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夯实学生的计算基础,本文结合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分析学生计算时的错误思维着手,寻找突破点,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养成较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教学中,我对检测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班级学生间的计算水平参差不齐,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不高。主要存在以下各种情况:10道口算一分半钟仍有6至7道做不完,而且在对计算情况的分析中还发现,学生在计算多位数加减法时错误率很高;一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不能熟练、灵活地应用;一部分学生对于100以内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掌握得不扎实。
一、指导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一)查找原因
在对数学课堂练习和作业情况的分析中,我们发现班上的学生在做计算题时,经常出现以下现象:漏数、抄错数(漏写小数点)以及将运算符号看错或写错、我们知道如果一味地强调改正是没有任何效果的。究竟该怎么办呢?
我仔细地向学生询问,让他自己做题的过程回忆述说。他们告诉我,自己拿来一道题就做,根本没有认真分析,深入思考这道题的运算方法和顺序,只凭主观臆想来计算,从而导致计算错误百出。归根到底,出现上面现象的最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一道题目一但得出一个结果,就认为完成了学习任务,很少有学生能主动检查验算本上的计算过程,更不会再算一遍。
(二)指导方法
针对这些情况,结合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先在班上亲自示范如何进行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紧接着,我们就出一道题让他们按照这样的四部曲进行操作,并让同桌俩互相点评各自方法的使用情况。然后,我们组织学生组内自主出题,每位学生均用四部曲进行做题,并对彼此间做题的情况进行辨别。一旦学生能灵活运用四部曲,就要坚持指导学生会用、想用。只有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加上评价机制的运用,才能将方法内化为习惯。这也是提升计算能力的最根本、最重要的一步。
二、教给学生不同的检查计算结果的方法
(一)估算检查法
估算教学是检验精算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教学生利用估算的方法进行计算结果的大致检查。如59×6,得数大约是360左右,如果结果远离这个数,就说明结果一定不正确。因为学生平常缺乏运用估算方法计算的意识,不可能马上就养成主动使用估算的方法进行检验。这就可以在计算练习中,指导学生使用估算方法进行计算结果的检查。学生一旦尝到了估算对计算的有效帮助这个甜头,就会自主应用估算来帮助自己。
但是,手续额老师还需要指导学生掌握估算的技能,指导学生思考估算值与准确值的比较,从而建立更为清晰的数感。如:28×9,可以估算成30×10,学生明白了28×9的结果接近300。同时得让学生明白假如多估了要减去。只有充分挖掘估算的内在功能,学生对估算的理解才能更加明了。这种利用估算检查的方法,对试商、乘法练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估算意识。比如,在处理外出需要带多少钱的问题时,需要大估。例如,一张游乐园门票68元,全班37人大约需要带多少钱才行?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多带钱”,从中发现外出时可能遇到的问题,需要额外多带钱,在此时引导学生用大估法比较符合现实情况。而在处理相册放照片的问题时,如“一本相册共15页,每页可以放12张,现在有186张照片是否能放下?”这个问题则需要小估法,这样可以防止位置不够,出现判断错误。像这样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学法指导,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末尾数字检查法
为了使学困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接受,降低难度,我们又把未位数字检查法向学生一一讲解。操作方法就是根据参与计算的几个数的末尾数字进行初步的判断与检查。如1.52x5.7,末尾的数字2和7相乘是14,那么可以断定最未尾的数字一定是4。检查时,如果末尾不是4,就说明计算有误,需要进一步计算。这样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之后,再利用估算方法进一步检查。虽然这些方法很麻烦,但我们会在学生充分体会和掌握后,告诉学生无论做什么事贵在坚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应用,学生的口算和计算水平均有所提高。
三、巧用错题本,明算理,学方法,积累经验
学生从开始接触计算起,就从一个个不同的角度,渗透了简便运算的思想,这样对提升小学生的计算水平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学生对于56×102、76×99、1000-499、500-301、这些类型题目总是不理解为何把102写成100+2、99写成100-1、499写成500-1、301写成300+1、9.99写成10-0.01和9.9写成10-0.1,而学生会把102写成102-2,通过学生思维的再现,我们发现学生对于乘法的意义不理解,102个56相加可以写成100个56加上2个56,这样分析才能明白为何102写成100+2。学生理解了算理,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学习本来就是一个积累经验和方法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在计算学习时有章可循,我们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错题本。对于做错的题目,要在题下面用红色笔写清自己错误的原因。这样,学生自身会有一个自我反思的机会,明向自己错误究竟出在哪儿,才能有的放欠地进行改正。这样在复习时,错题本上的内容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维,减少错误的出现。另外,计算题不能单纯地做计算,那样会很枯燥。我们会把它置于一个生活情境中,通过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体会算理的精髓所在。
正如宋熹《观书有感》中的诗句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坚信,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反思,就一定会进步不止,我们的数学教学研究将会更加精彩!
胡春兰.夯实数学基础——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思考[J].才智,2020(09):190.
分享: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实施已经成为教育界的重要议题.新课标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2024-07-22《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课程,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知识内容体系构建是课程思政开展的重要支点,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课程所承载的思政目标不清晰、思政元素挖掘不够,同时思政内容狭隘化、教学方法生硬化的偏差较为明显。
2023-09-05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探究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探索数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拓展课程的方式为学生引入数学生活化的内容,锻炼提高学生的知识实践运用能力,让学生多元地认识数学学科,进一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2021-09-07由于中职院校的生源学习基础往往较差,再加上中职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为抽象,所以,中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存在畏难心理,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此,笔者对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中职数学教学的改进策略谈几点体会。
2021-07-16对任意给定的矩阵A∈Pm×n,B∈Pm×s(s≤n),探讨了矩阵方程AX=B有列满秩解,同时BY=A有行满秩解的充分必要条件,并且给出了基于矩阵的等价、齐次方程组的同解、向量组的等价及线性空间语言的推广.
2021-01-20人们对整数性质的研究开始很早,对数的性质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和精细,并逐渐形成了数学的一个分支——数论。定义:对于一个整数只有1和本身是它的约数,则该整数称为质数或素数。素数尽管人们耳熟能详,它的出现使一个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如算术基本定理、素数定理、素数等差数列、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孪生质数猜想等,令多少代数学家一生追寻与探索,且一直困惑着,而终身无果。
2020-11-201、媒体教学手段优化小学数学教法的策略研究2、小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为例3、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中职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探讨4、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5、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6、基于建构主义理论《高等数学》在线教与学管理评价模式实践研究7、高考状元无缘清北争议背后:“唯分数论”还是主流
2020-08-18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大多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年轻支教大学生,他们一方面不熟悉本地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教学过程中仅仅使用普通话单一语言进行沟通,而这些接受基础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高,听不懂教师的语言,因此,师生间容易产生沟通障碍,不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学习。
2020-07-10教师以自己渊博的知识、良好的品德、丰富的阅历及独到的知识见解,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学生心灵上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刚刚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对未来对前途一片茫然,新的人生目标还没有确定下来的时候,高等数学老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还要身体力行的引导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生活的过渡。
2020-07-10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以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可以将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为声音、图像和动画,方便学生理解,这样既增加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让数学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和谐、轻松,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020-07-10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科学:数学
期刊人气:3625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674-7216
国内刊号:11-5836/O1
邮发代号:80-200
创刊时间:195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553
影响因子:0.322
影响因子:0.35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