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采用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中采用全程优质护理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发挥,减少患者的恢复时间,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急性脑梗塞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致残致死率高,为临床治疗的难点和重点。针对本病的治疗特点,常规的护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而全程优质护理可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恢复训练等方面给予全程不间断的护理,与治疗的配合度更高,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恢复[1]。本研究应用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获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47-83岁,平均年龄(61.4+4.7)岁,病程1-3h;对照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44-86岁,平均年龄(60.6+4.9)岁,病程1-5h;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塞的诊断标准,均经脑部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轻度41例,中度47例,重度32例;排除有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者,以及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排除既往有脑梗塞史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全程优质护理方法:(1)病情护理。入院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做好心电监护,观察有无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着重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呼吸、血压、脉搏、体温及四肢活动情况变化,特别要注意血压的变化,一旦出现病情恶化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准备。根据医嘱按时按量给药,保持病房的舒适安静,患者卧床时取适宜体位,若颅内压偏高出现呕吐、流涎时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回流气道导致窒息[2]。(2)心理护理。由于本病起病急、病情重,患者的心理压力往往较大,恐惧、焦虑的情绪尤为突出,特别是本病可造成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出现抑郁、悲观、厌世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多进行沟通,给予正面的引导,尽量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增加康复信心[3]。(3)生活护理。做好患者的日常清洁护理,帮助其刷牙、洗脸、洗澡、洗脚等清洁工作,协助患者穿衣,对于需卧床患者协助床上大小便,对于便秘者给予开塞露,切忌用力大便;指导家属协助生活护理。(4)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低胆固醇原则,进食时头偏向一侧,抬高床头,进食速度宜慢;若有吞咽功能障碍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或遵医嘱给予鼻饲[4]。(5)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知识,解除他们的疑惑;讲解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避免发生意外;指导患者对于疾病的预后及并发症要有足够的认识,并告知预防措施。(6)早期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一般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开展康复训练。从肢位摆放开始,到床上、坐位及站位平衡训练,步行及上、下楼梯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循序渐进,逐步恢复肢体协调及肌肉功能。同时对语言障碍者开展语言康复训练,从剪短的“是”或“不是”开始,初步提高后训练绕口令并反复练习,训练期间可多与患者交流沟通,鼓励其表达,或利用收听广播来促进发音的恢复[5]。
1.3 观察指标:观察护理后的治疗效果,判断指标为基本治愈、显效、有效、 无效;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价护理满意度,记录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1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见表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n%,x+s)
3、讨论
全程优质护理贯穿于急性脑梗塞治疗的各个方面,遵循以患者为本的护理理念,加强基础护理,同时开展个性化护理,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也简短了护理流程[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全程优质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预后的改善和康复训练的效果均有明显成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魏莹.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4):86-87.
[2]郭丽.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104-105.
[3]张秀荣.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4,11(7):182-183.
[4]胡秀玲,刘桂玲.全程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9):94-95.
[5]朱晓霞.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7):1350-1351.
吕慧萍.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1):125-126.DOI:10.3969/j.issn.1673-5110.2016.21.078.
分享:
糖尿病会使患者产生胰岛素分泌障碍,会使患者的血液浓稠度逐渐增高,而且主要的发病人群为老年患者,导致患者发病后脑梗塞的几率升高,会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的健康[2]。现在临床中对于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主要使用药物治疗,但是治疗的效果不佳,患者有比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是医学界中比较大的一个困扰问题[3]。
2025-03-24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是由脑血循环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而致的神经功能缺损,是神经内科常见病,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1]。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溶栓、抗凝等治疗,通过改善脑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再通,进而减轻神经损伤。但血管再通可能引起脑组织再灌注,造成脑功能二次损害[2],故需加强脑保护。
2025-02-25内囊预警综合征(capsule warning syndrome, CWS)是一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具有短暂运动、感觉和言语症状的临床病情,并反复出现僵硬发作,通常发生在面部、上肢或下肢,是一种可在短时间内发展为脑梗死的高危疾病,会增加患者死亡和不良预后的风险,对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有严重的影响 。
2025-01-21急性脑梗塞(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全球范围内引起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疾病通常由于大脑动脉的血栓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发不可逆的脑损伤。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针对急性脑梗塞的主要治疗手段,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血流,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2024-12-24急性期脑梗死是指短时间内脑血管发生阻塞而导致大脑缺血缺氧的一种急性疾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急性期脑梗死的一种常见治疗方式,对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可以预防或减少再次发生脑血管事件,例如再次发生脑梗死、血栓形成或心脑血管事件等。
2024-11-18脑梗塞治疗因受药物血管刺激性大、患者情绪及治疗时间长等的影响,会提高普通针的固定难度,影响疗效。而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创伤小、并发症少,在脑梗塞中应用广泛。对PICC置管患者应优化护理,以确保治疗有序进行。本文分析综合护理对PICC置管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影响,报告如下。
2024-10-10脑外伤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2012年欧盟超过 150 万人因脑外伤住院,相关死亡人数达56 946人,是欧洲患者住院和死亡的重要因素。脑外伤是全球青壮年(25~44岁)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是65岁以上患者死亡的第五大原因,2019年美国因脑外伤死亡人数超过61 000人。脑外伤患者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有关。
2024-09-04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后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若病情严重,还会导致患者丧失生命。因此,应当在患者发病后予以及时有效的救治。本文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急救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2024-08-02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类型,发病率较高,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致残,严重时可能造成患者死亡,因此,积极治疗对提升预后至关重要。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配合积极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以期为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依据和数据支持。现报告如下。
2024-07-29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残疾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经治疗后病情稳定的患者,需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再次复发即二级预防。虽然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方法明确,但脑梗死仍然有较高的再发率。脑梗死再次复发使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转折点,显著增加患者残疾风险及死亡风险。
2024-06-21人气:16658
人气:15992
人气:15559
人气:15284
人气:1482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期刊人气:2849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5110
国内刊号:41-1381/R
邮发代号:36-178
创刊时间:1998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320
影响因子:0.850
影响因子:0.647
影响因子:0.82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