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数学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学习习惯。“让学引思”背景下,教师应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课堂;设定目标,提高思考能力;寻找规律,激发探究欲望;注重定位,确立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常常忽略了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的过程,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让学引思”能够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思考过程,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更好的发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问题、发现规律、懂得思考,从而展开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教学,提高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本文对数学教学中“让学引思”的概念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让学引思”的概念
现阶段,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是生本课堂的构建,通过“让学引思”的价值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教育目标。
1.“让学”
“让学”由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它遵循现代教育的发展本质和特点,指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适当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能够充分转化教学的主体地位,借助教学重心的转移,把时间、场所、机会尽可能地让给学生,让学生在顿悟、重建、延伸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主动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引思”
“引思”主要指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从“让学”到“引思”,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启发、点播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自主构建和自觉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品质。教师还应通过“引思”,引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探索兴趣,延伸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对不同数学习题的解题热情,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3.“让”与“引”的关系
在数学教学中,“让”和“引”是辩证统一的,通过二者的相互作用和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健康成长。从根本上说,“引”是为了“让”,而“让”是为了实现“学”,两者缺一不可、相互依存。因此,“让学引思”的推进和实施,能够使学生会学、善学、乐学、好学,克服传统数学教育的发展困境,实现对数学教学质量的逐步提升。
二、“让学引思”的数学教学方法
1.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课堂
数学教学要想获得积极的发展成效,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让学引思”发展导向。这一教育导向遵循素质教育的发展理念,并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需求和意愿,设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营造融洽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尤其是把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思路凝聚到一起,使教学内容和方法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同时,教师要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方法。在“让学引思”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捕捉最佳的教学时期,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弱点、性格心态,适时实现以学为主的教育转变,有针对性地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设教为学”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引领学生体验智慧学习。
2.设定目标,提高思考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还要通过优化教学流程,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更好地实现“引思”的目标。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恐惧心理,往往难以战胜自己,实现数学水平的提高。而教师给学生设定学习目标,能够引导学生克服不良习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数学学习,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阶段数学课程的学习节奏。例如,在教学“集合”的相关内容时,为达到对学生的深度启发,教师可根据学生数学基础的不同,设定教学步骤:第一,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第二,引出集合知识,引发学生的共同思考。第三,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安排一系列探究性的数学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不断进步,引发更加深刻的学习和思考。
3.寻找规律,激发探究欲望
数学是一门存在较强逻辑关系的学科,教师要想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就必须通过多种方法,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因此,在问题的设定上,教师应潜心思考。问题设计既要包括和学生紧密相关的问题,也要包括随机产生的问题,还要在学生探究数学规律的同时逐步推进自主探索,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引导学生主动体会数学课程中的概念、公式,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参与到主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确保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动力。例如,在探索“端点与线段运用规律”“方阵中的规律”“周期中的规律”等知识要点时,教师要结合数学知识的各项规律,辅助学生将这些数学知识进行区别和划分。在划分“端点与线段运用规律”的类型时,可以将线段、三角形、长方形等题型归纳到一起,使学生对这一题型的规律产生深入的理解。而在对其他题目类型的巩固上,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组成不同的探究小组,对学生掌握的题目类型进行巩固练习,在节约学生学习时间的同时,让学生对题型规律进行探索,继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注重定位,确立主体地位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让学引思”要想发挥实际的成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学习需求设定合适的目标和方法,把教师的思路和学生的思想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融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对“让”与“引”进行明确的定位,将“让”与“引”融入“教”与“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以教为主的发展转变。同时,教师应该围绕现代数学教学的特点,将“引学”作为主要推动力,使课堂教学设计的一切出发点都能够融入数学教学。教师要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知识的体验过程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成功还给学生,继而实现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教师应以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积极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就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摒弃“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育流程,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让学引思”的优势,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立思考。教师还应借助“让学引思”在生本课堂中的构建,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立足学生学习实际,帮助学生克服对数学课程的恐惧心理,给予学生更多创新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陈松兰.以生为本让学引思———基于儿童立场的“五让三引”的课堂教学范式的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16(29).
[2]崇冲.“让学引思”教学范式建构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9(20).
[3]骆海霞.基于让学引思的数学课堂教学探研[J].成才之路,2019(16).
[4]杨丽芳.“让学引思”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甘肃教育,2019(09).
[5]黄英.让学引思,构筑数学教学新样态[J].数学教学通讯,2019(10).
[6]许飞.基于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教学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
董玉云.基于“让学引思”的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0(18):122-123
分享: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实施已经成为教育界的重要议题.新课标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2024-07-22《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课程,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知识内容体系构建是课程思政开展的重要支点,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课程所承载的思政目标不清晰、思政元素挖掘不够,同时思政内容狭隘化、教学方法生硬化的偏差较为明显。
2023-09-05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探究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探索数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拓展课程的方式为学生引入数学生活化的内容,锻炼提高学生的知识实践运用能力,让学生多元地认识数学学科,进一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2021-09-07由于中职院校的生源学习基础往往较差,再加上中职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为抽象,所以,中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存在畏难心理,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此,笔者对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中职数学教学的改进策略谈几点体会。
2021-07-16对任意给定的矩阵A∈Pm×n,B∈Pm×s(s≤n),探讨了矩阵方程AX=B有列满秩解,同时BY=A有行满秩解的充分必要条件,并且给出了基于矩阵的等价、齐次方程组的同解、向量组的等价及线性空间语言的推广.
2021-01-20人们对整数性质的研究开始很早,对数的性质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和精细,并逐渐形成了数学的一个分支——数论。定义:对于一个整数只有1和本身是它的约数,则该整数称为质数或素数。素数尽管人们耳熟能详,它的出现使一个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如算术基本定理、素数定理、素数等差数列、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孪生质数猜想等,令多少代数学家一生追寻与探索,且一直困惑着,而终身无果。
2020-11-201、媒体教学手段优化小学数学教法的策略研究2、小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为例3、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中职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探讨4、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5、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6、基于建构主义理论《高等数学》在线教与学管理评价模式实践研究7、高考状元无缘清北争议背后:“唯分数论”还是主流
2020-08-18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大多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年轻支教大学生,他们一方面不熟悉本地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教学过程中仅仅使用普通话单一语言进行沟通,而这些接受基础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高,听不懂教师的语言,因此,师生间容易产生沟通障碍,不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学习。
2020-07-10教师以自己渊博的知识、良好的品德、丰富的阅历及独到的知识见解,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学生心灵上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刚刚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对未来对前途一片茫然,新的人生目标还没有确定下来的时候,高等数学老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还要身体力行的引导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生活的过渡。
2020-07-10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以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可以将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为声音、图像和动画,方便学生理解,这样既增加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让数学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和谐、轻松,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020-07-10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应用数学
期刊人气:1484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001-9847
国内刊号:42-1184/O1
邮发代号:38-61
创刊时间:1988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553
影响因子:0.322
影响因子:0.35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