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采用序贯治疗与传统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经胃镜诊断为相关胃病患者12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在对照组中采用传统三联治疗方法,在观察组中采用序贯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反映。结果:经过治疗,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方面对比,观察组清除有效率为96.83%,对照组为79.37%,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而言,采用序贯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幽门螺杆菌是诸多胃肠道疾病发生的根源,属于常见的感染性细菌,引发的主要疾病有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等[1]。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患者伴有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及早期胃癌等疾病者,必须先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清除治疗。临床中传统治疗方法主要采用三联方法,但是由于临床中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比较广泛,导致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治疗效果也呈现出下降趋势,因此必须要寻找新的治疗途径[2-3]。本组研究主要针对序贯治疗方法在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经胃镜诊断为相关胃病患者12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最小年龄27岁,最大年龄59岁,平均(49.4±3.2)岁,其中18例胃溃疡、1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4例十二指肠溃疡、12例慢性糜烂性胃炎、5例胃癌术后;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9例,患者最小年龄29岁,最大年龄60岁,平均(50.5±3.7)岁,其中19例胃溃疡、1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2例十二指肠溃疡、11例慢性糜烂性胃炎、6例胃癌术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所有入选患者符合以下标准[4]:①经内视镜诊断为慢性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癌术后患者C14尿素酶呼气试验结果为阳性;②没有进行过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一个月内未使用过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及抗菌药物;③青霉素皮试为阴性。排除标准[5]:①排除消化道穿孔、幽门梗阻、消化道大出血等并发症患者;②排除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及严重糖尿病患者;③排除哺乳期女性及孕妇。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本组患者三联治疗方法,联合应用阿莫西林500mg、兰索拉唑15mg、克拉霉素250mg,每天两次,服药14天;观察组,给予本组患者序贯治疗方法,阿莫西林500mg、兰索拉唑15mg,每天两次,服药7天,然后给予克拉霉素250mg、兰索拉唑15mg、呋喃唑酮50mg,每天两次,服药7天。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给予14天的治疗后停止用药,给予所有患者C14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为阴性者,定义为治疗有效,阳性者,定义为治疗无效。
1.5 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患者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治疗,观察组中,61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为阴性,有效率为96.83%,对照组中50例患者检查结果为阴性,有效率为79.37%,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有头痛、头晕、皮疹、便秘、腹泻等不良反应症状,症状均比较轻,未进行特殊处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观察组中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0%;对照组中,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当前,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进行治疗,但是随着克拉霉素的耐药性不断提高,治疗的效果也较之前不断下降[6]。相关研究显示,1997年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为8.7%,到2008年,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上升到34.5%,导致经典的三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治愈率方面显著下降[7-8]。我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较高的国家,由于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不规范及抗菌药物的滥用等因素,导致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下降,如克拉霉素耐药0%-40%;甲硝唑耐药5%-100%;呋喃唑酮耐药0%-7.2%;阿莫西林耐药0%-7.7%[9-12]。所以,在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方案中,选择高效的治疗方案,降低细菌耐药性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点。
序贯疗法是从欧美发达国家兴起,在我国应用的时间较短,诸多研究结果显示,序贯疗法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三联疗法,且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均比较好,是临床中的一种新的用药模式[13]。序贯疗法治疗的药理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质子泵抑制剂及其它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协同作用较好有关,可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抗菌药物的作用[14];也可能是由于前期使用阿莫西林,对幽门螺杆菌细胞壁进行了破坏,阻止了克拉霉素的流失,提高了克拉霉素的治疗效果有关[15]。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14d序贯疗法,治疗有效率为96.83%,而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有效率为7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两种治疗方法差异不显著。
综上所述,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采用序贯疗法进行治疗,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较少,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毅,陆志平.含莫西沙星的序贯治疗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3,20(13):3131-3132.
[2]陈羽,吴礼浩,何兴祥.中国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荟萃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32(15):3365-3369.
[3] Liou Jyh-Ming,Chen Chieh-Chang,Chen Mei-Jyh. Sequential versus triple therapy for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trial[J].The Lancet,2012,15(22):172-174.
[4]黄一沁,张赣生,胡晓娜.10d序贯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评价[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2,03(26):205-210.
[5]余建奎,胡剑鸣.序贯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补救治疗的疗效观察[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2,05(27):521-522+528.
[6] Kwon Jung H,Lee Dong H,Song Byeong J.Ten-day sequential therapy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Korea: a retrospective study[J]. Helicobacter (Oxford, Online),2010,15(02):366-367.
[7]缑琼英,喻荣斌,施瑞华.序贯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Meta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32(04):5030-5035.
[8]王俊先,李诚,王爱平.序贯疗法与含左氧氟沙星四联疗法在首次根除幽门螺杆菌失败后补救治疗的疗效比较[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02(18):353-357.
[9] J.‐M. Liou,C.‐C. Chen,Y.‐C. Lee.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10‐or 14‐day sequential therapy vs. 14‐day triple therapy in the first lin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6,04(34):568-570.
[10]陈建儿,郭淦华,沈建冲.含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补救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30(24):114-116.
[11]热依拉·加帕尔,陈卫刚,郑勇.四联疗法与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患者的疗效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01(08):70-73.
[12]李文斌.序贯疗法和四联疗法治疗根治失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610-612.
[13]Sánchez-Delgado Jordi,Calvet Xavier,Bujanda Luis. Ten-day sequential treatment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J].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8,10(39):1325-1326.
[14]陈平,江明万,于双,王立友,田德安.标准四联疗法及序贯疗法治疗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疗效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04:402-405.
[15]何永红,陈伟峰,刘霞.序贯疗法与标准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后补救治疗的疗效分析[J].胃肠病学,2012,08(19):477-479.
丛璇,胡春梅.抗幽门螺杆菌的序贯治疗与传统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7):205-207.
分享:
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临床治疗以胃肠促动力药、抑酸剂等对症治疗为主,同时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和心理疏导等综合措施。功能性消化不良归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多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病机关键在于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寒热错杂,导致痞塞不通、胀满不舒。
2025-04-01目前针对MAFLD主要通过调整饮食、药物等进行干预,其中非诺贝特可以通过调控三酰甘油(TG)水平,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肝脏脂肪的积累,有助于控制脂肪性肝病的发展,但长期用药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等不良反应,且单独使用对部分患者降脂效果不理想,需要联合其他药物或调整治疗方案[1]。
2025-03-26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情进展的过程中,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众多,若可及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则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国外学者提出的查尔斯共病指数(CCI)已被证实应用于对ICU住院患者1年生存率进行预测,临床价值较高,且对住院危重患者病死率进行预测时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4]。
2025-03-25重症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科常见多发急腹症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1]。腹腔积液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最常见并发症,由于病情进展快,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可引发继发性感染、器官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2]。临床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方式较多,但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方法。
2025-02-26腹壁血肿(abdominalwallhematomas,AWH)的定义是腹壁肌肉层内血液外渗,血肿可以被肌肉筋膜限制或穿过肌肉筋膜并扩散到整个腹膜或腹膜后间隙[1]。AWH是一种罕见疾病,确切发病率不清楚,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发病原因主要与腹部创伤、抗凝或医源性损伤等有关。
2025-02-20功能性便秘是临床消化科常见病证,由于本病症状顽固,又常反复发作,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现代社会,由于人口的老龄化、膳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等,便秘发生率逐年升高。研究表明,我国便秘发生率在3%~1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12]。
2025-02-13急性胆囊炎(acutechole cystitis,AC)是一种与细菌感染、胆囊管梗阻等有密切关联的急腹症,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胆囊结石、胆道梗阻、细菌感染及免疫功能低下等,涉及胆囊壁缺血坏死、炎症反应加重、胆囊穿孔及全身性并发症等方面,患者的典型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
2025-01-24Hp感染后持续释放毒素因子破坏胃上皮细胞,进而引发炎性反应,导致急慢性胃炎,出现腹痛、嗳气、反酸等症状,进一步发展将损害消化系统功能,随感染加剧,可诱发溃疡性疾病、胃炎、胃淋巴瘤等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恶性病变[3]。临床治疗Hp感染常用含阿莫西林三联疗法,但部分患者康复情况未能达到预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4]。
2025-01-10幽门螺杆菌(Hp)致病性强,感染率高,广泛分布于胃黏膜组织中,是胃癌第一类致病原,与诸多消化道疾病直接相关[1]。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根除Hp对相关消化道疾病治疗及预防有积极意义[2]。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有较好的抑酸性,富马酸伏诺拉生是其主要代表药物。
2025-01-10根据2016年罗马Ⅳ标准,肠易激综合征分为4个亚型,其中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最常见,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大便排出困难、排便周期延长为主要症状且常伴随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全球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约占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总数的1/3,慢性便秘和反复腹痛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4]。
2024-12-30人气:18514
人气:15528
人气:15038
人气:14734
人气:1303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期刊人气:1651
主管单位: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北京药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3384
国内刊号:11-4989/R
邮发代号:82-110
创刊时间:200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392
影响因子:0.709
影响因子:1.360
影响因子:0.840
影响因子:1.98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