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艺术体操是一项手持轻器械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体育项目,优秀的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展示精湛身体和器械动作技巧的同时,还会把音乐的意境传达给观众,使观众陶醉于意象之中。因此,动作是音乐的外在表现,音乐是动作的内在源泉,本文通过访谈、现场观察和视频分析,对艺术体操运动员动作与音乐的交互作用进行剖析。旨在通过梳理两者的关系,使之紧密结合、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提高艺术体操项目的艺术表现力,对我国艺术体操项目实现追求极致美的目标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交互作用(interaction)是指一个因素各个水平之间反应量的差异随其他因素的不同水平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它的存在说明同时研究的若干因素的效应非独立。交互作用的效应可度量一个因素不同水平的效应变化依赖于另一个或几个因素的水平的程度。
艺术体操作为一项集音乐、肢体动作和器械动作为一身的体育项目,它既是高难技巧的竞技项目,也是舞蹈、音乐、图形相结合的艺术作品。音乐的选择和表现形式的优劣也将直接影响评判的结果。因此,动作和音乐虽是各自独立的表现形式,一个有声无形,一个有形无声,分析动作与音乐的交互作用,在艺术体操项目中更好地使声和形结合,将单一的一种感官感知、相互交融合二为一,是我国艺术体操项目提高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重要途径。
1、艺术体操动作的价值
艺术体操项目特征要求运动员具备超强的柔韧、力量、耐力、速度、协调性、本体感觉等身体素质,精准到位、高质量的完成成套中跳步、转体、平衡等身体难度、器械难度、动力性旋转动作、肢体动作、舞步、以实现竞技水平的展现和内心情感的传达。在竞技性越来越高的当今赛场中,身体动作和器械动作是竞技艺术体操的核心组成部分,动作的难度价值、动作的多样性和动作的完成质量是评价成套竞技水平的重要指标。艺术体操身体动作主要包含了跳步、旋转、平衡类身体难度和舞步组合的连接、装饰性动作。器械动作主要包含了基本器械技术组、非基本器械技术组和结合旋转的动力性动作等。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能、技术、心理水平完成相应的动作,以展现自身的竞技能力,在强调“难、新、稳”的同时也始终追求“美”的极致。
2、艺术体操音乐的价值
体育音乐是指体育或与它相关领域的、能反映体育文化、抒发对体育情感的各种各样的音乐现象的总称,是体育学与音乐学的相互交融与深化[1]。在竞技体育或群众体育特定的训练或比赛这个过程中,体育音乐作为其中的一个表现手段,音乐在此时不再是独立的表现主体,它通过另外一种情绪或一种风格表现出来,并与动作进行力度、速度和情绪上的配合,这样,不仅增强了动作的艺术性,还增强了运动场上的艺术性与观赏性。同时它还可以被看成是增强活动氛围的载体,用来产生能引起人体反应的效果来增强运动员的表现。
艺术体操是与音乐联系最为密切的体育项目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80年代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发展起来的身体节奏,他将身体练习与音乐节奏感情相结合,把身体训练作为理解音乐的一种手段,将该体系分为:节奏动作的练习;训练听觉的动作练习;音乐伴奏下的即兴动作练习三类,后经过德国生理学家德梅奈、匈牙利舞蹈大师拉班、德国体操家博德等主张“以身体的自然动作为基础,通过音乐伴奏下有节奏的活动来发展现优美的动作和体态”,为艺术体操项目的形成奠定了基石。在当今规则中明确规定“没有音乐伴奏的成套动作将不予以评分”。
3、动作与音乐的交互作用
3.1 动作与音乐相互联系
由2013版艺术体操国际规则和2017版艺术体操国际规则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规则中艺术性的扣分对艺术体操比赛中成套使用音乐的界定、编排导向以及运动员与音乐之间的交融给了明确的阐述(见表1)。规则在鼓励运动员完美完成高难动作的同时,强调成套动作逻辑流畅、“故事”发展脉络清晰、音乐动作关系和谐,运动员需通过肢体语言创造一个灵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并贯穿成套动作始终[2]。
表1 2013版和2017版规则艺术编排中体现的动作与音乐的相互关系
3.2 动作与音乐有机结合
如2013版规则中规定“如果只在一套动作开始和结束时配合音乐,被认为使用‘背景音乐’。[3]”而2017版规则中规定“脱离音乐重音完成的动作或与音乐节拍无关联的动作,每次都要扣分。[4]”由此可见,清晰明确的扣分来强调艺术错误量化的标准。音乐对于整个成套并不仅仅是背景装饰作用,而应是与动作有机结合的关系(见表2)。
表2 2013版和2017版规则音乐与动作要求中体现的动作与音乐的关系
3.3 动作与音乐相互塑造
一套动作中音乐的会影响竞技动作和表演的编排方式,它使编排目的性的更加清晰、准确诠释着整套作品的风格基调和美学理念,只有当音乐与动作完美地融为一体时,才能充分体现作品所要表达的艺术境界,它不但能帮助运动员的展现个性特征,还可以显示出器械的特点。音乐的律动蕴含着许多情感的变化,这预示着动作变化的无限可能。
3.4 动作与音乐动态协作
艺术体操的不同动作,将由不同的音调、力度、旋律、音速予以表现,动态协作,协调配合。选择伴奏音乐的时候,根据艺术体操的动作特点,一般选用4/4,3/4或2/4拍的音乐。如走步、跑步、柔软跑,根据动作幅度的不同,配以不同的力度和音速的进行曲。幅度小、干脆用力的动作,音乐多用2/4拍,同时配以轻快、富有跳跃感的音乐。如踏跳步练习,幅度较大,伸展柔和的抒情连贯的动作,可配以3/4或4/4拍的音乐,突出抒情、圆润、连贯、流畅的特点。腾空、大跳、大抛等动作,多配以活泼、快速、力度对比强的音乐。[5]
3.5 动作与音乐相互制约
在成套动作与音乐的编排中,动作与音乐相互制约。艺术体操是一种人体运动的艺术,是一项美的运动。从音乐角度讲,旋律的选择也应强调“美”,要优美动听,富于表现,节奏对比变化要强烈,特别是音乐中的慢板部分,旋律更应幽雅和抒情,令人难以忘却。融动作于音乐中,使动作成为乐曲的活的曲词。[6]动作的编排限制了音乐的选择,相反,音乐的选择同样决定了动作的编排。
4、我国艺术体操动作与音乐交互发展的条件
4.1 体能储备是基础
作为一项无氧和有氧能力相结合的难美类运动项目,不但要求运动员有修长的身体形态,同时还具备良好的体能素质。尤其是本周期国际规则的修改,对于难度的分值不封顶,增加了对动作难度、密度、速度、器械运用技术的要求,如果运动员自身没有强大的速度、力量、柔韧、耐力、本体感觉、协调等运动素质作为保障,就无法按照音乐的律动变化使技术的完美展现,且容易出现动作代偿。通过视频分析发现,我国运动员在成套后半套的动作密度、身体表现力和动作节奏感明显下降,由此可以看出体能储备不足,就将无法维持动作速度、控制身体的姿态和器械的运用。
4.2 动作熟练性是核心
动作技术的熟练程度是提高艺术体操项目表现力和音乐默契性的重要途径,因为艺术体操的身体难度、器械难度及动力性旋转动作具有极强的动作连贯性和复杂性,动作之间联系密切,规则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运动员既要保证难度的价值和有效性,又要保证动作连贯性和流畅性。技术动作的局限会使运动员对身体及器械的运用无法与音乐的力度、节奏和动力性变化高度一致。技术动作训练意图在于使运动员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动作技术,以此形成动作难度动作感知,在配合音乐练习中最终形成动作节奏和韵律,增强技术动作整体水平,并提高运动员的艺术美感及竞技水平。因此需要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练习,达到动作与动作、动作与器械的连贯配合,最终实现具备熟练的技术形成动力定型,使整个成套的既有娴熟的动作技术作为核心,又有丰富的情感抒发作为催化剂各个环节有机配合,相互协调,由此引起共鸣,展现出更高的竞技表现。
4.3 教练员引导是关键
艺术体操音乐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练的引导和训练的方法,他们对音乐元素的理解成为一个首要问题。通过与国家队和各省市队的教练员及运动员交流后发现,88%的教练采用以下方式来进行音乐的选择,选择音源或音乐片段按照规则的要求用相关计算机软件被编辑成75~90 min的个人曲目或135~150 min的集体曲目,并且在声音质量方面没有太多的编辑。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不同音乐的主题或词组会尝试剪辑在一首曲子中只要音乐听起来顺畅、合乎逻辑。也有部分教练员会基于运动员的性格选择音乐,例如,古典音乐将用于性格严肃或成熟的运动员,迪斯科流行乐用于性格外向、表现力强的运动员。91.5%的教练员会根据音乐速度变化、重音强弱和音色高低创编动作,但并没有过多地对音乐背景、故事、层次、情绪等内涵与动作的编排意图和思路进行解读,引导运动员彰显成套风格,由此就导致动作和音乐相对独立,不能高度的结合和交融,使成套不能成为高度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
4.4 运动员素养是保障
内在情感体验是外在表现的原动力。由视频分析可看出年龄较长、音乐修养较高的运动员在情感情绪、器械配合、舞步跳跃的质量即艺术表现力要更丰富于年龄较小的运动员,其传达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更为丰富和深刻。运动员内在情感体验的程度取决于她的气质、个性、文化修养、生活经验等。成套中,运动员的内在情感体验是主要是由音乐而引发,在音乐的感知过程中,渗透着生活背景、阅历知识经历的影响,较好的文化修养可以加强音乐的感受力,扩大音乐的感受范围。
4.4.1 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指人对事物或某一种现象形成的情绪态度,它来源于生活,书本、戏剧、画展、音乐会、舞剧、影视作品等各种艺术形式中感受到情感的体验,通过艺术、文学、宗教、历史、哲学等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淀,潜移默化的植入运动员的思想中。而运动员是否能敏感地捕捉转瞬即逝的音乐信息,更深入的体会音乐的情感,把音乐的内涵和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再用自己丰富的肢体动作使这种情绪充分的展现出来,使艺术形式更加的生动和鲜活,而不仅仅停留在现在形式上的卡拍。
4.4.2 理性认识
目前,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普遍缺乏对音乐的知识,从而制约了理解音乐具体内容的感受和意识,这也直接导致了在对动作和音乐艺术的表现方面的生涩。运动员应通过专门性的学习掌握乐理的基础知识,如节奏、力度、音色、音区、曲式、流派、情绪等,从而熟悉音乐的表现手段,梳理音乐内在所包含的思想,使教练员对成套的构思、动作分布、器械转换以及运动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奠定良好的基础,将音乐与自身技术动作最大限度的融合,使观众产生共鸣。
4.5 动作内涵和情绪表达是目标
从我国个人运动员成套编排和教练员的要求来看,更注重于难度动作,结合旋转动力性动作的惊险性,以及完成的成功率,但是在技术连接和表现中都存在着僵、仅的现象,缺少从肢体上的开发,对结合音乐贯穿于动作连接,体现主题、层次、逻辑、美感的过渡性动作无暇顾及、编排不足。运动员对于情感的表达多停留在面部表情、肢体造型上,对动作韵味和艺术形象塑造不足,音乐的动态变化与动作动力性和器械在不同空间使用的变化无法高度契合,动作速度、风格或者强度的变化没有根据音量、节奏或风格的变化而改变,因此造成艺术表达略显苍白,缺乏深度的表现力,其动作不能体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和欣赏性。
5、结语
艺术体操动作与音乐是相互联系、平列并重、相互塑造、动态协作、相互制约的。在艺术体操成套中音乐是动作的内在源泉,动作是音乐的外在表现,只有将内在情感和外在技术交互发展,使技术表现和艺术表现高度统一,才能达到追求极致的艺术境界。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体能、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学识,才能塑造出有内在体验和外在动作体现的竞技艺术形象。教练员应选取与运动员个性特征及文化素养相吻合,遵循音乐节奏、力度、曲式等为基础,对动作编排、路线移动、动力性和空间变化相互交融,力争动作与节拍的完美匹配形成多维的交互,营造出“视听互补”完美体验。
参考文献:
[1]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艺术系教材编写组.音乐知识与体育音乐[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79.
[2]徐丽萨,黄俊亚.艺术体操运动员竞技表现能力新论———基于2017-2020奥运周期规则导向[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6(1):121-128.
[5]郭允霞.艺术体操与音乐如何融合[J].成功(教育版),2008(8):52.
[6]王光,郭霞.浅析音乐与艺术体操成套动作选编的关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6):41-42.
[7]高举英.论花样游泳自选项目音乐的选择[J].四川体育科学,2012,10(5):66-67.
[8]周娜,李建英.体育音乐的审美特征及传播途径[J].体育与科学,2012,33(2):33-36.
[9]邓雪峰,高升.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艺术美感的培养途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3(4):27-30.
[10]汪敏,杜菊.新规则视角下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艺术性编排导向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5):94-99.
[11]冯百跃.从古典芭蕾舞审美观中诠释艺术体操运动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7,27(6):82-87.
[12]陆曦.对艺术类竞技体育项目音乐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韩青,杜唯,江涛.艺术体操项目动作与音乐交互作用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0,38(02):80-84.
基金:北京师范大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编号:S19111).
分享:
目前我国竞技健美操音乐选择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健美操音乐风格与动作创编不符;音乐的选择与动作创编先后顺序混乱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对竞技健美操常用的音乐风格、竞技健美操音乐素材的来源、竞技健美操音乐与动作编排顺序、FIG竞赛规则对竞技健美操音乐的要求、竞技健美操音乐的结构特点五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应对方案。
2021-12-31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等对我国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现状展开研究,研究表明:我国高校健美操教学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多媒体技术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才刚起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多媒体技术走进体育课堂,已成为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深化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历史必然。本文阐述了高校健美操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并对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
2021-11-25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提高全民健身素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当前民众喜欢的运动项目,特别是鼓励开发不同地域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并扶持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1]。藏族健身操具有良好的锻炼效果,具有观赏性,参与群众不受年龄性别限制,也不需要拥有多强的舞蹈功底。
2021-11-25学校中的管理者作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决策者,对体育教育是否重视直接影响到教育发展。但是在研究中发现,部分管理者在教育中为了完成教育指标,将提升学生成绩作为教育发展重点,主要以文化教育为主,并未认识到开展体育教育的意义所在,使得所开展的体育教育难以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最终影响到健美操运动的效果[1]。
2021-11-06蹦床是一项运动员利用蹦床反弹到空中并做出高难度技术的竞技运动,属于体操运动的一种,蹦床动作在空中的优美性有“空中芭蕾”之称。蹦床以前只是体操和跳水等运动的辅助练习,在我国并没有得到重视,作为一个体育项目,蹦床极具观赏性、娱乐性以及健身性。湖南省现如今的蹦床水平在动作难度、稳定、连贯方面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已居全国前列。
2021-10-19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国外小学基本体操的发展现状要远超出我国小学目前的发展水平,无论是在师资力量,场地设施,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都有较大的差距,另外发现,目前我国体操的训练方法较多,但通过蹦床对体操技巧进行训练的研究较少,在此,通过蹦床去探索其对小学基本体操技巧训练的应用价值。
2021-08-0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中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互联网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点。创新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造“金课”,如何用好用活优质数字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是一线教师要面临的难点。
2021-01-20啦啦操(cheerleading)是在音乐衬托下,通过运动员完成高超的技巧动作并结合各种舞蹈动作,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并追求最高团队荣誉感的一项体育运动。结合中国的实际境况,啦啦操走进校园大课间,融入全民健身,为其他体育项目助威表演等。因此,探究啦啦操在高校发展的意义,提出发展策略,既符合当前需要也具有现实价值。
2020-12-03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与学习方式。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健美操课程的线下教学阻断,成为了“全”线上教学,在此过程中虽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但是加速了课程教育信息化改革与发展。
2020-12-03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论述中提到: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7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具体要求,明确教育方向和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2020-11-12人气:5166
人气:4407
人气:4007
人气:3808
人气:307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体育科学
期刊人气:1826
主管单位:国家体育总局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体育
国际刊号:1000-677X
国内刊号:11-1295/G8
邮发代号:2-436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9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