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及有效性。方法: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随机将部分接受了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患者筛选到本次临床试验之中,采取抽签的方式对所有患儿进行分组,患儿总数为300例。将患儿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施不同的治疗,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患儿术后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与治疗满意度、手术出血量、手术之后疼痛天数。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进行了小切口手术治疗之后,手术的时间、切口大小、手术出血量、手术之后疼痛天数与VAS评分情况都优于对照组,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的统计学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小儿腹股沟疝采取小切口手术方式,能够减少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手术伤口也比较小,在临床上有推广意义。
在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中,小儿腹股沟疝就是其中的一种,患儿主要表现是腹股沟有弹性圆形的肿块。临床治疗方面,手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但是传统手术存在一定弊端[1,2,3,4]。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及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筛选到本次临床试验之中,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口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实施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年龄10个月~7岁,平均年龄(3.8±1.4)岁;对照组患者年龄1~6岁,平均年龄(3.5±1.6)岁。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相关情况实施分析与讨论,基本资料与结果方面都不具备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切口手术治疗:对患儿实施骶管麻醉后,采取仰卧位,并在腹股沟韧带的重点到耻骨结节外做手术切口,并探索找到疝囊的方向,游离疝囊。
实验组采取小切口治疗:患儿的麻醉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在下腹距中线二指位置进行长度为1~1.5cm左右的手术切口,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输精管与精索动静脉进行保护,在找到疝囊之后,将其游离,直到高位。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儿与家属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到试验中;(2)患儿都确诊为腹股沟斜疝;(3)试验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患儿自身无法积极进行试验的相关检查与配合,也没有办法参与到调研之中;(2)患儿存在先天性疾病。
1.4观察指标
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的时间、切口大小、手术出血量、手术之后疼痛天数与VAS评分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为非常有效、有效、无效:非常有效为患儿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患儿恢复情况好;有效为患儿的情况得到了而一定缓解;无效为治疗后病情完全没有得到缓解。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的概率等于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满意3个概率之和。
1.5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1.0版本的统计分析软件,在对数据开展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中,计数型统计结果采取[n(%)]方式表示,使用χ2进行检验分析;计量型指标通过均数±标准差(x±s)方式开展,使用t来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结果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患儿手术相关指标
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患儿手术相关指标,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结果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患儿手术相关指标(x±s)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n(%)]
2.3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患者对于治疗结果的满意度
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患者对于治疗结果的满意度,实验组患者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结果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患者对于治疗结果的满意度[n(%)]
3、讨论
腹股沟疝属于一种儿科疾病,而且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时候,采取的方式是结扎疝囊,但是传统手术方式复发率高,而且切口比较长,患儿比较痛苦,而采取小切口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儿的预后情况,降低疾病的复发概率[5,6,7,8]。
此次试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在进行小切口手术治疗之后,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手术出血量、手术之后疼痛天数与VAS的评分情况都要优于对照组,而且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实验组也要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也是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的统计学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P<0.05)。
综上所述,对小儿腹股沟疝采取小切口手术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患儿手术之后的各项指标,有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锦荣,陈文有,王燕惠,等.单孔腹腔镜与腹股沟小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5):153~156.
[2]周广阔.横行微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J].我和宝贝,2020,10(1):71~72.
[3]韩卫,宋凌志.分析小儿腹股沟疝应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18):85;87.
[4]宋灏.腹腔镜与内环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24):119~120.
[5]徐晓青,杨广承.单孔腹腔镜下应用小儿活动拉钩与下腹壁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及并发症比较[J].河北医学,2019,25(11):1843~1846.
[6]齐盟,李欣,段宏,等.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短期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13(6):540~543.
[7]王江华,庄利铠,王翔.腹股沟横行小切口与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区隐睾的疗效对比[J].现代医院,2019,19(10):1485~1487.
[8]李晓东,赵国进.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疼痛程度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2):70~71.
聂俊成,万雄,潘俊峰.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及有效性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12):1797-1799.
分享: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关节常见的骨折,非手术治疗易发生肘内翻、骨化性肌炎、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1-2]。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可以尽量减少上述并发症发生风险,也是治疗移位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常用方式[3]。但部分GartlandⅢ、Ⅳ型桡偏型肱骨髁上骨折因骨折近端的尺侧尖峰刺入肌肉内,导致骨折无法顺利复位[4]。
2025-04-23儿童肩部损伤主要有肱骨近端骨折、锁骨骨折,肩关节脱位和肩胛骨骨折较为少见。由于儿童肩部损伤后再塑形能力强,大多数肱骨近端骨折患儿能在愈合后不留任何后遗症。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我科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30例肱骨近端严重移位骨折患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2025-04-21目前许多研究[2-3]已经探讨了影响RM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发现入院时存在严重内环境紊乱、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异常、合并AKI、MODS等是RM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然而,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成人群体,针对儿童RM预后危险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儿童与成人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2025-04-17ACL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可分为无移位、部分移位、完全移位、移位并且粉碎四种,其中无位移患者可进行非手术治疗,其他几种便需要进行手术治疗[3]。ACL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病症治疗较难,常规手术进行治疗一般采用膝关节切开、骨折复位内固定术[4]。
2025-03-26滑膜肉瘤(synovialsarcoma,SS)是一种组织来源不确定的恶性间叶肿瘤,占软组织肿瘤的5%~10%,好发于青少年及成人。病理组织形态具有间叶和上皮双相分化,可分为双相型、梭形细胞型、单相上皮型和差分化型,儿童梭形细胞型SS在组织形态上和免疫表型与儿童其他梭形细胞肿瘤有部分重叠,极易造成误诊。
2025-03-18近年来,随着癫痫诊断和定位技术的进步,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的发展,以及手术与麻醉技术的改善,小儿难治性癫痫的手术适应证范围增宽,安全性和可行性增加。针对儿童难治性癫痫,明确癫痫灶后应尽早手术,以免反复癫痫发作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儿童大脑具有较好的功能可塑性,儿童癫痫外科已不再被视为最后的治疗手段[2-3]。
2025-03-13知信行健康教育是一种基于行为科学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健康教育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将健康知识与个体的信念、态度及行为相结合,通过有效的教育和干预措施,促进个体采取积极健康的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其在较多疾病的治疗中已经取得良好效果,并逐渐得到广泛应用[6-8]。
2025-02-28儿童隐匿性肱骨髁上骨折容易漏诊,现有研究[1-3]认为,X线片上脂肪垫征尤其是后脂肪垫征是其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特异性不高,肱骨外髁、尺桡骨近端等肘关节骨折以及感染、血友病等也可见脂肪垫征阳性。廖世杰等[4]通过儿童尸体解剖发现,泪滴影变形可作为诊断儿童隐匿性肱骨髁上骨折的重要指标。
2025-02-14骨龄(boneage,BA)是评估儿童生长状况的指标之一,其在检测骨骼成熟程度方面极其重要[1]。通常以左侧手部和腕部X射线骨龄检查来评估,原因包括左手不容易受伤、大部分人是右利手等[2]。传统的观点认为,在使用X射线评估整体骨龄时,同一患者手和腕部左右两侧无统计学差异[3-4]。
2025-02-07尺桡骨远段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好发于儿童与青壮年群体,多为摔倒后手部着地导致,可牵拉前臂肌群和骨间膜,导致前臂短缩、旋转、侧方移位等不良情况的出现[1]。对儿童来说,骨骺闭合还不完全,骨生长的速度较快,在骨折损伤后很容易导致肢体出现畸形、肢体不等长等情况,所以需要及时处理[2]。
2025-02-06人气:16683
人气:16012
人气:15578
人气:15302
人气:1484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儿科杂志
期刊人气:6881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578-1310
国内刊号:11-2140/R
邮发代号:2-62
创刊时间:195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035
影响因子:1.188
影响因子:1.636
影响因子:0.607
影响因子:0.71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