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肺炎应用抗菌药物联合布地奈德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比组予以常规抗菌药物单一治疗,观察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气指标、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比组(均P<0.05)。结论 采用抗菌药物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更为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机体炎症水平,促进预后康复。
新生儿肺炎属于一种儿科感染性疾病,其特点包括病情进展速度快、病死率高等,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一项重要因素。临床在对新生儿肺炎患儿实施治疗时,一般会以抗感染为主要治疗方式,虽然能够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方面仍然具有很多不足之处。基于此,本文分析新生儿肺炎应用抗菌药物联合布地奈德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均经诊断确诊为新生儿肺炎,基本资料完整,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对本研究药物不耐受或有禁忌证者,中途退出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比组:男20例、女35例,平均日龄(17.49±2.51)d,平均体重(3.53±0.25)kg;观察组:男23例、女32例,平均日龄(17.53±2.48)d,平均体重(3.51±0.29)kg。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状态、营养支持、生命体征监测等基础治疗。对比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主要是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进行确定,并以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给药。观察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布地奈德治疗。布地奈德2 ml溶入生理盐水2 ml,通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15~20 min/次、2次/d。两组均持续用药7 d。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对比两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包括气促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咳痰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4)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各项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停药后未复发,影像学检查肺部无异常为显效;各项临床症状得到良好改善,影像学检查肺部好转为缓解;各项临床症状未发生改变,或者加重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缓解)/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比组C反应蛋白分别为(17.21±4.48)、(17.13±4.11)mg/L,降钙素原分别为(77.52±6.13)、(77.49±6.21)mg/L,白介素-6分别为(235.79±23.55)、(235.67±23.46)ng/L,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98、0.025、0.027,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比组C反应蛋白分别为(4.59±1.40)、(5.67±1.71)mg/L,降钙素原分别为(33.14±4.08)、(38.22±6.07)mg/L,白介素-6分别为(87.28±6.98)、(98.32±9.33)ng/L,观察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24、5.151、7.027,均P<0.05)。
2.2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比组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52.53±2.65)、(52.48±2.36)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61.86±3.53)、(61.58±3.45)mmHg,两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04、0.421,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比组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94.03±2.92)、(88.86±2.85)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36.55±2.75)、(43.82±3.64)mmHg,观察组的血气指标均优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97、11.818,均P<0.05)。
2.3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和对比组气促消失时间分别为(3.26±0.75)、(4.67±1.27)d,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4.39±1.02)、(5.54±1.17)d,退热时间分别为(4.09±0.87)、(6.14±0.95)d,咳痰消失时间分别为(4.94±1.07)、(6.08±1.41)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4.18±1.28)、(5.29±1.57)d。观察组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90、5.495、11.802、4.776、4.064,均P<0.05)。
2.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32例、缓解21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对比组:显效28例、缓解18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6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0,P<0.05)。
3、讨论
新生儿肺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各项脏器功能未完全发育成熟,再加上自身机体免疫功能较差,因此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感染而患病[1]。患儿患病后,常出现气道黏膜充血症状,导致其气道排出黏液的难度进一步增加,最终造成气道堵塞,严重者会发生呼吸衰竭,可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对新生儿肺炎常采用抗菌药物治疗,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仍然无法达到预期;且现阶段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较为广泛,细菌耐药性不断提升,也会导致抗菌药物单独治疗时的效果不够理想。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气指标、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比组(均P<0.05)。本文结果与李海燕[2]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分析原因:布地奈德属于一种新型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其具有较高的亲脂性,可以同糖皮质激素受体有效结合,进而产生局部抗渗出、抗过敏、抗炎等治疗效果;同时,该药物还能够在结合糖皮质激素受体后,使类固醇受体复合物处在激活状态,并干预细胞基因的转录过程,确保炎症反应进一步降低;该药物还能够减少支气管黏膜分泌物,使气道保持在通畅状态,对黏膜水肿等问题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3]。将抗菌药物与布地奈德联合使用,能够尽可能地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同时也可以确保患儿机体的耐药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其次,在使用布地奈德治疗的过程中采取雾化吸入的方法,可将药物通过高速气流转化为细微气雾,然后借助雾化器将药物有效成分直接作用在患儿病灶部位,使支气管病变、肺泡、气管等部位的药物浓度显著提升,进而改善局部气管痉挛症状,使炎性反应、水肿等症状均得到良好改善。
综上所述,采用抗菌药物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更为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机体炎症水平,缩短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
参考文献:
[1]于红,谷蒙蒙,孙美娜,等.寒喘祖帕颗粒联合布地奈德与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观察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2):132-134.
[2]李海燕.抗菌药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及对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9,16(9):32-34.
[3]霍姝琦,舒桂华,王艳,等.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对重型新生儿肺炎患儿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2,38(16):1847-1850.
文章来源:朱莹.抗菌药物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4,41(04):454-455.
分享: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主要是由于胎儿在未分娩之前经胎盘或分娩过程中吸入被病原体污染的宫颈分泌物或羊水或生后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造成肺部受到病菌感染,从而产生肺炎疾病。该疾病会造成患儿肺部发生病理性改变,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新生儿感染性肺炎通常发生在胎儿出生后28 d之内,在新生儿之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2024-11-1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围生期窒息导致脑部缺氧缺血性损害的一种疾病,以意识障碍与肌张力变化以及惊厥为最重要的临床表现,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而且是导致儿童脑瘫、智力与听力障碍、癫痫等发生的常见因素之一[1-3]。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病情危重,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4-5]。
2024-10-29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新生儿早期死亡和终身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1]。在发达国家中,新生儿HIE的发生率约为2~3/1000,且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围产期的HIE所致残疾占所有致残因素比例最高,约为十分之一[2]。
2024-10-29支气管肺炎(BP)是儿童常见病,主要因细菌、病毒等导致的支气管壁炎症,以3岁以下婴幼儿多见,若未经有效治疗,可能会累及多个器官,危及患儿生命安全。婴幼儿BP年龄小,对陌生环境、护理人员等会出现抵触、紧张情绪,依从性低下,不利于治疗及护理工作进行[1]。
2024-10-25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故早期难以识别和诊治。胸部CT和肺部超声均可用于感染性肺炎的诊断,其中胸部CT属于放射性射线扫描,部分患儿可能无法耐受,而肺部超声是一种无创、迅速、有效的非电离辐射技术,但对检查者的技术要求极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联合其他相关指标进行全面诊断。
2024-09-26新生儿肺炎属于一种儿科感染性疾病,其特点包括病情进展速度快、病死率高等,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一项重要因素。临床在对新生儿肺炎患儿实施治疗时,一般会以抗感染为主要治疗方式,虽然能够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方面仍然具有很多不足之处。
2024-08-02随着临床对雾化吸入治疗手段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成熟,该方式在小儿肺炎和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使用越来越成熟和普及,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以雾化吸入的方式给药能够将药物转换为细小的微粒,并且能够直接接触患儿病灶,临床效果较好[3]。
2024-07-30现阶段,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药物主要包括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等,其中阿奇霉素是首选药物,其药代动力学具有独特性,具有良好的抗感染效果,但单用时周期较长,易引发不良反应。乙酰半胱氨酸能够起到抗炎、溶解痰液的作用,且对细菌生物膜具有破坏作用,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缓解呼吸道症状[5,6,7]。
2024-07-11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40%,是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1,2]。MPP常因混合感染及误诊、漏诊等原因发展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近年来随着MPP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上升,SMPP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导致部分患儿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
2024-06-14人巨细胞病毒(HCMV)属于β疱疹病毒亚科,人是其唯一宿主。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感染HCMV后,多无明显临床症状,表现为隐性感染。既往研究表明,HCMV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免疫异常是HCMV感染发病的关键机制。婴幼儿自身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HCMV感染后易表现为活动性感染,CMV肺炎是目前我国婴幼儿常见的病毒性肺炎之一[1]。
2024-06-05人气:17931
人气:15281
人气:14813
人气:14673
人气:1462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期刊人气:3757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6-2932
国内刊号:10-1451/R
邮发代号:82-30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1.035
影响因子:1.188
影响因子:1.636
影响因子:0.607
影响因子:0.71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