,葛志霞等.改良小切口甲状腺良性肿物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24(10):1211-1212.
[2]李健,马骏.剥离法在改良Miccoli术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1,15(5):330-332.
[3]刘习庚,张海才,夏德明等.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2):1282-1283.
[4]李金泉.甲状腺瘤改良小切口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11):1470-1471.
[5]翟彧.甲状腺肿瘤改良小切口手术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2):23-24.
[6]黄文孝,包荣华,陈杰等.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联合的治疗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4(7):134-134.
[7]李竹清.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4):91-92.
[8]关国欣,黎玉国.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84例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5,32(29):124-125.
刘跟华,胡立春,熊建宁.浅谈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应用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3):130-131.
分享: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血清尿酸升高所致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urate,MSU)结晶沉积引发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炎症性反应,长期反复发作可形成痛风石,引起关节功能障碍及骨侵蚀[1-2]。痛风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asymptomatichyperuricemia,AHU)期、痛风性关节炎(goutyar-thritis,GA)急性发作期、GA间歇期及GA慢性期4个阶段[1]。
2025-04-18SHPT对ESRD患者骨骼肌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还可致使关节软组织发生无痛性可活动性包块的发生,皮肤溃疡、组织坏死等;同时可下调红系肝细胞促红素(EPO)受体的表达,红细胞生成减少、寿命缩短,使贫血加重〔2,3〕。加重营养不良、促进全身微炎症状态。
2025-04-11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一个新的疾病定义,用于取代之前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MAFLD 是肝细胞脂质过度堆积为特征的慢 性 肝 病, 全 球 总 患 病 率 为32. 4%,已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慢性肝病。 MAFLD 正以前所未有的趋势席卷而来,已构成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2025-03-31特发性性早熟(idiopathiccentralprecociouspuberty,ICPP)是指未明确病因的性腺过早活化,导致<8岁女童或<9岁男童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常伴有生长加速和骨龄提前[1]。此症状会导致成年后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影响患儿的心理和社交发展[2]。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提前发育的第二性征、加速的生长速度和骨骼成熟,以及潜在的成年矮小[3]。
2025-03-19代谢综合征(MS)是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及高血压等为主的聚集性病症。神经调节 蛋 白4(NRG4)、镍 纹 样 蛋 白(Metrnl)分 别是棕色脂肪及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新型细胞因子,在能量代谢、糖脂代谢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期研究多以探讨 NRG4 或 Metrnl与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性 肝 病(NAFLD)、冠心 病、2型 糖 尿 病(T2DM)及 慢 性 并 发症等疾病的 相 关 性。
2025-03-18糖尿病肾病(DN)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重要病因。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挑战。尽管传统治疗方案如控制血糖和血压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难以完全阻止肾脏病变的进展。因此,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迫切[1]。
2025-02-21矮小症是儿童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 主要与内分泌系统紊乱、 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有关, 又以生长激素缺乏最为常见。 矮小症的诊断通常需要检测生长激素水平, 但随机生长激素水平并无实际价值, 通常将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中激素峰值变化作为诊断依据, 包括精氨酸、 左旋多巴、 可乐定等。
2025-02-14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相关数据统计,2021年全球约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30年,患病数量可达6.43亿,占人口数量的46%。而在中国,2021年糖尿病发病数量超过400万,且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其中大部分患者多为体检时发现,这主要由于糖尿病早期并无明显的病症表现,
2025-02-05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为 HS常 见的并发症之一,而合并AKI可增加患者死亡及遗留 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危害[1],早期发现AKI高危人群并 及时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HS患者的预后[2]。已有 研究发现横纹肌溶解、凝血功能障碍、心肌损害等是 HS并发AKI的危险因素,但尚无普遍适用的评分工 具用于预测HS并发AKI的风险。
2025-01-22富马酸二甲酯(DMF)是三羧酸循环中间体富马酸盐的酯类衍生物[6],作为一种已获批用于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RRMS)和银屑病的免疫调节剂[7-9],其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神经保护和抗增殖等作用[10]。但DMF是否直接影响Th17细胞的分化和功能目前鲜有报道。
2025-01-16人气:18547
人气:15567
人气:15083
人气:14840
人气:1304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期刊人气:3583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0-6699
国内刊号:31-1282/R
邮发代号:4-413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388
影响因子:0.021
影响因子:0.279
影响因子:0.140
影响因子:0.02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