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我国,茶叶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无论是茶园的面积,还是茶叶的产量,亦或是茶叶的出口量,均为世界第一。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的茶园面积有4597.87万亩,产茶量为279.34万吨,其中有36.65万吨出口于世界各地。由此可见我国的茶叶资源是多么的丰富,但是在我国的茶叶出口过程中,其主要为茶叶原料出口,这极大的影响了茶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从茶叶加工入手,加大茶叶加工技术方面的研究,提高茶叶深加工在茶叶市场上的比重,同时增加茶叶产品的附加值,促使我国茶叶产业得以成功转型升级。为此,本文将对我国茶叶加工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创新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1、 我国茶叶加工的发展现状
1.1 我国茶叶加工方式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茶叶加工有三种主要方式,即全手工式、半机械式以及流水线式。首先是全手工式的茶叶加工。一般来说,全手工式的茶叶加工主要为一些名茶,这些茶叶在加工的过程中,非常考验加工者的技艺,而且由于是手工加工,所以产量非常低,很难形成规模的生产,所以在市面上的价格也比较昂贵,通常都是一些真正爱茶并且懂得茶的人在购买。其次是半机械式的茶叶加工。通常在进行茶叶加工时,其每一个环节都有专门的加工设备,需要一步一步进行独立加工,这种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茶叶加工方式,在我国具有较高的普及率,并且与手工式的茶叶加工相比,其优势在于生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同时也能减少茶叶加工的人力投入,减少茶叶加工成本,但是也依旧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在产业加工过程中,其各环节的衔接能力较弱,加工出来的茶叶质量有待提升,故而其经济效益不是很高。最后是流水线式的产业技工。现阶段这种流水线式的茶叶加工方式,还只存在于一些大企业中,并且这种茶叶加工方式还为能做到完全的智能化,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外界人员干预,难以实现茶叶加工的多样化和集成化。总之,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茶叶加工主要采用前两种方式,只有少数的茶企业可以适应流水线式的茶叶加工,并且这种加工方式与国外相比,其自动化程度与智能化程度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1.2 我国茶叶加工设备的发展现状
茶叶加工设备对于茶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很多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的初期,就已经着手研发用于农产品生产的机械设备了,发展到今天,他们的用于加工农产品的机械设备已经具有一套完备的体系,并且这些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专业程度等都是相当高的,这就使得他们可以大批量、低成本的处理农产品。同时他们的生产线大多是通过计算机在进行智能控制,可以在茶叶加工的过程中进行自动检测、分析、诊断以及调整,从而有效的确保了茶叶生产的质量和效率,还能大大降低茶叶加工成本,使得其茶叶产品在市面上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而在我国,首台茶叶加工机械出现于1938,是由张天福研制的茶叶揉捻机,由此打开了我国茶叶加工机械设备的研究和使用进程。发展到今天,我国用于加工茶叶的机械设备越来越齐全,并且正在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在不断发展着,这对于我国茶叶加工来说,起到了极大的优化作用。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我国用于茶叶加工的机械设备,大多还停留在简单的降低人力投入方面,很少有去考虑生产线的整体配合,所以这就导致我国的茶叶加工机械有多个品种是统一功能的,而且每一个品种的加工机械,其生产能力存在差异,同时其标准和规范也不够统一,从而自动化程度难以提高。
2 、我国茶叶加工的发展趋势
2.1 我国茶叶加工科技发展趋势
目前,在我国茶叶加工技术想要寻求突破,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应该将高新科技的集成创新应用作为重点,同时通过一系列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解决当前茶叶加工过程中要面临的安全问题、品质问题、成本以及效益问题。为此,茶叶加工技术必须做出改变,一方面要向着绿色节能环保以及集成化发展。同时不能只把目光放在茶叶的提取、分离等技术上,更应该重视茶叶活性成分以及有效分子等的功能开发和应用技术,并对此项技术制定完备的标准体系,从而使得加工出来的茶叶茶品更加标准化。另一方面还应该更加全面的去考虑茶叶加工技术的各项指标,像是安全性、消耗成本、经济效益等,而不是单一的追求其中某一项。最后对于茶叶资源的利用,也应该进行综合考虑,以此来确保不同种类茶叶功能成分可以被充分利用,从而促使茶叶资源效益呈最大化发展。像是利用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对茶叶进行深加工,同时将这些高新技术与传统的加工技艺相结合,促使产生更加优质、多样化的茶叶加工技术提升茶叶附加价值,降低茶叶加工成本,促使茶业可以取得更好的发展。
2.2 我国茶叶加工产品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茶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茶叶茶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传统的茶叶茶品根本难以引起他们的购买兴趣。为此,我国的茶叶加工产品需要向多元化发展,根据不同的消费人群,去开发新的茶叶茶品,使其功能、特性等可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同时提升茶叶加工技术,让更多稳定性高、溶解性好、安全性强且功能独特的茶叶茶品走向茶叶市场,以此来满足人们对于茶叶产品的多元化需求。为此,我国茶叶加工产品可以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首先可以提取茶叶成分,茶叶中所含有的茶多酚、茶氨酸等成分,都具有其独特的功能,根据这些成分所具有的功能,可以将其运用到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多个领域。其次可以研制更加便捷的茶叶茶品,像是茶饮料、速溶茶等,以此来满足人们对于茶叶茶品的不同需求。最后可以提高茶叶茶品的安全性,在茶叶种植过程中,为了防止病虫害,会给茶叶打农药、施肥,而这些农药残留物会对茶叶的品质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要采取更加安全且高效的方式去加工茶叶,促使茶叶加工产品的品质更加优良。另外,我们还要多研发具有高附加值的茶叶茶品,像是将茶叶产品与人们所关注的健康联系起来,明确不同茶叶成分所具有功能和作用,使得加工出来的茶叶产品可以满足人们的一些健康需求。
3 、我国茶叶加工的创新发展
3.1 高新技术的集成创新
在我国,茶叶加工产业要想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高新技术的集成创新应用是重中之重。茶叶深加工产品所面临的安全性、品质、成本与效益等问题,只有通过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因此,茶叶深加工理论与技术创新需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要加强研究更加安全和高效的分离纯化技术,以此来更好的对茶叶进行提取。其二要完善茶叶深加工时的稳定性、溶解性等方面研究,提高茶叶功能成分的利用率。其三要基于基因、蛋白质等组分,对茶叶的功能成分所具备的效果和作用进行研究,促使其可以运用到更加广泛的领域。其四要加大研制那些具有市场前景,附加值高的茶叶加工茶品。
3.2 加工技术的智能化发展
我们要加快茶叶加工技术的智能化发展,研发智能化的茶叶加工设备,让茶叶从原料到茶产品之间的加工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在茶叶加工生产线中,采用计算机程序对其进行智能化、自动化控制,这样在茶叶加工过程中,让其能够完成自动检测、自动分析、自动调整、自动诊断等活动,以此来有力地保证茶叶生产的高质量、高效率以及低成本,增强茶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3 深加工技术的不断研发
在我国,茶叶深加工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可以重点从茶叶的物理深加工、综合深加工以及生化深加工等方面入手,以此来让茶叶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首先是茶叶物理深加工,这种茶叶加工方式是指,通过科技改变茶叶的物理形态,但不会对茶叶的风味等产生影响,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速溶茶、浓缩茶汁等。其次是茶叶生化深加工,这种加工方式是指,通过利用生物、化学科技,将茶叶中的物质成分提取出来,然后制作成具有功能性的茶叶茶品。最后是茶叶综合深加工,这种加工方式通常是指将茶叶的各种加工技术进行综合使用,其主要包含了茶叶医药保健品加工、茶叶日化用品加工等,通过这些方式加工出来的茶叶产品,其在茶叶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会更强。
4、小结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在茶叶加工技术方面还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所以我国必须重视起来,加大茶叶加工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改善传统茶叶加工技术的缺陷,促使茶叶产品更加标准化、多样化,同时也要提升我国茶叶加工技术的科技含量,以此来增加茶叶产品的附加值,实现茶叶产业的转型升级。另外,面对如今产大于销的茶叶资源,我国还要加强对茶叶成分功能的研究,让茶叶可以运用到食品、保健、日用化工等多个领域,加工出更多新的茶叶茶品,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多元化消费,促使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尹军峰.我国速溶茶产业创新发展趋势与主要技术需求[J].中国茶叶加工,2019(04):10-13,49.
[2]董春旺.茶叶智能化加工技术的创新思考[J].中国茶叶,2019(03):56-58.
[3]孔俊豪,左小博,杨秀芳,等.2018年中国茶叶深加工科技创新进展[J].中国茶叶加工,2019(04);26-31.
[4]徐玉会.茶叶机械化加工装备技术发展趋势分析[J].科学与信息化,2019(11):75-75.
[5]莫怀鸿.广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J].南方农业学报, 2016(06):1051-1056.
[6]桂安辉,叶飞,高士伟,等.卷曲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茶叶通讯,2019(01):7-11.
文章来源:曹佳.浅谈我国茶叶加工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创新[J].福建茶叶,2021,43(11):35-36.
分享:
物理调理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广泛应用,主要包括热处理、超声波、微波、高压和搅拌等几种方式。热处理通过加热对食品进行处理,以达到杀菌、灭酶、软化、干燥等目的;超声波利用高频声波产生的机械振动和空化作用,对食品进行破碎、混合、乳化等处理;微波利用微波能量的快速传递,使食品内部和表面同时受热,实现快速加热、干燥、杀菌等目的;
2024-11-14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日益增强,绿色食品产业迅速崛起并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具有组织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特点,对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民利用合作社的模式集中资源、共同投资,并共享收益。
2023-11-02山葵(Eutrema wasabi)是十字花科多年生宿根性植物,栽培起源于日本,经过日本野生种驯化而来。山葵是一种喜阴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为8~20 ℃,遮阴度为60%左右,需要栽培于通风性好、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中。山葵中富含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6],山葵内的硫苷在芥子酶的作用下会产生异硫氰酸酯。
2023-10-12我国作为肉类产品生产大国,每年肉类的生产量约占全世界的30%,我国的牛肉产量正逐年递增,牛肉是仅次于猪肉和禽肉的第三大类肉制品,在我国的肉类产品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酱牛肉是酱肉类的典型代表,富含营养物质,具有滋养脾胃和补中益气等多种功效。
2023-10-12甜面酱作为我国传统调味品之一,是在吸水熟化后的小麦粉中加入米曲霉等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咸中带甜、酱香浓郁,适宜佐餐和烹饪,深受大众喜爱。传统方式生产甜面酱主要是利用自然菌种制曲发酵,耗时长且质量不稳定,因此,目前多采用工业化方式生产甜面酱,如在小麦粉中接种纯种沪酿3.042米曲霉制曲后保温发酵而成,周期短、安全性高。
2023-10-11牛蛙(Rana catesbeiana Shaw)俗名美国水蛙 ,原产于北美洲地区,现已遍及世界各大洲,是各地食用蛙的主要养殖种类。牛蛙可食用部分可分为牛蛙腿、前胸和躯干,其中牛蛙腿占总可食用部分质量的约60%,牛蛙腿肉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以鲜食为主[2]。牛蛙肉水分含量较高,在宰杀后,即使处于冷藏条件下,肌肉也易失水,烹饪后其咀嚼性和口感较柴,
2023-10-1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而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该研究基于此,采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供应链机制等知识,在食品供应链视角下,以我国的食品安全措施和机制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食品供应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最后对食品采购、运输、加工和销售等流程提出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并给予一些合理建议。
2023-07-05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饵块是云南民间常制食物,食前可切为块、丝或片状,烹食方法多样,风味各异[1]。饵块一般由大米、玉米或糯米加工制成,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受到温度、湿度、空气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被霉菌侵染。
2021-12-08正山小种红茶仅产于武夷山国家公园内星村镇桐木村一带,是世界红茶的始祖,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武夷正山小种红茶滋味浓厚而醇,具独一无二的“桂圆香气”并其优异而独特品质与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独特的生态环境有关,也与特殊的传统加工工艺密切相关。武夷传统正山小种在初制阶段通过燃烧松柴加热萎凋,在精制阶段的干燥烘焙过程中要闷燃松茗产生大量烟气,让茶叶吸附。
2021-11-18如今茶饮料在国内市场备受欢迎,茶饮料对于体育运动员保健作用的影响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适度兴奋、消除疲劳、调节状态、补充糖分、提供养分和增强能力六个方面对运动员饮用茶饮料的保健作用影响做出了分析研究,并提出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正确饮用茶饮料的策略,以帮助运动员合理饮用茶饮料,提高自身的运动功能,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繁荣发展。
2021-11-17人气:3596
人气:1363
人气:1161
人气:1040
人气:98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外食品
期刊人气:944
主管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食品工业(集团)公司,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工业
国际刊号:1671-8895
国内刊号:11-4823/TS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364
影响因子:1.215
影响因子:0.23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01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