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U)联合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细胞介素-27(IL-27)在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50例糖尿病(DM)患者为DM组,选择同期收治的55例DN患者为DN组,同时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年龄匹配的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NGAL、IL-27、血红蛋白、清蛋白、胱抑素C水平及尿MAU、尿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DN患者血清NGAL、IL-27水平与尿MAU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尿MAU、血清NGAL、血清IL-27单独及联合检测对DN的诊断价值。结果 DM组、DN组血清胱抑素C、尿肌酐、尿MAU、血清NGAL、血清IL-27水平及尿MAU/尿肌酐比值、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DN组显著高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DN组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DN组显著低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N患者血清NGAL、IL-27水平与尿MAU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尿MAU、血清NGAL、IL-27诊断D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7、0.842、0.847,三者联合诊断DN的AUC为0.940,高于尿MAU、血清NGAL、IL-27单独诊断DN的AUC(Z=2.127、2.091、2.017,P=0.033、0.037、0.044)。结论 DN患者尿MAU、血清NGAL及IL-27水平均较高,且尿MAU联合血清NGAL、IL-27诊断DN的价值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三者联合检测可在一定程度减少漏诊率,为DN患者的诊断提供参考价值,缩短DN患者康复进程。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与血糖控制不佳有关,是全球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1]。DN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肾小球肥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减少及肾纤维化伴高血糖,最终引起肾功能丧失。DN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改变包括肾小球基底膜进行性增厚、系膜基质扩张、肾小球高滤过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2]。糖尿病神经病变由于早期没有临床症状,未经治疗易进展为终末期肾病[3]。因此,早期诊断对预防DN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尿微量清蛋白(MAU)是慢性肾脏病的早期标志物,也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紊乱(包括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有关[4]。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是一种小的循环蛋白,有研究表明NGAL在心血管和肾脏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白细胞介素(IL)-27是IL-6/IL-12细胞因子超家族的成员,是由2个非共价相关亚基组成的异二聚体,能直接改变胰岛中T淋巴细胞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1的平衡,进而调节CD8+T淋巴细胞介导的糖尿病活性,从而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6]。因此,本研究分析了血清NGAL、IL-27及尿MAU水平对DN患者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50例DM患者作为DM组,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33~79岁,平均(56.01±11.73)岁;病程1~6年,平均(3.75±0.87)年。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55例DN患者作为DN组,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34~80岁,平均(57.00±11.73)岁;病程5~12年,平均(8.96±2.17)年。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年龄匹配的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32~77岁,平均(55.45±11.96)岁。3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所有DM患者均符合DM诊断标准[7];(2)所有DN患者均符合DN诊断标准[8]。排除标准:(1)由继发病(感染、肝炎等)引起的肾损伤;(2)合并严重肝肺肾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3)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高血压肾病。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210115193)。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血液标本采集
采集DM、DN患者入院时和体检健康者体检当天空腹静脉血5 mL,将血液分为2份,一份注入含EDTA的抗凝管中,在4℃下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0 cm)分离血浆,另一份注入不含EDTA的促凝管中,在4℃下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0 cm)分离血清,血清与血浆均冻存于—70℃超低温冷藏柜中保存备用。
1.2.2血清IL-27、NGAL的水平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27、NGAL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ELISA试剂盒均购自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1.2.3临床指标检测
利用BC-5180血液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检测患者血红蛋白;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高新技术集团)检测血清胱抑素C、清蛋白水平;收集所有研究对象晨尿5 mL,分离上清液,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分别检测尿肌酐、尿MAU水平;入组后收集所有研究对象24 h尿液,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DN患者血清NGAL、IL-27水平与尿MAU、24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NGAL、IL-27及尿MAU对早期DN的诊断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3组研究对象临床指标水平比较
DM组、DN组血清胱抑素C、尿肌酐水平及24h尿蛋白定量、尿MAU/尿肌酐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DN组显著高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DN组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DN组显著低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3组研究对象、血清NGAL、IL-27及尿MAU水平比较
DN组和DM组、血清NGAL、IL-27及尿MAU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DN组高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3组研究对象临床指标水平比较
表2 3组研究对象血清NGAL、IL-27及尿MAU水平比较
2.3 DN患者血清NGAL、IL-27水平与尿MAU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N患者NGAL、IL-27水平与尿MAU水平、24h尿蛋白定量均呈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DN患者血清NGAL、IL-27水平与尿MAU、24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分析
2.4血清NGAL、IL-27及尿MAU单独及联合检测对DN的诊断效能分析
以DM患者为阴性样本,以DN患者为阳性样本,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NGAL、IL-27及尿MAU诊断D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2、0.847、0.837,尿MAU与血清NGAL、IL-27联合诊断DN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70%、83.30%,AUC为0.940,显著高于血清NGAL、IL-27及尿MAU单独诊断的AUC(Z=2.091、2.017、2.127,P=0.037、0.044、0.033)。见表4、图1。
图1尿MAU与血清NGAL、IL-27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DN的ROC曲线
表4尿MAU与血清NGAL、IL-27单独及联合检测对DN的诊断效能分析
3、讨 论
DM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因DM患者胰岛素分泌缺陷、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二者兼有而引起的[9]。长期DM与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有关,其微血管并发症诱发肾损伤即为DN,是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全球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10]。DN的主要特征是持续性尿MAU和24h尿蛋白质量进行性降低,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研究发现采用联合可靠敏感性指标早期诊断可降低DN患病率并减缓DN进展,从而提高DM患者的预期寿命[11]。
有研究表明,尿MAU是早期检测DN的重要指标[12],尿MAU主要包括微量的清蛋白、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和α-1-微球蛋白,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尿液中只有非常少量的清蛋白,在肾损伤患者尿液中发现高水平的清蛋白,因此尿MAU水平被用作肾损伤的早期生物标志物。此外有研究表明,尿MAU在尿路感染、急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其他病理条件下升高,因此尿MAU可能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13]。KOSTOVSKA等[14]研究发现DN患者尿MAU水平明显升高,其对预测DN发病及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缺乏诊断准确性。本研究发现DN组尿MAU水平显著高于DM组和对照组,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2-13],提示DN患者存在明显的肾功能代谢紊乱,尿MAU在DN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本研究进一步发现尿MAU诊断DN的AUC为0.837,提示尿MAU对DN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NGAL是一种用于检测急性肾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也被定义为2型糖尿病的早期肾损伤生物标志物[15]。研究发现肾脏中NGAL mRNA表达的上调能够促进糖尿病肾小管损伤和细胞凋亡[16]。ALI等[17]也研究发现DN患者中NGAL水平明显升高,其与24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与尿肌酐水平呈正相关,NGAL水平异常升高可能会损害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对肾脏损伤的进展和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本研究发现DN组患者血清中NGAL水平显著高于DM组和对照组,这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提示DN可能通过影响肾小管损伤和细胞凋亡来参与DN的发生、发展[15-16]。且本研究进一步发现血清NGAL水平与尿MAU及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其诊断DN的AUC为0.842,提示血清NGAL对DN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有研究报道IL-27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且IL-27能调节HIF-1α介导的人巨噬细胞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反应,从而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管生成[18]。IL-27在DN患者体内高表达可能会导致免疫细胞比例失衡,从而诱导炎症反应,炎症因子水平增加导致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生长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增厚,促进DN的发生、发展[19]。本研究发现,DN组血清中IL-2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DM组和对照组,这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提示IL-27可能通过影响巨噬细胞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反应进而来参与DN的发生、发展。且本研究进一步发现血清IL-27水平与尿MAU及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其诊断DN的AUC为0.847,提示血清IL-27对DN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已有研究发现肾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相比,血清胱抑素C、24h尿蛋白定量过表达,血红蛋白低表达[20-23]。本研究发现DM组、DN组血清胱抑素C、肌酐、尿MAU/尿肌酐比值、24h尿蛋白定量高于对照组,且DN组显著高于DM组;DM组、DN组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且DN组显著低于DM组,这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可能血清NGAL、IL-27及尿MAU水平与血清中免疫蛋白代谢共同影响DN的病情进展。本研究ROC曲线结果显示,尿MAU、血清NGAL、IL-27联合诊断DN的AUC为0.940,灵敏度为92.70%,高于其单独诊断的AUC和灵敏度,且特异度可达83.30%,提示三者联合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DN诊断的灵敏度,增加对早期DN诊断的效能。
综上所述,DN患者尿MAU、血清NGAL及IL-2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DM组和对照组,尿MAU、血清NGAL、IL-27联合诊断DN的AUC均高于单一指标,可在一定程度减少漏诊率,为DN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价值,促进DN患者康复进程的缩短。但由于本研究的样本相对较少,所得统计学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程度偏倚,有待大样本研究进行检验。
参考文献:
[8]刘裔凯,罗说明,邓敏,等.糖尿病肾病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20,28(8):688-691.
[11]武春燕,贾伟.血清胱抑素联合尿微量清蛋白尿转铁蛋白尿蛋白定量(24 h)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2):336-337.
[13]栗红星,袁芮芮,赵芳.卡格列净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24,26(5):748-751.
[19]原平玫,张爱萍,王卓亚,等.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IL-27水平与CREA、UREA、Cys-C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60-62.
[20]苏东美,朱雪丽,李莎,等.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ys C、NGAL、ACR水平与血管病变的相关性[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1,28(9):1521-1525.
[21]王燕芝.血清Cys-C,β2-MG,U-ALP水平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阳性检出率的影响[J].实用糖尿病杂志,2020,16(2):14-15.
[22]陈燕,钟静,董加宝.尿微量白蛋白联合血清碱性磷酸酶、胱抑素C水平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刊,2020,55(7):740-743.
[23]罗卫红,李佳欣,蒋建平,等.急性肾损伤进展至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0,36(8):625-630.
基金资助:河北省保定市科技计划项目(2241ZF076);
文章来源:杜元,宋雨轩,武智强,等.尿MAU联合血清NGAL、IL-27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21(16):2385-2389.
分享: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健康问题,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糖尿病的全球患病人数持续增加。有文献报道,2021年,全球约有5.37亿成年人(20~79岁)患有糖尿病,预计至2030年和2045年,这一数字将进一步增长[2]。糖尿病的流行情况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总体而言,中低收入地区的形势更为严峻。
2025-04-23肾脏作为超负荷运动易损伤器官之一,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肾脏血流量和供氧量急剧减少,引起组织缺血缺氧,进而造成肾脏结构及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老年人〔5〕。铁死亡是一种以铁过载、过氧化物驱动和非凋亡为特点的新型细胞死亡形式〔6〕。
2025-04-11慢性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一种进行性疾病,影响全球约10%的人口,其疾病负担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而不断增加[。肥胖是慢性肾病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既可作为独立危险因素直接导致慢性肾病,也可通过增加糖尿病、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而间接导致慢性肾病。
2025-04-10腹膜转运功能是影响PD疗效及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较高的腹膜转运功能与PD患者病死风险及住院风险相关[4-5]。腹膜平衡实验(peritonealequilibrationtest,PET)是一种半定量检测方法,用于评估PD患者的腹膜转运功能,其原理为通过测定溶质在腹膜毛细血管血液与透析液中达到平衡的速率来评估溶质转运率。
2025-04-02慢性肾脏病(CKD)是指机体出现肾功能损害的同时病症超过3个月的肾脏疾病,全世界约13.4%的人群患有CKD,其中约79%患者处于疾病晚期(3~5期),然而早期CKD(1期或2期)患者的实际比例可能要高得多,由于CKD起病隐匿、病因复杂,因此早期诊断率较低[3-4],如何早期诊断CKD成为目前关注的重点。
2025-04-01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人口老龄化的进展,伴随着糖尿病、高血压和肥胖症的患病率增加,由此引起的慢性肾脏病疾病正在逐年升高,且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1],严重威胁居民的身心健康,且其在不同的地域、年龄中流行差别较大[2]。既往研究表明,慢性病肾脏病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药物使用等。
2025-03-31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syndrome,CRS)是心肾中一个器官的急慢性病变引起另一个器官功能障碍,继而相互影响的一组综合征[1],临床上根据原发器官、进展状态以及所合并疾病分为5个亚型[2]。其中Ⅱ型CRS最为常见[3],即长期心功能异常的状态如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等疾病引发慢性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的状态[4]。
2025-03-31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一种表现为持续性的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的儿科肾脏疾病。 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主要应用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其中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免疫抑制剂,能够通过与 B 细胞表面的 CD20 抗原结合,阻断免疫反应,抑制 B 细胞增殖,诱导 B 细胞凋亡,被成功应用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中。
2025-03-29目前西医治疗主要参照2021年更新修订的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Disease:ImprovingGlobalOutcomes,KDIGO)指南[2]共识。但MN治疗周期长、易复发,目前指南不建议中低风险的患者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加之部分高风险患者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应答差等,致使MN的总体缓解率仍偏低。
2025-03-27(AKI),相互作用,可加重心肾功能损伤,严重则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增加病死风险。现阶段,常规抗心衰药 物 治 疗 效 果 欠 佳,可 致 使 进 行 性 水 钠 潴留、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加重心脏舒张、收缩功能障碍,促使多器官血液灌注不足,致使多脏器功能衰竭。相关研究发现,于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可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病死率。
2025-03-20人气:10489
人气:5026
人气:4605
人气:4576
人气:420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检验医学
期刊人气:653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8640
国内刊号:31-1915/R
邮发代号:4-472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9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84
影响因子:0.173
影响因子:2.4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