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耳穴揿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观察

  2025-03-2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观察耳穴揿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耳穴揿针组、重复经颅磁刺激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耳穴揿针组选择耳穴行揿针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初级运动皮质(左右交替);联合组行耳穴揿针和重复经颅磁刺激的联合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和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结果 3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和治疗后UPDRSⅢ评分低于治疗前,BBS及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2个疗程后和治疗后UPDRSⅢ评分低于治疗1个疗程后,BBS及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治疗1个疗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UPDRSⅢ评分低于治疗2个疗程后,BBS及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治疗2个疗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联合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和治疗后UPDRSⅢ评分低于耳穴揿针组和重复经颅磁刺激组,BBS及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耳穴揿针组和重复经颅磁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揿针和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应用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疗效确切。

  • 关键词:
  • 揿针
  • 皮内针疗法
  • 耳穴
  • 重复经颅磁刺激
  • 针药并用
  • 加入收藏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Parkinsonism,VP)属于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步态障碍、平衡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及尿失禁等。VP主要继发于各种脑血管疾病,占继发性帕金森的1%~15%[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疾患逐渐增多,VP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为探寻治疗VP的有效方法,笔者采用耳穴揿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VP,并与单纯耳穴揿针及重复经颅磁刺激比较。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和门诊VP患者共计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耳穴揿针组、重复经颅磁刺激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3组一般资料比较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帕金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中VP的诊断标准。影像学显示有广泛脑白质损害;对称起病的步态障碍、步幅变小、姿势不稳,容易跌倒;腱反射活跃,双侧病理征阳性;对多巴胺能药物的治疗明确且显著有效;出现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动作迟缓,单个肢体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

1.2.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脑病学术研讨会通过的《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3],以及其他相关标准[4]和共识[5]制定VP的诊断标准。主症为头或肢体颤震、少动、肢体拘挛、项背僵直;兼症为表情呆板、言语謇涩、上肢协调不能、口角流涎、智力减退或精神障碍,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发病年龄在55岁以上;发病诱因为脑部病变;慢性起病或进行性加重。具有主症两个及以上,慢性起病或进行性加重,结合年龄、诱因等特点可确诊为老年颤证。

1.3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改良H-Y分级标准3级以内;年龄55~80岁;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配合治疗。

1.4排除标准

处于妊娠或哺乳期者;患有心、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严重认知障碍者;耳部皮肤破溃者;不能耐受针刺治疗者;不锈钢或者医用胶布过敏者;目前正参与其他研究治疗的受试者。


2、治疗方法


3组除针对基础疾病给予药物治疗外,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步态训练、平衡训练、作业治疗等,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2.1耳穴揿针组

行耳部揿针治疗。选取耳皮质下、神门、枕、颈、肘、腕、指和膝穴,穴位处皮肤用75%乙醇常规消毒后,选用0.25mm×2mm一次性无菌揿针在各穴施埋。揿针留针24h,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2.2重复经颅磁刺激组

选取初级运动皮质(左右交替),治疗频率为10Hz,刺激时间为1.5s,间歇时间为10s,每日1次,每次20min。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2.3联合组

施以耳穴揿针和重复经颅磁刺激综合治疗。具体同耳穴揿针组和重复经颅磁刺激组。


3、治疗效果


3.1观察指标

3.1.1运动功能

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unifiedParkinson'sdiseaseratingscale,UPDRSⅢ)评定其运动功能。

3.1.2平衡功能

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balancescale,BBS)评定其平衡功能。

3.1.3日常生活能力

采用Barthel指数对其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

3.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治疗结果

3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和治疗后UPDRSⅢ评分低于治疗前,BBS及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2个疗程后和治疗后UPDRSⅢ评分低于治疗1个疗程后,BBS及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治疗1个疗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UPDRSⅢ评分低于治疗2个疗程后,BBS及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治疗2个疗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联合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和治疗后UPDRSⅢ评分低于耳穴揿针组和重复经颅磁刺激组,BBS及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耳穴揿针组和重复经颅磁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3组治疗前后UPDRSⅢ、BBS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x±s)


4、讨论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是继发于脑血管病,症状与帕金森病类似,属于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中的一种[6],且是其常见类型,临床症状有运动性症状和非运动性症状,运动性症状最显著的临床特征步态异常、姿势不稳等[7];非运动性症状常见有吞咽障碍、尿失禁等[8]。当前,临床上对于VP的治疗多以药物为主[9-10],但药物治疗有其固有的时效性、局限性和不良反应[11-12]。为此,探寻非药物治疗尤为重要,已迫在眉睫。中医治疗血管帕金森综合征多以针刺、头皮针为主,但因患者多伴有震颤、肌肉僵硬等症状,常规针刺易出现滞针、弯针等治疗事故。头皮针久留针也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头皮针刺激强度大,患者疼痛感较重,且头皮针久留针着实存在较大医疗安全隐患。

揿针即皮下埋针,给予皮肤局部轻而长时间的刺激,属于传统针法的浮刺、刺络,是一种通过浅刺而长留针来治疗疾病的方法[13]。耳穴揿针治疗法,是在VP患者耳部选取皮质下、神门、枕、颈、肘、腕、指、膝等穴位处,用一次性无菌揿针埋针治疗的方法。此法比常规耳穴治疗能产生更持久、更强的良性针刺效应。中医学并无VP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颤证”“痿证”等范畴[14]。多由于年老体虚、肝脾肾亏虚,肝属木、肾属水,肾阴亏虚而水不涵木,肝风内动而引发颤证;脾主肌肉,肾主骨生髓,脾肾亏虚,肌肉、骨骼无以濡养而引发运动障碍。中医学认为,耳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15],本研究选取耳穴的皮质下、神门、枕、颈、肘、腕、指、膝,通过全息反射以达疏通经络、调理脏腑、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之功,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之效。此耳穴揿针,比贴压法能产生更持久、更强的良性针刺效应,且揿针不易脱落,保证了刺激的持续性。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16],是一种无痛、无创,患者容易接受的绿色治疗方法[17-18]。本研究将耳穴揿针和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应用,将两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叠加,兼容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大脑刺激和穴位刺激同步,防病与治病并重[19-20],在探寻非药物治疗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联合治疗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显著高出单独治疗评分。但是,耳穴揿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VP的方法为短期疗效;观察对象均是采用非药物手段康复治疗的干预,未建立口服药物与康复治疗的比较。以后的研究应建立药物组和长期随访,为治疗VP探寻更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2]李淑华,陈海波.帕金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6):642-645.

[3]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2(6):55.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病专业委员会.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268-271.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病专业委员会.帕金森病前驱期诊断研究标准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9(8):825-831.

[6]郭姗姗,陈红霞,武一平,等.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8(9):990-994.

[7]宋海庆,王媛.关注血管性脑功能障碍[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9(3):113-115.

[8]于青云.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Hoehn-yahr分期相关性分析[D].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2019.

[10]相晨阳.针药联合治疗帕金森非运动症状改变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22.

[11]吴攸,叶青,袁灿兴.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研究熟地平颤汤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不同运动亚型的临床疗效[J].时珍国医国药,2003(10):2440-2443.

[14]何玲.论皮内针疗法的临床应用[J].上海针灸杂志,2003(2):38-39.

[15]周丽娜.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朱广旗教授治疗老年颤证的用药规律[D].贵阳:贵阳中医学院,2018.

[16]沈芳,石超,李兰英,等.耳穴揿针配合清热平疣颗粒治疗面部多发性扁平疣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0(7):875-879.

[17]雷蕾,孙倩倩,刘慧华,等.磁刺激线圈放置方向对运动诱发电位稳定性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12):1097-1099.

[18]陈玉玲,黄臻,郭凯锋,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9):79-81.

[19]徐丽丽.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步态及平衡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兰州:甘肃中医药大学,2021.

[20]李淑华,陈海波.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1):71-74.


基金资助: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4AFD254);


文章来源:刘丽,郑婵娟,张伟,等.耳穴揿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5,44(03):322-32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上海针灸杂志

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

期刊人气:411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针灸学会,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5-0957

国内刊号:31-1317/R

邮发代号:4-360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