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这个推进教学改革的时期,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向,精准农业是在农业可持续的目标下,实现的精细化、准确化的农业微观经营管理的新思路,本文在分析研究“精准农业”这一课程在传统授课中存在的学生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运用“双创”引入课堂的教学模式,运用互联网手段和“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上课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收获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比赛项目书的撰写,一举两得。
1、引言
“精准农业”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1],从注意土壤和农作物变化与改善管理的关系开始,20世纪80年代已经具有精准农业的商业化应用,直到1992年,明尼苏达大学土壤系在程慧贤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使用“precisionagriculture”一词,并为学校、公司和政府机构普遍接受[2]。精准农业是早期由从事作物栽培、土壤肥力、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的农学家,在进行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栽培管理、测土配方施肥与植保专家系统应用研究与实践中进一步揭示的农田内小区作物产量和生长环境条件的明显时空差异性,从而提出对作物栽培管理实施定位、按需变量投入,或称“处方农作”而发展起来的[3]。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以来,特别是海湾战争后,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民用化,随着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连续数据采集传感器(CDS)、遥感、变率处理技术(VRT)、智能化农业装备和决策支持系统等技术的发展,精准农业的研究在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勃然兴起[1]。
我国对于精准农业的介绍和研究,基本上仍是集中于以利用“35”空间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主的生产管理决策支持技术为基础[4],面向大田作物生产的精细农作技术,即基于信息和先进技术的现代农田精耕细作技术。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创新驱动的发展,社会上对“双创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5],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新模式、新方法,构建新时代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质量。
2、“精准农业”课程教学现状
2.1 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参与程度低。“精准农业”是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其选修课的性质决定了大部分学生只为得到学分,忽略了课堂上知识的传播和积累,学生积极性不高,低头看手机、写作业的现象普遍发生,同时也让授课教师逐渐失去上课的激情。
2.2 传统教学目标和内容与时代衔接不紧密。“精准农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精准农业的概念、发展以及应用。传统单一的教学目标已不能紧随时代的步伐,创新理念的不深入导致教学内容无法更好地吸引学生,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发展。
2.3 教学手段的单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无形中减轻了教师授课的压力,但随之而来的是课堂板书的减少和学生看黑板几率的降低,教师对着多媒体课件,学生低头对着手机,教学手段的单一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可能性也逐渐降低。
2.4 考核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合理科学的考核方式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选修课传统的“结课论文”或是“课后作业+论文”的形式难以让学生下功夫了解、学习知识点,教师只对论文质量进行把关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过程评价,纵容了学生上课不听讲现象的发生,失去了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3、“双创”背景下“精准农业”教学改革
3.1“双创”引入课堂,衔接课堂内外。将创新教育和创业意识引入教学课堂,将传统农业中的精细化作业、精细化管理结合现当代的创新体系,让学生在原有设备以及农艺条件下创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知识扩展到课堂外,让学生从专业角度出发,寻找身边的精准农业。
3.2 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手段。充分结合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手段,将国内外先进的装备和精准农业配套的机器设备的图片、动画以及工作视频展现给大家,同时通过学生收集,课前十分钟展示的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3.3“翻转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选择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挑选简单的模块和章节,采用学生汇报的方式,以学生的眼光和见解进行交流汇报,并通过学生打分的方式评判同学们最喜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采用不断地讲解和学习的方式了解先进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增加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完成汇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3.4 结合“双创”比赛完善考核方式。改变传统的“论文式”考核方式,结合精准农业技术、系统、数据库和装备等,引入“互联网+”“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等商业计划大赛的商业运营计划书的模式进行结课考核,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汇报挑选感兴趣的模块完成小组中的商业计划书撰写,通过完整的商业计划书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竞争策略、营销方式、团队构成等多方面的信息,同时留出课时让学生进行五分钟汇报,通过五分钟学生提问的方式完善商业计划书,让学生通过课堂不仅学到知识,还能完成整个创新创业大赛的项目计划书。
4、结语
学校在教育改革中不断深化育人育才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双创教育,建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精准农业”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双创”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起到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精准农业”课程改革应该进一步从人才培养、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改革,从新的高度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的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刘金铜,等.精准农业概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
[2] Tian-Xiang Zhang,Jin-Ya Su,Cun-Jia Liu,Wen-Hua Chen.Potential Bands of Sentinel-2A Satellite for Classification Problems in Precision Agricult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2019,16(1):16-26.
[3]姜靖,刘永功.美国精准农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管理究,2018,36(5):117-120.
[4]姚敏娜.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12):43,72.
[5]王洪立,耿献文,邵洪强,田建国,韩子玉,程文泉.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1):47-49.
张茜,耿智化,张军辉,任丽垒,李凯旋,杨旭海.“双创”背景下“精准农业”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1):77-78.
分享:
茶叶作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对于乡村开展特色茶叶种植,带动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中国作为茶叶之乡与茶叶消费大国,饮茶历史十分悠久,这使得茶叶产业成为支撑农村建立良好社会经济体系,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产业之一。
2023-10-19小型农田水利是促进农业及其附属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有必要深入研究农田水利供给机制。文章提出利用"入股"的方式给予农田水利一定的财政补贴,能够有效解决资金运转不足的问题,结合个人占地面积合理划分邻近区域,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单元的合理规划可以有效避免整体土地分割的现象。
2021-12-271988年以前,我国的城镇土地和农村土地都不能买卖、出租。1988年分别修改《宪法》和《土地管理法》,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1990年《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一次性地建立了系统完整的出让制度——城镇土地出让及转让、出租、抵押,实现了城镇土地和城镇房地产市场化。2004年以来,国家支持和鼓励农村宅基地、承包地流转(出租)。
2021-07-26武山县于2007年开始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在政策性农业保险顺利实施的过程中,也逐渐显现出了一些难题,包括现有农业保险产品已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多层次风险保障需求,政策性农业保险政府主管部门与承保机构之间也存在协调方面的问题等。本文从武山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践出发,浅析农业保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有利于当地农业保险发展的一些可行的政策建议。
2021-06-24邯郸涉县旱作梯田系统被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当地的旱作梯田不仅具有美丽的风景,还有独特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人文文化。涉县旱作梯田是千百年来农民农业生产的智慧结晶,展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之美,体现了农事下的乡村民情与乡村文化。笔者从农业文化入手,将梯田文化、石头文化、驴文化等与涉县旱作梯田系统相结合,凸显农业文化的重要性。
2021-06-18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型农业产品层出不穷,农业产品质量也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管理的技术手段也不断升级,示范性农业基地建设对于研究农业产品适应性和挖掘更高效率的农业生产管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阐述了示范性农业基地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其次对建设示范性农业基地的基本意义做出详细的说明,最后探讨了示范性农业基地的构建方法。
2021-06-09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给土地经营权流转提供了基本条件。为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央一号文件(2017年)强调,必须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新动能的培育。搞活农地承包经营权和推进农地流转,发展规模经济,是农村产业发展改革、转变产业发展及经营模式的关键点。
2021-06-07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和提出了总体要求,这是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要实现乡村振兴蓝图,关键在人才,人才是撑起乡村振兴战略"台柱子"。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首先是人才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给予乡村人才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2021-06-07“经营村庄”是促进乡村发展、产业兴旺、村民致富的创新实践和有效模式。本文基于浙江省的多案例考察,分析了经营村庄面临的主要挑战,总结了经营村庄的典型实践,提炼了村集体在经营村庄中的重要功能。研究表明,各地可从空间优化、要素激活、产业开发、政策保障等方面形成符合地方实际的经营村庄路径。村集体通过发挥整合功能、协调功能、治理功能保障经营村庄的有效运行。
2021-06-07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对于动物防疫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对于农村这一基层乡镇来说,涉及到动物防疫管理工作的内容十分少,也就是说我国农村动物防疫管理机构的工作十分不到位。之所以我国农村动物防疫体系制度不完善,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财力方面没有相关匹配的能力,因为整个动物防疫工作需要强有力的财力进行支撑,但是乡镇的动物防疫管理机制所得到的财力并不能够支撑起防疫工作的运行。
2021-01-23人气:7377
人气:5877
人气:5228
人气:4951
人气:471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人气:3085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7-4333
国内刊号:11-3837/S
创刊时间:195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0.165
影响因子:0.223
影响因子:0.640
影响因子:0.45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