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在经济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就贵州省的民俗文化展开研究,明确了民俗文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是我国欠发达地区之一。尽管石阡县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武陵山南支脉贯穿全县地势倾斜,但其文化资源却很丰富。有建筑风格特别的尧上民族文化村、有自然风光佛顶山、有重点保护单位府文庙等等,这些都为石阡县民俗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连接提供了可能性。
1、石阡县民俗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现状
1.1 政府缺少规划
文化产业对于石阡县来讲是后起的产业结构,所以在整体发展规划上,对于文化产业的规划是不健全、不全面的。无论是宏观政策还是微观层面都缺少规划,这也阻碍了民俗文化的发展。
1.2 缺少民俗文化产业集群
石阡县地形多以山地为主,陡峭的地形阻碍了各个地区的联系,所以文化产业集群很难建立。有的地方有文化资源要素,但是缺少市场,有的地方有资金来源但是缺少人才,加上地势复杂导致的交通阻塞,所以民俗文化的发展成为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短板。
1.3 互联网技术利用不到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地区都乘着互联网的快车,将一些偏远的地区变成了人人向往的“网红打卡地”,这种营销方式确实为它们带去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石阡县的发展方式比较传统,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大力宣传地方特色,石阡县不具备全国知名度,其他省份的群众对石阡县的了解知之甚少,所以不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是石阡县发展的弊端。
1.4 文化体制机制落后
文化机制是发展民俗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理清民俗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石阡县的文化体制机制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必然要阻碍文化的发展。
2、石阡县民俗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策略
2.1 政府规划,引导产业发展
要将民俗文化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首先,石阡县委县政府应该基于石阡县的自身发展情况在宏观层面上制定发展规划,并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出台细化的方针政策。要将民俗文化与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比如对于石阡县的自然风景“佛顶山”来讲,应该将其特色风景宣传出去,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水青树、香果树、伯乐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灵猫、穿山甲等等,这些都是“佛顶山”的特色之处,在大力宣传的同时,要做好保护措施。在这一带的群众,他们依山傍水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所以可以将自然资源与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同时不要忘记:人类对于大自然的干预,如果过度就会导致生态失衡,对于国家以及世界都是一种损失,所以政府要考虑全面,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做好保护措施。
2.2 构建民俗文化产业集群
由于地势的阻碍使得石阡县各个地区联系不那么密切,但是构建文化产业集群对各个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个地区都有自身的优势,比如资源优势、地理位置优势、市场优势,要将这些聚集起来,有效利用。比如石阡县的乡村旅游发展,要把它们构建成专业化的乡村旅游产业,服务体系要健全,从而推动产业的发展与升级。
2.3 利用互联网,大力宣传石阡县
政策要面对时代变化而变动,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制定出能够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比如,石阡县积极参加贵州省的博览会: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博览会、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等等,通过这些博览会将石阡县的民俗文化推广出去,加大广大群众对石阡县的了解;也可以开通短视频APP账号,将石阡县的毛龙、茶灯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传播出去,也可以将石阡县的各种美食:神仙豆腐、红心李等推广出去,寻找更多的销售渠道。总之,就是利用互联网现代技术,为石阡县做宣传,把石阡县推广出去。
2.4 民俗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
将民俗文化产业纳入石阡县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中去,提高民俗文化产业的地位。有了政府的帮扶,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是有了一个发展后盾,有了一个保障。创新性的文化机制,可以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适合的政策、符合时代主题的发展策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形成与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状态相适应的文化体制,为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2.5 加强民俗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
石阡县的民俗文化具有特色性,所以对于人员的培养要根据石阡县的实际文化情况来看,因此专业的人才培养是推动民俗文化发展的关键。
3、小结
民俗文化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既能促进民俗文化的复兴,也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政府的领导构建文化产业群、利用互联网技术等,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保护中开发石阡县的民俗资源。
参考文献:
[1]黄立群.浅论贵州民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5):63—64.
[2]蒙光英.浅析贵阳花溪区孟关沙坡猴鼓舞创意产业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吴芳梅.贵州省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探析一一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013(05):119—120+132.
[4]李群.少数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升级发展研究——以永顺县灵溪镇双凤村为例[D].吉首大学,2017.
[5]罗建华.民俗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根与魂[C].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广东省文化馆,2014.
[6]赖业伟.民俗文化的现代化效应——樟木头麒麟艺术与经济发展[C].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2014.
[7]党红星.民俗旅游与民俗文化网络传播[C].山东省民俗学会.2012.
[8]杨路塔.西线旅游与民俗一一黄果树市(或旅游特区)建构与布依族传统文化开发的思考[C].贵州省布依学会,1995.
[9]蒋志.李白与民俗文化[C].新疆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学院,中国李白研究会,2005.
李隆基,冉鑫,练紫君,等.浅谈民俗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J].广东蚕业,2019,53(6):56,58.DOI:10.3969/j.issn.2095-1205.2019.06.32.
分享:
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红色文化是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优秀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无产阶级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根基。
2024-08-06稻,作为一种养活了世界上半数以上人口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已有上万年的栽培历史。在其生产和发展中所形成的稻作文化,凝聚着先民们的智慧、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承载着人们满满的乡愁回忆。近些年,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稻作文化对于乡村旅游的价值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2024-05-18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高附加值和强渗透力等特点,近年来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之一,而区域物流作为连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的桥梁,通过显著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环境作为底层动力,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经济进步贡献力量。
2022-03-10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新兴产业,其内容不仅兼容了传统产业,同时又与传统产业具有显著区别。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其知识产权的价值内涵和属性除了具有一般产业知识产权的共性,还具有其特殊之处,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版权问题。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立法视角下对其版权保护问题进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2022-03-07近年来,伴随着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文创产品悄然兴起。又因其投资回报率、稳健性等特点,逐渐成为消费新热点。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设计感强的产品开发,并对文创产品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伴随着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传统工艺文化衍生品焕发出新的特点,产生了多种形态,它能够赋予文创更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精神能量,打造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创产品。
2022-03-05深圳市很早就开始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开始就确定了文化立市的战略发展目标,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尤其是文创产品所带来的经济价值与审美价值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利用,更是构建现代文化体系,创新文化生产机制,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的重要基础。
2022-03-02影视文化产品是当今影响最大、传播很快、样式校多的文化产品类型,如何最大限度开发影视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并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自信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的文化洪流之中,是值得教育界、创作界、理论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影视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开发与实现路径进行了研究。
2021-12-25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风景秀丽的云南省中部地区,地处云南省地理中心,北临四川省攀枝花市,是连接川滇地区的桥梁,也是内地与东南亚、南亚的通道,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川滇通道”的称号。文章以楚雄彝绣在现代的发展为主题,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了解楚雄彝绣的发展概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与思路。
2021-12-20湖州丝绸作为文化名片,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至今不衰,虽质量较为上乘,但产业规划导向不够全面,地位和形象有待提升。鉴于我国丝绸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拐点,湖州丝绸文化产业也面临严峻的转型期。文章分析了如何利用高校文创设计的介入,深入发掘湖州地方丝绸文化,研究高校文创设计服务湖州丝绸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凸显湖州城市文化名片,助推区域创意经济发展。
2021-12-17近年来,自贡市不断加强彩灯文化产业创新,打造彩灯文化产业链,加强彩灯文化国际输出,提升自贡彩灯的国际地位。但自贡彩灯文化产业化尚面临缺乏创新活力、产业链不够健全、相关文化研究不充分、行业标准不规范等问题。为促进自贡市彩灯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应实施创新驱动,提高自贡彩灯的核心竞争力;优化彩灯产业链,实现彩灯产业规模经济等措施。
2021-11-25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期刊人气:1982
主管单位:贵州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凯里学院
出版地方:贵州
专业分类:文化
国际刊号:1674-621X
国内刊号:52-1150/C
邮发代号:66-165
创刊时间:200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33
影响因子:0.176
影响因子:0.27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