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1-03
35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本文主要对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进行探究和阐述,并以当前我国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现状为基点,首先从研究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两者的关系入手,从完善资源城市内部结构、文化旅游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整合经济城市内部结构、优化混合城市内部结构几个方面深入说明推动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既提升了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效率,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在现阶段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是视角下,旅游经济存在于人类的工作与生活中,现在,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形式逐渐发展起来,完善了我国旅游经济的内部结构。而旅游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产业之一,其存在的价值被诸多人士关注。但是因旅游经济自身比较特殊,因此在计划相关旅游事务过程中,应注意到每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尽力打造旅游经济和城市经济共同发展的新局面,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生机与活力,所以开展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课题十分必要。
一、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经济深入发展期间,旅游经济作为促使国民经济提升的重要内容,从某一程度上来讲可以促进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即诶喝城市旅游资源的实际开发情况,可以把城市分为三个部分,即资源城市、经济城市和混合城市。
首先资源城市,是指城市中开发的旅游资源占据城市建设体系比例较大的一些城市,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把旅游行业看作是中心,因此资源城市内部的经济组成形式体现出旅游行业发展的依赖性,也就是说旅游经济在某些方面上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
其次经济城市,经济城市的建设之后,标志着我国旅游资源比较匮乏,然而经济类型的城市具有比较悠久的建设历史,某个地区的人们针对旅游活动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可以理解为地区的人们作为旅游活动的执行者与实践者,可以推动旅游行业的前进与发展。除此之外,由于经济城市中存有的资源有些不足,表明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因此旅游行业在发展期间得到的综合效益也比较高。
最后混合城市,混合类型的城市是指在城市的建设进程中含有的经济资源和旅游资源,因此城市经济体系结构比较完善,存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旅游经济和城市经济之间具有促进与相辅相成的关联,需要建立在两者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建设城市。
二、推动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方式
1. 借助文化旅游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其一制定持续化布局计划,创设协调发展的内部良好环境。要想切合实际的创建出城市经济和旅游之间产业关系链,需要管理我国现有的文化旅游行业和其他产业中涉及的景点。对于中心景区,强化对景区的旅游资源保护,制约资源研发和利用的程度。针对边缘位置的景区,创设以文化为主的自然旅游园区,或者开展节事文化活动,增强旅游中所有产品的影响力,吸引旅游兴趣者自主的参与这些活动,促使本地区的城市经济得到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持续化布局计划过程中,旅游行业应和本地区的人民生活和城市面貌相融合,依据城市的历史发展流程创建城市经济和旅游协调发展模式,为两种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其二着手于城市经济的扩展,健全文化旅游产业群体。旅游在产业群体健全,重点体现在特殊的地域空间内,由互相联合的旅游企业和相关部门组成,归属于比较繁杂的产业组织形式。结合基础知识理论,旅游行业和相关部门组成的产业化形式,也就是旅游行业的产业群体。针对某一个角度,旅游行业的产业群体的基本作用是促使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尽力创造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高度。所以,要想将城市经济和旅游经济进行协调发展,需要将城市经济长久增长作为基础点,致力于文化旅游产业群体的发展,进而推动城市经济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
2. 完善资源城市内部结构
其一,以旅游行业为基础,找到城市中存在的旅游资源特色,优化城市旅游资源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其二,将旅游行业看作城市经济的重要资源,创设以旅游经济为前提的城市经济发展计划,促使旅游行业领导周围行业的经营和发展,进而形成城市经济长久发展。其三,将旅游城市科学的划分为旅游区域和深厚区域,以确保景区正常运行为基础,促使城市中人民的生活消费,进而构建出城市经济长久发展模式。
3. 整合经济城市内部结构
其一,对于城市中原来存在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的保护活动进行深入的研究,树立人们保护环境与资源的认知。其二,把第二重点放在城市外表的建设中,保证城市外表建设的整体性。同时创设出具有特色的城市设施,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引进文化元素,丰富旅游行业内涵。其三,城市郊区的建设可以思考游乐园与其他场所的建设功能,广泛的吸引旅游者。
4. 优化混合城市内部结构
其一,因混合城市中饱含的旅游经济计划关注产业链的创设,需要关注各个部门和行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效率,不然将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其二,旅游行业作为一个相对完善的结构体系,应具备食住行等条件推动旅游行业的发展。因此旅游行业在发展的同时需要强化与此相关的副产业发展情况。其三,环境的保护作为旅游行业发展的重点环节,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中需要深深的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旅游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应该以相互促进的形式保证两者的协调发展。所以需要在旅游经济的发展中引进“无烟”理念,推动城市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家需要高度重视城市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协调性发展,采取有效的手段强化两者之间的关联,构建出比较完善协调发展体系,不断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阮文奇,郑向敏.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与权力演变[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5).
[2]刘帅,吴有进.城市化发展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及融合发展研究[J].管理观察,2017(30):96-97.
[3]穆美彤.试论会展旅游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及发展策略⸺以长春会展业发展为例[J].现代交际,2017(21).
罗梦云.探究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J].消费导刊,2019,(11):62.DOI:10.3969/j.issn.1672-5719.2019.11.061.
分享: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农业和农村的优先发展地位,并对全面推动乡村复兴作出了重要的规划。体育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旅游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2025-02-12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目的地,旅游产品设计是关键问题。如何设计旅游产品获取消费者的关注和到访(Wengetal.,2022),成为了学术界和旅游实践者共同关注的焦点(Tsangetal.,2023)。产品设计方式是旅游实务界投资建造旅游目的地之初首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2025-02-10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最早出现在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目前特色鲜明的休闲观光农业在欧洲、日本等国家已经形成,并具有大规模、产业链成熟的特点。我国的农业和旅游业结合最早出现在广州市[1]。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各地纷纷因地制宜加快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已进入深度融合时期,并且深度融合效果显著。
2024-12-12随着当前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休闲旅游成为民众在节假日、闲余时的主要放松模式,尤其“反向旅游”观念的兴起,促使人们更愿意选择“逃离大城市”而“归隐小乡村”这条出游路径,在这一观念的带动之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2024-12-04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提到“‘万物各得其何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这段话阐明了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024-12-04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旅游作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其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显得尤为紧迫。通过分析数字经济在农村生态旅游中的应用现状,识别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助于丰富高质量旅游服务和文旅产品的供给,还能够激发消费潜力,助力农民增收,为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提供决策依据。
2024-12-04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与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三个因素催生的[1],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个特征的生产力,其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与生产力发展路径,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力大幅提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关键在质优,特点是创新。
2024-12-03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旅行者最突出的目的地之一,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不仅反映了旅游业对旅游需求的响应,也反映了旅游业对旅游供给水平上升的响应[1]。对A级旅游景区空间布局的研究,与该区域旅游业发展具有直接相关性,因此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2]。
2024-12-02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自然的保护与开发,并以此带动地方的经济发展。湿地资源有着十分丰富的综合性功能,在促进能量转换、物质生产、气候调节等多方面都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我国的许多湿地自然保护区都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娱乐活动与旅游经济,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价值。
2024-11-05生态旅游被视为一项可持续的旅游发展理念,它远不止是关注环境保护这一方面,而是渗透到了旅游业的方方面面,旨在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这一理念以多种形式体现,从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和管理,到旅游者的行为和供给者的服务,都将生态旅游理念贯穿其中,努力实现对环境、社区和经济的双赢[1]。
2024-11-05人气:6636
人气:4640
人气:4546
人气:4477
人气:439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宏观经济研究
期刊人气:4837
主管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办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8-2069
国内刊号:11-3952/F
邮发代号:82-791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2.378
影响因子:0.097
影响因子:0.79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9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