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科技助力西安养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

  2024-04-17    3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结合西安市实际情况,提出现代科技助力养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利用信息化手段获取老年人服务需求信息,科学构建标准化养老服务程序,发展养老机器人行业,科技赋能优化养老服务产业供给结构。

  • 关键词:
  • 养老服务
  • 创新发展
  • 智慧养老
  • 科技引领
  • 老年型社会
  • 老有所养
  • 加入收藏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与分析预测,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总数将从2015年底的2.2亿人增长到2025年底的2.96亿人,期间老龄人口占比将从16.1%增长到23%。2017年西安市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远远超过10%和7%的国际标准,已步入老年型社会。2018年5月,西安市被确定为第三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2023年1月,《西安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专项规划》正式印发,明确了“2025年底前,人人享有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进一步建立……养老事业和产业有效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在养老服务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背景下,分析西安养老服务产业现状,结合市场供需,探索科技引领西安老有所养、智慧养老新路径,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


一、西安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22年,西安市有1299万总人口,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0.5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比例为17.74%,人口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西安市作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医养结合、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坚持统筹谋划、创新突破、精准发力,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22年底,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2789个,其中养老院145个、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189个、农村互助幸福院1355个,初步构建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其中,智慧养老服务产业还处在尝试阶段,目前有以下几种代表性模式:一是以企业为主导、政府支持建设运营的PPP模式。养老服务由企业筹建并自主运营,政府提供相应资金支持,为辖区内老人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如碑林区的瑞泉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采用服务中心、服务站点、信息平台、派发服务的方式进行运营,其内容涉及养老对象的托管、医疗、配送餐、信息平台管理等多方面服务内容。二是连锁自营模式。由社会机构自建信息网络平台、自购智能设备,以服务社区老人健康为主,延伸到日常生活服务,如陕西全乐康养服务中心的“健康管理平台”。三是中医康养服务模式。如陕西康桥健康管理公司,以中医医院为支撑,建立了健康信息平台,并通过智能腕表,监测数据为养老对象提供体检、健康讲座、远程诊疗等服务。四是社区智慧养老机构。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用于养老对象基本信息、服务管理与家属的互动,如莲湖区金宝美养老服务中心,院内定制了一套智能信息管理平台,设计了手机App软件和远程视频系统,通过平台与各种软件服务系统实现机构内人事、财务、资管、护理、服务、统计、查询等功能管理,通过在线视频可以同步养老对象的身体状况和每日服务的完成情况。


二、西安市养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服务供需匹配度较低。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匹配度较低,设备设施往往闲置未投入到养老服务供给中,导致养老资源浪费,同时也降低了养老服务效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或日间照料中心并未真正发挥服务功能。究其原因:一是养老服务模式单一。养老设施提供的养老服务项目与老年人需求存在一定错位,目前养老服务机构运营模式单一,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主要依靠老年餐,而健康管理、上门护理、助浴服务等助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二是养老服务机构并未做好宣传工作。大多数老年人信息来源渠道有限,很难及时获取有关养老服务供给信息,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时有发生,举例来说,西安市养老机构共有床位约28,000张,入住率仅有37%。三是养老服务受众面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老年人还未形成购买服务的意识,老年人在获取养老服务时很在意经济支出负担,因此需要付费或费用较高的养老服务就会存在闲置的状况。四是养老服务覆盖面小。特别是中心城区一些老旧小区因场地原因发展养老服务难度较大,同时涉农区县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低,已建成设施往往被闲置。

(二)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效能有待提升。

养老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既有公益性又有商业性。西安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积极引入市场化力量,形成了德瑞、国药福星、康源等一批品牌化、连锁化养老服务企业。然而由于社会资本逐利性的特点,导致市场化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效能不高,在提供养老服务过程中出现各种弊端,诸如收费不规范,附加基本养老服务以外的服务项目(如旅游、医疗保健服务等),运营动力不足(盈利少或不盈利)等。同时,由于政府对养老机构进行建设补助和运营补贴,部分机构出现了谎报服务信息,套取政策红利等现象。

(三)养老服务“智慧化”发展不成熟。

智慧养老已逐渐成为养老行业新趋势。通过利用智能软、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建立智慧养老产业链,有望有效缓解养老资源短缺问题,推动健康养老服务智慧化升级,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水平,促进传统养老模式向智慧养老转型。目前,西安市智慧养老产业发展不够成熟,服务覆盖面小且使用率较低,许多老年人对“智慧养老”产品的种类和功能不够了解。“智慧养老”作为养老领域的新型产业,需要更专业的人力资源储备,其需掌握的不仅是护理能力,还需具备信息管理和设备使用的能力,但全面掌握相关技能的人才相对较少,客观上限制了西安市养老服务“智慧化”的发展进程。


三、科技助力西安养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利用信息化手段获取老年人服务需求信息。

利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西安市老年人提供各类基础设施和服务。建立养老基本公共服务数据库,智能社区养老服务依靠其独立性、信息沟通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成为未来社区养老发展的新趋势。构建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统筹线上线下养老服务,建立信息数据平台,把社会养老人员的健康数据、养老护理人员数据、养老服务模式、养老机构的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为养老群体能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针对性强的大数据平台。通过智慧平台,可了解各种养老机构信息,如管理模式、医护设施、医护人员、床位等信息,方便选择机构、医护人员、床位等;通过智能化健康数据采集终端(如健康一体机、眼底筛查仪等设备),自动将采集的健康数据上传至平台,为独居老人建立电子健康数据库,并通过信息平台帮助老人预约挂号、预约体检、紧急救助等服务。同时,养老人员也可以及时发布需求信息,搭建养老信息数据中心、信息核对数据库,使机构、护理人员等及时掌握需求信息,及时提供所需服务,更好满足双向信息公开、通畅。

(二)科学构建标准化养老服务程序。

伴随着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品质和水平要求越来越高,2022年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民政部、商务部出台《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出台100项养老和家政服务领域标准,形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多元共治格局”。构建标准化养老服务程序,编制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完善服务流程规范和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智慧健康养老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以云计算、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等现代科技打造的智慧养老体系,有助于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标准化。例如标准化机器服务指令、体域网技术、“e医生”实时远程健康监控和紧急救助服务;具体操作过程中,推行小规模多功能型机器人辅助养老护理有助于养老助老标准化实施等;打造“亲情E联+”老年人智能服务模式。以智慧平台为支撑,社区为依托,整合公益组织和社会资源,向老年人提供7×24小时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监管中,配合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和远程视频技术,可确保居家养老服务员能按时、保质完成每次上门服务。服务开始、结束时要求居家养老服务员对老人进行人脸识别核验,在服务过程中通过远程视频实时调取查验服务现场情况,确保服务时间、服务人员、被服务对象、服务过程真实有效,实现对服务全流程的监管,提升了服务监管力度和服务质量。

为老志愿服务过程中,借助智慧平台链接线下志愿服务资源,就近为高龄、半自理、不能自理、残疾的独居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精准化、品牌化服务。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老人的需求和居住地址,实现平台派单、志愿者接单、服务时长、服务定位、服务类别和时间累计查询等功能。

智能助餐板块中,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和助餐系统,简化服务对象的身份核验、助餐补贴、智能结算等工作流程,解决了老年人用餐排队时间长、忘带就餐卡、结算困难等问题;同时可关联老人的助餐补贴账户,将信息实时同步传送至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从而实现对老人就餐及补贴情况的实时管理。

(三)大力发展养老机器人行业,缓解养老资源短缺。

2021年“两会”中提到加快发展智能养老机器人,破解养老资源紧缺问题。智能养老机器人是破解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多与专业服务人才持续性短缺结构性矛盾的途径之一,且智能养老产品具有功能丰富、安全可靠、使用年限长等特点;此外,智能养老机器人的出现可以缓解护理专业人才短缺的困境,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日常护理、康复训练等专业护理服务。由此可见,功能多样且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的养老机器人将是未来破解失能老人养老服务困境的最具代表性的高科技产品。

(四)科技赋能优化养老服务产业供给结构。

运用互联网、通信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管理等技术构建起市、区县、镇街、社区(村)四级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西安市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信息平台具有资源整合、监督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可实现养老服务产业供给侧和需求端的高效对接,通过科技赋能优化产业供给结构,打造居家生活便利,外出就医及时的养老服务高质量供给模式。聚焦老年人的家居生活需求,利用5G、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安装智能家居设备,配备适合老年人个性化的设施用品;建立具备语音、一键呼叫等无障碍功能的紧急呼叫系统;开展健康监测、智慧安防、智能水表、燃气报警等特色服务;推动家居生活中各类场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让老年人居家生活更便利。

为提升老人的居家安全性,降低老年人意外风险。为老人安装红外人体感知仪和一键紧急呼叫器。利用物联网和远程智能安防监控技术为独居老人提供7×24小时智能看护服务,当老人在家发生意外或危险时,只要按下“一键呼”按钮,求助信号会立即发送到平台,坐席收到信号后,将在10秒内回拨老人子女或紧急联络人电话,提醒老人子女或紧急联络人前往查看或者根据老人需求,帮助老人代叫120。从收到信号到联系家属、网格人员、120急救中心,5分钟内就能完成线上救助全流程。养老服务智慧平台还可以通过家中安装的红外人体感知仪主动监测老人的生命体征,如果超过设定时间段没有感知到人体活动情况,设备会自动将预警信号发送到平台。坐席会第一时间拨打老人或紧急联络人电话,确认老人的安全情况。

对老年人群体必须提供方便就医服务,“智慧医疗系统”依托先进的5G技术打造涵盖面向120急救中心的院前急救一体化解决方案,患者一旦进入救护车,其医学影像、病患体征等生命健康大数据就能够实时回传到后台指挥中心,并作出正确指导并提前制定抢救方案,最大限度争取黄金抢救时间,实现患者“上车即入院”。

综上,加快5G、云计算、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等发展,依托坚实的数字技术实力,建设西安市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探索科技引领西安老有所养、智慧养老新路径,利用科技信息手段提升我市养老服务质量,重点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服务预约、物品代购等服务,开发更加多元、精准的私人订制服务,打造高效、便捷、安全的“虚拟养老院”,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有利于改善民生,增进社会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陈功.我国的养老方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阎坤.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穆光宗.美国人的“品质养老”[J].中国社会工作,2018.

[4]原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的供给侧改革[J].中国卫生,2018.

[5]牛奕翔.西安市智慧居家养老模式的困境与策略思考[J].新西部,2021(09).


文章来源:李晶.科技助力西安养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4(18):160-16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广东合作经济

期刊名称:广东合作经济

期刊人气:35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

主办单位: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广东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经济

创刊时间:1990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