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基于对近年来辽宁省气象灾情统计资料的分析,介绍了干旱、暴雨、低温冷冻、冰雹、大风等辽宁省关键的农业气象灾害,并对其给农业生产的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同时提出了合理的防范策略,希望对种值户有所帮助。
辽宁省地处中国东北,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18°53′~125°′46′、北纬38°43′~43°26′之间,南濒黄海和渤海。境内由山地、丘陵、平原构成,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冬长夏暖,春、秋季短,四季分明,雨量不均,东湿西干。
辽宁省主要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暴雨、台风、低温冻害、高温、大风、冰雹、雷电、暴雪等,这些气象灾害经常会对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工农业生产等造成较大影响,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象灾害的强度以及影响程度不断加重,严重阻碍了辽宁省农业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重点对辽宁省干旱、暴雨、低温冷冻、冰雹、大风等几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进行探讨,为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气象服务保障。
1、辽宁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1.1 干旱
辽宁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几乎每年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辽宁省干旱灾害具备显著的季节性以及区域性特征。一年四季均可能出现干旱,特别是春旱、夏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最为严重。干旱发生时会导致土壤墒情较差,无法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1-2]。
1.2 暴雨
辽宁省夏季降水较为集中,经常会因为暴雨天气而发生洪涝灾害,冲毁堤坝、农田,洪涝过后使得农田受损严重,农作物产量大幅下降,严重时会直接造成农作物绝收。特别是近几年,辽宁省暴雨洪涝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较大。
1.3 低温冷冻
低温冷冻灾害一般是由于来自极地的强冷空气和寒潮侵入导致连续多日气温骤降,使得作物因环境温度太低而遭受损伤并最终造成作物产量大幅降低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3-4]。辽宁省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涉及霜冻、低温冷害、寒潮等天气形式,常给辽宁省农作物造成极大损失。特别是寒潮出现概率特别高,给农业造成的危害最大。
1.4 冰雹
冰雹是对辽宁省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灾害之一,其具有持续时间较短、破坏性极强以及危害性大等特点,大而密集的冰雹会破坏农业基础设施。辽宁省冰雹天气一般发生在春季或者春、夏季之交。当冷空气南下与南方的暖温空气相遇或者夏季空气对流十分旺盛时,特别容易产生冰雹天气,进而产生危害。
1.5 大风
因辽宁省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该地区大风天气特别频繁,并且影响范围较大,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若大风出现于春季,会使得农作物种子裸露在地面,轻则降低出苗率,重则需要重新播种。此外,若风力太大还会破坏农业基础设施。
2、防御措施
2.1 增强农业天气预报预测能力
应根据辽宁省各个地区农业生产以及当地农业气象灾害实际情况,对辽宁省各级气象部门自动气象站、区域自动气象站、农田小气候监测站进行逐步健全,强化干旱、暴雨、低温冷冻、冰雹、大风等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报预测工作。特别是在关键农事活动期间,应不断增强农业天气预报预测能力,为辽宁省农业生产趋利避害提供有效的预报信息。
2.2 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能力
辽宁省气象局应不断完善农村应急广播系统运行保障体系,及时更新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信息,进一步优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工作流程。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微博、农村应急广播系统、手机客户端等各类方式发布预报预警信息,不断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能力,以实现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在辽宁省各乡镇、村落的全面、快速覆盖。此外,应加强乡镇气象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尽可能发挥气象信息员的作用,确保当地农户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气象预警信息,促使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野最后一公里冶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广大农民朋友能够提前采取可行性防御措施应对农业气象灾害,最大限度减轻农业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2.3 采取针对性防御措施
针对干旱灾害,应注重水源管理、优化水库调度,并抓住有利时机,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农业生产旱情。针对暴雨天气,辽宁省气象局应联合当地水文、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强化汛期天气状况的监测,密切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并适时进行联合会商研判,提高暴雨洪涝天气的预报能力。农户应注意收看天气预报,提前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检查以及维修,排出田间积水并做好农作物的抢收工作。针对低温冷冻灾害,气象为农服务人员可以指导农户选用和培育耐寒农作物品种,还可以采取浇灌、熏烟、覆盖等措施防御低温冷冻灾害。针对冰雹灾害,应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开展人工防雹作业,降低冰雹对农业造成的损失。针对大风灾害,应不断建立健全大风预报系统,及时为人们提供准确的预报预警信息,使农户可以提前对农业设施以及牲畜采取保护措施,减轻大风灾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
3、结语
综上所述,辽宁省频繁发生的农业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暴雨、低温冷冻、冰雹、大风等多种类型,这些农业气象灾害基本上每年都会在辽宁省出现,并且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辽宁省气象局应结合当地农业防灾实际需求,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尽可能降低农业气象灾害给辽宁省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祁如英,钟存,雷玉红.青海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8):153-155.
[2]王华银,李承良,王娟.马鞍市农业气象灾害分析和防御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216-217.
[3]王胜,沈梅,石磊.安徽省近33年农业气象灾害年景评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18(3):192-197.
[4]郭丽娜,张立新.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的动态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4):72-77.
关雨姗,赵凌尘,郑石.辽宁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20(1):183-183.
分享:
夏季灾害性天气发生较为频繁,也是自然灾害中对群众影响最大、造成财产损失最为严重的季节。本文通过分析夏季灾害性天气的特点,对阶段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系统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当采取的措施进行讨论,为减少夏季灾害性天气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做出一定贡献。
2021-08-03农业气象灾害是新疆区域发展的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灾害,存在严重影响到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为此应当制定出完善的风险防控措施,才能有效提升到新疆农业区域的经济收益,满足其中的实际需求。文章主要是分析了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相关内容,同时讲解了新疆农业气象灾害的原因和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严重影响,最后探讨了防御措施。
2021-04-29水土流失不仅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还会淤积河道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目前已经成为影响生态安全的重要问题。而水力侵蚀引起的水土流失在所有土壤侵蚀方式中危害最大,目前全球受水力侵蚀困扰的面积达1100万km2,对人类发展及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贵州省黔南地区水热资源充沛、地形起伏,十分有利于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喀斯特地貌在该地区分布广泛,严重的水土流失势必会加剧石漠化现象。
2020-11-25细沟侵蚀是坡面侵蚀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侵蚀泥沙量可达到坡面总侵蚀量的70%以上,是导致土地退化、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1,2,3]。研究细沟演化的过程与机理对保护土地资源、维持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细沟侵蚀受降雨、地形、土壤质地与地表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均是通过增强或削弱降雨径流侵蚀能力和土壤抗侵蚀能力来影响细沟发育[4,5,6,7]。
2020-11-25贵州省黔东南是典型的春雹发生区,春季冰雹日数占全年冰雹日数的62.7%[1]。冰雹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强,来时猛,破坏力大等特点,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经济损失。2020年3月22日,全州10县(市)26乡镇出现冰雹,最大直径约40mm,造成受灾2472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54公顷,房屋一般损坏4689户9772间,直接经济损失3155.85万元。
2020-11-20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过程的加速,使得发生洪水灾害时带来的损失巨大,已经成为我们自然灾害中损失最严重的灾害,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多于100亿元[1]。为了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尽量减少洪水损失,就需要提前制定防洪策略,优化应急转移管理方案。
2020-11-20针对民乐县严重的山洪灾害问题,当地政府加快落实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提高当地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利用非工程措施防治规划山洪灾害,及时规避山洪灾害,避免山洪灾害引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设监测站网可以及时掌握山洪灾害的水文资料,在防治区域中设置自动雨量站和自动水位雨量站,完善山洪灾害监测站网。
2020-11-19安徽省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与南北气候过渡带内(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总面积14.01×104km2,约占全国面积的1.3%。其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区,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区[1],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均降水量由北向南约为773~1670mm,且主要集中在6~9月。
2020-11-13海东市平安区位于青海省的东部,有青藏高原“硒都”之称。年平均气温7.3℃,最热月平均气温18.7℃,最冷月平均气温-6.2℃,平均气温年较差24.9℃,年极端高温为37.6℃,年极端低温为-21.9℃。年降雨量338.7毫米,无霜期174天。境内气候复杂多样,构成了农业生产在空间上比较明显的地区差异。
2020-10-21台风-风暴潮灾害链主要分布于东部临海的县市.有关台风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也逐步成熟[26,27,28,29].中国地域辽阔,东南沿海地区的地形差异会使台风灾害表现有所不同.针对此问题,本文以“利奇马”台风为例,通过对孕灾环境分类,研究台风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灾害链特点.
2020-09-15人气:2120
人气:1302
人气:1295
人气:1013
人气:91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气象与环境科学
期刊人气:2211
主管单位:河南省气象局
主办单位:河南省气象局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673-7148
国内刊号:41-1386/P
创刊时间:1978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253
影响因子:0.682
影响因子:0.160
影响因子:0.421
影响因子:0.08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