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学校体育工作的最主要内容就是大课间体育活动,同意也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之一。因为学校特点、学生特点以及学校规模的不同,所以大课间的体育活动也应该相对丰富多彩。下文对不同的学校开展大课间状况利用文献资料法进行了整理,结合我校的体育活动密集跑展开分析,提倡管理以及组织课间体育活动的注意要点。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通过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使学生增强体质,放松身心,减轻学习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良好的健身教育功能,但是大课间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的高效组织与管理。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相关研究综述
在查阅大量有关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文献资料后,本文引用部分文献,重在梳理目前不同地区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共性问题。《对江苏省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初步探析》一文表明,目前江苏省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开展总体情况较为良好,各校组织活动存在较大差异;体育活动的实施时间较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带有盲目性;没有发挥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其他功能和教育价值;组织比较松散、单一,管理不够科学。《周口市农村初级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的研究》指出,地方教育部门、学校领导不重视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受场地、器材设施、体育师资的限制,活动内容项目单一缺乏新意,在活动组织开展方面缺乏组织管理,组织监督和考评奖励不完善也会导致活动效果不理想。
二、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大洼高中地处美丽的鹤乡辽河之滨,是辽宁省首批“重点高中”“辽宁省特色实验高中”,设有综合性大型体育馆一座,400米塑胶跑道、标准足球人工操场两处。学校从学生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为保障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和上课学习时间,充分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和现有的体育设施设备,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周密的组织与管理。
1. 领导重视、分工协作、组织有序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种大规模的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大课间开展情况,在校领导的组织下,多个部门协调合作,分工明确,保证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比如为保证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教学系统管理部门要求任课教师下课不准拖堂,以免影响学生在操场集合;为提高体育活动的质量,有政教系统老师、体育部等老师负责组织学生操场集合、考核评比大课间活动质量等;为避免学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时出现突发事件,要求班主任老师全程监管班级;遇到霜雪天气,学校协调后勤部门清理霜雪,以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正常进行等,因此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是比较周密的。
2. 分批次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
由于现有的活动场地有限,所有同学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大课间体育活动,因此集体分批次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高一高二学生安排在第二节课间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高三同学在第三节课间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在第二节大课间体育活动时60余个班级同时在一个操场的跑道上进行,内外侧各30余个班级等距分布在操场一周。每个班级每排8人占用最内侧或最外侧3-4个跑道(密集跑三个跑道,直臂走三个半跑道)。通过分批次的方法,解决了人多场地少的问题。
3. 组织集体参与大课间活动,充分利用活动场地空间
在特定的活动场地60多个班级3000多名学生同时进行体育活动,如果缺乏严密的组织与管理,部分同学可能只是在操场闲聊或散步,部分学生可能快速跑动,势必导致体育活动低效,甚至发生碰撞、踩踏等运动损伤事故,因此大课间采用班集体为单位的密集跑与直臂走的运动形式。在大课间跑动过程中,每个班级尽量缩短前后排学生之间的距离,后排同学前胸要贴到前排同学后背,步调一致,集体如一。这种组织方式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集体力量的约束也提高了每个同学的运动效率。
4. 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性
密集跑因集体性较强且组织形式本身带有特定的趣味性与比赛性质而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密集跑直臂走基本上能使绝大多数学生体育锻炼有效果,但对个别体质较差的学生来说,相同的运动速度、运动时间对这类学生来说可能速度过快,运动时间过长,因此对这一类学生应另作安排,可采取同样的组织方式,控制跑操速度,或控制跑操时间,逐步提高运动强度,也可以安排运动量较小的体育活动内容,比如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太极操等动作相对缓慢、运动强度较小的内容,以此达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的。
5. 发挥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教育功能
密集跑要求所有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同学之间团结一致相互协调,否则在跑的过程中容易摔倒,因此,密集跑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的持久性,也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
综上,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组织与管理大课间应考虑地区、学校、学生差异,根据不同地区、学校、学生、师资等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系统管理,各部门之间应该分工协作,保证大课间的顺利开展;组织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挖掘大课间体育活动健身功能之外的教育价值,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等素质教育;提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大课间体育活动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差别化教育。
参考文献:
[1]都东,李强,朱乔.对江苏省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初步探析[J].体育科技,2010(4).
[2]彭丽媛.周口市农村初级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4.
王冬.浅谈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1):191.
分享:
2019年12月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公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与社会运行受到巨大挑战。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依然会有零星散发病例与局部爆发的现象存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在疫情防控初期为了切断新冠肺炎的传播链,居民间必须相互隔离,社区是防控疫情的重要主战场。
2021-09-03青少年体育竞赛是竞技体育事业与校园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应然之举。加强青少年体育竞赛治理,推动教体融合进程,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提升,让青少年在更专业系统的竞赛体系里共享体育的乐趣,使其在参与体育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在全民健身已成为社会共有的价值观念的当下,青少年体育竞赛治理的社会价值更加得以凸显。
2021-09-03东盟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区域,与我国互为相邻、隔海相望。据越南现代学者敏泰的推测,在唐朝时期,狮子舞就开始在越南传播[1]。舞狮在东南亚古代传播的痕迹随岁月磨砺逐渐消逝,而文献资料为记忆的归复提供了重要的支撑。随着文献资料应用的不断扩大,东盟当代华人的舞狮传播有了较为详尽的记述,记录了舞狮伴随华人在东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境遇及演迁。
2021-05-17中国体育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现阶段没有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称的体育产业体系,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通过对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和路径进行梳理,借鉴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经验,结合国内发展实际,运用非均衡发展理论在体育产业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中引入先导产业概念。
2021-05-17当前,各种类型的手机APP可以说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娱乐型APP、运动类APP、新闻传播型APP等等,其中,不同的APP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针对的人群受众也各不相同。随着人们对于健康认知的提升,目前,运动类APP的火热程度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当中。运动类APP在大学生的体育课程锻炼中、业余锻炼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2021-01-21来自许多观测性研究的证据显示,缺乏体力活动会增加许多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风等,高水平的体力活动(60~75min/d,中等强度)似乎消除了静坐少动行为(SB)相关的死亡风险增加。我国学者认为,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根源是体力活动不足或者高水平的SB,而并非仅仅缺少体育活动。
2021-01-20青少年体质健康关乎民族兴旺。通过梳理近30年的数据发现,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存在严重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解决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刻不容缓。人们在审视学校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发现,仅靠学校体育推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有限,这势必会影响学校体育最终目标的实现。
2021-01-20为响应国家颁布《全民健身指南》的重要部署,一个“动起来”的西藏如一双有力的手,推动拉萨市成为“全民健身”背景下的一分子。“动起来”顾名思义,主在一个“动”字。“动”其一,指让身体动起来,让拉萨市民在《全民健身指南》的引领下积极参与体育健身,保证每天适当的身体活动,提高拉萨市全体人民的综合素质,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强身健体的需求[1,2,3,4]。
2020-11-12我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人文内涵和独特自然环境,在这篇繁衍生息的土地上产生很多特色化的文化体系,这些都是传统文化具有的丰厚底蕴,拥有鲜明的时代以及社会特色。民族文化属于宽泛体系,进行传承以及发展之时需要借助一些抽象以及具体载体,而少数民族具有的传统体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所以,对裕固族的体育文化的传承及发展路径展开探究意义重大。
2020-11-12“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尚习俗的总称,它包括民间的物质文化、口头文学及一切非物质文化遗产[1]。岭南醒狮融信仰、传说、节日等多种民俗文化元素和武术、音乐、舞蹈等要素为一体,拟形传意,是华夏精神的象征,也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之一[2]。
2020-11-12人气:5088
人气:4349
人气:4093
人气:4010
人气:392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体育科技
期刊人气:831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
主办单位: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广西
专业分类:体育
国际刊号:1003-1359
国内刊号:45-1171/G8
邮发代号:25760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9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