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河南省正阳县花生常年种植面积150万亩以上,素有“中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中国花生之都”之称,由于常年种植,出现土壤酸化、连作障碍等,影响花生正常生长,在花生上使用能百旺,可以调节花生正常生长,促进花生增产。
为了验证和评价能百旺(0.5%噻苯隆可溶性液剂)对花生生长的调节及增产效果以及对供试作物花生的安全性,确定最佳使用剂量,为花生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省植保站安排,依据试验方案,进行了本次试验。
1、试验条件
1.1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田位于正阳县熊寨镇王楼村,该田块地势平坦、黄胶土、pH值6.5,亩施氮磷钾复合肥20公斤,尿素7公斤,花生品种是豫花37,6月8日播种,亩播量15公斤,9月30日收获。
1.2试验对象
花生,调节生长、增产。
1.3栽培条件
种植密度、田间管理均匀一致。花生种衣剂、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由农民习惯常规管理,试验田块用药量均匀一致。
2、试验设计和安排
2.1药剂
2.1.1试验药剂
噻苯隆(0.5%可溶性液剂)江苏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2.1.2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表1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2.2小区安排
2.2.1小区排列
2.2.2小区面积和重复
每个处理小区面积100平方米,处理间隔隔离带1m,各处理小区随机排列,重复两次。
2.3施药方法
2.3.1使用方法
在花生初花期、下针期各一次,按照试验安排剂量,由低浓度至高浓度依次用手动喷雾器对花生植株进行均匀喷雾。
2.3.2施药器械
电动喷雾器常量均匀喷雾。
2.3.3施药时间和次数
7月16日(花生初花期)施第1遍药;
7月31日(开花下花期)施第2遍药。
2.3.4使用容量
亩用药液30升。
3、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3.1气象及土壤资料
3.1.1气象资料
表2试验期间天气状况记录表2019年,河南驻马店正阳县
3.1.2土壤资料
试验田土壤为黄褐土,pH值6.2,有机质含量13.6克/千克。
3.1.3田间管理资料
化学除草。播后苗前每亩用45%精异丙甲草胺微囊悬浮剂120ml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苗期-初花期。每亩用30%唑醚戊唑醇20g+15%甲维盐·茚虫威悬浮剂40ml,防治白绢病、根腐病、蚜虫、棉铃虫等。
谢花末期-结荚初期。每亩用30%唑醚戊唑醇20g+15%甲维盐·茚虫威悬浮剂40ml,预防叶斑病和防治棉铃虫、甜菜夜蛾等病虫害。
荚果膨大期。每亩用30%唑醚戊唑醇20g+90%磷酸二氢钾50克,防治叶斑病等,补充多种养分、延缓衰老、保叶增产。
3.2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3.2.1调查时间和次数
花生收获前9月30日调查一次。
3.2.2调查方法
各处理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法采样,每点抽样5株。调查各小区花生的单株株高、荚果数、每荚实粒数、百荚重,收获时按小区单打单收测产,计算增产率,进行对比分析。
3.2.3计算方法
3.3药害调查
8月7日和15日分两次进行药害调查,各小区花生长势正常,无药害现象发生。
4、结果与分析
4.1株高情况
9月30日调查,各处理的平均株高分别为32.7cm,32.9cm,33.25cm,31.85cm,经邓肯氏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处理C长的最高,但与处理B差异不显著,与处理A差异显著,处理AB差异不显著,各药剂处理与空白对照差异均显著。
4.2结荚情况
从表3中得知各处理的平均结荚数分别为19.45,19.05,21.55,16.7。经邓肯氏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处理C表现最好,与处理AB差异显著,处理A与处理B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各药剂处理与空白对照差异均显著。单株实粒数调查,各处理的平均实粒数分别为32.65,31.95,32.55,26.8。药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
4.3百荚重情况
百荚重调查,各处理的平均百荚重分别为175g,180g,182g,170g。各药剂处理与空白对照差异均显著,但药剂处理间处理C与处理B差异不显著,与处理A差异显著;处理B与处理A差异不显著。
4.4产量情况
各处理实收产量平均为56.1kg,56.55kg,63.1kg,49.6kg。折合亩产分别为317.9kg,320.5kg,357.1kg,281.1kg。各药剂处理与空白对照相比,亩增产36.8kg,39.4kg,76kg。增产率分别为13.09%,14.02%,27.21%。经方差分析,各药剂处理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异都显著,处理C表现最好,处理A、B次之,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异显著。
5、结论与建议
5.12019年花生生长前期风调雨顺,花生生长健壮,但在花生盛花期以后,天气干旱,影响了花生的正常生长,对试验效果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5.2在试验剂量下,对花生安全,无任何药害现象发生。
5.3能百旺在花生上使用,促进了花生的生长,使花生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抗病性。
5.4增产效果明显,花生使用后呈现出果多、果饱、果大,且双仁果多(表4)。建议进行大面积示范。示范浓度1500-2000倍液。
表3田间药效试验数据调查统计分析表
表4产量对比分析表
参考文献:
[1]潘月庆,康玉洁,程军,等.0.5%噻苯隆可溶性液剂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9(12):1+3.
[2]刘晓双.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对玉米籽粒灌浆、脱水及产量的影响[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8.
[3]刘承德,曹导叶,陈继选,等.噻苯隆对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5):60-62.
王宏臣,王伟,于海潮.0.5%噻苯隆SL对花生调节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试验报告[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0,32(03):21-23.
分享: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一种以苯并咪唑环为母体的有机杀菌剂,广泛用于果树、蔬菜及棉花的青霉病、白粉病、灰霉病、黑星病、菌核病和花腐病等植物真菌性病害防治。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可通过食物、呼吸等方式进入人体,对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并具有致突变和致畸作用[1-3]。
2024-10-22穿山龙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穿龙薯蓣的根茎。薯蓣皂苷具有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与慢性支气管炎、抗肿瘤、抗艾滋病、镇痛消炎等作用,是心血管药物的主要药源,也是合成激素类药物的主要原料之一。作者采用超声法提取穿山龙中薯蓣皂苷,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以期为穿山龙的药用价值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2023-10-17马铃薯是粮食、蔬菜和工业加工原料兼用的农产品,其营养丰富,被称为“地下面包”。作为我国第4大主粮,马铃薯种植关系着国民健康及粮食保障等方方面面。马铃薯病害种类多,常规多采用化学农药防治,但是过量使用会严重威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1-01-06硒是参与动物、植物机体各种生化反应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而我国有70%以上的地区缺硒[1],造成了植物、籽实中硒含量不足,这就需要在食品中及动物饲料中添加硒制剂。现在添加方式主要是无机硒(亚硒酸钠)和有机硒,亚硒酸钠吸收利用效果不好,并且有很大的毒性,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开展富硒微生物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2020-11-28开展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有助于实现品质和品牌“双提升”及绿色生产和化肥减量“双增效”。本文介绍了桐城市茶叶2种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对其适用对象、技术实施、效益等进行了阐述,以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
2020-11-12甜樱桃是我国北方栽培的高效树种。果实具有上市早、市场价格高、品质优良、外观光亮色艳、口感好等特点,因此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受效益趋动,甜樱桃由一般的露地栽培发展到现在的设施栽培,且栽培地域不断扩大,生产中也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本次对设施栽培甜樱桃树死亡原因的鉴定就是这些问题的反映。
2020-07-10三氟嘧磺草胺(tiafenacil)是福阿母韩农株式会社研发的,一种新型抑制原卟啉原IX氧化酶(PPO)活性的脲嘧啶类低毒除草剂,在低剂量下对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以及对草甘膦具有抗性的杂草均有较好防除效果[1,2]。目前三氟嘧磺草胺在我国还未登记应用,其制剂分析方法国内外报道仍较少[3,4]。
2020-07-10杏(Prunus armeniaca L.)果实成熟早、营养丰富,一直是人们喜爱的夏初水果。在长期的栽培驯化中,由于人类选择形成各种各样的类型。我国大多数地方品种香气浓郁,但果实成熟时果实硬度较低,不适宜长距离运输。近年来,在规模化栽培中,这些地方品种逐渐被国外引进的果实硬度较大的‘金太阳’和‘凯特’等品种替代,但这些引进品种缺乏我国地方品种特有的果实香气[1]。
2020-07-10辣椒病毒病是严重危害辣椒生产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质量[1],目前防治辣椒病毒病仍主要采取化学防治方法[2]。辣椒是我国重要的生产和消费蔬菜,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辣椒种植面积最广的国家[3]。依据农药在辣椒内的传导特性,针对病害选择合适的施药方式,有利于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4],减少农药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影响[5]。
2020-07-10杨树因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无性繁殖等特性,近几十年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建设速生丰产林和世界各国普遍种植的首选树种[1]。研究杨树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杨树种植的高密高产、合理安排植株密度以及速生高产杨树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2]。本文从指导实际生产的角度选取4个杨树品种进行功能叶叶绿素含量的测定,进而得到杨树共同的生理生态特性。
2020-07-06人气:7410
人气:5953
人气:5276
人气:5046
人气:472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期刊人气:2049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672-1810
国内刊号:11-4996/S
邮发代号:82-643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89
影响因子:0.370
影响因子:1.038
影响因子:0.37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