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浅谈新能源汽车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2020-06-12    110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暴露的生态环境问题越发严峻,直接威胁人类生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环保意识愈加强烈。基于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考量,引动了各个行业领域的创新变革。为了解决汽车尾气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其有诸多优势性能,逐步得到了消费市场的认可。为了进一步确保其发展稳定性,必须重视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文章对新能源汽车检测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 发展
  • 应用
  • 新能源检测
  • 新能源汽车
  • 检测技术
  • 加入收藏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动驱动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在国家系列别贴政策的刺激下,加之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愈加广泛,使之爆发出了更大的消费市场需求,在汽车行业领域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根据目前汽车行业发展形势来看,接近五分之一的家庭里有一辆汽车,新能源汽车超过110万辆,根据国家政策以及环境方面的要求,对汽车类型的改变是一种趋势[1]。

而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快的同时,很多商家还没能适应市场变化,新能源汽车的维修和检测技术还没能全面普及,一方面维修厂家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检测设备,没有及时引进新的设备;另一方面,检测人员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了解不够,专业知识不过关[2]。由此来看,有效的新能源汽车检测,不仅是管理好车辆技术的基础,同时亦是工作人员了解车辆运行状态的重要保障,相关技术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备受关注。

在国家政府以及企业、研究部门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目前已经建成了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国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为代表的,一批极具电动汽车检测标准能力的技术检测中心,能够对新能源汽车各部位予以全方位的技术检测。各检测中心都具备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充电部件的检测认证能力,能够对新能源整车的电磁场辐射、能源消耗、电池单体、电性能测试、电池寿命测试、整车控制器等作出极具全面性的安全测试[3]。总体而言,新能源汽车较之传统汽车,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其基本结构构成主要包括机械、电子以及高压设备三部分,是检测工作展开的重点项目。


1、新能源汽车检测技术的应用


1.1 机械检测

新能源汽车的机械结构一般分为集中式驱动和分布式驱动两种。其中,集中式驱动结构与传统汽车的构造大致相同,包括悬架、转向、传动轴、变速器以及减速器等。而采用分布式驱动结构设计的新能源汽车机械部分则包括悬架、转向、减速器等。同时,时下流行的新能源汽车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一个特殊的别类,机械构造部分则包括发电机、悬架、转向、减速器、变速器和传动轴等,采用并联或混联式设计的驱动系统还包括机械耦合装置。常规上来讲,造成新能源汽车机械故障的原因有很多种,最为常见的是设计缺陷亦或频繁使用造成的,并且伴有一定的规律现象,其相关检测可充分借鉴传统汽车机械检测方法及经验。

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源于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机械构成的相近性,维修人员可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或技术通告,通过各种感官判断车辆异常情况,继而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处置措施。同时,维修人员还可借助一些测量设备,如真空泵、压力表、听诊器等,根据其相关数据反馈,判断车辆零部件的品质,及时予以更换。除此之外,电子诊断技术在新能源汽车检测中的应用亦是相当普范,迅速、精准定位故障,并详细分析产生问题的因由。例如,维修人员可借助示波器的功能,全面检测样品信号情况,继而测试新能源汽车启动瞬间的压力、点火状态等。时至今日,电子诊断技术发展日臻成熟,无论对于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的检测都发挥了重要的应用价值,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维修人员工作量,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1.2 电子检测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艺的发展,为了更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新能源汽车的功能负载愈加多样,除了日常的通行之外,还增加了一些舒适性功能配置,如多媒体、电动座椅、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等,而这些势必会关联到庞大的电子控制系统应用,亦是故障的高发部分。新能源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构成包括车身电气系统、空调系统、安全舒适系统等,同时较之传统汽车还增加了电池管理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以及整车控制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在动力总成的设计上与传统汽车并无太大区别,并且均通哟传感器信号采集信息,并通过抵押执行器实现操作。对于该方面的检测,常常用到电阻测量技术,即通过万用表判断导线的工作状态,如是否存在短路或断路,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切断电源以防护安全。

同时,针对传感器信号、执行器亦或开关信号的导线检测,可利用诊断仪实现,观察其中数据流参数值的变化情况,继而判定是否存在故障,此种方法操作起来相对简便,但是对维修人员的技术理论有一定要求。为了维护车辆正常状态,避免维修造成的二次故障,可在不做任何拆解动作的基础上,利用诊断仪驱动执行器工作,从而判定执行器及其控制电路故障与否。在上述系列动作之后,仍旧无法判定故障的情况时,替换法无疑是最佳的解决途径之一。例如,可用模拟传感器信号发生器替换信号,并接入被检测车辆的控制电路系统,观察数据流的变化状态,进而判定传感器故障。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应选择符合绝缘性标准的检测工具及设备,规范操作行为。

1.3 高压检测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装配有高压设备,包括动力电池、电动压缩机、充电系统、PTC加热器等。对于新能源汽车高压设备的检测,与上级电子系统检测基本相同,但是安全防护等级要求更高。具体而言,维修人员可通过电压测量法,对被测车辆的动力电池、充电系统、逆变器等设备性能进行检测,同样基于绝缘功能万用表的支持,并强调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范进行。同时还可利用兆欧表判定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的绝缘性,要求与车身本身出于绝对绝缘状态,以保证用户安全。综合而言,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行业的新标志,因其本身的环保理念,加之日常相对低廉的用车成本,日渐受到用户市场的认可和青睐。

但是客观维度上讲,多数受众仍旧对新能源汽车保持一种怀疑态度,尤其是使用寿命方面,动力电池故障严重影响了其消费信心,同时少数品牌车辆还会伴有车身抖动、行驶跑偏等问题。对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检测至关重要,而电子诊断技术应用则满足了铅酸电池、铅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不同类型电池的检测需求,并能够快速、有效解决相关故障问题。一般来讲,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电池控制模块、存储模块和通信模块等几部分构成,可通过温度采集、电压采集、电流采集、数据信息采集等技术手段进行检测,进而判定其是否在标准条件下运行。例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维修技术人员通过电子诊断发现了电池环境温度的异常,并判定其最佳充电温度为0~45℃,要求冬季需熄火充电。


2、新能源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


客观上讲,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并不长,相关技术检测体系尚未健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消费信心。近年来,在政府、企业以及科研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在近年来呈现出了一种持续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据2017年中汽协一份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达到了77.7万辆,市场占比为2.7%,较往年相比增长50.3%。在世界范围内连续3年蝉联世界新能源汽车销售榜首,累计推广超18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50%以上。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成为新时期我国汽车产业扩大化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未来,绿色发展理念导向下,新能源汽车的前景不可估量。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以及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走品质化发展道路成为新时期各个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得到了业界人士的一致认可,同时也引发了行业内外对整车测试评价的高度重视。为了促进其平稳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检测体系标准势在必行,除了机械部分之外,还应包括针对混合动力系统的油耗检测、电能损耗检测、能耗检测等项目,并生成行业标准规范,在充分印证其可行性、科学性的基础上,上升到国家法制建设层次上,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增强他们的信心。同时,新能源汽车较之传统汽车有诸多方面的制造工艺创新,为了实现更好的检测效果,应注重相关技术设备创新研发,秉持经济型、实用性、高效性等原则,以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稳定、持续发展。另外,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恒动力,更是新能源汽车更大使用价值创造的核心资本。

从另一个测度上讲,无论新能源汽车检测技术发展到何种层次,其应用都依赖于人才的主体作用,他们的综合素质素养水平建设至关重要。对此,相关行业企业应注重做好内部培训教育工作,紧密关注检测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更新相关从业人员的知识涵养,邀请专业领域的大家进行操作详解,共享有效实践工作经验,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以更好地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员工责任意识,避免因个人私利而出现的“徇私舞弊”等行为,确保新能源汽车检测公平、公正、客观,真正实现该项工作的价值。此外,还应当积极开发和利用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互联新能源汽车车载终端、车辆企业平台和公共平台之间的数据通信,为电动汽车和用户提供安全服务[4]。


3、结束语


新能源汽车检测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是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主要针对其机械、电子及高压设备三部分构成进行,以更好地了解新能源汽车运行状态,提升用户体验,增强他们的消费信心,同时其相关创新发展亦需得到足够重视。作者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此类课题研究,结合新能源汽车检测需求,以现有的技术手段为依托,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新能源汽车检测技术应用策略,保证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价值,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余瑞.新能源时代下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的改革[J].内燃机与配件,2019(21):167-168.

[2]贺庆.新能源时代下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改革探讨[J].湖北农机化,2019(20):76.

[3]季文晖,陈韬.我国新能源汽车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J].中国计量,2019(8):48-51.

[4]高凯.新能源汽车维修的关键技术探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0 (1):117-118.


刘俊.新能源汽车检测技术的应用探讨[J].南方农机,2020,51(06):165-16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新能源进展

期刊名称:新能源进展

期刊人气:129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科技

国际刊号:2095-560X

国内刊号:44-1698/TK

创刊时间:201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