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在心脏射频消融术患者中应用整体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择选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70例心律失常患者,均行心脏射频消融术治疗,依据交替分组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比较2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及SDS评分、护理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的优良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5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86%,P<0.05。结论:整体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应用在心脏射频消融术患者中,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减轻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对提升护理满意度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借鉴。
心脏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治疗手段,此治疗方式疼痛轻,不需全麻就可进行治疗,局部损伤范围小,易控制,并发症较少。但部分患者存在恐惧、抵触的心理,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升患者对治疗的认知水平,减轻患者顾虑。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大众已经认识到疾病的转归不但与治疗有关,还与护理有关。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的认知度,整体护理可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对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1]。本文就整体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应用在心脏射频消融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现汇报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心律失常患者,交替分成法分成2组(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2组均给予心脏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1-76岁,平均(62.35±4.26)岁。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52-77岁,平均(62.39±4.28)岁。2组一般资料满足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具体内容:(1)术前护理及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因疾病、陌生的环境、手术等,会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患者缺乏对心脏射频消融技术的了解,担心治疗效果。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情绪,而为患者提供病情护理的同时,注重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对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包括发病原因、诱因、症状、是射频消融治疗方法、疾病转归情况等,根据患者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年龄、性别等,采用恰当的语言方式讲解手术治疗过程、方式、主治医生、治疗的安全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患者充分知晓射频消融技术,消除其恐惧、焦虑心理。护理人员语言平和,态度诚恳,要给予患者高度的同情心和情感支持,对患者讲解本院成功治疗案例,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解除患者后顾之忧。由于心律失常病情较反复,患者存在较大的身心痛苦,迫切希望疾病得以根治,情绪低落,护理人员告知射频消融术的必要性以及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敏捷、娴熟、准确,仪表大方,态度和蔼,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加强巡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积极的配合医生完成治疗。(3)术中护理及健康教育:患者如介入治疗室后,及时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功能良好的治疗仪器,专人负责除颤器,连接心电监护,协助医生消毒,给予患者吸氧,安慰患者,并主动介绍介入室环境,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疏导其紧张情绪,做好治疗结束与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介入术,以保证介入术顺利完成。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心电监护仪情况,若患者有不良症状如气急、紫绀、心慌、胸痛、胸闷等症状,及时告知医生,协助医生处理;术中可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治疗感受,增加患者的安全感。(3)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患者完成心脏射频消融术后,可能会出现胸部不适,有的会有隐痛症状,告知患者这是正常反应,解除其顾虑,疼痛严重的给予止痛干预,以提升患者的躯体舒适度,调整生活方式,告知患者生活中不能剧烈运动,规律作息,缓解生活及工作压力,避免含量刺激,注重保暖,戒烟、戒酒、戒刺激性食物及饮品。术后早期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严密观察组术侧及其周围有无渗血、血肿等情况,动脉穿刺的绝对卧床休息,双腿伸直制动,术后6h可下次活动,以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嘱咐患者术后1个月内不能参与剧烈活动,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尤其是情绪激动,以免病情复发;告知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对疾病的积极作用,告知手术复发率低,康复后可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解除患者担忧。(4)并发症预防:嘱咐患者术后7d内,避免抬重物,以免刺激伤口出血;穿刺静脉的患者,穿刺局部沙袋加压4h,嘱咐患者避免坐起、咳嗽,以防过早活动引起的活动性出血;嘱咐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按压伤口,以减轻压力密切观察下肢足背皮肤颜色、搏动情况、皮温,询问患者是否有疼痛、麻木症状,在制动的情况下,适当对大腿肌肉、同侧消退进行挤压,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防血栓形成,若穿刺点压迫太紧,可适当减压,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肢体活动改变、意识、呼吸困难、咯血、腹痛等症状;术后患者通常需要华法林抗凝治疗以及胺碘酮来增加抗凝作用,这就增加了出血的风险,观察患者有无皮肤黏膜出血、鼻腔、牙龈出血,观察尿量及颜色,做好凝血酶原时间监测;记录引流量、颜色,若挤压引流管血块较多,经止血、补充血容量未见好转,警惕活动性大出血的可能,及时告知医生紧急止血;密切观察患者体温,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尽早拔除各项导管,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保持术侧皮肤干燥、清洁,穿刺点未愈合前禁沐浴,若皮下有淤青或出血征象,及时回院就诊。
1.3观察指标
(1)健康知识掌握的优良率;(2)SAS、SDS评分;(3)满意率;(4)并发症发生率。
1.4评价标准
健康知识、满意度均以问卷的形式对2组患者进行调查,满分均为100分,85分及以上为优、非常满意;60-84分为良、满意;60分以下为差、不满意,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2组进行调查,包括环境、护理操作技能、护理态度、护理质量等,非常满意评分在80分以上,满意60-79分,不满意低于60分,满意率=(总例数-不满意)/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s表示,两组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两组的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健康知识掌握的优良率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的优良率明显较高,P<0.05,如表1所示。
表1健康知识掌握的优良率[n(%)]
2.2 SAS、SDS评分
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低,P<0.05,见表2-。
表2 SAS、SDS评分(±s,分)
2.3满意率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满意率明显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满意率比较[n(%)]
2.4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术后胃肠道不适1例,血压升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对照组术后胃肠道不适3例,血压升高3例,出血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86%(8/3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满意率明显较高,x2=4.200,P=0.040<0.05。
3、讨论
自射频消融术在临床应用,此治疗创伤较小,患者耐受性高,根治成功率高,复发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局麻下,仅需要1-2h的治疗时间,术后2-3d就可以出院,深受临床青睐。射频消融术发展迅速,技术也相当成熟,适应症也扩大,治疗成功率在95%以上。为了减轻患者顾虑,使患者安心接受介入术治疗,需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及整体护理,才可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整体护理是一种整体性、有效性、创造性的护理模式,除了对患者躯体感受的干预,还需要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以减轻患者不愉快的程度,也是基础护理措施的扩大化,更注重患者的满意度、舒适度。整体护理可提升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效率和质量,对提升患者满意度有着推广应用价值。大部分患者存在对疾病、治疗认知度不完全清楚,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会影响术前准备、术中处理以及术后康复。因此,护理人员需做好患者的护理干预,以耐心、热情的护理态度对待患者,取得患者的信赖,提升彼此信任度,解除患者顾虑,使患者心态平衡,提升患者接受治疗的勇气。健康教育与整体护理联合已经是临床重要的护理模式,逐步受到重视[2]。本文对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及整体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疾病健康知识掌握的优良率、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由结果得知,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心律失常患者行心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中,采用整体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提升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心脏射频消融术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J].陈赫雨,黄永丽.泸州医学院学报,2002(04)
[2]病友互助交流干预对心脏射频消融术患者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李晓.临床医学工程,2020(11)
[3]心脏射频消融术拔管后引起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诊断及处理[J].刘江涛;张丽霞.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92)
[4]音乐疗法护理在心脏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J].李颐;祝玲娟;钟雯;吕世琴;许美珍.中国当代医药,2014(30)
[5] 20例心脏射频消融术病人的综合护理干预[J].陈佩莲.全科护理,2013(34)
[6]心脏射频消融术的护理体会[J].徐秀君.蚌埠医药,1994(02)
[7]护理干预对心脏射频消融术后迷走反射发生率的影响[J].王虹.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3)
[8]拟行射频消融术房颤患者及其家属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田园;李思彤;李梦梦;周文悦;马长生.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12)
[9]循证护理在房颤三维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效果[J].张卓;崔利萍;王雨诺.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10)
[10]认知行为干预对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周晓娟;张理想;周足金;童丽娇;王苹苹.当代临床医刊,2019(06)
[11]李爽,韩敏,潘萍,等.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随访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4):5.
[12]李亚敏.激励式健康教育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11):4.
文章来源:张红军,王海燕,魏文静.心脏射频消融术患者的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探讨[J].兵团医学,2023,21(04):77-79.
分享:
手术治疗能快速切除病变、修复损伤或移植器官,但也会给患者带来创伤,导致其生理和心理压力大,可能诱发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影响手术安全和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至关重要。传统护理虽能提升患者舒适度,降低应激水平,但其心理干预不足,缺乏针对性。
2025-04-02目前治疗主要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已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因手术较为复杂,多数时需开展体外循环,患者术中易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出现脑缺血,还会因其他原因而诱发代谢性酸中毒、再灌注损伤等,且术后受药物、疼痛、不良心理、睡眠中断等的影响易引发谵妄[2]。
2025-04-01临床对髋部骨折主要以外科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可恢复髋关节功能。但因为手术具有创伤性,为了尽早康复,在围术期还需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护理干预服务。整体护理为临床新兴的护理概念,其护理内容是从患者的需求出发,以促进尽早康复为目的,在围术期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且规范化的护理服务。
2025-03-31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骨科创伤的发生率也不断上涨,使得骨科疾病的治疗难度加大。骨科多收治骨折、神经损伤、肌腱受损等疾病患者,是专门诊治各种类型骨骼疾病或损伤的重要科室[1]。骨科疾病多发病急且病情发展迅速,多数患者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2025-03-31合并多种慢性并发症,需予以一定护理干预措施。老年综合评估 (CGA)护理原则一般是根据患者心理状态、认知情况等多个方面对其整体健康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而后根据具体护理问题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全面性、规范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升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5-03-20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目前治疗胰头癌、壶腹部周围癌、部分胰腺良性疾病的常用手术方式[1]。因其手术范围广,涉及脏器多,手术复杂,导致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50%[2]。压力性损伤是由于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所致的皮肤和/或皮下组织局部损伤,手术病人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高危人群[3‐4]。
2025-03-17治疗听神经瘤的方法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疗以及观察随访等,其中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也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听神经瘤手术患者,无论是面神经解剖完整性还是术后功能的保留,仍是需要克服的难题。神经外科手术中,电生理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手术操作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并尽可能保全面听神经解剖完整,促进面听神经功能恢复[3-4]。
2025-03-13目前,结直肠癌临床发病率较高,与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及精神压力较大等多种因素相关,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已成为结直肠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1]。有效的术中护理干预对顺利进行手术及预后有积极意义[2]。常规手术室护理主要监测患者临床指标、体征变化并及时干预。
2025-03-04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近年来儿童肾结石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复杂性肾结石主要包括直径>2.5cm的肾结石、肾解剖及功能异常的肾结石等,与普通肾结石比较,复杂性肾结石治疗后残石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更高[2-3]。儿童复杂性肾结石发病率低,但相较成人而言治疗费用高,且可对患儿肾功能造成长期损害,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4]。
2025-02-20在实施肝胆管结石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手术治疗是一种常用方案,可以更好的实现患者结石的清除,但是因为手术这一侵入性操作、麻醉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患者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疼痛感,因此,为了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的更好康复就需要在围术期配合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2]。
2025-02-18人气:22309
人气:18472
人气:13892
人气:10912
人气:1036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兵团医学
期刊人气:2246
主管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主办单位:兵团医学会
出版地方:新疆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4356
国内刊号:65-1237/R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