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皮炎湿疹方面中药抗菌洗剂湿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皮炎湿疹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自拟抗菌洗剂湿敷,对照组予枸地氯雷他定胶囊口服及糠酸莫米松软膏外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复发率为24%,对照组总有效率84%,复发率56%。结论:在治疗皮炎湿疹方面,中药抗菌洗剂具有效果显著、复发率低的优势,且无明显的耐药性,值得临床推广。
抗菌洗剂是我院皮肤科专家周勇主任中医师的经验方,主要由苦参、黄柏、黄芩、地肤子、白鲜皮、甘松、土茯苓、苍耳子、徐长卿等药物组成,对皮炎湿疹类皮肤疾病如急性湿疹、急性湿疹并感染、急性接触性皮炎、手足癣等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显著的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现将我科观察中药抗菌洗剂治疗皮炎湿疹效果的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从2017年-2019年治疗的20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100例。治疗组中男51例,女49例,年龄47.21±14.18岁,病程0.2~60个月,平均7.2±15.3个月;对照组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46.97±14.41,病程0.3~60个月,平均6.9±16.2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治疗前症状积分统计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病例选择
参照200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卫生部孙传兴主编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第二版拟定的“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并参照《皮肤病药物治疗学》对于“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的标准进行诊断与纳入病例。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枸地氯雷他定胶囊(南京海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101,8.8mg)口服,用法:每日1次,每次1粒。糠酸莫米松软膏(湖北恒安芙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4173,10g)外擦,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菌洗剂湿敷,组方:苦参30g、黄柏20g、黄芩15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甘松15g、土茯苓20g、苍耳子15g、徐长卿15g,纱布包好放入汤锅,加冷水3000毫升,浸泡20分钟后煎煮,先武火煎沸,再文火煎煮20分钟,将药液倒入脸盆,放凉后用4层消毒纱布浸入药液后,再湿敷皮损处,每次15分钟,纱布干后再次浸入药液,每天3次。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7天为一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包括瘙痒程度、渗出糜烂、浸润肥厚程度、丘疹水疱四个方面。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天各观察一次,记录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计算疗效指数。观察复发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后测定肝功能(ALT)和肾功能(Cr、BUN)指标
1.5 疗效判定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关于皮肤病中急性、亚急性湿疮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治愈:自觉症状消失,治疗指数≥90%;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治疗指数<90%、≥30%;未愈: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症状积分<30%。治疗指数=[(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6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借助计算机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sx±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a=0.05,以P<0.05作为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为无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 临床疗效。表1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症状积分。表2显示,治疗后两组在瘙痒、渗出糜烂、浸润肥厚、丘疹水疱的评分及总积分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瘙痒、浸润肥厚及总分方面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表2 2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sx±)
2.3 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治疗后1个月后测定肝功能(ALT)和肾功能(Cr、BUN)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
3、讨论
皮炎湿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病,瘙痒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皮损部位常与真菌、细菌的感染有密切联系,尤其是搔抓破溃以后,皮肤屏障被破坏,感染几率大大增加。研究表明,皮炎湿疹的皮损部位的细菌真菌检出率高达68.35%[1],其中最常见的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红色毛癣菌、青霉菌及白念珠菌等[2]。金葡菌分泌的超抗原促使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激活T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应答,使得皮肤炎症加重[1]。
细菌、真菌的耐药性使抗感染治疗面临新的挑战。研究表明,中药成分中含有的多糖类、生物碱、黄酮类、萜类及有机酸多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尤其是清热解毒、清热燥湿类的中药。抗菌中药的多成分、多靶点及多通路的特点使中药不易产生耐药性,且中药复合制剂的作用成分更加复杂,抑菌作用明显强于单味药[3]。抗菌洗剂是我院皮肤科专家周勇主任中医师的经验方,主要由苦参、黄柏、黄芩、地肤子、白鲜皮、甘松、土茯苓、苍耳子、徐长卿等药物组成。实验发现,该方能有效阻止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布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及白色假丝酵母菌4种标准菌的生长[4]。中药湿敷使得药物的渗透性更强,促进皮肤对药物的吸收。
综上所述,皮炎湿疹与细菌、真菌的感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使用中药抗菌药物洗剂治疗皮炎湿疹效果显著、复发率低,且无明显的耐药性,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杜金红.皮炎湿疹患者皮肤细菌、真菌的检测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9,41(01):98-99.
[2]刘玲,李谦,王红云.派瑞松霜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临床疗效及抗菌作用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04):77-78.
[3]程成,张薇,朱波,史丽云.中药抗常见耐药菌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02):229-233.
[4]周勇,熊学平,孔丽媚,潘丽娟,王素玲.中药抗菌洗剂抗菌效果的实验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6):19-20.
熊学平,周勇,单云,等.中药抗菌洗剂湿敷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研究[J].家庭医药,2019,(10):128.
分享:
神经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病,其病程呈慢性复发性经过,在发病过程中时常伴随剧烈瘙痒,经长期挠抓后皮损出现苔藓样变[1]。临床上根据皮损面积将其分为局限性和播散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多见于中青年患者,皮损多集中在颈项部、双肘伸侧、腰骶部以及会阴部[2]。
2025-03-03慢性湿疹是常见皮肤炎症反应性疾病的一种,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有关,临床多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部分患者可出现剧烈瘙痒,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及睡眠质量。慢性湿疹的病程可能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且容易受刺激突然发病,临床治疗多以缓解皮肤瘙痒感,减轻皮肤炎症反应为主。
2025-02-19近年来,孕期以及产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着女性的身心健康以及婴儿的成长和家庭生活[1]。已有多项研究发现,产后焦虑抑郁会影响母婴情绪调节。在新生儿期,母亲的焦虑抑郁症状会对婴儿调节情绪和行为模仿能力造成影响[2-3]。在整个孕育和成长过程中,婴儿与母亲的关系更为密切。
2025-02-18湿疹是一种慢性、反复性皮肤病,俗称皮肤过敏性炎症反应[1]。儿童发病率较高,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多形性皮疹、皮损、瘙痒等[2]。目前,儿童湿疹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有研究表明该病可能与饮食、自身免疫力、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3⁃4]。临床多采用抗组胺药治疗湿疹,这些药物的治疗重点是减少皮肤炎症,但潜在副作用也较多[5]。
2025-02-12近年来, 秉持 “整体观念” “治标治本” 理念的中医 药在治疗湿疹上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能整体调节患者体 质, 减少湿疹复发。 芩蒌清利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汤剂, 有着清热、 解毒、 祛湿、 止痒作用, 可缓解湿疹引起的皮 肤瘙痒、 红肿、 疼痛等症状[6⁃7], 。
2025-01-21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亦称特应性湿疹,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以病势缠绵、久治难瘥为特点,症状包括皮肤瘙痒、脱屑、皮肤干燥,可伴有细菌和真菌感染,严重者并发失眠、菌血症、疱疹、化脓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等。全世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特应性皮炎发病率高达25%,且逐年增高[1-2],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2025-01-20据统计,手部湿疹在国内一年发病率约为7.3%~11.8%,国外则为6.5%~17.5%,属皮肤科常见病,是发生在手部的皮炎湿疹类疾病。该病症状多样,组织病理表现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增厚,海绵水肿以及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1]。该病具有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和难以根治的治疗难点,是皮肤科一大治疗难题。
2024-12-09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 SD)是皮肤科常见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头面部,病程长、易复发、迁延难愈、有损容性,对患者工作及生活影响极大。该病发病与马拉色菌感染、皮脂异常分泌、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2024-11-23角化型湿疹好发于手足部位,发病时间较长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糠酸莫米松乳膏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具有抵抗炎性反应、减轻瘙痒及减少伤口液体渗出等作用,是治疗角化型湿疹的常用方法。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出现不良反应,如皮肤红斑、皮肤潮红、皮肤萎缩及皮肤浅表的真菌感染等。
2024-11-08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皮肤瘙痒。AD患者人数正在逐年增加。AD的临床表现因患者年龄和病程的不同而呈多样性,一般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皮肤干燥、瘙痒和湿疹病变,程度分为轻度至中重度。通常,特应性皮炎在婴幼儿早期发病,症状往往在出生后的第2个月首次出现,在第3个月达到严重的阶段。
2024-10-24人气:18465
人气:16529
人气:15452
人气:14981
人气:1453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期刊人气:2486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1293
国内刊号:11-5654/R
邮发代号:2-946
创刊时间:2008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405
影响因子:0.493
影响因子:0.414
影响因子:0.644
影响因子:0.47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