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踝臂指数(ABI)、脉搏容积图(PVR)相关参数在评估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LEASO)患者术后血管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行支架置入术治疗的老年LEASO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ABI、PVR检查,记录ABI、双踝PVR参数[脉搏波上行时间占比(UTCC)]。记录患者术后1 w血管功能(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峰值、血流量);统计术后12个月随访期间再狭窄情况并分组。ABI、UTCC根据三分位数各分为3个亚组,比较不同亚组术后血管功能指标;采用一般线性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ABI、UTCC与术后血管功能指标的关系。比较术后狭窄组、非狭窄组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ABI、UTCC对老年LEASO患者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 ABI水平、UTCC水平根据三分位数均分为3个亚组,ABI第1三分位组(T1组)ABI<0.50,第2三分位组(T2组)ABI 0.50~0.79,第3三分位组(T3组)ABI≥0.80;UTCC T1组UTCC<25.60%,UTCC T2组UTCC 25.60%~30.29%,UTCC T3组UTCC≥30.30%;ABI T3组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峰值及血流量最大,T2组次之,T1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TCC T1组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峰值及血流量最大,T2组次之,T3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般线性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老年LEASO患者术后动脉血管功能指标与术前ABI水平呈正相关,与术前UTCC水平呈负相关(P<0.001)。术后12个月,140例患者中37例(26.43%)发生再狭窄;狭窄组术前ABI、术后各项血管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非狭窄组,术前UTCC、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狭窄组(P<0.01)。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前ABI、UTCC单独及联合预测老年LEASO术后再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0,有一定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结论 老年LEASO患者术前ABI、双踝PVR参数与术后血管功能有一定关系,术后血管功能不良可能导致再狭窄风险,因此将术前ABI、双踝PVR参数联合可预测再狭窄风险。
下肢动脉闭塞症(LEASO)是动脉闭塞症主要类型,多发于老年人,患者下肢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症状,严重者甚至发生溃疡、坏疽[1]。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老年LEASO重要手段,可有效开通狭窄或闭塞动脉,改善患者下肢缺血症状[2]。有关本病手术治疗后下肢血管功能评估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近些年,由于无创血压测量技术和设备的进步,示波法四肢血压测定踝臂指数(ABI)与脉搏容积图(PVR)相关参数测量实现了实时同步,可提供患者压力传导动脉的结构与功能等信息,已经相关研究将其应用于动脉狭窄患者的诊断与评估中[3,4]。但关于ABI、PVR相关参数评估老年LEASO术后血管功能方面的研究尚少。此外,LEASO术后再狭窄也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此类患者术后再狭窄可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阻碍血管功能恢复,并增加二次手术风险,而术后血管功能与再狭窄的发生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ABI、PVR相关参数在老年LEASO患者术后血管功能中的评估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齐齐哈尔医院附属第三医院140例老年LEASO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LEASO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5]中的诊断标准,且经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②年龄≥60岁,单侧病变;③符合支架置入术指征,接受支架置入术治疗;④患者就诊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治疗相关资料保存完整,无缺失。排除标准:①合并下肢外伤、截肢、脚趾坏死或重度浮肿等原因无法进行ABI、PVR检查;②截肢或随访期间病死;③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④术后动脉血管狭窄率>30%;⑤入院前长期服用抗凝、抗血小板及细胞毒性药物;⑥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新近脑梗死伴肢体偏瘫、先天性冠状动脉病变。
1.2 ABI及PVR相关参数测定
多普勒外周血管功能检测仪购自北京悦琦公司(型号:VBP-10D)。患者术前取仰卧位,放松四肢5 min,随后安装心电、心音传感器,将血压袖带固定于患者上臂与脚踝处,松紧程度以可置入两指为宜。准备完成后嘱患者平静呼吸,开始测量连续记录四肢脉搏波,待传感器输出波形稳定后测量,测定患者四肢血压数值、下肢两侧ABI(取患侧值)、PVR显示动脉脉搏波形并记录ABI低侧的脉搏波上行时间(UT)、脉搏波上行时间占比(UTCC)。其中ABI=踝收缩压/双臂收缩压高侧;UT是脉搏波波足到达波峰时间;UTCC=UT/心动周期×100%。
1.3基线资料及分组
查阅并记录患者一般基线资料,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基础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下肢完全闭塞、血管病变长度、置入支架总长度。实验室检测资料: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ABI水平、UTCC水平根据三分位数均分为3个亚组,ABI第1三分位组(T1组)ABI<0.50,第2三分位组(T2组)ABI 0.50~0.79,第3三分位组(T3组)ABI≥0.80;UTCC T1组UTCC<25.60%,UTCC T2组UTCC 25.60%~30.29%,UTCC T3组UTCC≥30.00%。
1.4 LEASO术后血管功能评估及术后再狭窄判定[6]
术后血管功能指标:于患者术后1 w使用美国GE Voluson E10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检测患者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峰值及血流量。术后再狭窄判定: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1次,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存在缺血症状,后续CT血管造影术检查患者动脉血管最狭窄横截面直径和正常管腔直径,若显示最狭窄横截面直径/正常管腔直径>50%则确诊为术后再狭窄。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t检验、F检验、χ2检验及一般线性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ABI、UTCC对老年LEASO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5无价值;0.5≤AUC<0.7预测价值较低;0.7≤AUC<0.9价值中等;AUC≥0.9价值高。
2、结 果
2.1不同ABI亚组术后血管功能指标比较
ABI T3组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峰值及血流量最大,T2组次之,T1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T3组比较:1)P<0.05;与T2组比较:2)P<0.05;下表同
表1不同ABI亚组术后血管功能指标比较
2.2不同UTCC亚组术后血管功能指标比较
UTCC T1组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峰值及血流量最大,T2组次之,T3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不同UTCC亚组术后血管功能指标比较
2.3老年LEASO患者术后血管功能指标与术前ABI、UTCC水平的相关性
老年LEASO患者术后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峰值及血流量与术前ABI水平呈正相关(r=0.528、0.626、0.634,均P<0.001),与UTCC水平呈负相关(r=-0.546、-0.627、-0.615,均P<0.001)。
2.4老年LEASO术后再狭窄发生情况及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40例老年LEASO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再狭窄37例(26.43%)。狭窄组术前ABI、术后各项血管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非狭窄组,术前UTCC、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狭窄组(P<0.01),见表3。
表3狭窄组、非狭窄组基线资料比较
2.5术前ABI、UTCC对老年LEASO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将术前ABI、UTCC作为检验变量,将老年LEASO术后再狭窄发生情况作为状态变量(1=发生,0=未发生),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前ABI、UTCC单独及联合预测老年LEASO术后再狭窄风险的AUC均≥0.7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好,见表4、图1。
表4术前ABI、UTCC对老年LEASO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图1术前ABI、UTCC对老年LEASO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的ROC曲线
3、讨 论
在LEASO患者病变血管内植入支架重建动脉血流通道是缓解病情、血管功能及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对老年LEASO患者周围血管功能的诊断评估方法有多种方式,包括触诊、血管造影、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但触诊检查准确性较低;血管造影存在价格昂贵、有创性的局限,难以在老年LEASO患者血管功能评估中得到推广应用;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虽然无创,但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并不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查[7,8]。目前可用的外周血管功能评估检测系统,能通过LEASO患者在支架植入手术前后检测ABI、PVR等多参数,评估患者狭窄和闭塞情况[9]。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无创、可多次随诊复查等优势。
本研究结果说明,ABI、UTCC与患者术后血管功能存在联系。相关性分析表明,老年LEASO患者术前ABI越低、UTCC越高则术后更易出现血管功能恢复不良的情况,检测二者水平可用于评估术后血管功能。分析认为,ABI是患侧踝部动脉收缩压与上臂肱动脉收缩压的最高值比值,老年LEASO存在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外周动脉狭窄,造成狭窄远端灌注压降低、踝动脉压降低;且ABI值越低表明患者病情越重、狭窄程度越高,患者术后血管功能恢复缓慢[10,11]。需要注意,患者动脉管壁硬化、钙化会导致不可压缩性增加,可能会出现假性踝动脉高压。对此,临床需要结合其他参数。PVR波形只与患者上游动脉狭窄程度有关,而与狭窄病变是否累及双侧无关。当老年LEASO患者上游的动脉狭窄程度加重时,压力波传播受阻程度更大,下游的PVR波形会呈现低钝波或低平波,明显延迟UT。考虑到患者存在低血压、心动过缓时可能记录到UT时间相对延长,影响UT评估患者病情的准确性,而检测的UTCC是每搏UT占比,可消除低血压、心动过缓对诊断准确性的干扰[12]。故UTCC水平越高表明UT延迟越明显,动脉狭窄程度重或为多阶段病变,手术过程中难免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继而导致术后血管功能恢复进程受阻。
LEASO患者术后早期血管功能恢复不良会一定程度上增加预后风险,如增加术后再狭窄风险[13]。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LEASO患者术后确实存在一定再狭窄风险,且初步表明术前UTCC高、ABI低可能与患者术后再狭窄有关。老年LEASO患者多伴有慢性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UTCC高、ABI低的患者术后血管功能恢复不良,过程中出现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会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刺激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继而血管再狭窄发生[14]。同时,血液中的脂类物质成分也容易在血管沉积并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堆积成的脂质条纹、脂质斑块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术后再狭窄风险[15]。本研究表明,术前ABI、UTCC异常提示的术后血管功能恢复不良情况,不仅与患者术后再狭窄有关,还可用于预测患者术后再狭窄风险。对此,建议术前ABI低表达、UTCC高表达的老年LEASO患者,应于术后定期复查ABI、UTCC水平,严格遵医嘱服用抗炎、降压、抗血小板药物、调节日常生活习惯等。
综上,老年LEASO患者术前检查ABI、UTCC可用于评估术后血管功能,其中ABI与患者术后血管功能指标呈正相关,UTCC与术后血管功能指标呈负相关。老年LEASO患者术前检查UTCC、ABI评估的血管功能情况或提示再狭窄风险,二者可联合用于预测老年LEASO患者术后再狭窄风险。
参考文献:
2周涛,孙志超.巧克力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及对患者动脉硬化指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1):72-5.
3周丽,韩亚庆,崔玉玲,等.踝肱指数评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肢体缺血严重程度的CT血管成像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23;39(6):924-7,958.
4周娇鸣,金静.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及HCY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3):312-6.
5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2016;10(1):1-18.
6王胜利,郝云玉.术前炎症状态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J].临床外科杂志,2022;30(1):89-91.
7唐辉,所世腾,俞璐,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管成形术后ASL及IVIM灌注与侧支循环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23;29(3):295-9.
9邓宇,华倚虹,陈阳,等.双臂间收缩压差联合脉搏容积图参数筛查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20;35(6):588-93.
基金资助: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科研课题(20210909040376);
文章来源:张雨,周立静,郭楠,等.ABI、PVR对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术后血管功能的评估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16):3897-3900.
介入治疗作为布加综合征首选的临床治疗方法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可。经查询万方医学数据库,1990年以来我国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文献超过110余篇,总例数超过12 600余例,其中单中心介入治疗超过千例的单位有5家,这表明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已是一项成熟和疗效肯定的技术,得到了广大患者接受和认可。
2024-11-21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股骨颈骨折已位居导致老年人伤残调整寿命年的十大原因之首。研究表明,围术期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均很高。预计至2050年,我国老年股骨颈骨折人群将达到450万人,该类骨折多为低能量损伤类型,且与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因素有关,其治疗给临床医生带来了很大挑战。
2024-11-19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下肢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管腔逐渐狭窄甚至闭塞引发下肢慢性缺血的疾病,该病初期症状轻微,但无法及时有效控制病情者会因下肢供血不足而影响肢体功能,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受不良饮食生活习惯、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断升高,患者一般预后较差,已经引起了临床医师的重视。
2024-10-30角膜新生血管(CNV)是指在某些不良因素刺激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过度表达或血管生成调控机制紊乱,导致角膜缘的血管侵入角膜的一种眼表病理现象。目前,针对CNV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抗炎药物、抗VEGF药物和手术等。但这些治疗策略存在局限性,譬如药物治疗常受限于非特异性及显著的副反应,单独使用时难以充分抑制血管生长;
2024-10-29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在发达国家,产科VTE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00至2019年间,我国由于VTE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占比逐年升高,产科VTE的评估及预防越来越受到重视。
2024-10-25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以下肢深静脉为主,其发生率在不使用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高达40%~60%。间歇性充气加压(IPC)是骨科术后预防DVT常用的物理预防措施之一。热疗能够增加局部血流量和扩张血管,从而有效促进血液循环而预防DVT的发生。
2024-10-21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1]。血栓脱落引起致命性肺动脉栓塞(PE)是DVT最严重的并发症,据相关报道3个月内PE的死亡率为8.7%~17.4%[2-3]。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IVCF)植入是预防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发生致命性肺栓塞的有效措施之一。
2024-10-21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以下肢深静脉为主,其发生率在不使用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高达40%~60%。间歇性充气加压(IPC)是骨科术后预防DVT常用的物理预防措施之一。热疗能够增加局部血流量和扩张血管,从而有效促进血液循环而预防DVT的发生。
2024-10-18出血性脑卒中(hemorrhagic stroke, HS)约占所有脑卒中的15%,发病30 d的病死率高达35%~52%,是最致命的急性卒中类型,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由于肢体瘫痪、长期卧床、凝血功能异常、抗凝禁忌,加之脱水、止血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的使用,高达18%~50%的患者容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2024-10-09卒中是一种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疾病,约80%的患者为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其中28%~46%为合并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的AIS(AIS-LVO)。研究表明,约20%的AIS-LVO患者存在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加重的风险。
2024-10-09人气:14824
人气:14690
人气:13194
人气:13052
人气:1224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老年医学与保健
期刊人气:1568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8-8296
国内刊号:31-1798/R
邮发代号:4-671
创刊时间:199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