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利用高空气象探测资料以及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等相关资料,对2019年11月17-18日延吉机场的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延吉机场在此次天气过程中,环流系统总体为后倾结构,并且系统十分深厚,这意味着降水属于为稳定性降雪。从物理量场来看,本次强降雪出现过程中,延吉机场比湿以及水汽辐合条件均较好,再加上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对于垂直运动的发展十分有利,这些共同推动了此次延吉机场强降雪天气的出现。
对延吉机场2019年11月17-18日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以不断提升对降雪天气成因以及强降雪天气的预报预测水平,为延吉机场航班稳定运行以及预警服务保障提供指导。
1、天气实况
受强冷空气影响,2019年11月17-18日延吉机场出现强降雪天气过程。11月17日18:36,延吉机场开始出现小雪天气,积雪深度cm;11月18日凌晨降雪持续,18日01:50,小雪转为中雪,能见度500m,02:55能见度上升至800m,03:56转为小雪,能见度1200m,04:00能见度1500m,04:36分降雪结束,积雪深度为11cm。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致使延吉机场部分国际航班延误,大量出入境旅客滞留机场,强降雪天气给出入境旅客带来诸多不便,直接影响了口岸正常通关。
2、天气形势分析
2.1高空形势分析
通过对本次强降雪天气过程天气形势进行分析可知,亚欧大陆区域500hPa高度层环流形势主要呈2槽1脊型,2槽分别是贝加尔湖至里海区域的横槽和东北冷涡向南延伸的低槽。2019年11月17日08:00,延吉机场被横槽前端和来自东北冷涡底端偏西气流所影响。17日20:00,冷涡后端的横槽慢慢转竖,延吉机场受槽前西南气流所控制。延吉机场处在位东北冷涡底前端,18日凌晨,延吉机场处在冷涡槽后。200hPa高度层在降雪时间段,有一横槽持续在贝加尔湖一带出现,延吉机场处在冷涡底端,受槽前影响。通过对700hPa高度层形势分析可以获悉,17—18日冷涡后端的横槽同样慢慢转竖,17日白天,延吉机场一带主要被槽前西南偏西气流所影响,17日20时延吉机场在700hPa上处在槽后区。850hPa形势场上在17日20:00有弱切变分布,18日凌晨始终处在低涡底端,随后慢慢变成高压前端。
2.2地面形势分析
图12019年11月17日05:00(a)、08:00(b)地面天气图
2019年11月17日05:00,在地面天气图上(图1a),我国以北的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有强大的高压区已经形成,中心气压高达1067hPa,这是大量严寒空气堆积在近地面而形成的超强冷高压,如此强盛的冷高压出现在我国以北,预示在南下的寒潮威力较大,冷空气将在东北形成气旋,东北多地将遭遇猛烈暴雪袭击。11月17日08:00地面天气图上(1b),在强势冷高压推动冷寒潮进入我国的时候,在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个低压区,随着温带气旋进一步推进到我国东北地区,冷暖空气要在气旋的作用下激烈对撞,从而推动了东北地区降雪天气发生,延吉机场同样受其影响发生强降雪天气。
3、物理量场分析
3.1水汽条件
通过此次强降雪期间比湿场与相对湿度场进行分析可以获悉,2017年11月17日08:00,湿度大值区处于延吉一带,随着急流源源不断输送水汽以及上升运动作用,延吉境内湿度逐渐增大,为本次延吉机场强降雪天气出现给予较好的水汽条件。
3.2动力条件
由本次强降雪过程物理量场剖面分析可知,2017年11月17日08:00,中高层300~700hPa区域属于辐散区,700hPa以下低层区域延吉机场处于辐合区,辐合强度很大,这样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共同产生较强的抽吸作用,促使较强的上升运动形成,同时低层出现正涡度中心且维持。与此同时,垂直运动速度场上,500hPa以下区域属于上升运动区,上升运动较为显著,为本次强降雪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4、结论
本次强降雪天气发生过程中亚欧大陆区域500hPa高度层环流形势主要呈2槽1脊型,2槽分别是贝加尔湖至里海区域的横槽和东北冷涡向南延伸的低槽。极地冷空气在东北冷涡后端的偏北气流的作用持续朝东北输送,再加上横槽作用,冷空气大量在东北集聚,并形成气旋,为降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天气形势。强势冷高压推动冷寒潮进入我国的时候,在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个低压区,这是正在发展中的温带气旋,随着温带气旋进一步推进到我国东北地区,冷暖空气要在气旋的作用下激烈对撞,从而推动了东北地区降雪天气发生,延吉机场同样受其影响发生强降雪天气。从物理量场来看,本次强降雪出现过程中,延吉机场比湿以及水汽辐合条件均较好,再加上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对于垂直运动的发展十分有利,这些共同推动了此次延吉机场强降雪天气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安冬亮,赵俊荣.新疆天山中部一次暴雪天气诊断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3,30(3).
[2]张广周,等.一次暴雪天气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J].气象2008(9):65-72.
[3]刘志辉,程玉琴,马小林,等.赤峰市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对比分析[J].内蒙古气象,2015(2).
仵可.2019年11月17日—18日延吉机场强降雪过程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9):102.
分享:
高亚洲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和周围的高山系(天山、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和喜马拉雅等,图1),有“亚洲水塔”之称。高亚洲冰川覆盖面积约为1.3×105km2,占全球山地冰川面积的43%[1]。在青藏高原地区,冻土面积达1.05×106km2[2],湖泊覆盖面积达36889km2[3],湿地面积为1.33×105km2(其中43.5%分布在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湄公河地区)[4]。
2020-12-05热带海洋温跃层是热带海洋大气耦合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重要作用。太平洋温跃层与赤道东风和海洋上升运动紧密联系。在全球变暖下,热带海洋还可以通过温跃层和海洋上升运动调节海洋分量分布来影响气候变化。因此,认识全球变暖下热带太平洋的温跃层变化对于气候变化研究有重要意义。
2020-12-04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东南部及其周沿地带,以高原为主,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统称内蒙古高原。其地处中纬度内陆,大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只有大兴安岭北段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终年为西风环流控制,以中纬度天气系统影响为主[1]。前人已对内蒙古地区气温特征做出了一定的研究。
2020-11-20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与自然共同作用下,导致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例如,极端天气频发、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寒冷季节缩短、粮食危机,进而危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我国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之一,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19)》显示,气候系统变暖趋势进一步持续,1951—2018年,我国年平均气温每10a升高0.24℃,升高率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2020-11-20积温是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个生育期有效温度的总和,是一个区域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累加值。农业气象中一般用一个地区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内日平均气温的总和来表示年积温(简称积温),其大小代表当地热量资源状况,直接反映植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从强度、作用时间2个方面来表示温度对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影响[1],以℃为单位。
2020-11-20干燥度是表征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表示某地一定时段内的潜在蒸散量与同期降水量的比值。反映了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本文利用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计算得到干燥度,并分析了呼伦贝尔市1961~2017年干燥度的演变与分布规律,为今后预测呼伦贝尔市气候变化趋势提供科学支撑。
2020-11-19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是地理上离海最遥远的地方,但是夏季也时常出现区域性、地方性的较强降水。由于强大的热力学影响因素和复杂的地形原因,夏季午后迅速发展成长的强对流系统,经常会造成局地短时强降水或暴雨,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这种情况是新疆短时临近预报的难点,也是夏季预报工作的重点。
2020-11-17冰芯记录显示,珠峰地区气温逐渐升高,20世纪是最为温暖的时段。过去50年来,年均气温升高约0.33℃/10a,与青藏高原平均升温率大致相当,高于全球平均。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珠峰地区气温将持续升高,且升温幅度存在季节性以及区域差异,其中冬季增温更为显著,北部升温较大。
2020-10-2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天气预报也越来越重视,对预报的准确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研究通过检验预报业务中经常使用的20时国家指导预报、东北WRF和天气在线三种数值预报产品对鞍山地区各站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预报与实况之间的误差,为今后的温度预报找出可参考的依据。为今后的气温预报业务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020-10-2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日益严重,西藏作为世界的“第三极”,对其降水量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深远的影响。目前,研究者们主要对西藏降水量进行客观规律的研究分析,从客观事实层面阐述西藏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笔者对近10年学者们研究西藏降水量的文献做计量分析,以期为西藏降水量主题及其延展性研究提供参考。
2020-09-22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气象学报
期刊人气:2133
主管单位:中国气象局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0577-6619
国内刊号:11-2006/P
邮发代号:2-368
创刊时间:192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253
影响因子:0.682
影响因子:0.160
影响因子:0.421
影响因子:0.08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