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病理生理过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有助于临床进行早期诊断和管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pro-B-type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在诊断和风险分层中的作用已得到证明,并可作为开始治疗的指南[1]。近年来,提出了更多可能优于NT-proBNP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19
0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的疾病。 CHF 常见的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 心脏功能受损后,心脏收缩能力减弱,心肌扩张,心室充盈受阻,从而导致心排血量减少。 心房颤动(AF)是指心脏的心房出现不规则而快速的电活动,造成心房无法有效收缩。
23
传统中医认为,喘证的病因可涉及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欲久病等,其根本病机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而致喘。本课题组受《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所揭示的“五脏相关”理论之启发,基于自古以来各医家对心衰证治的认识及中医整体辨证的思维模式并结合现代临床实践,
31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多发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该病发生后,患者通常伴有上腹部胀满、呼吸困难、水肿及咳嗽等症状[1]。慢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是因为心功能减退,导致机体各脏器组织缺氧缺血。
18
2023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成人心力衰竭患病率为1%~3%,我国标准化患病率为1.1%[2]。临床将射血分数<40%者诊断为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50%者为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40%~49%者为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3]。
16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是指心肌受到各类因素影响,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心室不能有效地泵出血液以满足身体的需要。作为心脏终末阶段的主要症候群,慢性心衰患者典型症状群包括气促伴心率增快、体液潴留、日常活动耐力下降、不明原因倦怠、腹胀等,显著损害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
22
目前,临床不再局限于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更要从患者的实际出发,对其行有效的护理、积极改善其生活质量。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至关重要,要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增强其业务素质,以保证护理质量。护士需准确掌握患者病情,根据其实际状况制定护理方案,并根据患者问题采取针对性护理。
21
卡维地洛是新一代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同时可以作用在α1受体上,能有效减少氧自由基、达到抗氧化的效果,还可以对神经内分泌的激活起拮抗作用,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进而达到减轻慢性心力衰竭发展的治疗目的[1]。伊伐布雷定对心动过速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是新的稳定心律药物。
与移植物动静脉内瘘或导管相比,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具有良好的通畅性、更高的血流量、使用寿命长及较低的感染和狭窄发生率等优势,是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1]。然而,AVF的建立可能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 众多的机械及化学因素,如压力负荷过大、细胞因子 和激素释放、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激活等促进 LA 结构及功能变化,起初可代偿性维 持正常每搏输出量,但随着病程进展,LV 充盈受损, LV 舒张压升高,逐渐发展为舒张功能不全的老年心 力衰竭(HF)。
15
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类临床综合征;2022年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HF学会HF管理指南明确指出,HF仍然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炎症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HF的发病及进展,亦可以成为HF的结局。
4
缺血性心肌病是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约50%的心力衰竭为缺血性心肌病所致[3-4]。西医常进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疗效不甚理想。缺血性心肌病伴急性心力衰竭可归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病位在心,其本在肾,与病人心肾阳气不足,温煦无力,血流异常,水饮内停于心相关。
8
调查数据[2]显示,2012--2015年我国35岁以上成年人中,心衰患病率为1.3%;住院心衰患者的病死率为4.1%[3]。多数急性心衰患者经住院治疗后症状部分缓解,慢性心衰患者常因各种诱因急性加重而需住院治疗。治疗以利尿剂及强心药物为主,但疗效有限。
1
心房颤动(房颤)与心力衰竭(心衰)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疾病,房颤患者发生心衰的风险是无房颤患者的1~2倍,心衰患者发生房颤风险则是无心衰患者的2倍,两者互相促进,互为因果,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房颤导管消融技术的进展,导管消融已逐渐成为房颤节律控制的一线治疗手段。
心力衰竭是指机体心脏泵血功能在多种病因影响下出现异常,造成心输出量减少或不足而无法满足机体正常生理需求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在临床老年群体中多见。研究显示[1],该病在全球的患病率在1.0%~3.0%之间,国内标准患病率可达1.1%,高龄、家族遗传史、代谢性疾病、缺乏活动、不良习惯等均是导致机体患病的危险因素。
2
影响因子:0.920
影响因子:0.233
影响因子:1.687
影响因子:0.812
影响因子:2.255
影响因子:2.320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