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急救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急诊流程,对比两组急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急救总有效率、护理总满意度、神经功能评分、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比组(均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急救中的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
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后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若病情严重,还会导致患者丧失生命。因此,应当在患者发病后予以及时有效的救治。本文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急救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患者和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其他脑部肿瘤疾病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同时参与其他研究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比组:男15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14±2.88)岁;观察组:男14例、女19例,平均年龄(60.07±2.8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比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即通过急救车或家属将患者送达至院内,评估其基础病情,开通绿色通道,对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监测,准备溶栓治疗相关事宜等。观察组采用优化急诊流程,方法为:(1)优化接诊救治过程。在接诊3 min内,由急诊人员评估患者病情,并在接诊后第一时间将患者通过绿色通道送达至急诊室,然后与神经内科、影像科等相关科室医师进行联系,确保患者得到充分的急诊救治。协助患者家属办理相关入院手续。(2)构建脑卒中急诊救治单元。合理增加溶栓药品以及床位,便于在急诊预检台发出通知以后对患者实施及时地溶栓急救治疗。(3)妥善安排急救及转运工作。①责任方面,需要保证明确的分工,患者的急诊救治主要由责任护士负责,急救各个环节的协调工作主要由护士长负责;②救治时间方面,需要保证患者在入室后2 min内可以得到及时供氧,并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患者血液样本需要在入室后2~5 min内完成采集,连接心电监护并开通静脉通路;③转运方面,应当先及时联系CT室,以保障患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影像学诊断,对病情进行明确之后,需将报告结果经由护士长递送给主治医师;另对患者近期是否有外伤史、出血史、抗凝药物治疗史等充分了解,若其符合溶栓指征则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计划;若在急救期间发现患者心理负担过重,则由责任护士给予恰当的鼓励以及情绪安抚。
1.3 观察指标
(1)采用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评估两组的肢体运动功能,包括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分值越高说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好;采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值越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2)对比两组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包括转诊时间、分诊时间、就诊至溶栓时间、采血时间。(3)对比两组急救效果。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降低≥90%为治愈;患者神经功能评分降低45%~89%为显效;患者神经功能评分降低18%~44%为有效;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无变化或升高为无效。(4)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及不满意3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NIHSS评分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和对比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40.58±2.76)、(40.39±2.97)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19.96±3.73)、(20.24±2.88)分,总分分别为(59.55±4.37)、(59.83±5.58)分,NIHSS评分分别为(34.08±2.72)、(34.13±2.67)分,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69、0.341、0.227、0.075,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比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58.26±2.75)、(53.30±1.99)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30.46±2.48)、(25.94±2.37)分,总分分别为(88.06±4.63)、(76.37±7.29)分,NIHSS评分分别为(16.17±2.54)、(21.84±2.63)分,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NIHSS评分均优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94、7.569、7.776、8.908,均P<0.05)。
2.2 两组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和对比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0.24±1.55)、(16.09±3.17)d,转诊时间分别为(30.17±4.87)、(51.16±7.25)min,分诊时间分别为(0.40±0.13)、(2.34±0.47)min,就诊至溶栓时间分别为(51.44±6.87)、(76.29±7.22)min,采血时间分别为(3.49±1.07)、(5.71±1.68)min。观察组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24、13.806、22.854、14.324、6.403,均P<0.05)。
2.3 两组急救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愈6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急救总有效率为96.97%;对比组:治愈3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急救总有效率为78.79%。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1,P<0.05)。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18例、一般14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为96.97%;对比组:满意12例、一般13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度为75.76%。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4,P<0.05)。
3、讨论
脑梗塞为临床常见疾病,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生命健康带来的影响较大。为保障患者梗塞病灶处血供能够得到尽快恢复,使梗塞面积得以减少,应当积极开展有效的急诊急救治疗[1]。优化急救护理流程是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加以优化而形成,其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将急救不同阶段的注意事项加以优化,使各个环节所用时间得到缩短,确保患者梗塞病灶血供得到及时恢复,因此对优化神经功能具有积极作用。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急救总有效率、护理总满意度、神经功能评分、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比组(均P<0.05)。说明,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可以有效提高急救效果,患者康复效果更优、护理满意度更高。
参考文献:
[1]皮玲丽,李丹卉,谭薇,等.优化院前急诊护理及医疗处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发病后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6):55-58.
文章来源:姜旭东.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急救中的作用效果[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4,41(04):469-470.
分享:
脑梗塞治疗因受药物血管刺激性大、患者情绪及治疗时间长等的影响,会提高普通针的固定难度,影响疗效。而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创伤小、并发症少,在脑梗塞中应用广泛。对PICC置管患者应优化护理,以确保治疗有序进行。本文分析综合护理对PICC置管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影响,报告如下。
2024-10-10脑外伤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2012年欧盟超过 150 万人因脑外伤住院,相关死亡人数达56 946人,是欧洲患者住院和死亡的重要因素。脑外伤是全球青壮年(25~44岁)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是65岁以上患者死亡的第五大原因,2019年美国因脑外伤死亡人数超过61 000人。脑外伤患者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有关。
2024-09-04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后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若病情严重,还会导致患者丧失生命。因此,应当在患者发病后予以及时有效的救治。本文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急救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2024-08-02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类型,发病率较高,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致残,严重时可能造成患者死亡,因此,积极治疗对提升预后至关重要。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配合积极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以期为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依据和数据支持。现报告如下。
2024-07-29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残疾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经治疗后病情稳定的患者,需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再次复发即二级预防。虽然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方法明确,但脑梗死仍然有较高的再发率。脑梗死再次复发使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转折点,显著增加患者残疾风险及死亡风险。
2024-06-21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AD)是指夹层从主动脉根部开始累及到升主动脉或同时累及到主动脉弓部,甚至降主动脉的的一种主动脉夹层分型,手术治疗至关重要。随着手术技术及体外循环技术的不断改进,生存率已较前逐步改善。但脑梗塞仍然是影响患者预后及远期生活质量的严重并发症。
2024-05-21下肢偏瘫是脑梗塞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临床可表现为步态减慢、肌张力增高、平衡失调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合理有效的康复措施是促使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关键。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笔者采用阴阳对刺针法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梗塞恢复期偏瘫患者40例,现报道如下。
2024-05-21脑梗死好发于中老年群体,且随着人均寿命延长,脑梗死发病率不断攀升,需要关注其诊疗工作[1,2,3]。当前,临床主要通过溶栓、介入疗法等手段挽救脑梗死患者生命,虽然效果确切,但是为了促进病情恢复,也有必要辅以适当的护理干预[4]。
2024-04-19老年人群是脑梗塞多发人群,由于免疫力低下、机体功能衰退、合并基础性疾病,导致其发病后治疗难度、致残致死风险均高。因此,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应作为临床治疗、护理的重点关注人群。优质护理模式是将基础护理措施进行优化、升级并整合,以患者实际需求为依据,保证了护理的针对性,同时能避免医疗资源浪费、提升护理效果及效率[1]。
2024-04-19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为临床多发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1]。介入取栓术为ACI重要治疗措施,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22进一步提升血管内治疗推荐等级,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为6~24 h,经过严格的影像学筛选后可推荐血管内治疗[2]。
2024-03-19人气:20179
人气:17846
人气:15216
人气:14528
人气:1439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护理
期刊人气:6928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武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3768
国内刊号:42-1787/R
邮发代号:38-116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690
影响因子:0.241
影响因子:1.185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0.07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