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原因是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所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缺血以及缺氧现象,进而导致脑组织坏死或者软化。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类型是脑梗塞,在全部脑卒中所占比例较高是脑栓塞、脑血栓形成以及腔隙性梗死等现象,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大面积梗死,甚至伴随偏瘫偏盲、脑疝、四肢瘫以及昏迷等现象,以及部分患者还会并发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脑水肿以及肾功能障碍,进而导致死亡。
一、脑梗塞概述
脑梗塞对患者的身心危害较大,主要是大脑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大脑缺血以及缺氧现象,进而出现局部脑组织坏死,导致大脑功能出现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偏身麻木、偏身瘫痪、话语不清以及偏侧视力下降等症状,受损大脑会决定上述症状的出现,需要及时进行治疗来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对于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的脑梗塞患者来说,要及时进行二级预防,防止再次发病,在饮食方面要增加对新鲜果蔬的摄入,适当进食豆制品以及肉类,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对其热量的摄入进行严格控制,在此期间还要注意戒烟戒酒,进行适当的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进而有效控制危险因素破坏血管。
由于脑梗塞复发率较高,及时有效的治疗虽然可以再通血管,但仍存在引发疾病的危险因素,在梗死区受损的血管形成血栓的概率较高,进而会再次堵塞血管,患者接受治疗后一年内复发率最高,所以需要及时进行预防。
二、脑梗塞前兆
脑梗塞发生的前兆有以下几方面,一旦出现某种前兆就要及时送至医院接受治疗,避免导致病情恶化,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一)突然眩晕。脑梗塞前兆中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眩晕,可发生于脑血管疾病前的任何阶段,其中发生概率最高的阶段为清晨起床时。另外,在洗澡后以及疲劳之后也极易发生,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若患者在1~2天内反复出现5次以上眩晕症状则会增加脑梗塞或者脑出血的发生风险
(二)突然剧烈头痛。若患者出现突然性的剧烈头痛,并且伴有嗜睡、抽搐以及昏迷现象,且近期存在头部外伤史,并且患者头痛的部位以及性质均出现突然的变化,在用力咳嗽时头痛会加重,在夜间会由于疼痛剧烈而痛醒等现象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有效检查治疗
(三)步态异常。患者走路时步履蹒跚且腿无力也是脑梗塞前兆,若老年人突然出现步态变化且肢体麻木无力,需要及时就医。
(四)哈欠不断。80%脑梗塞患者在发病前5~10天会出现哈欠不断现象。
(五)高血压患者鼻出血。高血压患者鼻出血次数较多且量较大,存在血尿以及眼底出血症状,可考虑为脑梗塞发生前兆。
(六)血压异常。患者血压突然升高至200/120MMHG以上或者突然下降至80/50MMHG以下均为脑梗塞发生前兆。
(七)其他前兆症状。除上述症状之外,若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呛咳、疲倦、耳鸣、突然半身麻木以及嗜睡等现象时也要考虑为脑梗塞前兆。
三、脑梗塞预防
脑梗塞患者一旦发病就要及时救治并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再次复发,所以患者发病后,处于急性期时要指导其以平卧位卧床休息,保证良好的脑血流供给,进而有效降低脑组织缺血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要保持瘫痪肢体的功能位置,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关节以及患肢的被动运动。待患者病情稳定之后,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进行主动康复锻炼,在起床之后首先进行站立、患肢平衡以及行走方面的训练,然后逐渐增加活动次数以及活动范围,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协助其进行上下楼梯训练,在充分锻炼患肢的同时还可促进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脑梗塞患者的血管壁受损严重,管腔变得狭窄,随着血压的下降血流会逐渐减缓,血液成分的改变会增加血液的黏度,采用活血化瘀药物配合针灸按摩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还可积极控制血压,叮嘱患者劳逸结合的同时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可促进疾病恢复,还可防止再次发病。
刘丹.脑梗塞前兆有哪些?[J].特别健康,2019,(22):2.
分享:
脑梗塞治疗因受药物血管刺激性大、患者情绪及治疗时间长等的影响,会提高普通针的固定难度,影响疗效。而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创伤小、并发症少,在脑梗塞中应用广泛。对PICC置管患者应优化护理,以确保治疗有序进行。本文分析综合护理对PICC置管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影响,报告如下。
2024-10-10脑外伤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2012年欧盟超过 150 万人因脑外伤住院,相关死亡人数达56 946人,是欧洲患者住院和死亡的重要因素。脑外伤是全球青壮年(25~44岁)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是65岁以上患者死亡的第五大原因,2019年美国因脑外伤死亡人数超过61 000人。脑外伤患者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有关。
2024-09-04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后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若病情严重,还会导致患者丧失生命。因此,应当在患者发病后予以及时有效的救治。本文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急救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2024-08-02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类型,发病率较高,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致残,严重时可能造成患者死亡,因此,积极治疗对提升预后至关重要。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配合积极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以期为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依据和数据支持。现报告如下。
2024-07-29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残疾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经治疗后病情稳定的患者,需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再次复发即二级预防。虽然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方法明确,但脑梗死仍然有较高的再发率。脑梗死再次复发使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转折点,显著增加患者残疾风险及死亡风险。
2024-06-21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AD)是指夹层从主动脉根部开始累及到升主动脉或同时累及到主动脉弓部,甚至降主动脉的的一种主动脉夹层分型,手术治疗至关重要。随着手术技术及体外循环技术的不断改进,生存率已较前逐步改善。但脑梗塞仍然是影响患者预后及远期生活质量的严重并发症。
2024-05-21下肢偏瘫是脑梗塞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临床可表现为步态减慢、肌张力增高、平衡失调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合理有效的康复措施是促使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关键。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笔者采用阴阳对刺针法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梗塞恢复期偏瘫患者40例,现报道如下。
2024-05-21脑梗死好发于中老年群体,且随着人均寿命延长,脑梗死发病率不断攀升,需要关注其诊疗工作[1,2,3]。当前,临床主要通过溶栓、介入疗法等手段挽救脑梗死患者生命,虽然效果确切,但是为了促进病情恢复,也有必要辅以适当的护理干预[4]。
2024-04-19老年人群是脑梗塞多发人群,由于免疫力低下、机体功能衰退、合并基础性疾病,导致其发病后治疗难度、致残致死风险均高。因此,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应作为临床治疗、护理的重点关注人群。优质护理模式是将基础护理措施进行优化、升级并整合,以患者实际需求为依据,保证了护理的针对性,同时能避免医疗资源浪费、提升护理效果及效率[1]。
2024-04-19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为临床多发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1]。介入取栓术为ACI重要治疗措施,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22进一步提升血管内治疗推荐等级,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为6~24 h,经过严格的影像学筛选后可推荐血管内治疗[2]。
2024-03-19人气:17846
人气:14574
人气:14546
人气:13028
人气:1239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心脑血管病防治
期刊人气:1103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816X
国内刊号:33-1252/R
创刊时间:2001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82
影响因子:1.464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2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