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整体质量的要求普遍提高,于是有大量的社会教育机构都开始踊跃出来,但是同样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启蒙教育就是幼儿阶段的教育,这对于人的一生都有着尤为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谨慎对待。启蒙阶段的音乐教育要以综合培养为主,也要同时注重培养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幼儿掌握更扎实的音乐技能,这对幼儿全面的发展非常重要。
1633
0
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时期就是在幼儿阶段,幼儿时期形成的各种能力以及各种性格品质对以后的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影响。所以,一个人接受正规教育的起始阶段就是从幼儿教育开始的,也逐渐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教师不仅要在幼儿阶段对幼儿进行基本的知识训练,也要有意识的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更好的增加幼儿在未来社会中的适应能力。
1031
目前我国幼儿园社会课程的开发与组织还不够科学与完善,文章依托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及活动的设置与开展现状,分析了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策略,并提出了如何积极开发社会课程以及提供社会教育资源,协调了各方为幼儿提供社会活动的良好环境,致力于为促进社会教育形成人性化、科学化以及现代化的路径。
2372
在我国传统家庭中,家长是一个家庭的中心,父亲是一家之主。然而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父母的经济压力不断增大,“只生一个孩子”已成为普遍状态,这就使得“独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全家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从父母闲暇时间的利用上看。一般来讲,家中孩子越多,父母花在家务劳动上的时间就越多。
1324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相应的责任,保障了孩子健康成长。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父亲却逐渐“淡出”家庭教育,父教缺失屡见不鲜。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说:“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因此,家庭教育亟须父亲角色的回归,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551
一直以来,博物馆作为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其主要承担传承历史、启迪未来的重要功能。教育活动是博物馆现阶段的重要活动之一。博物馆凭借其独有的魅力和资源,成为新时期下的重要教育基地。文章在分析博物馆教育活动重要价值的基础上,针对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今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实施提供一些建议。
1114
华文教育对华语二语教学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输送华语师资、共享华语社区、提供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借鉴。华语二语教学对华文教育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借助政府对华语二语教学的重视提升华裔师资整体素质、通过学习者数量的增加提升华语社会影响力、通过教师间交流提升华族教师专业水平。
1045
对2000年以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主要是整体状况、学校、教材、课程、师资与学习动机六个主题。新世纪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总体呈现以下五个特点:华文教育的推广和国家建设之间的博弈;各层次华文学校皆在夹缝中生存;华文教材和课程体系不完善且水平参差不齐;华文师资紧缺且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华文学习动机体现了深层次的语言意识形态。
2074
新时代对西藏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优化西藏教育、促进民族团结的关键部署,因此教育人员需要以政治和宏观角度落实相关教育部署,树立学生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理念,使其成为高素质西藏建设者,实现边疆长治久安,在其心中树立团结意识,为促进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1220
家庭教育主要研究如何在家庭环境中培养人才,并总结内容、方法方面的若干规律。家长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正确引导儿童;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培养儿童自我认知能力。家长要在不断学习中总结儿童教育经验,培养儿童良好的品质、品格,使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62
近年来,广州璟云智能康复科技有限公司依托钱璟康复20年深耕特殊教育领域“医教结合”的经验和自有技术与资源的积累,积极构建“互联网+特殊教育+精准康复”的有效模式,停课不停学期间,将自主研发的“璟云”精准康复服务平台免费对全国特教用户开放,累计为1400多家特殊教育机构提供实时在线的信息化管理、教学指导、远程教育等服务,特需家庭用户流量高达20000+人次,日活跃用户约1000+人次,为特殊时期特教学校师生“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提供了有力抓手和良好平台。
1065
每一个人的成长生活都离不开家庭,对于特殊儿童而言更是如此。目前,我国特殊儿童数量庞大。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9年发布的《平等、参与、共享:新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70年》白皮书中指出,我国现有残疾人大约8500万[1]。由于特殊儿童成长发育的特殊性,其所在家庭承担着较重的照顾责任与各方面压力,因此社会支持对于特殊儿童家庭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社会支持对缓解家庭照顾者的压力,改善其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780
1、“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留守孩子家庭教育问题探究与解决对策2、互联网带给农村家庭教育的困惑3、正面管教视域下和谐家庭构建路径研究——基于亲子关系的角度4、家长“有讲究” 孩子“无烦忧”——幼小衔接教育家长当何为5、多子女家庭教育获得中的“长女效应”及其演进6、新时代家风培育和文明家庭建设的意义及途径7、如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12372
1、体验式学习方式在壮汉双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2、新疆语文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研究3、多元文化视角下彝语数学教师专业知能发展的调查与实践研究——以凉山州“一类模式”民族高中数学教师为例4、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内涵与实现路径5、如何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提高藏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6、新时期提升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水平的新路径
3326
在"双减"政策背景的影响下,家校共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家校双方观念亟须转变,破除唯分数论;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合作信念;加强学习,切实提高各自教育水平。尽管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家校共育的实践对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仍遇到了亟待解决的难题,诸如家校合作共育意识淡薄,家校双方权责边界不明,家校合作内容、形式狭隘等。
2112
影响因子:0.832
影响因子:1.893
影响因子:1.457
影响因子:0.669
影响因子:2.100
影响因子:0.964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