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体育消费统计在文化产业与体育产业中现状的探究

  2019-12-28    24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等归纳体育产业、文化产业分类统计经验,通过分析当前体育消费统计现状,发现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尚需完善、体育消费统计调查编码和调查方案有待更新。在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消费统计经验基础上,为了完善体育消费统计指标,提出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中体育消费统计调查协同推进策略。

  • 关键词:
  • 体育产业
  • 体育消费
  • 体育消费统计
  • 指标
  • 文化产业
  • 统计现状
  • 加入收藏

消费是经济活动中人的重要行为,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体育消费包括狭义的体育消费和广义的体育消费。狭义的体育消费指与体育直接关联的消费行为;广义的体育消费包括一切与体育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消费行为[1-2]。目前,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体育消费包括观赏型体育消费、参与型体育消费、实物型体育消费。2019年我国提出:到2020年,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显著上升,体育消费结构更为合理[3]。伴随着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体育消费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完善体育消费分类标准和统计指标体系。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总结体育产业、文化产业中体育消费统计的已有经验,概括文化产业、体育产业中体育消费统计现状,提出体育消费统计调查协同推进策略,以期为体育消费统计提供实践启示。


1、主要研究方法


1.1 德尔菲法

采用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意见;经过3次征询和反馈,专家组成员的意见逐步趋于一致。依此对体育消费统计指标进行优化。

1.2 访谈法

通过走访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某省调查总队、某省体育局和某市统计局相关人员,征得其对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的意见,进一步提高体育消费统计指标的可操作性。

1.3 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体育产业统计指标和文化消费统计指标的分析比较,对体育消费统计指标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并为体育消费统计制度的建立提出建议。


2、文化产业与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现状


2.1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现状

2004年我国出台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从统计学意义上对文化产业的概念和范围进行了界定,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4]。据此,笔者认为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活动;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提供所需的辅助性生产和服务的活动及中介服务、文化商品消费所需设备的生产活动和服务及文化商品消费终端的生产活动和服务等[4-5]。具体可划分为“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产业外围层”和“文化产业相关层”。

2018年,国家统计局审议通过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6]。本次修订是在《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基础上进行的,原有的定义、分类原则保持不变,新增加了符合文化及相关产业定义的小类,重点调整了分类方法和类别结构。为适应当前我国文化新业态不断涌现的新形式,满足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规划的需要,将原来的10个大类、50个中类调整为9个大类、43个中类,小类由120个修订为146个,并设置了相应的类别名称[6]。

本分类为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提供了分类标准依据,为文化及相关产业进行统计明确了范围。以《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6]为依据开展的统计工作反映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和科学决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2 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现状

2015年国家统计局经审议通过了《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7],对体育产业统计范围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将体育产业范围确定为11个大类、37个中类、52个小类;体育产业11大类包括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场馆服务,体育中介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其他与体育相关服务,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贸易代理与出租,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笔者认为,《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7]的出台,标志着体育产业统计正式纳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统计体系中,建立了统一的分类、统计口径和指标体系,便于掌握我国体育产业生产主体的基本情况,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与分布,有利于分析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有利于引导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和完善体育产业发展政策。《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7]对我国体育消费统计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体育消费统计研究现状


3.1 体育消费统计相关研究

从国外有关研究来看,体育消费统计指标的研究已经成为体育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由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优化而衍生的体育消费统计制度建设已经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外关于体育消费统计指标的研究主要着重于统计实务,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如何更好地促进体育消费统计工作的开展,纳入国家统计制度层面的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体系尚未形成。

目前,国内对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研究的人不多,根据本研究的目的,笔者对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朱家新[8]认为:现有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体系较松散、不完善,体育消费指标体系的设计包括体育健身消费时间、体育用品消费、体育场地设施消费、体育服务消费、体育健身消费经济支出及其他指标。李法伟等认为: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包括体育健身活动支出、观赏体育竞赛表演支出、体育用品及体育消费信息获取支出、体育消费时间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以及若干个三级指标;体育消费相关指标体系包括9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李旭芝等认为:以计划列入统计年鉴中的体育消费指标为基础,遵循对比性原则,设计了14个指标。杨靖认为:我国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体系构建与设计要遵循独立性、系统性和定量性原则;合理的体育消费统计指标应包括3个方面:一是体育实物消费支出;二是体育服务消费;三是体育信息消费。杨涛认为: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应作为衡量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需建立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动态监测机制、体育消费统计数据库和体育消费统计报送制度。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统计包括健身活动、观赏体育竞赛表演门票支出、体育用品及体育消费信息获取支出和体育消费时间4大类。综上所述,主要是从不同视角对体育消费统计指标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但是基于体育消费引导和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优化和统计制度建设的研究鲜见。

3.2 文化消费中的体育消费统计研究

文化消费主要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而消费精神文化类产品和精神文化性服务的行为,其实质是对精神财富(非物质形态)的消耗,具体包括:教育培训、艺术培训、体育培训等[13]。笔者根据研究需要,对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到的文化消费统计方面的文献进行了归纳,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曹俊文的《精神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的探讨》和国凤兰等的《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曹俊文认为:精神文化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消费、文化消费、娱乐消费、体育消费。1)精神文化消费时间指标包括精神文化消费时间占用、分配和利用3方面。2)精神文化消费品和服务方面的统计。可以通过计算有关精神文化消费品拥有量、精神文化消费品消费设施的满足程度和精神文化消费品使用方便程度,以及设施的建设速度和精神文化服务业的发展规模等指标来反映。3)精神文化消费支出方面的统计包括精神文化消费水平的指标、精神文化消费支出构成的指标、精神文化消费品价格变动的指标。国凤兰等从文化消费环境、文化消费时间、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支出、文化消费人群、文化消费品和文化消费服务方面构建了由总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构成的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目前虽然已有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但对文化消费统计及文化产业中体育消费统计指标的相关研究明显不足。


4、体育消费统计调查现状


4.1 体育消费统计指标有待完善

体育消费统计的主要任务是对体育消费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分析,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实行统计监督。如何通过统计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建设来保障获得真实、可靠的体育消费数据,以及构建何种统计指标体系已成为当前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当前的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统计数据,主要是由个别体育院校和体育研究机构对居民家庭体育消费进行调查获得的,并且是通过国家有关调查机构在局部地区开展的体育消费统计。居民体育消费支出指标体系虽然已在某市统计部门使用数十年,居民体育参与性消费、观赏性消费以及体育用品消费和体育消费时间4项大类及17项中类指标已进入地方统计年鉴,但仍需细化和完善,尤其是2015年9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7],将体育产业范围确定为11大类。据此,笔者认为,体育消费统计指标应作相应的优化调整,见表1。表1体育消费统计与体育产业统计对应指标

4.2 体育消费统计调查编码和调查方案亟待更新

从2007年开始,笔者参与的课题组与国家统计局某省调查总队、某市统计局围绕体育消费统计指标的设置、原始数据的采集、汇总程序等展开研究,最初建立了健身活动、观赏体育竞赛、消费体育用品和消费时间4项大类指标和17项中类指标,并相应进行编码。根据以上指标,对某市1400户居民进行了入户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某市城镇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120.4元,其中:体育健身消费支出40.27元,占体育消费总支出的33.45%;实物型体育消费支出80.13元,占体育消费总支出的66.55%;观赏型体育消费支出为0。人均每次体育消费时间为0.54h,人均每月健身次数为7.04次,参与体育消费的居民人数占被调查居民人数的49.29%。某市1年的体育消费总额已达7.44亿元。通过4个季度调查汇总结果来看,统计指标易于实施、便于操作。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17]的发布和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7]的公布,笔者所在课题组采用国家统计局2017年制定的《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方案》,将体育健身消费统计指标体系优化为社会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消费,体育健身活动消费,体育项目培训消费,体育场地、设施租赁消费,观赏体育竞赛表演消费,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消费,运动饮品及体育保健品消费,体育图书与音像制品消费,其他与体育相关服务消费,体育消费时间和次数10项大类和32项中类指标,并且重新进行了编码,见表2。表2体育消费指标编码

依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方案》中的实物产品和服务统计部分,体育消费住户记账项目汇总时,社会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消费新增了第28项和第29项,见表3;有关无对应指标的有偿体育健身人次和体育健身时间指标,新增了第30项和第31项,见表3。表3体育消费住户记账项目汇总表

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及我国第4次经济普查工作开展,迫切需要建立与我国当前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相适应的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基于此,笔者将表3中的体育消费指标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7]进行了一一对应,见表4。表4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出及对应的体育消费支出以往居民的衣、食、住、行消费,教育、文化与娱乐消费,都包含在日常生活消费统计中,体育消费未列其中,而最新建立的这一指标体系包含了体育消费指标, 而且便于体育消费记帐户的理解和掌握,易于记录,并且数据的编码、录入和汇总与日常住户调查的数据处理同步进行,便于操作。通过城乡居民收支调查方案进行居民体育消费支出调查完全可行。


5、文化产业与体育产业分类统计经验的启示


5.1 需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并与多部门协同研制体育消费分类统计标准

体育产业、文化产业统计分类标准的制定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的;《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10]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而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6]是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由国家统计局与中宣部及国务院有关文化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作为国家统计标准颁布实施的。可见,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体系需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牵头,与多部门协同开展可操作性分类标准研制,同时与国际分类统计标准相对接。

5.2 需协调各级政府多部门协同推进体育消费分类统计工作进程

文化产业统计经验为体育产业统计实践提供了重要借鉴,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面了解各地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国家体育总局于2016年4月启动了全国体育产业专项调查工作。

首先,需各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并建立协同机制以推进统计工作进程。为开展专项调查工作,按时保质地完成专项调查任务,一是与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沟通联系,建立体育产业统计协同机制;二是国家体育总局装备中心与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及各省、市、自治区体育局等联合召开体育产业专项调查工作会,以及开展调查现场指导,会议范围扩大到区县级体育局及统计局相关部门和人员。

其次,加强统计人员梯队建设,确保统计工作质量。一是各省、市、自治区体育局抽调业务骨干参加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专项调查培训工作;二是各省、市、自治区体育局督促各市对各区县进行统计软件的使用培训,提前启动名录库核实工作;三是充分调动高校、科研院所等,为后期统计调查的长效机制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人员梯队。

第三,充分发挥高校专家人才优势,提高统计效率。一是部分省、市、自治区体育局积极与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建立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或研究院,参与体育产业统计专项培训、统计业务指导和调研工作;二是发挥高校专家人才优势,建设统计研究人员队伍,开展研究工作,破解统计工作难题;三是针对个别地方不能及时反馈调查数据,并对体育产业统计工作进度产生影响的情况,组织专家进行省、市专项调查对接,深入基层,进行现场指导,确保了体育产业专项调查工作按时、有效地完成。


6、文化产业与体育产业中体育消费分类统计调查协同推进策略


6.1 多部门、多领域协同推进体育消费分类统计调查

1) 要对体育消费、文化消费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形成文件,指导各地各级统计部门;

2) 完善和优化体育消费统计指标,建立体育消费动态调查监测机制和体育消费统计数据库;

3)将体育消费、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作为各地经济发展的统计指标,并由各地贯彻落实;

4) 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统计分类。

6.2 建立体育消费、文化消费统计专项资金,加强统计专项工作建设

体育消费、文化消费统计要加强专项研究、专人调查、专业管理、专人数据处理的统计专项工作建设,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体育消费、文化消费统计要与国际接轨,与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接轨,纳入国家统计局和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的年度调查统计中,建立年度报送制度;二是创建符合我国体育消费实际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核算方法。体育消费、文化消费统计,必须将生产性消费计算在内,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各级体育、文化行政事业消费。以此确保统计工作的全面性,有利于政府部门决策和政策的制订。


参考文献:

[1]骆秉全,樊心刚,徐振芳.对我国体育消费若干问题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3(1):18.

[2]邵淑月,陈梦周,张智会.我国体育消费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特点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11(4):43.

[3]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年)[EB/OL].[2018-05-15].

[4]我国出台《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EB/OL].[2018-05-15].

[5]杨涛,蔡军.体育、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与体育消费统计指标的比较研究[J].中国商贸,2011(1):242.

[6]关于印发《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的通知[EB/OL].[2018-05-15].

[7]《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EB/OL].[2018-05-15].

[8]朱家新.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体系探讨[J].体育科学研究,2007,11(1):18.


杨涛,李法伟,蔡军.文化产业与体育产业中体育消费统计现状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4):316-320. DOI:10.14036/j.cnki.cn11-4513.2019.04.00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系统科学与数学

期刊名称:系统科学与数学

期刊人气:344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000-0577

国内刊号:11-2019/O1

邮发代号:2-563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