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的《实用植物生物学基础》课程,本文对《实用植物生物学基础》课程的基本情况基础做了详细的介绍,并深入剖析了该课程的改革探索和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展望对课程建设的未来并进行了总结。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占地333hm2,有20个本科专业和36个专科专业、教职工492人、在校生7037人学院的园艺技术为学制3年的专科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三农”需要,掌握园艺生产管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能在园艺行业及相关部门从事园艺植物商品化生产、种子苗木繁育、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市场营销等一线工作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本论文针对园艺技术专业的《实用植物生物学基础》课程建设开展了一些探索,以期为农业高职类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和申报提供一定地借鉴参考。
1、《实用植物生物学基础》基本情况
1.1 课程整合
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特征,经过几轮教学大讨论,对《植物生物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整合,体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形成了《实用植物生物学基础》的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该课程淀积《植物学》《植物生理附生化》《农业生态学》等三门课程二十年历史,理论学时数由原来的162减少到46学时,占总学时的28%;将实验课学时调整到58学时,占总学时的35%;设置实训60学时,占总学时的37%。
1.2 课程师资结构
《实用植物生物学基础》有专兼职教师12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2人;硕士4人,博士1人,专任教师“双师型”资格6人课程组主讲教师都系统学习过《植物学》《植物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园艺植物生理学》和《果树生物学》等课程的内容,并参与《实用植物生物学基础》课程改革的全过程专任教师7人,来自企业一线兼职教师5人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组吸收相关专业果树、园艺、草业等专业课教师参加,同时聘请相关行业和企业一线生产或管理人员,结合各专业特点进行教学,保证了基础知识为后续专业课服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校内与校外教育相结合。
2、《实用植物生物学基础》改革探索
2.1 理论课程改革
立足高职高专园艺职业岗位群技能培养需要,本着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实践教学以技能培养为中心、为专业岗位群能力培养服务的原则,根据地区特点和学生基础,从专业课需求入手,优化选择教材内容和结构体系,实现了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内容间的调整、重组和有机融合,把原来的《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等三门课程整合为一门《实用植物生物学基础》课,强化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提高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改革重点放在实训课程的设计上以学生技能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更新实践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试验必备知识和技能、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性训练三个层次教学内容在教会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学做合一,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拉近了学与用的距离,既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充分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和认真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理论和实践的整合
在整个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淡化理论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平行独立设课,并且均自成体系,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时间和质量;实践教学开设的时间根据其内容特点、物候期及季节的变化和理论教学进程,灵活掌握,另外还根据学生兴趣,长期开展植物分类、植物营养诊断与防治、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控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和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并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2.4 利用现代技术构建立体化教材
以多年来相关课程教学成果积累的第一手资料为素材,运用系统科学的美学、心理学相关概念,采用计算机处理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使用植物生物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设计和教材内容的再创作并在应用实践的基础开展了现代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整合的教学法研究,使该项目形成了丰富的教学课件及教学资源库、试题库、植物检索系统、配套书面辅导教材和应用推广成果、研究论文在内的完整研究体系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形成丰富的动态学习资源,冲破地域性、季节性局限向学生展示实用植物生物基础课程庞大的内涵,以及植物发育过程中内部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精细的动态变化规律多媒体课件及配套体系的研制、应用、改进、推广和教学法研究同步进行课程组以长期教学与科研实践中积累的研究成果为特色素材,并在形态学特征水平上、解剖结构水平上、细胞学水平上分别创作了具有动态变化效果的内容,整个课件除以直观性给学生的认知过程减压外,同时建立课外博览窗口,配有大量的第一手研究素材,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扩展认知范围如在课件中大量展示教师在长期教学与科研实践中积累的牧草根系类型、牧草种子类型、牧草幼苗类型、木本植物叶型标本及其描述、校园木本植物的冬态特征和大量植物细胞解剖结构石蜡切片等特色素材,激发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相关植物学内容的学习热情,扩展植物多样性知识由上述知识演绎出的系统理论知识在课件中多以图表形式归纳总结,以便于学生形成清晰的思维导图课件使用图片700多张,制作动画20多个,视频5个,图表30份对于课件使用中信息量大幅增加,板书内容相对减少,给一些较差学生带来的不适应,及时编写了书面辅导教材《总结思考练习》,配合课件使用,加以弥补。
2.5 教学方法改革
课程组围绕让每个学生都成功的基本原则,针对课程内容特点和培养目标,采取以学生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适应学生特点的分类教学指导模式,坚技“统一性和多样性”;改“以教师为中心”为“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改“以课堂为中心”为“课内与课外研究实践相结合”,改“以课本为中心”为“以课本为线索,以现代信息知识为平台,网络化学习,重组构建知识”和改“教师传授知识”的传统观念为“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有组织、有体系、有目的的开发应用知识”;应用三合式(室内与室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要求,从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入手,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贯彻“少而新”的原则,调整教学思路,确定了与培养目标、专业需要、学生基础相适应的教材内容体系,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既便于学生自学,又为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提供参考和提示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开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问题驱动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师生互动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活力,提高教学质量。
2.6 考试方法改革
课程组建立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试考核体系,既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又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特点,考试形式灵活多样,理论答卷;开闭卷,笔试、口试、技能操作相结合;论文、设计、撰写调研报告与答辩相结合;或采用无标准答案试题在理论测试中减少再现知识的考题,增加重组和应用知识的考题实际操作以技能培养为中心,功夫下在平时,随教随学,随学随练,随练随考,并将考试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注重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
3、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
3.1 取得的创新
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周边自然资源的作用,将《实用植物生物学基础》基础理论与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传统学科的发展之路,建立起了“产学研、教学做”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创新机制以全新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为先导,基础理论以“必用”“够用”为度,重点以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推进教学的全面改革课程整合力度大,教学方法先进以多媒体教学建设为突破口,立足职业岗位群需求,优化了教材内容和结构体系,构建该课程立体化整体教学方案,全面实现了教学手段现代化。
3.2 论文、项目和成果奖
通过课程组的课程建设和研究,共计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8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篇通过课程建设,课程组教师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植物学构建》获得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设施园艺技术专业的改革与建设》获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高等农林院校《植物学》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及多媒体教学模式建立”获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推动学院的《以多功能可持续实训基地为平台,创新“全程定岗、四步实训”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研究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产教融合”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学交替”培养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教学研究成果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近五年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
3.3 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成果
通过《实用植物生物学基础》课程组教师的能力建设,使得《实用植物生物学基础》课程被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建设为自治区级精品课,被国家教育部批准建设为国家级精品课同时,推动学院的“园艺技术教学团队”为自治区教育厅评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4、小结和展望
园艺技术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特征,形成《实用植物生物学基础》的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并通过对课程的理论、实践教学、理论和实践整合、构建立体化教材、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最终使课程建设为自治区级精品课和国家级精品课,推动“园艺技术教学团队”成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取得良好预期效果课程构成了高职专业建设的基本核心元素,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强课程建设力度,针对专业特色和地区特点,构建有活力和影响力的课程体系,助推专业建设力度,最终可促使课程建设服务于高职人才的“工匠精神”建设,推动专业成为高职院校的高水平专业。
参考文献:
[1]王怀栋,李明,刘金泉,等.农业高职校地合作办学推进地区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考——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2018,17(10):37-40.
[2]王怀栋,李明,郝拉柱,等.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园区产学研结合的实践与探索[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05):1048-1051.
[3]刘金泉,冯贵宗,王耀,等.深化“六位一体”教学改革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08):57-61.
[4]王怀栋,艾云辉,郭海清,等.基于产教融合的农业类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24):226-228.
陈静,崔文芳,王利平,等.园艺技术专业《实用植物生物学基础》课程建设探索[J].现代农业,2019,(9):4-6.
分享: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突出。黑龙江也是草业大省和畜牧业大省。全省草原面积118.63万hm2,主要分为松嫩平原草原区、三江平原草原区和山区半山区草原区。2021年,全省奶牛存栏109.7万头,肉牛存栏403.95万头,出栏299.73万头,肉羊存栏839.16万头,出栏880.31万头。
2024-05-18扁豆属豆科,是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原产于印度,现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南北均有种植。扁豆比普通叶类蔬菜更具营养价值,是药食两用佳品,具有健脾化湿、化湿消暑、治疗水肿和细菌性痢疾等功效。扁豆中含有约69%的碳水化合物,其中大部分以淀粉的形式存在。扁豆淀粉呈颗粒状,呈椭圆形到小圆形,平均粒径为21.57 μm, 表面光滑、无裂隙。
2023-10-11在农业领域中,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育种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育种企业以其长期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在农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物技术的应用,现代生物育种企业的崛起成为了农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两种企业的发展方式和特点存在差异,其中财务管理在企业的持续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Durham and Mizik,2021)。
2023-10-08石斛是兰科(Orchidaceae)石斛属(DendrobiumSw.)植物的总称,极具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1]。石斛喜温暖、湿润及阴凉环境,以海拔1300m左右朝南的山坡岩壁上生长最好,多附生于森林树干、林下岩石或阴湿峭壁上,森林植被和苔藓等伴生植物对其分布有较大影响,生境独特,对小气候环境要求十分严格,石斛生长发育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生态环境是否适宜石斛生长[2]。
2021-09-08为准确评估不同生育期对柠条青贮品质的影响,实现柠条的合理开发利用,使用现蕾期、开花期、结实期和果后营养期的柠条分别制作青贮饲料,分析其营养成分及青贮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收获的柠条对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柠条青贮饲料的pH值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2021-07-21贵州六盘水地形复杂,具有明显的立体性气候,土壤类型比较多,牧草种植有一定差异,在进行草地建植分区时,可以将草地植被具体特征作为主要依据,草地建植不应过于繁琐,以保证操作便利性。
2021-07-13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营养问题越发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关注,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不仅仅是吃饱,而是更加关注其营养、健康、安全。由于摄入营养不均衡或缺乏某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引起的隐性饥饿,已经成为全球最普遍、最受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生物营养强化是提高人体营养水平的一种新方法,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或农艺措施,进行农产品的生物营养强化。
2021-06-09大气氮沉降的急剧增加是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远高于其他生态系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域。主要介绍了湿地生态系统及其氮沉降的现状,综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阐明了氮沉降对湿地生态系统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具体影响,并对未来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可为更好地预测及评估氮沉降背景下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参考。
2021-02-18森林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1]。森林群落是经过长期发展并与自然选择所形成的产物,由各种生物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影响所形成。研究天山西部云杉林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揭示出植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天然林的保护与生态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2021-02-04对于大球盖菇很多人还不是很熟悉,但其历史非常久远。美国、德国、日本等在相继发现大球盖菇后,挖掘其价值,德国对其进行人工驯化栽培,后逐渐成为许多欧美国家人工栽培的食用蕈菌。我国也引进了大球盖菇,并且栽种成功,但是却没有进行相应推广。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立题研究,在桔园、田间栽培大球盖菇,并获得良好效益,后逐步向省内外推广。
2021-01-06人气:2881
人气:2646
人气:2377
人气:2034
人气:168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生物学杂志
期刊人气:4442
主管单位: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合肥市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地方:安徽
专业分类:生物
国际刊号:2095-1736
国内刊号:34-1081/Q
邮发代号:26-50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343
影响因子:1.227
影响因子:1.286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34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